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Value of the Red Culture in South Jiang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vitalizing Soviet Area
1
作者 Qun 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6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文化传承 赣南 价值 经济发展
下载PDF
论湘鄂赣苏区的奋斗实践及革命精神
2
作者 曾长秋 《老区建设》 2024年第3期24-34,共11页
湘鄂赣苏区是多支红军部队的诞生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六个主要红色战略区之一。苏区军民坚持长达十年的艰苦卓绝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经验。这里不仅从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即开始创建根据地,也是全国最早... 湘鄂赣苏区是多支红军部队的诞生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六个主要红色战略区之一。苏区军民坚持长达十年的艰苦卓绝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经验。这里不仅从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即开始创建根据地,也是全国最早进入、最晚结束三年游击战争的区域。它生长和积蓄了自身的武装力量,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其他苏区的斗争,书写了自己的光辉历史,并为苏区精神增添了颇具特色的湘鄂赣革命精神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赣苏区奋斗史 建党建政建军实践 湘鄂赣革命精神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3
作者 邓艳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61-65,共5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是我国最鲜亮的底色。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是先进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我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资源优势的分析与挖掘,基于5W模式深入思考数字化技术在赣南苏区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是我国最鲜亮的底色。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是先进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我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资源优势的分析与挖掘,基于5W模式深入思考数字化技术在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从增强时效意识、整合意识、传播意识、创新意识与互融意识5个方面深入探寻数字化赋能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以期以数字技术加快推进数字化保护开展落实、打造苏区红色资源数字平台、打造全媒矩阵扩大传播声量、深耕优质内容提升引领活力、引领红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赣南 苏区 红色文化 红色资源 传播策略
下载PDF
赣南苏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方法研究与探讨——以安远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嵩山 梁永刚 曾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以赣南苏区安远县为例,从生态、地形、土壤、气象、重金属污染、交通和灌溉等方面选择了1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评价分析,可以准确地掌握安远县宜耕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面积及空... 本文以赣南苏区安远县为例,从生态、地形、土壤、气象、重金属污染、交通和灌溉等方面选择了1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评价分析,可以准确地掌握安远县宜耕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安远县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安远县实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调查评价 赣南苏区
下载PDF
主体功能视角下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机制——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
5
作者 黄颖敏 付晓 廖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特征,省域边界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塌陷带”,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内外开放区域不均衡态势显著;②高质量发展指数表现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与各优势维度密切相关;③经济开放是各主体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驱动因素,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均受到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政策并未促进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对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尤其是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
下载PDF
红色资源服务苏区振兴的实践探索、现实挑战和因应策略——以赣南原中央苏区为例
6
作者 张登彬 刘一博 《老区建设》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赣南原中央苏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红色资源服务苏区振兴奠定了文化资源优势、国家政策优势和发展基础优势。在实践中,赣南原中央苏区盘活红旅资源,带动产业振兴,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乡风文明,弘... 赣南原中央苏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红色资源服务苏区振兴奠定了文化资源优势、国家政策优势和发展基础优势。在实践中,赣南原中央苏区盘活红旅资源,带动产业振兴,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乡风文明,弘扬苏区精神,锻造干部队伍,充分激活了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与此同时,赣南原中央苏区也面临地方政府保护管理红色资源压力增大、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创新性要求变高以及相关人才短缺等现实挑战。可以从创新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红色资源开发、壮大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探索和优化,更好地激活红色资源,服务苏区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苏区振兴 赣南原中央苏区 现实挑战 因应策略
