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幻域与人间:《聊斋》爱情故事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春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3,共8页
空间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地点,而且是爱情故事发展的依托和载体。《聊斋志异》突破了传统小说和戏曲爱情故事展开以后花园为空间背景的模式,将空间背景的描绘进一步扩展到异域和梦境、寺庙与旷宅、郊野、书斋和馆驿等范围和领域。《聊斋》... 空间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地点,而且是爱情故事发展的依托和载体。《聊斋志异》突破了传统小说和戏曲爱情故事展开以后花园为空间背景的模式,将空间背景的描绘进一步扩展到异域和梦境、寺庙与旷宅、郊野、书斋和馆驿等范围和领域。《聊斋》小说的空间背景,一方面是蒲松龄心灵场所的体验和想象,是他面对现实处境和精神苦闷时在内心构筑的虚幻空间;另一方面,它也是蒲松龄在现实世界中构建的既真实又不真实的"异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爱情故事 空间背景
下载PDF
翩然走来的精灵——从“异类”解读《聊斋志异》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永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7-31,共5页
《聊斋志异》对于"异类"内在价值的尊重与欣赏,是作者蒲松龄天然的生态意识的流露。倘以现代生态主义理论论之,其生态意识体现在三个方面: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反映了人与异类和谐正常的关系;肯定了异类的自在价值。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异类 生态
下载PDF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浩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4-38,45,共6页
蒲松龄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决定了他不会有反清情绪,于七之乱也不具备反抗异族压迫的性质,《公孙九娘》"政治隐喻"说不能成立。部分研究者为抬高《公孙九娘》的思想性、艺术性,存在断章取义、选择性运用材料、扭曲作者本意... 蒲松龄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决定了他不会有反清情绪,于七之乱也不具备反抗异族压迫的性质,《公孙九娘》"政治隐喻"说不能成立。部分研究者为抬高《公孙九娘》的思想性、艺术性,存在断章取义、选择性运用材料、扭曲作者本意的倾向,过度依赖历史"常识"的解读方法使文章充斥着抽象的意识形态话语,但真正复杂的"社会"和"现实"却被隐没了。只有抛弃"后见之明"式的思维方式,在翔实的材料基础上"回到现场",对作者抱有一种"了解之同情",才能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作出无限接近于事实的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公孙九娘 诗史互证 反思
下载PDF
由男性形象的塑造看电视剧《聊斋》的文学改编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凡 《淄博师专学报》 2013年第2期70-74,共5页
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1986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聊斋》电视系列剧。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各类男性人物进行了富于创新的影像再塑,通过科举批判中的男性友情颂扬... 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1986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聊斋》电视系列剧。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各类男性人物进行了富于创新的影像再塑,通过科举批判中的男性友情颂扬、道德劝诫中的真实人性呼唤、原著中男性侠义精神的彰显及奇幻色彩的独特强化等方面,使其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聊斋》电视系列剧 男性人物形象 文学改编
下载PDF
《聊斋志异》黄炎熙抄本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杰 《淄博师专学报》 2014年第1期77-80,共4页
《聊斋志异》黄炎熙抄本是一个重要的选抄本,是雍乾年间依据郑荔芗本所抄。抄本编次大致按照底本处理,与稿本比较变化不大。抄本几易其主,最终得以保存至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黄炎熙抄本 抄写时间 底本 流传
下载PDF
一草一木亦通灵传奇《花间》写至情——司马章的聊斋戏改编
6
作者 刘铁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5期120-128,共9页
《花间乐》传奇,为清江宁司马章所作《种石山房二种曲》之一,其创作本于司马章本人与青楼校书周麟官为家庭阻隔而未偕之恋情,系作者自喻写心、抒发怀抱之作。剧本现存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种石山房刊本,见收于《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 《花间乐》传奇,为清江宁司马章所作《种石山房二种曲》之一,其创作本于司马章本人与青楼校书周麟官为家庭阻隔而未偕之恋情,系作者自喻写心、抒发怀抱之作。剧本现存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种石山房刊本,见收于《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全剧二十出,故事情节系据《聊斋志异》之《香玉》《绛妃》,间采《博异记·崔玄微》等篇融合改编。在“谪世”叙事框架下,经矛盾冲突的强化、情节描写的展开、紧扣演出的设计等调整改编,司马章完成了故事由案头到场上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章 《花间乐》 《聊斋志异》 改编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评点”的传播价值——以冯评、但评为中心
7
作者 孙虎堂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作为一种附着于创作文本之上的批评文本,清代以冯(镇峦)、但(明伦)两家评为代表的《聊斋志异》评点对促进该书的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文章从外部传播方式和内部传播导向两个方面对之进行考察,分析了其传播功能,阐释并凸显了其传播价值。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冯评 但评 传播价值
下载PDF
痴情豪义话细候——赏《聊斋志异》之《细候》篇
8
作者 李志红 《淄博师专学报》 2015年第4期71-74,共4页
在我国历代的文学长廊中,痴情女子常见而豪义女子不常见。蒲松龄将汉代典故"细候",用在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妓女身上。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和心上人满生时,她表现出了一系列豪义之举:用贫穷抵御富贵、用清高抵御恶俗、用痴情抵御圈... 在我国历代的文学长廊中,痴情女子常见而豪义女子不常见。蒲松龄将汉代典故"细候",用在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妓女身上。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和心上人满生时,她表现出了一系列豪义之举:用贫穷抵御富贵、用清高抵御恶俗、用痴情抵御圈套、用杀子来代替报仇。这些行为和态度,都表现了细候是一个痴情的豪义女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细候》 豪义
