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审美转型中佛禅“空”境的文学书写新变——以王维和苏轼为中心
1
作者 杨吉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着一种空灵蕴藉的灵动之美,充满对宇宙自然世界美的发现的一往情深,是王维诗歌禅意盎然的重要体现。苏轼采用以禅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则大多于世事沧桑的自我人生经历中,伴随着对宇宙人生空幻寂灭的持久体验,始终关注对自我个体生命的内在超越,从而使其诗词中的“空”境,在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空幻寂灭之悲剧色彩的同时,也蕴含着性命自得的内在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禅理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境 佛禅文化 唐宋审美转型 王维 苏轼
下载PDF
《草堂诗余》考辨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桃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9-38,共10页
南宋中期以来书坊编的词选集《草堂诗余》盛行。该集今存分类本与分调本两系,版本众多而复杂,涉及诸多词学问题。文章从幸存最早之明初分类本提供的线索,推测宋本之原貌实为歌本。明初增修笺注本,原出宋季书坊所编,已是纯文学读本。明... 南宋中期以来书坊编的词选集《草堂诗余》盛行。该集今存分类本与分调本两系,版本众多而复杂,涉及诸多词学问题。文章从幸存最早之明初分类本提供的线索,推测宋本之原貌实为歌本。明初增修笺注本,原出宋季书坊所编,已是纯文学读本。明代中期词学家据分类本重编的分调本,则具有词谱的性质,可供填词者之用;其所选词调大都为宋人常用之调,所选之词乃当时流行的通俗作品,尤其不杂入声诗及其他韵文诸体,故对促进词体文学创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词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堂诗余》 分类本 分调本 词选集 词调 歌谱 词谱
下载PDF
基于古诗词文本挖掘的唐宋三峡人文景观特征及审美认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雪纯 毛华松 吴映华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01-2011,共11页
三峡作为长江标志性风景带与文化带,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立先行示范区的重要选址地段。研究三峡人文景观特征,有利于彰显三峡作为中华代表性符号的特性,促进其标志性文化资源的识别保护与价值诠释。唐宋时期是三峡相关诗词数量激增、... 三峡作为长江标志性风景带与文化带,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立先行示范区的重要选址地段。研究三峡人文景观特征,有利于彰显三峡作为中华代表性符号的特性,促进其标志性文化资源的识别保护与价值诠释。唐宋时期是三峡相关诗词数量激增、代表性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关键时期。文章梳理440首唐宋三峡诗词中的景观地理信息,利用文本挖掘技术,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法,实现三峡人文景观空间分布可视化和审美认知分析。结果表明:1)唐宋时期三峡人文景观在景物类型上主要由城镇景观、遗址胜迹、寺观宗祠和名人故居组成;2)在空间特征上呈沿江线性串珠式分布,并围绕奉节、巫山形成核心景观集群;3)在语义网络上形成了峡江大观、白帝古都、西陵胜景、巫山云雨等6类景观主题。文章对各主题的审美思想进行剖析,从而提出以诗词引导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三峡段空间布局和诗意场景营造的建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唐宋 古诗词 文本挖掘 人文景观 审美认知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下载PDF
基于诗词文本分析的唐宋长沙城景观形象挖掘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伟昊 张卫 周洳帆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5期159-164,共6页
为再现唐宋时期长沙城的景观风貌,文章选择唐宋时期咏颂长沙城的诗词为研究对象,借助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数字技术量化分析方法,从274篇诗词文本中总结唐宋长沙城的景观形象。结果表明:1)山峰、船只、黄鸟是唐宋长沙城的核心景观;... 为再现唐宋时期长沙城的景观风貌,文章选择唐宋时期咏颂长沙城的诗词为研究对象,借助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数字技术量化分析方法,从274篇诗词文本中总结唐宋长沙城的景观形象。结果表明:1)山峰、船只、黄鸟是唐宋长沙城的核心景观;湘江、岳麓、湘西寺是唐宋长沙城的核心景点;唐宋长沙城具有寺阁胜景、江洲夜景、麓林暮色、江岸翠景4类景观意象。2)长沙城中清雅秀绝的山水自然景观风貌在唐宋时期已形成;唐宋长沙城具有佛儒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风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形象 唐宋诗词 文本挖掘 社会网络分析 长沙
