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Aesthetic Ideology of TAO Yuan-ming on Classical Gardens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俊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12期94-96,共3页
Based on the contents and temperament of pastoral poetries written by TAO Yuan-ming,by centering on respecting the nature,indifference and optimism,and plainness and authenticity,the paper had analyzed aesthetic ideol... Based on the contents and temperament of pastoral poetries written by TAO Yuan-ming,by centering on respecting the nature,indifference and optimism,and plainness and authenticity,the paper had analyzed aesthetic ideologies contained in his poetries.On this basis,it had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aesthetic ideology of TAO Yuan-ming on the style of classical gardens in South China,which were quiet and natural,elegant and fresh,simple and plain,and far-reaching in artistic conception.By combining with cases,it pointed out that the poetic prose had been directly quoted as the names of gardens or scenic spots of classical gardens in South China,and showed that the aesthetic ideology of TAO Yuan-ming had set up a successful ideal model for cultural landscapes,producing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aesthetic state of mind of gardeners or owners of gardens,further instilling humanistic spirit into classical gardens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O yuan-ming Nature inDIFFERENCE and OPTIMISM AEStheTIC state of mind HUMANISTIC SPIRIT Classic gardens in south china
下载PDF
Tubo: An Administrative Province of China’s Yuan Dynasty
2
《China's Tibet》 1997年第6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An Administrative Province of china’s yuan dynasty
下载PDF
Seed and Wasp Production in the Mutualism of Figs and Fig Wasps 被引量:1
3
作者 YaoJin-yan ZhaoNan-xian +3 位作者 ChenYi-zhu JiaXiao-cheng DengYuan YuHui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Figs (Moracea: Ficus) and fig wasps (Hymenoptera: Chlocloids: Agaonideae) depend on each other to complete their reproduction. Monoecious fig species and their pollinating wasps are in conflict over the use of fig ov... Figs (Moracea: Ficus) and fig wasps (Hymenoptera: Chlocloids: Agaonideae) depend on each other to complete their reproduction. Monoecious fig species and their pollinating wasps are in conflict over the use of fig ovaries which can either produce one seed or one wasp. From observation on Ficus virens Ait., we showed that female flowers with outer layer of ovaries (near to the wall of syconium)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at with inner and interval layer of ovaries (near to the syconium cavity), in which most seeds and wasps were produced. This meant that fig tree provided the same potential resource for seed and wasps production. Observation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usually only one foundress in syconium at female flower phase and no com- petition pollinators. Measurement of the style length of female flowers and the ovipositor of pollinators indicated that most ovaries could be reached by pollinator’s ovipositor. However, at the male flower phase, production of seed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wasps including non-pollinating wasp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ed and pollinating wasp production when without non-pollinating wasps produced.