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the Shi Clan Connections in the Wei-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 Network of Shishuoxinyu
1
作者 Jianming Cen Peiyuan Jin Quanxi Feng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2年第5期1-13,共13页
Shishuoxinyu is a collection of anecdotal stories about the words and deeds of Wei and Jin characters.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complex network with characters in Shishuoxinyu to analyze the scholarly connections in ... Shishuoxinyu is a collection of anecdotal stories about the words and deeds of Wei and Jin characters.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complex network with characters in Shishuoxinyu to analyze the scholarly connections in the Wei-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The ER random graph, WS small-world network, BA scale-free network, and experimental network are constructed for comparison. The network properties of the experimental network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average degree, averag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and average path length. Degree centrality, mesoscopic centrality, and proximity centrality were select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network nodes,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king guide had the highest importance in the whole experimental network. Then,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network degree distribution, this experimental network is considered as a scale-free network with robustness and vulnerability,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i-Ji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Finally, ten larger-scale Shi clans a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a new network for inter-clan linkage analysis. This study helps to uncover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hi clans during the Wei-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Network Shishuoxinyu WEI JIN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Scale-Free Network Scholarly Gatekeepers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首次建构炎黄共同体理论研究
2
作者 武沐 姚金燕 王盼盼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并建立了多民族的中国观和王朝观。这展现了少数民族加入中华大家庭的主观愿望,打通了少数民族追求和实践大一统的通道,为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魏晋南北朝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理论 大一统
下载PDF
蒙元时期边疆屯垦经济的发展、南北差异及环境成因
3
作者 张彦虎 冯雪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屯垦经济是古代边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蒙元时期,边疆屯垦经济的发展不仅成效巨大,而且南北边疆呈现出显著的发展差异和趋势特点。究其原因,运用气候变迁、生态平衡与非平衡等研究视角可以发现,中世纪暖期气候转向小冰期,以及... 屯垦经济是古代边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蒙元时期,边疆屯垦经济的发展不仅成效巨大,而且南北边疆呈现出显著的发展差异和趋势特点。究其原因,运用气候变迁、生态平衡与非平衡等研究视角可以发现,中世纪暖期气候转向小冰期,以及由此引发的南北边疆生态环境不同变化和生态系统(平衡与非平衡性)对屯垦生产影响制约作用的改变,再加上由此带来的疫病影响等因素,是造成这一时期南北边疆屯垦经济差异发展的主要环境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时期 边疆屯垦经济 南北差异
下载PDF
唐宋扬州北部驿站、交通及相关问题研究
4
作者 魏旭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2-71,157,共11页
唐宋时期,扬州水路交通发达,但陆路交通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根据相关文献中的驿站、递铺位置,结合考古资料可以复原唐宋时期扬州城北部陆路的交通要道。较之唐代,宋代交通的起点与中心转移、部分道路废弃或形成,原因在于唐宋扬州城池... 唐宋时期,扬州水路交通发达,但陆路交通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根据相关文献中的驿站、递铺位置,结合考古资料可以复原唐宋时期扬州城北部陆路的交通要道。较之唐代,宋代交通的起点与中心转移、部分道路废弃或形成,原因在于唐宋扬州城池变迁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宋代扬州城外特别是城东成为中心区域之一。道路的层叠与长期延续是古代扬州交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显著特征。此外,城外主要交通道路对扬州人文地理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北部 唐宋时期 驿站 陆路