下载PDF
赣东北福泉山地区钨矿控矿因素分析及其找矿意义
7
作者 陈欣 熊建 +1 位作者 孙会饶 黄超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福泉山钨矿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北西侧,矿体产在黄龙组与双桥山群不整合面矽卡岩带中。通过野外调查,借鉴对比朱溪钨铜矿成矿特征,对矿床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石炭系不纯灰岩组合是矿床成矿有利围岩,黄龙组与双桥山群不整合面... 福泉山钨矿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北西侧,矿体产在黄龙组与双桥山群不整合面矽卡岩带中。通过野外调查,借鉴对比朱溪钨铜矿成矿特征,对矿床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石炭系不纯灰岩组合是矿床成矿有利围岩,黄龙组与双桥山群不整合面附近发育的层间裂隙是主要容矿构造,燕山期岩浆作用为成矿提供热源和成矿流体;矿体围岩蚀变具明显分带特征,由浅至深依次为: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带→透闪石化矽卡岩带→透辉石化角岩带→角岩带,矿化集中在透闪石矽卡岩带中;钨矿床系花岗岩岩浆热液交代大理岩形成的远矽卡岩型白钨矿。基于区内控矿要素及成矿特征推测,福泉山东南的源头一带为有利找矿靶区;通过对源头勘查在深部新发现了钨矿体,取得较大找矿进展,深部灰岩与花岗岩体接触界线是福泉山地区钨矿找矿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钨矿 白钨矿 控矿因素 找矿预测 福泉山地区 赣东北
下载PDF
苏维埃革命时期发展工人成分党员的理想与现实——以江西苏区为例
8
作者 周利生 黄文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37,共7页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工人成分党员是理论应然。苏维埃革命时期,革命中心地域转向农村,农民成分党员随之激增,带来了非无产阶级意识的问题。党内工人比例锐减,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视,为巩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中共中央提出大力发...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工人成分党员是理论应然。苏维埃革命时期,革命中心地域转向农村,农民成分党员随之激增,带来了非无产阶级意识的问题。党内工人比例锐减,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视,为巩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中共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工人成分党员。江西苏区在中央的部署下,通过简化工人入党手续、提高非工人成分入党要求、开展征收工人成分党员运动、吸收雇农和苦力入党等方式,力图增加工人成分党员比例。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扭转农民成分党员占主体的现实。重视思想建党,才是提升党的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革命 工人成分 江西苏区
下载PDF
乡村社会中工农革命武装的创建与成就——以赣西南苏区为例
9
作者 刘一博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2-101,共10页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立足乡村社会开展革命。面对传统乡村社会的政治格局,必须破除既有政治格局来汲取各种资源并在乡村社会站稳脚跟。在赣西南苏区,党在领导武装斗争进入乡村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对绿林武装进...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立足乡村社会开展革命。面对传统乡村社会的政治格局,必须破除既有政治格局来汲取各种资源并在乡村社会站稳脚跟。在赣西南苏区,党在领导武装斗争进入乡村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对绿林武装进行改造、动员并武装农民等方式缔造了新型的革命武装,使其具备与乡村社会整合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工农兵一体的社会组织格局。党在乡村社会的革命中探索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有效体制,激发了农民作为革命者的主体地位,通过承担多重任务和地方武装体系的建设,使党领导的新型工农武装具备了创造新世界的视野和能力,实现了乡村社会政治格局的初步改造,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乡村社会 工农武装 赣西南苏区
下载PDF
闽浙赣苏区文化动员的动因、策略及其积极成效
10
作者 宋丽群 肖宗志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8-34,共7页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两种革命深入”,各大苏区分别开展文化动员的初次实践。闽浙赣苏区作为“苏维埃模范省”,根据其苏区概况和群众特点,抓住文化这一重要因素,开展以政治教育、革命文艺、社会教育和良风美俗为主旨的文化动...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两种革命深入”,各大苏区分别开展文化动员的初次实践。闽浙赣苏区作为“苏维埃模范省”,根据其苏区概况和群众特点,抓住文化这一重要因素,开展以政治教育、革命文艺、社会教育和良风美俗为主旨的文化动员;采用文化动员与伦理联结、文化动员与情感并置、文化动员与革命互动、文化动员与组织保障等动员策略,使苏区文化动员取得显著效果。文化动员促进了普通民众的知识和革命意识的提升,实现苏区陋习改造和风貌重塑,推进苏区干部培养和执政水平提升;通过文化动员,揭露敌军黑暗本质,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苏区 文化动员 革命意识 陋习改造
下载PDF
赣东北地区浅变质岩中微古植物及其形成时代讨论 被引量:16
11
作者 文子才 楼法生 +1 位作者 黄志忠 吴新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1-289,共9页
赣东北地区大面积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系 ,该套地层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资料 ,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随着 1∶5万区调工作的开展 ,相继获得了一批微古植物资料 ,并对所获得的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研究区内共存在微... 赣东北地区大面积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系 ,该套地层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资料 ,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随着 1∶5万区调工作的开展 ,相继获得了一批微古植物资料 ,并对所获得的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研究区内共存在微古植物 73属 173种 ,据统计 ,其所代表的时代绝大部分为中新元古代。根据微古植物组合 ,结合地层层序及有关同位素的测定年龄数据 ,认为研究区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应为中新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代 微古植物 江西 浅变质岩系 形成时代 地层层序
下载PDF