下载PDF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叶钦 韩雷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8-73,共6页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不管是在书斋、郊野、庙宇还是家庭,他们始终是两性叙事空间中的主体,不曾因为空间的不同或转换而有所改变,书生也因此获得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主导权。他们的主体优势又通过表现于书生自身充满男性色...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不管是在书斋、郊野、庙宇还是家庭,他们始终是两性叙事空间中的主体,不曾因为空间的不同或转换而有所改变,书生也因此获得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主导权。他们的主体优势又通过表现于书生自身充满男性色彩的视觉叙事和女性违背常理及其本性的行为叙事得到强化,最终进一步深化为男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叙事学 视域 书生形象 叙事空间 男权主义
下载PDF
社会性别理论下《聊斋志异》文本统计及其女性形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志红 毕研花 《蒲松龄研究》 2014年第4期15-28,共14页
《聊斋志异》全书,连附录计算在内,一共有496篇。这496篇故事,我们以卷为单位,以人物形象的性别为分类依据,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以男性形象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有284篇,占到了总数的59%;以女性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则... 《聊斋志异》全书,连附录计算在内,一共有496篇。这496篇故事,我们以卷为单位,以人物形象的性别为分类依据,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以男性形象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有284篇,占到了总数的59%;以女性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则只有44篇,占总篇数的9%;男性女性同样作为主要主人公描写的篇目有155篇,占32%。基于这样的统计数据,基于社会性别理论意义上的思考,我们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篇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使人们对生存在男权文化重压下女性的生活生存境况也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社会性别理论 统计 女性形象 分析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中书生爱情观之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磊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4期103-104,共2页
在《聊斋志异》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中,蒲松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当时的婚姻制度,歌颂至真至纯的爱情。作者借助书生的爱情生活来表现自己的爱情观;而清另一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通过对书生涉及婚恋的描写也可看出那些书生们的爱... 在《聊斋志异》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中,蒲松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当时的婚姻制度,歌颂至真至纯的爱情。作者借助书生的爱情生活来表现自己的爱情观;而清另一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通过对书生涉及婚恋的描写也可看出那些书生们的爱情观。拟从至情与无情,婚恋的目的条件以及男权的社会这三方面来分析这两部书中的书生爱情观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书生 爱情观
下载PDF
论儒家伦理视角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常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们深受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这些书生重视侍奉父母,对父母百依百顺;兄弟之间,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夫妻琴瑟和鸣,相濡以沫;朋友相知相交,惺惺相惜。《聊斋志异》中书生们的这些特质不仅体现了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弘扬...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们深受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这些书生重视侍奉父母,对父母百依百顺;兄弟之间,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夫妻琴瑟和鸣,相濡以沫;朋友相知相交,惺惺相惜。《聊斋志异》中书生们的这些特质不仅体现了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弘扬,同时也高扬了古典知识分子身上所呈现的某些可贵品质。将《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置于儒家伦理视角下去观察,能从一个侧面一窥清代前期整个社会对儒家伦理的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儒家伦理 书生形象
下载PDF
清初社会现实及其对蒲松龄文学创作的影响
13
作者 廖江涛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33-35,38,共4页
文章介绍了清朝初年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蒲松龄生平,分析了清初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对蒲松龄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反映。
关键词 社会现实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下载PDF
《聊斋志异》动物报恩情结的类型与艺术特征
14
作者 张辟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1-86,共6页
《聊斋志异》中动物报恩情结,是从情结被泛化后的角度来定义的,它具有情感激励和精神慰藉的作用。它在揭露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同时,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人性美、人情美的呼唤与赞扬。动物报恩情结在艺术上写形传神,虚幻与真实交... 《聊斋志异》中动物报恩情结,是从情结被泛化后的角度来定义的,它具有情感激励和精神慰藉的作用。它在揭露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同时,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人性美、人情美的呼唤与赞扬。动物报恩情结在艺术上写形传神,虚幻与真实交相辉映,深化了“一书而兼二体”写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动物报恩情结 类型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