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siting History Through Crime Fiction: Shiono Nanami's Scarlet Venice in The Renaissance Trilogy of Murder
1
作者 Ikuho Aman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1期242-253,共12页
The paper explores an ambiguous intersec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fiction in Scarlet Venice (Hi no Venezia, in original) (1988) by Japanese novelist and historiographer, Shiono Nanami (1937-). As a prominent tran... The paper explores an ambiguous intersec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fiction in Scarlet Venice (Hi no Venezia, in original) (1988) by Japanese novelist and historiographer, Shiono Nanami (1937-). As a prominent transnational writer who has worked on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and the Roman antiquity for about 40 years, Shiono fictionalizes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16th century Veni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history. Based on her The Tales of the Sea Capital (1981), historiography par excellence, the novel portrays the political maneuver of the Republic of Venice from viewpoints of diplomacy. With this thematic approach to history, the novel centers on the life and death of Alvise Gritti (1480-1534), an illegitimate son of famed Venetian Doge, Andrea Gritti. In the metaphorical/metafictional structure of historical crime fiction, the novel unveils the austerity of Venetian polity, while contrasting it with the liberalism fostered in Sultan Suleiman's Ottoman court.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interprets that Alvise Gritti is a victim of the political intricacy with which Venice was wrestling, implying that the republic is the metaphorical murderer. Whereas Alvise's death commemorates a drastic step taken by Venice for political negotiation, Shiono's recent writings suggest that Japan should model the rigid pragmatism in Venetian politics, along with its effective use of intelligence in diplom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 Italian Renaissance historical crime fiction Mediterranean history Venicein literature
下载PDF
"New" Translations of Japanese Literature: Socio-cultural Impacts on the Japanese Mind
2
作者 Atsuko Hayakawa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5年第12期640-649,共10页
In terms of translation theory today, the essential discussions of "otherness", coupled with the agenda of bilateral approaches to its untranslatability, are much more intense than ever. The stereotypical images of ... In terms of translation theory today, the essential discussions of "otherness", coupled with the agenda of bilateral approaches to its untranslatability, are much more intense than ever. The stereotypical images of Japan as something quite alien yet enchanting in Japanese literature, in The Tale of Genji for instance, are dra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modem novels, where the experience of conflicts with the West in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could not be ignored. Shusaku Endo's Silence for example, paradoxically questions the translatability of Christianity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Japanese mind. By reading some translated texts of Japanese literature, we come to be aware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of"otherness" inherent in Japa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 which, in some socio-cultural ways, has had an interesting effect on Japanese minds. With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world literature," "otherness" and "untranslatability" illuminated in the translations of Japanese literature offer a new perspective with which we can re-think our sense of history of moderniz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re-evaluate the uniqueness of Japanese language on the other. The remarkable influence of translators whose mother tongue is not Japanese, but who have an excellent command of the language, enables a new Japanese culture to emerge. This is evident in the works of Arthur Binard, an American poet and translator, who enthusiastically criticizes the Japanese policy of atomic energy in his translations of the Japanese poems after World War II, and in the very inspiring essays on Japanese by Roger Pulvers, an Australian writer and playwright who won prizes for his translations of Kenji Miyazawa. Along with such new trend of translations of Japanese literature, how it affects the Japanese mind will b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of japanese literature ORIENTALISM "otherness" modernIZATION world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tudies
下载PDF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中国文集日本写本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3
作者 卞东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 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私文库、寺院以及个人手中皆有收藏。自江户时代开始,学者就已经注意到这批文献的价值,《佚存丛书》《古逸丛书》《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景印旧钞本》等丛书中皆有收录。晚近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也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但仍有大量文献未进入研究视野。应尽快展开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全面的调查、编目与叙录,并从“东亚汉文写本学”与书籍史的角度对其进行整体研究,同时深入对五山时代中国文集汉文“抄物”写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集 日本写本 东亚汉文写本学 书籍史 抄物
下载PDF
回顾与省思:2023年近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4
作者 赵晓阳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3-9,共7页
2023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强劲兴盛的发展态势,其学术热点仍表现为对社会史学科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主要包括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史研究、学术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一... 2023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强劲兴盛的发展态势,其学术热点仍表现为对社会史学科的学术回顾与反思,主要包括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日常生活史研究、学术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一些新的学术增长热点,主要包括新革命生活史,全球史视野下的本土实践,借鉴社会史、社会经济史研究撰写某行业专业史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社会史研究理论探索明显滞后、研究“同质化“”碎片化”状态仍比较普遍等问题。期待未来社会史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和理论,甚至形成新的研究范式,为历史研究视野和解释能力的深度拓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新革命生活史 全球史 行业史
下载PDF
习近平抗战史观对“纲要”抗战史教学的导向引领