下载PDF
徐昌祚《燕山叢録·長安里語》南北音解
5
作者 王棟 蔣冀騁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1期212-227,286,共17页
徐昌祚的《燕山叢録·長安里語》是記録明代晚期北京話的一部重要文獻,其中93條音注材料反映了當時南、北語音的特點。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比證,文章認爲作者所謂“長安里語”實際包括北音和吴音兩種,北音反映的是北京土話,吴音特點... 徐昌祚的《燕山叢録·長安里語》是記録明代晚期北京話的一部重要文獻,其中93條音注材料反映了當時南、北語音的特點。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比證,文章認爲作者所謂“長安里語”實際包括北音和吴音兩種,北音反映的是北京土話,吴音特點則和燕王遷都、吴語區移民有關。而“南音”是一種層次複雜的讀書音系,主體框架是《洪武》的音系,同時摻雜《禮部韻略》等傳統韻書和一點時音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徐昌祚 長安里語 南音 北音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的“声气”论
6
作者 李国新 曹雨琪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魏晋南北朝的“声气”是以先秦以来的声、气概念为基础的,从逻辑起源的角度看,气决定声,如和气、韵气等观念,在声反作用气上有相生相应、类型相生、成气等观念。从声之气外化为言与形看,言是汉字的言与“口出为言”等汉语的声音系统;在... 魏晋南北朝的“声气”是以先秦以来的声、气概念为基础的,从逻辑起源的角度看,气决定声,如和气、韵气等观念,在声反作用气上有相生相应、类型相生、成气等观念。从声之气外化为言与形看,言是汉字的言与“口出为言”等汉语的声音系统;在“声”与“言”“形”关系上,魏晋南北朝以“声”为中心产生了“缘情绮靡”“托声于言”“因形创声”“乐以颂形”等概念或观念。从声之气内化为情志意看,“诗言志”“诗缘情”是诗歌声音的诉求;魏晋南北朝的“声”蕴含了声律、韵律等意义,在论情、志、意时都视“气”为动力;从文献梳理看,魏晋南北朝的音乐与文学中的情、志、意等范畴与“声”都有较亲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气 言与形 情志意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川渝地区南宋石室墓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
7
作者 黄青岩 徐怡涛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22-138,共17页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具有明显地方传统的历史文化。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川渝地区出土了较大数量的宋代墓葬,其中盆地周边丘陵山地多出土石室墓,石室墓中常见较为精美的仿木构雕刻,仿木构的形制亦...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具有明显地方传统的历史文化。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川渝地区出土了较大数量的宋代墓葬,其中盆地周边丘陵山地多出土石室墓,石室墓中常见较为精美的仿木构雕刻,仿木构的形制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对重庆及四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的形制进行排比分期,研究其发展趋势及流变现象,将其具体分为乾道及之前(1173之前)、淳熙年间(1174-1189)、绍熙至嘉定(1190-1224)、嘉定之后(1224之后)四期,其中第三期又以庆元(1195-1200)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在上述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解决川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的形制断代问题。此外,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当时同地域地面木构及仿木构建筑特点及形制发展的异同,补充川渝地区宋代建筑的研究材料,阐释川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在建筑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 南宋 石室墓 仿木构 建筑形制 分期
下载PDF
分权与制衡:北宋时期国家治理的主线
8
作者 张富利 程书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实则为北宋不可变的政治惯例,“虚君实相”的治理结构使得皇权表现出高度的谦抑性;(2)责任政府让皇帝“统而不治”,治权与政权高度分离,宰相拥有较高的行政权;(3)台谏在北宋的地位极高,对行政权形成了史无前例的限制,形成了皇帝——宰相——台谏的并立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时期 虚君实相 责任政府 分权 弹劾 封驳
下载PDF
“Choosing the Refined”and“Collecting the Essential”and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An Examin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 History
9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1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关键词 and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Collecting the Essential An Examin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 History Choosing the Refined
原文传递
试论汉代陶灶的岭南类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杰 石荣传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7,共10页
