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史”教育视域下川陕苏区“红色故事”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与路径分析
1
作者 王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作为川陕苏区历史重要载体的“红色故事”理应在“四史”学习教育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川陕苏区“红色故事”有效融入思政课堂,对于地方高校打造高品质思政课来说,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四史”教育 川陕苏区 “红色故事” 思政课
下载PDF
从川陕苏区红色石刻标语看党的政治价值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邓超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在这个区域曾镌刻了大量的红色石刻标语,这些石刻标语蕴含了党在革命时期坚持科学信仰、追求独立解放、加强团结联合、实现自由平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价值观,其现...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在这个区域曾镌刻了大量的红色石刻标语,这些石刻标语蕴含了党在革命时期坚持科学信仰、追求独立解放、加强团结联合、实现自由平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价值观,其现实启示是要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中国共产党 政治价值观 红色石刻标语
下载PDF
川陕苏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及其运行实态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宗灵 郑祥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7,共9页
川陕苏区建立后,苏区军民面临着战争创伤和疫病连年肆虐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是以工农群众为主体,少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再加之川北乡村贫困落后,本就缺乏现代医学的根基,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医疗用品极为缺乏,红军伤病员的... 川陕苏区建立后,苏区军民面临着战争创伤和疫病连年肆虐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是以工农群众为主体,少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再加之川北乡村贫困落后,本就缺乏现代医学的根基,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医疗用品极为缺乏,红军伤病员的处境亦十分艰难。面对困境和挑战,川陕苏区共产党人通过创建医疗卫生机构,挖掘当地中医药资源,培养速成医护人员,筹措、自制药品和医疗器械,建立伤员转运抢救体系,加强精神抚慰和物质优抚等举措,有效改善了苏区的医疗条件和伤病员的现实处境。其间,苏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共产主义革命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也呈现了阶级意识、思想改造、物质优待、权势转移、革命理念等多个层面的要素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医疗资源 伤病员
下载PDF
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4
作者 鲁成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9-35,共7页
川陕苏区红色文化具有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当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蕴含了落实立德树人,增强育人实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创... 川陕苏区红色文化具有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当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蕴含了落实立德树人,增强育人实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改革等价值意蕴,同时也面临着学生认知不足、教师研究不精、学校挖掘不够等现实挑战。高校应通过学生层面:转变学习态度,传承红色基因、教师层面:提升教师素质,丰富教育模式;学校层面:建构目标体系,拓展文化宣传等路径实现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红色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色文化 高校 思政课
下载PDF
掀起革命的巨潮——湘鄂川黔苏区文艺动员研究
5
作者 徐鹏 傅卫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湘鄂川黔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深刻吸取过往湘鄂西苏区、黔东苏区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紧紧抓住湘鄂川黔边地区发展文艺运动的有利社会条件,把文艺宣传作为革命动员的头等手段,掀起了一场革命动员的巨潮。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动员... 湘鄂川黔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深刻吸取过往湘鄂西苏区、黔东苏区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紧紧抓住湘鄂川黔边地区发展文艺运动的有利社会条件,把文艺宣传作为革命动员的头等手段,掀起了一场革命动员的巨潮。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动员中,湘鄂川黔苏区科学制定文艺宣传动员目标,积极构建覆盖苏区的文艺宣传组织网络,广泛开展形态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宣传活动,其为坚持湘鄂川黔苏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湘鄂川黔边地区的广泛传播,成功地探索了中国革命文艺发展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川黔苏区 革命运动 文艺动员
下载PDF
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实践课程教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晶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和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动精神层面提到重大文化奠基作用,有利于激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然而,在对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实践课程教育的开发研究过程中面临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和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动精神层面提到重大文化奠基作用,有利于激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然而,在对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实践课程教育的开发研究过程中面临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学生参与度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学校要确立产出导向的学生教学核心,要不断加强课程的创新性;通过优化课程,创新多学科思维融合;加强课程活跃度,实现基层教学水平提高机制全覆盖;改革教师讲评机制,严格执行课程准入制度方面优化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实践课程教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色文化 实践课程教学 路径
下载PDF
“川”“陕”之间:川陕苏区发展历程中陕南的政治功能定位
7
作者 何志明 《苏区研究》 2023年第6期40-56,共17页
从实际控制范围来看,川陕苏区呈现“川”多“陕”微的显著特点。陕南位于秦巴山区腹地,连接川陕鄂甘四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其与西安有险峻的秦岭相隔,陕西省委指导陕南党多有不便,曾数次建议中共中央将陕南划归川陕省委管辖。红四... 从实际控制范围来看,川陕苏区呈现“川”多“陕”微的显著特点。陕南位于秦巴山区腹地,连接川陕鄂甘四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其与西安有险峻的秦岭相隔,陕西省委指导陕南党多有不便,曾数次建议中共中央将陕南划归川陕省委管辖。红四方面军入陕南后,发现该地不适宜建立根据地,仅将其作为川陕苏区北面的战略缓冲区域,对于接管陕南党组织并无积极性。川陕苏区建立后,陕南地区成为共产国际计划发动西北革命并打通苏联的重要战略支点。通过分析陕南地区在川陕苏区发展历程中的政治功能定位可以发现,该地区从传统时代武装割据的“宠儿”到近代战争模式下根据地开辟的“弃婴”的变化过程,其背后折射出战争模式调整对于地域山川形势要求的全新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陕南地区 共产国际 近代战争
下载PDF
川陕苏区的粮食供应问题探析
8