5
作者 杨立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26-128,131,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以习近平抗战史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深入理解抗战历史的史鉴作用,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抗战精神。抗战史要以史实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以习近平抗战史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深入理解抗战历史的史鉴作用,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抗战精神。抗战史要以史实发言,帮助大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抗战历史,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水平和历史辨析能力。习近平抗战史观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抗战史、提升历史素养,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导向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抗战史观 纲要课 引领
下载PDF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刍议
6
作者 杨卫东 刘佳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的全民族抗战过程中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既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的全民族抗战过程中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既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也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厚植青年学生家国情怀。针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政课程教育,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作用方面又有相互补充性,从而决定了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皆为可行。从教学内容、内涵及效果等处着眼,通过采取补充历史细节、把握精神实质、多策并用教学设计等策略,将大大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联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精神谱系
下载PDF
书写母亲的历史——二战后日本国民历史学运动与妇女史的实践
7
作者 杨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7,共1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左翼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尤为重要。由马克思主义史家石母田正领导的国民历史学运动便是一例。这一运动倡导知识分子协助民众,书写工人、农民等民众的历史,进而重构日本历史的主体。在国民历史学运动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左翼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尤为重要。由马克思主义史家石母田正领导的国民历史学运动便是一例。这一运动倡导知识分子协助民众,书写工人、农民等民众的历史,进而重构日本历史的主体。在国民历史学运动中,妇女史书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母亲的历史”的书写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书写母亲的历史这一史学实践,国民历史学运动从立场、方法、资料等多个维度拓展了日本近现代史学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近现代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日本妇女史 国民历史学运动 石母田正
下载PDF
“外语语言能力”:一项概念史考察
8
作者 缪蓬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7,共9页
本文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布的有关英语教学、课程、考试的大纲、要求、指南、量表等代表性文本,对外语教育学核心概念“外语语言能力”加以概念史考察。研究发现,这一概念的核心语义经历了由作为“技能”“水平”的能力至“交际语言... 本文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布的有关英语教学、课程、考试的大纲、要求、指南、量表等代表性文本,对外语教育学核心概念“外语语言能力”加以概念史考察。研究发现,这一概念的核心语义经历了由作为“技能”“水平”的能力至“交际语言能力”,再至“综合应用能力”的变化历程。“外语语言能力”的意涵演变史也是我国外语教育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近十年所体现的“自主性”,是现代中华民族自觉发轫的写照,反映了我国外语教育“现代性”的发生与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语言能力 概念史 外语教育学 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以东莞抗战史融入课程教学为例
9
作者 唐潮 史雍真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期85-89,共5页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东莞人民浴血奋战,为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东莞抗战史,能够发挥东莞抗战文化教育功能,彰显高校思政课育人特色。就教学实践而言,东莞抗战史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东莞人民浴血奋战,为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东莞抗战史,能够发挥东莞抗战文化教育功能,彰显高校思政课育人特色。就教学实践而言,东莞抗战史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及众多的抗战遗迹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就实施路径而言,将紧密联系教材、合理利用东莞抗战史资料进行穿插式讲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现场教学及布置学术写作类型作业与成果汇报相结合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对东莞城市文化的认同,也可以推动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进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抗战史 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下载PDF
日本现代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世均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4-80,共7页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成为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 2 0世纪 2 0年代后半期到 3 0年代后半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经历了...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成为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 2 0世纪 2 0年代后半期到 3 0年代后半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被日本法西斯政府彻底封杀的三个阶段。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派别不仅有本质的区别 ,而且还有许多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现代史学 法西斯 资产阶级 年代 斗争 经历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思想 完善
下载PDF
“文革史学”初探——以中国近代史研究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金铮 邓红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11,共7页
“文革史学”是指 1 966— 1 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史学”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它既是中国史学史、也是“文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革史学”是动乱年代政治运动的特殊产物 ,是中国史学史上极为黑暗的一页 ,给中国史学蒙... “文革史学”是指 1 966— 1 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史学”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它既是中国史学史、也是“文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革史学”是动乱年代政治运动的特殊产物 ,是中国史学史上极为黑暗的一页 ,给中国史学蒙上了极大耻辱。它截断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并离群索居 ,与不断前进的世界史学背道而驰 ;中国史学成了政治史学、影射史学的代名词 ,失去了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性与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史学” 中国近代史 极左政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学术史范式──梁启超、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比较 被引量:21
12
作者 周国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0-117,共8页
梁启超和钱穆同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术史范式,在体例渊源、写作宗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结合它们成书的时代背景,揭示近代学风的嬗变对两书的影响,深入探讨造成它们差异的原因,并以这两种学术史... 梁启超和钱穆同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术史范式,在体例渊源、写作宗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结合它们成书的时代背景,揭示近代学风的嬗变对两书的影响,深入探讨造成它们差异的原因,并以这两种学术史的写法为视角,附论近代学风的内在转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学术史 学术史研究 梁启超 钱穆
下载PDF
中国报刊资料与近现代史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兴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5,共7页