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non-pollinating wasps competed ovaries not with seeds but with pollinating wasps for ovipositing. Bagged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sampling fig species was not self-sterile which was important for figs and wasps to survive bad season. Seed production in self-pollinated fig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otal wasps in- cluding non-pollinating ones. This might be related with the weaker competition among wasps since bagged figs were not easy to reach by wasps from out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US Ficus wasp mutualism conflicts seed and wasp production Seed and Wasp Production in the Mutualism of Figs and Fig Wasps Yao Jin-yan1 2 Zhao Nan-xian1 Chen Yi-zhu1* Jia Xiao-cheng1 2 Deng yuan1 2 Yu Hui1 2 1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P. R. 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P. R. china ABSTRACT Figs (Moracea: Ficus) and fig wasps (Hymenoptera: Chlocloids: Agaonideae) depend on each other to complete their reproduction. Monoecious fig species and their pollinating wasps are in conflict over the use of fig ovaries which can either produce one seed or one wasp. From observation on Ficus virens Ait. we showed that female flowers with outer layer of ovaries (near to the wall of syconium)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at with inner and interval layer of ovaries (near to the syconium cavity) in which most seeds and wasps were produced. This meant that fig tree provided the same potential resource for seed and wasps production. Observation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usually only one foundress in syconium at female flower phase and no com- petition pollinators. Measurement of the style length of female flowers and the ovipositor of pollinators indicated that most ovaries could be reached by pollinator’s ovipositor. However at the male flower phase production of seed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wasps including non-pollinating wasp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ed and pollinating wasp production when without non-pollinating wasps produced.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non-pollinating wasps competed ovaries not with seeds but with pollinating wasps for ovipositing. Bagged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sampling fig species was not self-sterile which was important for figs and wasps to survive bad season. Seed production in self-pollinated fig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otal wasps in- cluding non-pollinating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首次建构炎黄共同体理论研究
4
作者 武沐 姚金燕 王盼盼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并建立了多民族的中国观和王朝观。这展现了少数民族加入中华大家庭的主观愿望,打通了少数民族追求和实践大一统的通道,为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魏晋南北朝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理论 大一统
下载PDF
蒙元时期边疆屯垦经济的发展、南北差异及环境成因
5
作者 张彦虎 冯雪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屯垦经济是古代边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蒙元时期,边疆屯垦经济的发展不仅成效巨大,而且南北边疆呈现出显著的发展差异和趋势特点。究其原因,运用气候变迁、生态平衡与非平衡等研究视角可以发现,中世纪暖期气候转向小冰期,以及... 屯垦经济是古代边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蒙元时期,边疆屯垦经济的发展不仅成效巨大,而且南北边疆呈现出显著的发展差异和趋势特点。究其原因,运用气候变迁、生态平衡与非平衡等研究视角可以发现,中世纪暖期气候转向小冰期,以及由此引发的南北边疆生态环境不同变化和生态系统(平衡与非平衡性)对屯垦生产影响制约作用的改变,再加上由此带来的疫病影响等因素,是造成这一时期南北边疆屯垦经济差异发展的主要环境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时期 边疆屯垦经济 南北差异
下载PDF
近代外交转型视域下的南海海疆交涉
6
作者 张莉媛 刘永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近代以来,海疆危机频发,海疆交涉频繁。先后有清末中日东沙主权交涉、民国中日东沙海产纠纷交涉、中法西沙群岛主权交涉以及南海九小岛交涉等。南海海疆交涉仰赖外交部门主持大局,更离不开广东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支持。随着地方外交权限... 近代以来,海疆危机频发,海疆交涉频繁。先后有清末中日东沙主权交涉、民国中日东沙海产纠纷交涉、中法西沙群岛主权交涉以及南海九小岛交涉等。南海海疆交涉仰赖外交部门主持大局,更离不开广东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支持。随着地方外交权限的削弱,海疆交涉一度呈现出中央、地方分别主导或互相合作的复杂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诸岛 外交交涉 晚清 民国时期
