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氏蜀学文艺思想的巴蜀文化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3-88,共6页
苏氏蜀学为宋学的重要学派 ,也是巴蜀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蜀学之成派 ,始于三苏父子。就苏氏蜀学中的文艺思想与巴蜀文化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苏氏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巴蜀文化中的两汉先贤意识、杂学色彩、切人事重抒情、尚... 苏氏蜀学为宋学的重要学派 ,也是巴蜀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蜀学之成派 ,始于三苏父子。就苏氏蜀学中的文艺思想与巴蜀文化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苏氏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巴蜀文化中的两汉先贤意识、杂学色彩、切人事重抒情、尚操守重节气、富异端色彩和反叛精神等关系至密 ,苏氏蜀学既孕育于巴蜀文化之中 ,又为巴蜀文化增添了无数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蜀学 文艺思想 巴蜀文化 先贤意识 杂学 反判精神 苏轼 苏洵 苏辙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从《四书》学看北宋理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的异同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0-34,共5页
从《四书》学的角度,对北宋中后期活跃于学术舞台的理学、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治学方法和理论特点上三者有较多的相同之处,都注重阐发经典精义、关注天道心性问题、自出义理、发挥己意,但在三派学术的具体内容特别... 从《四书》学的角度,对北宋中后期活跃于学术舞台的理学、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治学方法和理论特点上三者有较多的相同之处,都注重阐发经典精义、关注天道心性问题、自出义理、发挥己意,但在三派学术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对《四书》思想资料的阐述和发挥方面又存在较大差异,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 理学 荆公新学 蜀学
下载PDF
论三苏蜀学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方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8,共5页
三苏蜀学在哲学上有较深造诣,这主要表现在三苏在本体论上提出道本论宇宙观,在人性论上提出善恶非性的思想,在辩证思维方面提出阴阳相资的思想,而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思想不仅对宋代巴蜀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作为其苏氏蜀学的哲学... 三苏蜀学在哲学上有较深造诣,这主要表现在三苏在本体论上提出道本论宇宙观,在人性论上提出善恶非性的思想,在辩证思维方面提出阴阳相资的思想,而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思想不仅对宋代巴蜀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作为其苏氏蜀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对蜀学自身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蜀学 哲学思想 宇宙观 人性论 辩证法
下载PDF
从“以学术杀人”到“以理杀人”——兼谈哲学史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朱义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明末何良俊、清初颜元的“以学术杀天下”、“朱学、王学皆杀人”这二个命题的思想内涵与戴震的“以理杀人”,三者的精神脉络是一致的,即反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专制主义。考察思想史上的这一段进程,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多有启示。
关键词 以理杀人 以学术杀天下 朱学 王学 意见 真理
下载PDF
苏洵、苏轼的《太玄》学 被引量:2
5
作者 金生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24,共5页
苏洵、苏轼对扬雄所作《太玄》都有论说,与程颐一道,直接影响到扬雄历史地位的升降。他们批评扬雄以艰深文浅易,并不懂得圣人之道,在历数、蓍法、占法等方面也多有失误。不过,苏洵总结《太玄》义例,改造《太玄》以归于无罪,不仅体现出... 苏洵、苏轼对扬雄所作《太玄》都有论说,与程颐一道,直接影响到扬雄历史地位的升降。他们批评扬雄以艰深文浅易,并不懂得圣人之道,在历数、蓍法、占法等方面也多有失误。不过,苏洵总结《太玄》义例,改造《太玄》以归于无罪,不仅体现出他深精象数,而且也反映出他对这位乡贤前辈仍有深厚的推重之意。苏氏的《太玄》学体现了汉学向宋学的转捩,也反映出《太玄》研究对宋学兴起有着特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玄 苏洵 苏轼 蜀学 宋学
下载PDF
“风水相遭”说:三苏父子为文的家学精髓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启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8-75,共8页