赣南原中央苏区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文玉钊 陈文峰 +1 位作者 钟业喜 郭泉恩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8-576,共9页
对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是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江西省社会经济数据及交通地理数据支持下,以2000、2005及2010年为时间断面,采用Kernel城市空间密度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与腹地划分方法,从城市规... 对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是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江西省社会经济数据及交通地理数据支持下,以2000、2005及2010年为时间断面,采用Kernel城市空间密度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与腹地划分方法,从城市规模结构、等级结构与腹地结构3个角度对赣南原中央苏区城市体系演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中心城市,并提出培育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城市人口规模正处于加速扩张阶段。城市规模空间结构呈现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以赣州、吉安、瑞金、南城为中心的城市人口集聚核心区已经显现。以赣州、吉安、瑞金、南城为中心的城镇密集区释放出了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成为推进苏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增长极。苏区的城市等级可划分为3个等级,赣州、吉安、瑞金和南城一直是苏区最具辐射力的一级城市,其在城镇体系中的高等级城市地位已经比较稳固。在城市腹地结构演变上,尽管二级城市的腹地范围持续变动,但赣州、吉安、瑞金和南城4个一级城市的腹地范围始终保持稳定,这与其在城市等级中的稳定性高度吻合。研究认为,应选取赣州作为苏区主中心城市,选取吉安、瑞金、南城作为次中心城市;应从优化城市职能分工、壮大城市产业、做大城市城区、优化交通网络与加强制度创新等方面对中心城市进行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nel密度 自下而上 中心城市 中央苏区
下载PDF
江西原中央苏区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善庆 柯芳 +1 位作者 刘孔柏 吴雪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1-85,共5页
江西原中央苏区三个地区的产业布局,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央实行非均衡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均倾向于东部的背景下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的区域产业布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政府都在试图重点发展能够迅速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部门,... 江西原中央苏区三个地区的产业布局,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央实行非均衡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均倾向于东部的背景下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的区域产业布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政府都在试图重点发展能够迅速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部门,但有时因相邻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相似,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在协调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必须综合权衡,因地因时因业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发展,合理布局产业,以获得较大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布局 原中央苏区 江西
下载PDF
科技支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建美 李庆 +2 位作者 卢慧 聂园英 万余花 《农业科技管理》 2016年第4期66-69,共4页
农业科技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引擎,在科技支撑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现代特色农业迅速发展,但农业科技与特色农业产业存在脱节。文章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例,阐述了特色农业的基本情况、措施及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外部环境优化和... 农业科技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引擎,在科技支撑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现代特色农业迅速发展,但农业科技与特色农业产业存在脱节。文章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例,阐述了特色农业的基本情况、措施及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外部环境优化和内部机制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科技支撑 存在的问题 对策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
下载PDF
赣南原中央苏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带致贫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廖冰 廖文梅 金志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49-256,共8页
赣南中央苏区是我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实施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利用2006—2010年赣南原中央苏区13个县的经济、社会与自然等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研究影响赣南原中央苏区集中... 赣南中央苏区是我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实施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利用2006—2010年赣南原中央苏区13个县的经济、社会与自然等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研究影响赣南原中央苏区集中连片贫困因素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主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赣南苏区集中连片贫困区致贫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用电量。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和开展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有利于推动赣南苏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反贫困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贫困 致贫因素 赣南中央苏区