下载PDF
元代海外贸易政策与元青花瓷器贸易研究
7
作者 王观 《南海学刊》 2024年第3期126-136,共11页
元代青花瓷器在我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打捞出水,证明了其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为我们研究元代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提供了第一手实体物证,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对外海洋贸易史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支... 元代青花瓷器在我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打捞出水,证明了其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为我们研究元代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提供了第一手实体物证,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对外海洋贸易史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对这批出水元青花瓷器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元代对外海洋贸易政策在我国经济史中有着特殊地位,尤其是元朝政府在对外海洋贸易发展中体现出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模式,与我国当下的对外发展政策理念有着一定的契合之处,可以从中汲取对外海洋贸易交往中的有益经验,更好地指引我国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元青花瓷器 元代 海外贸易 瓷器贸易
下载PDF
元初女真文人的南方任职与民族文学交融——以夹谷之奇、奥屯周卿为中心
8
作者 张勇耀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1,F0002,F0003,共13页
元初奥屯周卿、夹谷之奇等到南方任职的女真文人,对战乱后南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恢复做出了贡献。他们携带着北方文化底蕴与民族性格的南方书写,与南方名士方回、戴表元、黎廷瑞、汪梦斗、赵孟頫等人的酬答题赠,带来了南北文学风格的新变... 元初奥屯周卿、夹谷之奇等到南方任职的女真文人,对战乱后南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恢复做出了贡献。他们携带着北方文化底蕴与民族性格的南方书写,与南方名士方回、戴表元、黎廷瑞、汪梦斗、赵孟頫等人的酬答题赠,带来了南北文学风格的新变;他们对北方文献的南传和南北文学理论的融会也带来新的促动。他们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南北方的民族隔阂和文化隔阂,有效地促进了南北文学、民族文学的交融,为下一时段的进一步融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初 女真文人 民族融合 南北交融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东部温度变化 被引量:50
9
作者 郑景云 满志敏 +1 位作者 方修琦 葛全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异常霜雪记载及植物物候记述,推算了中国东部地区部分年代及每 3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并结合有关自然证据,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冷暖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有: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距平较现代约... 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异常霜雪记载及植物物候记述,推算了中国东部地区部分年代及每 3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并结合有关自然证据,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冷暖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有: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距平较现代约低 0 5℃,最冷的 30年(480s^500s)较现代约低 1 2℃,是一个可与小冰期相比拟的寒冷气候阶段。2)魏晋南北朝的温度存在“冷 -暖 -冷”世纪波动;其中两个冷谷为 270s^350s及 450s^530s,当时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分别较现代低 0 5℃ (270s^350s)和 0 9℃ (450s^530s);而 360s^440s虽然相对温暖,但当时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仍较现代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中国东部 温度 变化
下载PDF
宋元时期中国西北东部的冷暖变化 被引量:30
10
作者 郝志新 葛全胜 郑景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1-879,共9页
根据历史文献中的作物种植界线、种植制度变化、植物及异常气象水文物候等记载,并辅以树轮、湖泊沉积等自然证据指示的冷暖变化状况,分析了宋元时期(960~1368A.D.)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冷暖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是:960A.D.前后,西北东部地... 根据历史文献中的作物种植界线、种植制度变化、植物及异常气象水文物候等记载,并辅以树轮、湖泊沉积等自然证据指示的冷暖变化状况,分析了宋元时期(960~1368A.D.)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冷暖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是:960A.D.前后,西北东部地区冷暖程度与今(即1951~1980年)基本一致;960s~1040s,气候逐渐增暖;1040s~1110s,气候较今暖;1110s以后,气候转冷;12世纪末,气候又再次明显转暖;1260A.D.之后,温度下降,自13世纪末进入寒冷期。西北东部的这一冷暖变化过程不但与毗邻地区湖泊、特别是树轮等所指示的冷暖变化过程较为一致,而且与中国东部地区的冷暖变化也基本一致,但13世纪后期的降温幅度较中国东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西北东部 冷暖变化