下载PDF
清初理学视角下的“三苏古文”选评——以张伯行为中心
5
作者 赵豫陇 高凡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7-32,共6页
清代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与明代茅坤的选本同名,但体例与价值取向完全不同。张氏选本中“三苏古文”比重大幅下降,张氏虽折服于三苏文采,但批评三苏学术,张氏选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清初理学家古文选本中文统与道统间的矛盾。
关键词 三苏 苏轼 《唐宋八大家文钞》 张伯行 古文选本
下载PDF
唐人稱引《周易》王、韓注側證——以《文選》李善注爲中心
6
作者 顧永新 《岭南学报》 2023年第1期145-164,共20页
唐宋間《周易》文本經歷了最爲重要的一次遞嬗,即從寫本切换至刻本。本文以《文選》李善注所引《周易》王、韓注爲中心,參照約略同時的《後漠書》李賢注,以及稍晚出的官修類書《初學記》引文,同時參校宋刻《周易》經注本,以及敦煌唐寫... 唐宋間《周易》文本經歷了最爲重要的一次遞嬗,即從寫本切换至刻本。本文以《文選》李善注所引《周易》王、韓注爲中心,參照約略同時的《後漠書》李賢注,以及稍晚出的官修類書《初學記》引文,同時參校宋刻《周易》經注本,以及敦煌唐寫本、陸德明《經典釋文·周易音義》、魏徵《群書治要》、李鼎祚《周易集解》、郭京《周易舉正》等唐代或唐前文本或異文資料,從而揭示唐人引文的特徵,並由此回溯唐代文本樣貌,進而探求唐宋《周易》文本遞嬗的規律性。唐人注解及類書引文大體上忠實於原文,基本上可以反映其所從出之底本的原始樣貌,雖然具有個性化和不穩定性的特徵,甚或經過一定程度的主觀改造。總體而言,唐宋《周易》文本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在從寫本時代進入刻本時代的遞嬗過程中大體保持統一,並未發生大的變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選》李善注 《後漢書》李賢注 《初學記》 唐宋《周易》文本 《周易》王弼、韓康伯注
下载PDF
从诗歌看唐宋文人染禅的主导审美心态 被引量:4
7
作者 洪树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2-96,共5页
禅宗是佛教的中国化,它是一种中国式的精神哲学。它注重主体的内心,以"心"为本体,强调人的心灵的自由和重视人的灵魂解脱。唐宋文人与禅之间有着不解之缘,经过禅学的濡染,形成了特定的主导审美心态:闲、幽、静。它们蕴含着禅... 禅宗是佛教的中国化,它是一种中国式的精神哲学。它注重主体的内心,以"心"为本体,强调人的心灵的自由和重视人的灵魂解脱。唐宋文人与禅之间有着不解之缘,经过禅学的濡染,形成了特定的主导审美心态:闲、幽、静。它们蕴含着禅学思想的精粹,又常常流露于、浸透于唐宋文人的诗歌创作领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佛学 审芙心态 唐宋文人
下载PDF
承古、远古与变古适今:唐宋时期的家礼演变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美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唐宋家礼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唐代家礼以"承古"为主要特征,按据经典旧仪撰著礼文;北宋虽亦以《仪礼》旧文为基础并承袭前代家礼仪制,但是参以时宜、折衷古礼传统的"远古"倾向已经变成北宋家礼的主旋律;至于... 唐宋家礼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唐代家礼以"承古"为主要特征,按据经典旧仪撰著礼文;北宋虽亦以《仪礼》旧文为基础并承袭前代家礼仪制,但是参以时宜、折衷古礼传统的"远古"倾向已经变成北宋家礼的主旋律;至于南宋,家礼修撰呈现出新的面貌,"变古适今"原则在家礼中充分凸显出来。由唐至宋,家礼的发展过程,是家礼从集中于世家旧族之中逐渐扩展到科举官僚士大夫家族之中,再渐趋外延到广泛层面的士庶家族的过程,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家礼影响在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家礼 礼经旧文 《书仪》 居家杂仪 祠堂
下载PDF
唐宋诗的文本差异及其文化原因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唐宋诗的差异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这种差异在具体文本上的表现却少有细致分析。堪称唐诗代表的是李杜,堪称宋诗代表的是苏黄。将李白与苏轼、杜甫与黄庭竖的几首题材相近、体裁相同的诗作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看出他们或重生命体验的完... 唐宋诗的差异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这种差异在具体文本上的表现却少有细致分析。堪称唐诗代表的是李杜,堪称宋诗代表的是苏黄。将李白与苏轼、杜甫与黄庭竖的几首题材相近、体裁相同的诗作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看出他们或重生命体验的完整性,或重艺术构思的精妙深微的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而在这种不同的创作倾向背后则隐含着以消解生存焦虑为目的和以实现主体意识为目的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诗歌文本差异不过是文化价值取向差异的表征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意象 生命体验 主体意识 唐诗 宋诗