作者 刘宗灵 郑祥文 《苏区研究》 2023年第6期21-39,共19页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因军事行动的失利和粮食危机的加剧开始了战略转移,川陕边区因其物产相对丰富而承接了红军建立稳固苏区的需求。然而,得益于川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禀赋和身处相对松散的地方军阀统治结构中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也曾...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因军事行动的失利和粮食危机的加剧开始了战略转移,川陕边区因其物产相对丰富而承接了红军建立稳固苏区的需求。然而,得益于川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禀赋和身处相对松散的地方军阀统治结构中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也曾数次为粮食供应问题所困扰。为应对粮食危机,川陕省委相继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度缓解了苏区的粮食危机。形势好转未久,红军在旷日持久的反“围剿”中逐步收缩阵地,苏区陷入资源消耗战陷阱,苏区粮食供应再次趋于紧张,红四方面军也不得不向川陕甘交界地带发展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随着川陕苏区发展生产的尝试和经略“川陕甘边区”计划的失败,以及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已成合围之势,苏区粮食依旧匮乏,红军也被迫撤离川陕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四方面军 粮食供应 战争
下载PDF
The Fight to Ban Opium in the Soviet Areas of Sichuan
9
作者 WANG DINGGUO CHEN SHANSHAN 《Women of China》 1997年第10期45-46,共2页
IN recent years, I visited some old Soviet Are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Second Revolutionary Civil War, 1927-1937) in Sichuan Province. Recalling the war with local people and singing Red Army and revolutionary songs... IN recent years, I visited some old Soviet Are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Second Revolutionary Civil War, 1927-1937) in Sichuan Province. Recalling the war with local people and singing Red Army and revolutionary songs of those years, I remember the folk songs about giving UP the opium habit.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the revolutionary base in Sichuan, the Party and Red Army carried out a mass movement to ban opium, saving tens of thousands families from ru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The Fight to Ban Opium in the soviet areas of sichuan
原文传递
川陕苏区宣传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观及其实践——以刘瑞龙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万斌 陈岗 何志明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12,共6页
在宣传工作领域,中共历来高度重视对受众认知能力的分析,这也在刘瑞龙主持的川陕苏区宣传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群众路线观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起步于早期革命工作,最终成型于抗战时期,而苏区的宣传实践经历,是中共群众路线观形成... 在宣传工作领域,中共历来高度重视对受众认知能力的分析,这也在刘瑞龙主持的川陕苏区宣传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群众路线观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起步于早期革命工作,最终成型于抗战时期,而苏区的宣传实践经历,是中共群众路线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刘瑞龙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有力地推进了苏区的政治、经济建设。以他为代表的中共地方领导人,其革命实践工作,对于中共群众路线的最终成型,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瑞龙 川陕苏区 宣传工作 群众路线
下载PDF
川陕苏区文献整理述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亮 郎筠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1,共9页
川陕苏区文献是研究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梳理苏区文献的存佚、特点及现状,回顾既往整理概况,略述《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的整理思路、编纂方法,总结现有整理成果的得失及其对后续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 川陕苏区 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色文献
下载PDF
川陕苏区红色歌谣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婷婷 李敏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1-25,36,共6页
川陕苏区建设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红色歌谣反映的内容丰富,涉及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歌谣特征十分鲜明,达到了革命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红色歌谣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 川陕苏区建设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红色歌谣反映的内容丰富,涉及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歌谣特征十分鲜明,达到了革命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红色歌谣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革命宣传的号角和革命动员的鼓手。在价值上,红色歌谣不仅是革命年代革命友谊的见证,也是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色歌谣 内容 特征 影响 价值
下载PDF
论川陕苏区创建的艰巨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健 张喜庆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7-73,共7页
取得巨大成就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川陕苏区,在创建中却体现出比其它苏区更为突出的艰巨性,主要的困难有:富源上的劣势、革命基础和地方党力量的薄弱及频繁军事斗争造成供给困难的加剧。正视川陕苏区在创建中所面临的艰难,才... 取得巨大成就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川陕苏区,在创建中却体现出比其它苏区更为突出的艰巨性,主要的困难有:富源上的劣势、革命基础和地方党力量的薄弱及频繁军事斗争造成供给困难的加剧。正视川陕苏区在创建中所面临的艰难,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川陕苏区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分量,也才能更加深刻体验到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艰巨性 红四方面军
下载PDF
川陕苏区史研究三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志明 李万斌 《苏区研究》 2017年第1期48-59,共12页
目前学界对于川陕苏区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苏区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军事化特征与干部培养问题等,相关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共产国际对于川陕苏区始终予以关注,并力图施加影响;在严酷的外部环境下,苏区各级政权运作呈现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始... 目前学界对于川陕苏区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苏区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军事化特征与干部培养问题等,相关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共产国际对于川陕苏区始终予以关注,并力图施加影响;在严酷的外部环境下,苏区各级政权运作呈现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始终以服务前线为主要目的,大部分工作都主要是供给军队;在干部培养方面,苏区始终面临严重的干部匮乏问题,但因时局所限,难以持续有效地培养本地干部,在军事优先原则下,各级党团组织发展受限,且往往优先供给军队,无法向政权持续输送干部。但这种军事化特征明显的苏区政权,以其在资源汲取方面的高效工作方式,却为红军此后的长征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共产国际 军事化 干部