下载PDF
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秀莲 丁慧芬 +3 位作者 李悦 常淑枫 黄燃浩 李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53-156,共4页
以华北地区宋元明清时期疫情史料为依托,采用文献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探讨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的时空分布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随年代更迭呈上升趋势,明清时期为疫情高发期;疫情与干支年分布有相关性,以辛... 以华北地区宋元明清时期疫情史料为依托,采用文献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探讨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的时空分布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随年代更迭呈上升趋势,明清时期为疫情高发期;疫情与干支年分布有相关性,以辛巳年累计疫次最多。华北地区古代疫情主要集中在山西和河北,但在疫情发展中跨省市(地县)的大疫情也时有发生。疫情的发生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密切相关性,旱灾、水灾是引发疫情的最主要自然因素,饥荒、战乱、人口流动和人群密集是影响疫情的主要社会因素。提示加强中医药防疫特色研究(如运气学说),加强华北地区疫情的联防联控研究,以及开展多学科协作研究,对现代传染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宋元明清 疫情 时空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云南诗歌总集的开山之作——论《滇南诗略》的编纂体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梦新 吴肇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清代云南地区的诗歌总集编纂非常活跃,《滇南诗略》、《滇诗嗣音集》、《滇诗重光集》、《滇诗拾遗》、《滇诗拾遗补》等先后问世,形成了一个前后接续的省级诗歌总集序列。袁文典、袁文揆所辑《滇南诗略》作为该序列的开山之作,极具典... 清代云南地区的诗歌总集编纂非常活跃,《滇南诗略》、《滇诗嗣音集》、《滇诗重光集》、《滇诗拾遗》、《滇诗拾遗补》等先后问世,形成了一个前后接续的省级诗歌总集序列。袁文典、袁文揆所辑《滇南诗略》作为该序列的开山之作,极具典范意义,对此后云南的总集编纂活动影响深远。该书体例上的主要特色归结有三:其一,纂辑云南通代诗歌总集,以备一方之文献;其二,编排方式上以人系诗,收到了次第分明的良好效果;其三,相关附件的编写,对总集正文起辅助作用,使全书体例更臻于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诗歌总集 清代诗歌 《滇南诗略》 袁文典 袁文揆
下载PDF
十至十四世纪的中韩关系形态与东亚世界——兼评费正清的“华夷秩序”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志江 潘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十至十四世纪的中韩关系形态是宗藩关系。宗藩关系起源于周朝的畿服制度和礼制。一般认为,在东亚史上存在着以中国封建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国家向中国朝贡为特征的朝贡体系或称华夷秩序。然而,宋辽金乃至蒙元时代的中韩关系形态,似乎对... 十至十四世纪的中韩关系形态是宗藩关系。宗藩关系起源于周朝的畿服制度和礼制。一般认为,在东亚史上存在着以中国封建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国家向中国朝贡为特征的朝贡体系或称华夷秩序。然而,宋辽金乃至蒙元时代的中韩关系形态,似乎对费正清教授的"华夷秩序"理论提出了挑战。因为这一时期,虽然中国与高丽建立了宗藩关系,但是,随着辽金蒙古先后入主中原乃至一统天下,以辽金元为代表的北族王朝,取代了以汉唐宋为代表的汉族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的地位,并迫使高丽等周边国家称臣纳贡,所以,费正清教授关于"华夷秩序"的论述,并不完全符合此一时期东亚国际秩序的事实。这时期的东亚,不仅不存在以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而是以北族王朝辽金元为中心,形成了"华夷变态"的东亚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元时代 中韩关系形态 “华夷秩序”
下载PDF
宋元时期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以马八儿、俱蓝国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晓霞 张其凡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42,共6页
元代以前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实际就是宋代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13世纪蒙古的入侵虽然割断了通过陆路中国和阿拉伯经印度的贸易,但是很快这种转运贸易从陆路移到海上,南印度仍然是沟通东西方海上贸易的要道。
关键词 宋元 马八儿 俱蓝 交往
下载PDF
明代华南的自然灾害及其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双怀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在大量整理明代华南灾害资料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明代华南自然灾害的时空特征。其时间分布很不平衡:明代前期灾害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中期各种灾害逐渐增多,呈现出复杂性和严重性;后期灾害有所减少,但灾情仍较为严重。自然灾害的... 在大量整理明代华南灾害资料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明代华南自然灾害的时空特征。其时间分布很不平衡:明代前期灾害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中期各种灾害逐渐增多,呈现出复杂性和严重性;后期灾害有所减少,但灾情仍较为严重。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也不平衡:福建灾害最多,集中发生在福州、漳州、泉州等府;广东灾害次之,主要分布在广州、潮州、肇庆、琼州等府;广西灾害相对较少,但太平、梧州、柳州等府也常受灾。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明代华南各地的自然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自然灾害 时空特征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华南沿海明代自然灾害的时间序列分析Ⅰ:R/S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厚云 郭国章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3期78-83,共6页