下载PDF
赣南苏区红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金岭 张淑香 《特区经济》 2020年第4期103-107,共5页
赣南苏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赣南地区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的相互融合,无论是在传承红色革命基因,还是在促进旅游产业或体育产业方面,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以旅游学理论为依据,从产业融合的视角,... 赣南苏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赣南地区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的相互融合,无论是在传承红色革命基因,还是在促进旅游产业或体育产业方面,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以旅游学理论为依据,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赣南地区红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在国内红色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赣南地区相关部门必须审时度势,在"大旅游"观的思想指导下,着力发展红色体育旅游产业。鉴于此,本文提出了赣南苏区红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指导原则和市场定位等,旨在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比较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苏区 红色文化 体育旅游 战略
下载PDF
湘赣边区的社会矛盾与苏区革命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宏维 叶丽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9-97,共9页
明清以来尤其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使湘赣边区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土客矛盾、地方主义、宗族主义及宗派斗争等地方社会固有的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党内路线斗争相互交织在一起,对苏区革命产生了... 明清以来尤其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使湘赣边区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土客矛盾、地方主义、宗族主义及宗派斗争等地方社会固有的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党内路线斗争相互交织在一起,对苏区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被杀即为集中体现和爆发。这一事件的教训是惨痛而深刻的,远远超出了个人命运悲剧和党内路线斗争的范畴。以湘赣边区为场域,将社会史研究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揭示地方社会固有的社会矛盾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影响,由此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实践在地域社会各具特色的表达,也才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赣边区 土客矛盾 地方主义 宗族主义 苏区革命
下载PDF
论中共早期工业化实践的特点——以江西苏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义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9,共6页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独立的同时,也一直在追求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江西是中共最早进行新型革命道路探索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共早期进行工业...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独立的同时,也一直在追求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江西是中共最早进行新型革命道路探索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共早期进行工业化实践的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共早期在江西苏区的工业化实践的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力图揭示中共早期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早期 工业化实践 特点 江西苏区
下载PDF
乡村革命的源起与知识分子群体——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9-73,共5页
贫困只是革命的直接动力之一。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革命领导群体的成功,表明中国乡村革命的源起有赖于一批受过先进教育、富有革命理想和对社会有所担当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凭着日臻成熟的与农民联合的技巧、捕捉战机的敏锐性和高效... 贫困只是革命的直接动力之一。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革命领导群体的成功,表明中国乡村革命的源起有赖于一批受过先进教育、富有革命理想和对社会有所担当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凭着日臻成熟的与农民联合的技巧、捕捉战机的敏锐性和高效的组织能力,架通了中国革命的"桥梁"——知识分子与农民的联合,成功地实现了革命走向农村的战略转移。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革命的知识分子群体在乡村革命源起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革命 知识分子 革命动员 源起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赣东北地区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被引量:7
20
作者 樊光明 薛重生 +1 位作者 张克信 李昌年 《江西地质》 1998年第4期243-250,共8页
根据近几年来赣东北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科研工作所获的地质资料、化石资料和实测数据,论述了该区晋宁期以来的构造演化,提出了以下看法:①该区是一个多期造山作用的复合体,它经历了褶皱基底形成、洋陆转化和陆内发展三大阶段和晋... 根据近几年来赣东北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科研工作所获的地质资料、化石资料和实测数据,论述了该区晋宁期以来的构造演化,提出了以下看法:①该区是一个多期造山作用的复合体,它经历了褶皱基底形成、洋陆转化和陆内发展三大阶段和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四个构造旋回;②早古生代该区存在一小洋盆;③加里东期构造旋回在赣东北地区是明显的,其造山作用是存在的,并由此奠定了该区构造分区的总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混杂岩 加里东期 造山作用 赣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