汉代岭南类型陶灶以带有前出地台、有底为显著特征,平面以长方形或梯形为主,主要流行于岭南地区,出现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以后,是受到汉文化影响而出现的。从时代、形制上看,不排除其受到徐州地区陶灶影响的可能。岭南类型陶灶在东汉时期... 汉代岭南类型陶灶以带有前出地台、有底为显著特征,平面以长方形或梯形为主,主要流行于岭南地区,出现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以后,是受到汉文化影响而出现的。从时代、形制上看,不排除其受到徐州地区陶灶影响的可能。岭南类型陶灶在东汉时期传播到了邻近的湖南地区,其中平面为舟形的陶灶在六朝时沿北江、赣江传播到了江西地区。岭南类型陶灶基本上沿西江、桂江、漓江、湘江及北江这些主要河流分布,而这些河流正是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陶灶 传播 南北交通 岭南类型
下载PDF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造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文智 《艺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1期48-62,共15页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历经北魏、西魏和北周三个发展阶段,依据造型样式不同可分七组。第一组是庆阳楼底村石窟中心柱四面造像龛佛像,年代早至6世纪初;第二组是北石窟寺第165窟佛立像和南石窟寺第1窟佛立像,完工年代在北魏...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历经北魏、西魏和北周三个发展阶段,依据造型样式不同可分七组。第一组是庆阳楼底村石窟中心柱四面造像龛佛像,年代早至6世纪初;第二组是北石窟寺第165窟佛立像和南石窟寺第1窟佛立像,完工年代在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至延昌年间(512—515年);其余五组佛像均为北石窟寺第165窟两侧崖壁上的窟龛佛像,大多尺寸较小,造型特征彼此有别,年代也有早晚之分。其中,第二组佛像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尺寸较大,是在融合新旧都佛像造型基础上,新创出极富视觉张力的造像样式。这些窟龛造像的功德主以本地部族为主,他们在造像粉本上,更多接受了来自中原或其他重要造像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石窟寺 北石窟寺 北朝龛像 造型分析
下载PDF
唐人南行北归诗空间三层位论
12
作者 李德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2,共10页
南行北归诗是唐人行旅诗的主体。尽管作者分属多个类群,但在区域分布上有关内、中原、岭南三个不同的空间层位。由于创作地域不同,每个层位的诗篇,内容上有差异性,情感、风格有相似性。唐人南行北归诗空间层级的差异性,表明了南北交通... 南行北归诗是唐人行旅诗的主体。尽管作者分属多个类群,但在区域分布上有关内、中原、岭南三个不同的空间层位。由于创作地域不同,每个层位的诗篇,内容上有差异性,情感、风格有相似性。唐人南行北归诗空间层级的差异性,表明了南北交通对唐代文学的深刻影响。通过空间层级划分和性质内涵辨析,可以看到迁徙移动状态下文学家与土地的结合度,其意义当从这个角度获得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南行北归诗 空间 层位
下载PDF
北宋书序的体制转变与文体学价值
13
作者 王佳 党圣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04,共11页
书序是一种传统应用文体,定型于秦汉,以叙书为主、叙人为辅,以叙带议,满足导读功能。在北宋士大夫高扬的文人精神下书序文转换了焦点,知人论文、重德叙理,形成了议论主导体式和意理化抒情。在“体用”之学新观念的引导下,宋序融合德业与... 书序是一种传统应用文体,定型于秦汉,以叙书为主、叙人为辅,以叙带议,满足导读功能。在北宋士大夫高扬的文人精神下书序文转换了焦点,知人论文、重德叙理,形成了议论主导体式和意理化抒情。在“体用”之学新观念的引导下,宋序融合德业与文,改革了唐序人书分离的三段论模式。随着书序体衍化,原初的著述序更新为多元文体集序,在文法上汲取古文笔法、融合骈散句式,使书序由依附主文本的说明文字转变为融合众理、独具风格的成体之文。以诗文集序为代表,主于论理而忽略书旨,接近了“破体”的边缘。北宋书序的体制转变蕴含着深刻的文体创新规律,极具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书序 体制 体式 文法 文体创新
下载PDF
明洪武朝沙州史新探
14
作者 周松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4-30,共7页
自洪武五年战争结束后,明朝在河西走廊的实际控制范围仅仅维持在凉州一线。此时,明朝西北经略的重点在祁连山山脉以南,以安定卫为代表的地区。当安定卫被朵儿只巴攻破之后,明朝才逐渐转向以河西走廊为重点。此时的沙州仍然扮演了北元与... 自洪武五年战争结束后,明朝在河西走廊的实际控制范围仅仅维持在凉州一线。此时,明朝西北经略的重点在祁连山山脉以南,以安定卫为代表的地区。当安定卫被朵儿只巴攻破之后,明朝才逐渐转向以河西走廊为重点。此时的沙州仍然扮演了北元与青藏高原、云南联络的关键点角色。洪武十六年之后,沙州地方势力与明朝的关系开始改善,沙州多次派出使臣入明。基于洪武朝早期沙州的表现,明朝对其政治动向始终心怀疑虑。沙州的地理位置和长期边缘化特征,导致它很难引起中原王朝更大的兴趣,也不会成为日后经营边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朝 沙州史 北元 王朝经略 南北争夺
下载PDF
清中晚期江南十番与南北戏曲曲艺环流考论
15
作者 裴雪莱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60-66,共7页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京宫廷等演出场域形成南北环流。在戏曲曲艺生态共同体的视角下,对江南及宫廷等南北十番演出情况的考述,深入探考南北曲艺环流下的地方曲艺发展形态,重新审视清代戏曲曲艺生态场域及历史进程,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晚期 江南 十番 南北 戏曲曲艺 环流 考论
下载PDF
岭南文化语境下的仿古建筑设计探索——以广东雷州市擎雷书院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开健 李德华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5期45-47,115,共4页
岭南文化具有多元、开放、包容、务实的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的建筑文化在吸收了中原建筑文化、海外建筑文化的同时,孕育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岭南建筑风格。由于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需要,仿古建筑的设计需求出现较... 岭南文化具有多元、开放、包容、务实的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的建筑文化在吸收了中原建筑文化、海外建筑文化的同时,孕育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岭南建筑风格。由于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需要,仿古建筑的设计需求出现较大增长,如何在岭南文化语境之下进行仿古建筑设计创作,是岭南建筑师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广东雷州市擎雷书院的设计为案例,从建筑风格、选址朝向、整体布局与建筑设计等角度,探讨仿古建筑对岭南文化语境进行应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建筑 文化语境 仿古建筑 宋代书院