通过对我国明代华南沿海 2 76a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进行的R/S分析 ,揭示出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这一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趋势性 ,表征其趋势性强度的指标赫斯特指数H =0 90 94(或 0 868,如果不考虑最后一点s=2 4 5时的情况 ) ,远远大于 0 ... 通过对我国明代华南沿海 2 76a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进行的R/S分析 ,揭示出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这一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趋势性 ,表征其趋势性强度的指标赫斯特指数H =0 90 94(或 0 868,如果不考虑最后一点s=2 4 5时的情况 ) ,远远大于 0 5而接近于 1 ,说明这种趋势性具很强的持续性 (persistence)。这种持续性可能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即当时的气候和构造背景决定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沿海 自然灾害 明代 R/S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赫斯特指数
下载PDF
略论唐五代江南城市的经济功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剑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6-45,共10页
  唐五代时期,江南地区城市布局越来越密集,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市场商业经济普遍繁荣,商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在江南部分经济发达城市,随处可见夜间商业交换现象,城市服务性行业也蓬勃兴起。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庞大的消费群体,...   唐五代时期,江南地区城市布局越来越密集,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市场商业经济普遍繁荣,商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在江南部分经济发达城市,随处可见夜间商业交换现象,城市服务性行业也蓬勃兴起。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庞大的消费群体,人数众多,财力雄厚,对江南城市经济影响较大。江南城市对周围农村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农民与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唐代中后期,苏州、越州、杭州、宣州等城市经济发展较快。至五代,越州、宣州地位下降,苏、杭、金陵是三个发展较为明显的经济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时期 城市经济 商业经济 中心城市 城市群 经济功能 消费阶层 江南地区 服务业
下载PDF
清代广西伏波庙地理分布与伏波祭祀圈探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滕兰花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清代广西伏波庙的地理分布及其相关传说,表明了民间社会对东汉马援征交趾史实的一种集体记忆。伏波庙集中分布在桂东北、桂东南及桂西南地区,大体上与马援南征路线相吻合,形成了一个以马援为主神的祭祀圈,折射出汉文化自北向南传播的历... 清代广西伏波庙的地理分布及其相关传说,表明了民间社会对东汉马援征交趾史实的一种集体记忆。伏波庙集中分布在桂东北、桂东南及桂西南地区,大体上与马援南征路线相吻合,形成了一个以马援为主神的祭祀圈,折射出汉文化自北向南传播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广西 伏波庙 马援南征
下载PDF
明清时期我国最大沿海贸易港的北移趋势与上海港的崛起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松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34,84,共9页
明代和清前期私人海上贸易相当兴盛。宁波双屿港的繁盛,隆庆以后从福建的月港──江南港日──日本或南洋的三角贸易,都显示出,自明代开始,我国最大的沿海贸易港已出现向江南北移的趋势,上海港发展为我国最大的沿海贸易港是这一趋... 明代和清前期私人海上贸易相当兴盛。宁波双屿港的繁盛,隆庆以后从福建的月港──江南港日──日本或南洋的三角贸易,都显示出,自明代开始,我国最大的沿海贸易港已出现向江南北移的趋势,上海港发展为我国最大的沿海贸易港是这一趋势的最终体现。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江南既是我国明清时期出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区,也是进口商品的主要销售地区,并有着发展海上贸易的良好的区位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港 沿海地区 上海港 明代 清代 对外贸易 海上贸易 漳州地区 月港 对外贸易史
下载PDF
明代江南园林的生态意蕴探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霞 张青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2-83,106,共13页
明清两代在造园风格上有较大差异,清代园林注重人工雕饰,而明代园林则崇尚自然雅趣。明代江南园林以文人园林为主流,文人基于自身际遇及审美偏好,在园林营建中主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注重自然天成的生态空间的营造,使得居住环境与自然... 明清两代在造园风格上有较大差异,清代园林注重人工雕饰,而明代园林则崇尚自然雅趣。明代江南园林以文人园林为主流,文人基于自身际遇及审美偏好,在园林营建中主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注重自然天成的生态空间的营造,使得居住环境与自然生态更为契合。在叠山、理水、动植物配置及园林建筑等方面,明代园林都展现了令人称道的生态智慧,并将山水画的审美意境融入园林设计中,生态景观与人文思想交相辉映,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形成了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明代江南园林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探索,对于当前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园林 江南园林 生态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