近现代中国报刊乃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个种类多、数量大、内容无所不包的史料宝库。报刊资料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有很大史料价值, 及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和起着十分重要之作用。我们应大力发掘、广为搜罗和准确运... 近现代中国报刊乃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个种类多、数量大、内容无所不包的史料宝库。报刊资料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有很大史料价值, 及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和起着十分重要之作用。我们应大力发掘、广为搜罗和准确运用各种报刊史料, 以期将近现代史各个领域的研究深化一大步, 取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 研究
下载PDF
狂气、病迹学与文学创作——兼论日本文学病迹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9,共6页
病迹学是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以精神医学为基础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以杰出人物(特别是艺术家)为对象,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分析探究他们的异常性格、内心纠葛、病理过程和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这种关系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创作活动... 病迹学是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以精神医学为基础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以杰出人物(特别是艺术家)为对象,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分析探究他们的异常性格、内心纠葛、病理过程和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这种关系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创作活动和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往的病迹学文学研究过多拘泥于精神医学的范畴对作家的疾病史作资料性的分析,实际上它更需带有文学批评的自觉,运用其独特的视角更积极地参与对作品的审美和对作家全方位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才 狂气 精神医学 病迹学 日本作家的病迹学研究
下载PDF
近百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评说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陆俭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共14页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汉语语法学在中国的诞生。文章依据语言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从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本体研究内容、应用研究这三条线索陈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近百年来的进展状况。在理论方法的运用上,逐步...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汉语语法学在中国的诞生。文章依据语言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从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本体研究内容、应用研究这三条线索陈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近百年来的进展状况。在理论方法的运用上,逐步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而且研究者面对汉语事实已不单单借鉴国外语言学理论方法,也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主张;从研究内容看,已从“以描写为主”进到“以解释为主”,这体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化;从应用研究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语法应用研究不断增添服务对象,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文章扼要梳理、陈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发展的历程,特别强调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改革开放40年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发展的40年,特别是汉语学界开始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进行反思,并积极探究“摆脱印欧语的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的研究路子,这对深化汉语语法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最后,指出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些不良学风与文风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走向,强调要在搞好现代汉语语法自身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的模式,积极思考并逐步走向汉语语法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交叉研究的路子,以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增长点,使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日本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刍议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钟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由于地理影响与历史原因,日本成为与我国近代制图业交流最多的国家,其所制中国城市地图数量之多、流传之广,都要远超其他西方列强。不过,国内普遍存在对日本测制近代中国地图的种种臆度,此类误读在客观上影响了对日绘地图资料的准确利... 由于地理影响与历史原因,日本成为与我国近代制图业交流最多的国家,其所制中国城市地图数量之多、流传之广,都要远超其他西方列强。不过,国内普遍存在对日本测制近代中国地图的种种臆度,此类误读在客观上影响了对日绘地图资料的准确利用。对近代以来日绘我国城市地图的系统整理以及对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地图进行个案考察,可以推知此类地图大多可以追溯其创作底本,该认识就研究利用而言至关重要。当然,独立施测只是近代地图文化的一个方面,日本近代制图业对于中国制图业的影响,更多地在于制图技术的传递与近代地图文化的推广普及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 地图学史 近代史 城市历史地理
下载PDF
罗荣渠的现代化研究及对当代史学的影响──访林被甸教授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兆辰 杨丽珍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8-142,共5页
在当代世界,现代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已故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现代化研究。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方面有特别贡献,他的现代化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 罗荣渠 现代化研究 当代中国史学
下载PDF
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春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共21页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是与“走出疑古”密切相关的三...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是与“走出疑古”密切相关的三个命题,其中“重估”是目的,“重写”是前提,“反思”则是“重估”和“重写”得以落实的根据。三者彼此互动,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走出疑古”论点体系。李先生以“走出疑古”为特征的“释古”与冯友兰的“释古”意向不同,与郭沫若的“古代研究”、李济的“考古重建”也旨趣有异,其最为崇奉的宗师是王国维。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和“古史新证”模式被李先生奉为“释古”的典范。李先生一直致力于以考古材料、简帛佚籍和“史实素地”论印证古书、释证古史,以期重新确立古书古史的可靠性权威,但是言辞始终含蓄委婉,是其追随者们的“证古”、“正古”及“现代古史史料学基本概念”等主张让“走出疑古”的内涵和走向明朗化、理论化。围绕古书、古史的考释及方法、规范等问题,“疑古”和“走出疑古”已经是狭路相逢、短兵相接。实际上,这已经不只是“疑古”和“走出疑古”之间的纠纷,更是关系中国学术未来走向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疑古时代 释古 证古 正古 现代古史史科学
下载PDF
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开玺 耿向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8-106,共9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于 2 0世纪 50年代先后成立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在著名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 ,经过近 50年的发展 ,它们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教研室教师一贯重视本科生的基础教学 ,为之编写了一系列的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于 2 0世纪 50年代先后成立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在著名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 ,经过近 50年的发展 ,它们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教研室教师一贯重视本科生的基础教学 ,为之编写了一系列的配套教材 ,并开展了相应的课程建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他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研究方向的同时 ,教研室还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 ,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师大 中国近现代史 学术成就
下载PDF
近20年来中国近代婚姻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守库 耿茹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对近20年来中国近代婚姻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总结,指出中国近代婚姻史在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上取得的进展和突破,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婚姻史研究 述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