"风水相遭"说是三苏为文的家学精髓,其核心是"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的"不能不为文"的思想,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有为而作"的思想。"风水相遭"说强调作者的素质修养,强... "风水相遭"说是三苏为文的家学精髓,其核心是"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的"不能不为文"的思想,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有为而作"的思想。"风水相遭"说强调作者的素质修养,强调作者要受到外物的刺激才能写出自然流畅的好文章。三苏父子一直坚持这一理论和创作实践。苏轼兄弟还对"至文"标准、创作过程以及创作主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作了发展,从而使这一家学思想在我国写作理论上具有超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父子 写作理论 “风水相遭”说 家学精髓
下载PDF
苏氏蜀学的经学成就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7
作者 肖永明 吴增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0-133,共4页
苏氏蜀学学者标新立异,大胆怀疑《周礼》、《尚书》、《诗》序的相关内容,在北宋中期疑经惑古思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对儒家经典的训释方面,苏氏蜀学学者用力甚勤,在《易》、《书》、《诗》、《春秋》、《论语》、《孟子》方面都有涉... 苏氏蜀学学者标新立异,大胆怀疑《周礼》、《尚书》、《诗》序的相关内容,在北宋中期疑经惑古思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对儒家经典的训释方面,苏氏蜀学学者用力甚勤,在《易》、《书》、《诗》、《春秋》、《论语》、《孟子》方面都有涉及,成就巨大。他们重视义理阐发的解经特点,体现了宋学的基本精神。其经解颇有深刻、精到之处,往往能超越汉唐诸儒而别出新意,多为后人引述,在经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蜀学 经学 疑经 经典训释
下载PDF
浅论郑珍早年诗歌创作与苏轼的渊源传承关系——以《秧马歌》和《播州秧马歌》为考察文本
8
作者 曾秀芳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作为宋诗派的中坚,郑珍早年诗作步武苏轼,继之模韩规杜而自成一格。考察其早年诗歌创作,以其早年诗作《播州秧马歌》和苏轼《秧马歌》为考察文本,见出二诗交汇点颇多:同用诗序、同咏秧马、同吟咏要素、同吟咏尾声、用同韵、同用典、同... 作为宋诗派的中坚,郑珍早年诗作步武苏轼,继之模韩规杜而自成一格。考察其早年诗歌创作,以其早年诗作《播州秧马歌》和苏轼《秧马歌》为考察文本,见出二诗交汇点颇多:同用诗序、同咏秧马、同吟咏要素、同吟咏尾声、用同韵、同用典、同发议论等等。由此见出郑珍早年诗作的习染所自与宗宋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珍 苏轼 秧马歌 学苏 宗宋
下载PDF
王弼《易》学始立官学考——兼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制度的兴废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晨 《唐都学刊》 2008年第5期100-107,共8页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制度的详尽考索,本文认为,王弼《易》学始立于官学的时间应在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即公元442年。其设立与东晋后期玄学与佛学、经学的融合以及私学教育的发展有极密切之关系。
关键词 王弼《易》学 《晋书·苟崧传》 官学 魏晋玄学
下载PDF
论苏氏蜀学与洛学的歧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萧永明 《云梦学刊》 2002年第2期39-42,共4页
苏氏蜀学与洛学的歧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人情”说。程颐认为性善情恶,提出“主敬”说,强调对情的压抑与束缚;而苏轼等则认为情性合一,并无善恶之别,强调尊重、顺应人情,反对外在束缚。二、道统说及文道关系观。洛学重道轻文,甚... 苏氏蜀学与洛学的歧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人情”说。程颐认为性善情恶,提出“主敬”说,强调对情的压抑与束缚;而苏轼等则认为情性合一,并无善恶之别,强调尊重、顺应人情,反对外在束缚。二、道统说及文道关系观。洛学重道轻文,甚至认为“作文害道”;苏氏蜀学则主张文与道俱,文道并重。基于这一认识,两派学者各自提出了自己的道德传承谱系,以儒家正统相标榜。苏氏蜀学与洛学的歧异,反映了两派学术的不同旨趣及确立自身在儒学中正统地位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蜀学 洛学 歧异 人情 道统 文道关系
下载PDF
“卓吾李先生,今之子瞻也”——李贽与苏轼并论之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光仪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2-31,共10页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性地位。晚明文人与道学家对立之意识,可上溯至北宋之洛蜀党争,故李贽被视为"反道学"之文人,实亦承继了苏轼蜀学与洛学对立之精神。然李贽学术乃阳明嫡传,而阳明心学尽管与程朱理学相颉颃,却无疑仍属道学一脉,以性命之学为依归。由此进一步考察李贽之"反道学",仅在反程朱之一尊;而其表彰苏轼,亦正代表了阳明心学涵融洛、蜀之精神,今日重新正视李贽与苏轼之学术,对儒学之过去与未来亦将有更开阔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苏轼 阳明心学 晚明文人 洛蜀党争
下载PDF
西汉孟喜改列卦序中的哲学思想
12
作者 高怀民 《周易研究》 CSSCI 2000年第2期14-21,共8页
孟喜为西汉象数易的创建人,其易学后人称之为“卦气”。卦气乃结合“学”与“术”成一结构庞大的思想体系。就学而言,乃承受先秦伏、文、孔三圣的易学精神;就术而言,乃用于当时流行的占断灾异、吉凶及祸福。然而后世易学界受儒学重... 孟喜为西汉象数易的创建人,其易学后人称之为“卦气”。卦气乃结合“学”与“术”成一结构庞大的思想体系。就学而言,乃承受先秦伏、文、孔三圣的易学精神;就术而言,乃用于当时流行的占断灾异、吉凶及祸福。然而后世易学界受儒学重经思想的影响,多轻视象数,以“术家”视孟喜。作者兹特提出孟氏卦气中对于六十四卦卦序之排列,并详作象数之解析,以见孟氏易学实具有学术思想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喜 卦气 卦序 四正卦 十二辟卦 象数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