下载PDF
川陕苏区的医疗卫生工作 被引量:3
15
作者 车辚 石晴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的英勇作战和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努力斗争使川陕苏区在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间稳定地存在了大约两年多时间,为发展苏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的英勇作战和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努力斗争使川陕苏区在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间稳定地存在了大约两年多时间,为发展苏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川陕苏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军队医院和地方医院相互配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视公共卫生管理,大力开展卫生知识教育,建立起一套常态化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 苏区 医疗 卫生
下载PDF
论湘鄂川黔苏区的创建发展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6
16
作者 夏远生 肖绮晖 《苏区研究》 2016年第1期43-59,共17页
湘鄂川黔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边区创建的新苏区。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 湘鄂川黔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边区创建的新苏区。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湘鄂川黔省军区。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坚持了近一年的反"围剿"战争,不仅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而且发展壮大了红军,红二、六军团兵力达到4个师12个团,约2万人,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同时扩大和巩固了根据地,以大庸、桑植、永顺、龙山为中心,包括四省边30余个县,成为"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发展中最重要的柱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川黔苏区 创建发展 历史地位
下载PDF
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历史文化开发对策研究——兼论“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 被引量:10
17
作者 林莉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0-44,共5页
"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是不同内涵和定位的两个精神实质,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在其文化宣传中,长期用红四方面军"十六字"军训训词解读"红军精神",并用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口号进行宣传,... "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是不同内涵和定位的两个精神实质,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在其文化宣传中,长期用红四方面军"十六字"军训训词解读"红军精神",并用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口号进行宣传,使川陕苏区红色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挖掘"川陕苏区精神"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重新进行红色文化名城定位迫在眉睫。由此界定"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的内涵,对巴中地区开发红色城市历史文化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精神 川陕苏区精神 川陕苏区形象代言
下载PDF
略论群团组织在川陕苏区的活动及贡献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长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群团组织是川陕苏区群众参与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活动的重要组织,也是党领导苏区群众的重要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群互动的重要纽带。川陕苏区的群团组织广泛参与了土地革命、戒烟运动、革命宣传、扩充红军以及辅助红军军事斗争等革... 群团组织是川陕苏区群众参与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活动的重要组织,也是党领导苏区群众的重要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群互动的重要纽带。川陕苏区的群团组织广泛参与了土地革命、戒烟运动、革命宣传、扩充红军以及辅助红军军事斗争等革命活动,是苏区建设和斗争中一股活跃的群众力量。群团组织不仅为苏维埃和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人才,还极大的保护了苏区工农群众的权益;不仅为苏区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更直接参与了苏区的军事斗争,在武装保卫苏维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群团组织 活动 贡献
下载PDF
川陕苏区政治治理体系探析——与中央苏区之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佟德元 钟日兴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9-44,共6页
川陕苏区并未严格按照中央的规定创建地方苏维埃治理体系,存在地方苏维埃权力机关和职能部门名称不统一、政治治理体系结构层次不一致等情况。川陕苏区政治治理体系的建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五级制的治理体系结构,村级苏维埃政权组织... 川陕苏区并未严格按照中央的规定创建地方苏维埃治理体系,存在地方苏维埃权力机关和职能部门名称不统一、政治治理体系结构层次不一致等情况。川陕苏区政治治理体系的建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五级制的治理体系结构,村级苏维埃政权组织的建立和"十家代表"制的实行,使得广大川陕农民切实地参与到了民主政治之中;二是扩大社团的权能与话语权,尤其是贫农团权能的扩大,使得川陕苏维埃政府的权力运行时刻处于广大农民的监督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中央苏区 政治治理体系
下载PDF
川陕红军石刻:宣传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独特形式和文化景观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国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0-56,共7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能够很快地创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个重要因素是宣传工作紧紧为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服务,以宣传工作推动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发展,而"刻石宣传"是其重要的宣传手段。至今留存在原川陕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能够很快地创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个重要因素是宣传工作紧紧为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服务,以宣传工作推动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发展,而"刻石宣传"是其重要的宣传手段。至今留存在原川陕革命根据地境内的大量红军石刻标语,内容丰富,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特色突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军队卓越奋斗的历史见证,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历史见证;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创造的独特的大规模的宣传苏维埃和红四方面军的形式,是红四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史上的一大创新;是研究红四方面军和川陕省苏维埃政权的可靠的珍贵文献。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标语,革命的政治内容与书法艺术较完美地结合的特色,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景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军石刻 宣传 独特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