下载PDF
沟通陆海丝绸之路的南江驿道的形成与发展
17
作者 赵昱超 周永卫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位于岭南地区的南江是广东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早在史前时期便滋养着生活在其沿岸的众生。自秦朝时我国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后,南江流域又因其便利的水陆交通成为岭南地区驿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由于南江向北与连接岭南和... 位于岭南地区的南江是广东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早在史前时期便滋养着生活在其沿岸的众生。自秦朝时我国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后,南江流域又因其便利的水陆交通成为岭南地区驿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由于南江向北与连接岭南和荆楚地区的潇贺古道互通,其东部又为岭南政治经济中心番禺,因而南江流域又成为了楚地与岭南连通之锁钥,以及拱卫番禺的地缘战略前沿。而在汉武帝收复岭南,开通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后,南江又成为了四方文化的交流汇聚之所,发源于云南地区的铜鼓文化自西向东传入该地,并借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向南辐射,扩散到海南及东南亚各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江流域继续担负着保卫岭南、守护广州的地缘战略职责。萧齐政权时期,西南二江都护的设立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央朝廷对该地的重视程度。也就是在中央朝廷对南江流域管控的持续加强下,南江流域与外界的联系性进一步增强,并逐渐发展成为连接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道。产自西亚地区的神兽忍冬纹饰金手镯和有着鲜明东魏—北齐时期特征的菩萨像,都一再证明南江驿道是对接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南江驿道 中外交流
下载PDF
浅析唐、宋、元时期分布在中国南北地区的瓷枕
18
作者 刘嘉怡 《陶瓷》 CAS 2023年第9期72-73,84,共3页
人类和枕具走过了千百年的历史。看似普遍却不普遍,既是实用物件用来改善生活条件,同时技术创新与造物智慧也从前辈们的经验中吸取进步,还包含了多种的文化内涵。虽然有关于枕头的起源,在可以得出的结论里还没有详细的结论。但是早在公... 人类和枕具走过了千百年的历史。看似普遍却不普遍,既是实用物件用来改善生活条件,同时技术创新与造物智慧也从前辈们的经验中吸取进步,还包含了多种的文化内涵。虽然有关于枕头的起源,在可以得出的结论里还没有详细的结论。但是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殷商时期,枕具文化在中国既己出现,据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魏咸熙年间,因诛梁翼而得其玉石虎头枕,枕下有篆书“帝辛”二字。而帝辛就是商封王,因此断为“帝辛之枕”。所以,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法、文献综述法两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加严谨地分析了陶瓷种类中的瓷枕;通过分析在唐、宋、元不同时期的高光时刻所存在的瓷枕,从而对这3个时间阶段的陶瓷手工业可以有更具体的了解;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和生活习惯,从而学习到中国地广物博的差异性和多元性;通过对传统手工业中的瓷枕在不同地区的风格的科学性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帮助了解在唐、宋、元三个时期在中国古代社会南北地区的地位、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枕 南北地区 唐宋元
下载PDF
清代南北疆通道穆素尔达坂路的开辟和利用
19
作者 坚强 王金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02-108,共7页
清政府底定准噶尔和“回疆”后,在天山南北设立驻防,以此来实现南北疆政治军事统治。穆素尔达坂路贯穿南北疆,为伊犁至阿克苏的一条捷径,清政府在此路安排军台及修路“回众”,并派遣官员及伯克对此路进行管理。文章利用《清代新疆满文... 清政府底定准噶尔和“回疆”后,在天山南北设立驻防,以此来实现南北疆政治军事统治。穆素尔达坂路贯穿南北疆,为伊犁至阿克苏的一条捷径,清政府在此路安排军台及修路“回众”,并派遣官员及伯克对此路进行管理。文章利用《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等满文资料,在介绍穆素尔达坂具体概况和此路所处的自然环境后,厘清清政府对此路的开辟和利用情况,阐述清政府在此路的台站设置、人员流动、官兵值守、安排“回众”等情况。通过对此路的具体分析,论证此路在清代新疆南北疆的政治军事管理、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阐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并利用此路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素尔达坂 清政府 《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 南北疆通道
下载PDF
南北朝碑志典故词考释十例
20
作者 张颖慧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南北朝碑志语料在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中数量相对丰富,时代印记鲜明,尤以北朝数量为最。碑志中的典故词以简练的词形涵盖尽可能丰富的信息。正确释读典故词,对疏通墓志的文意,补充辞书的用例和释义,客观反映共时词语的面貌,丰富汉语词汇... 南北朝碑志语料在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中数量相对丰富,时代印记鲜明,尤以北朝数量为最。碑志中的典故词以简练的词形涵盖尽可能丰富的信息。正确释读典故词,对疏通墓志的文意,补充辞书的用例和释义,客观反映共时词语的面貌,丰富汉语词汇史,具有积极作用。这里所释的“䦱门”“罢祖”“澄挠”“献剑”等条碑志典故词,就是该时期碑刻文献词语的重要词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志 典故词 南北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