下载PDF
唐宋禅宗语录新生疑问词语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鹏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7-52,共6页
在唐宋禅宗语录疑问词语中,继承上古和中古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新生的疑问词语。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新生疑问词语中,"作么生"可用于事物、原因、方法、情状询问,可作主语、谓语、状语;"怎生"主要用于事物、方... 在唐宋禅宗语录疑问词语中,继承上古和中古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新生的疑问词语。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新生疑问词语中,"作么生"可用于事物、原因、方法、情状询问,可作主语、谓语、状语;"怎生"主要用于事物、方法、情状、原因询问;"怎么生"主要用于事物、方法、情状询问;"怎么样"用于情状询问;"阿那里"用于处所询问;"那里"除了用于处所询问外,还可表示反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禅宗语录 新生疑问词语 作么生 怎生 怎么生 怎么样
下载PDF
唐传奇、宋话本市井题材中的民族精神传统及其传承轨迹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丹琦 孙晓玲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1-75,共5页
唐传奇、宋话本市井题材中蕴藏、传承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传统,诸如仁爱善良、侠义互助、忠诚守信、勇敢智慧等等。这些民族精神传统随着唐传奇、宋话本在民间的广泛传播而被发扬光大,散发着无穷的热力和光芒,一直深刻地教化着当时以及后... 唐传奇、宋话本市井题材中蕴藏、传承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传统,诸如仁爱善良、侠义互助、忠诚守信、勇敢智慧等等。这些民族精神传统随着唐传奇、宋话本在民间的广泛传播而被发扬光大,散发着无穷的热力和光芒,一直深刻地教化着当时以及后代的人们,并在国民人文精神的濡养与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宋话本 市井题材 民族精神传统 传承轨迹
下载PDF
情节、风格、意义——宋画《采薇图》的图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9 225,225,共10页
本文主要研究南宋画院人物画《采薇图》的图文互动关系及影响其图文关系的因素。在确定《采薇图》的文本来源与原始形制后,将其与明代描绘夷齐故事的《夷齐录(志)》中的六个场景作对比,探究出李唐表现"采薇"情节的特殊之处。... 本文主要研究南宋画院人物画《采薇图》的图文互动关系及影响其图文关系的因素。在确定《采薇图》的文本来源与原始形制后,将其与明代描绘夷齐故事的《夷齐录(志)》中的六个场景作对比,探究出李唐表现"采薇"情节的特殊之处。《采薇图》之所以在南宋初呈现出较为特殊的图文关系,除了南宋的图文对应关系整体趋于简化和模糊之外,还与文本的关键性情节、个人与时代的绘画新风格、画作的意义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薇图》 李唐 宋画 文本 情节 风格 图文关系
下载PDF
唐诗宋词中“茶烟”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继昉 《语言科学》 2003年第4期85-87,共3页
《黄州竹楼记》中的“茶烟”一词,各家注释众说纷纭,各种辞书均未立条解释。为此,本文通过对《全唐诗》、《全宋词》的全文机器检索,发现“茶烟”共有43例之多,除不成词者外,少数是指焙茶或“烹茶炉火的烟气”、“煮茶的烟火”,更多的... 《黄州竹楼记》中的“茶烟”一词,各家注释众说纷纭,各种辞书均未立条解释。为此,本文通过对《全唐诗》、《全宋词》的全文机器检索,发现“茶烟”共有43例之多,除不成词者外,少数是指焙茶或“烹茶炉火的烟气”、“煮茶的烟火”,更多的则是指茶水热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烟 《全唐诗》 《全宋词》 全文检索 茶水热汽
下载PDF
由唐宋禅籍看佛教行香礼的世俗化变革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行香礼自佛教传入后,成为了中国佛教的重要礼仪。在唐宋禅院中,行香礼经历了去神佛化和世俗化演变的过程。借香谈禅之风盛行于禅林,行香礼被禅师们用来启悟僧徒、接待宾客,甚至被作为禅僧间斗机锋比禅法的赌注。佛教行香礼在唐宋禅院中... 行香礼自佛教传入后,成为了中国佛教的重要礼仪。在唐宋禅院中,行香礼经历了去神佛化和世俗化演变的过程。借香谈禅之风盛行于禅林,行香礼被禅师们用来启悟僧徒、接待宾客,甚至被作为禅僧间斗机锋比禅法的赌注。佛教行香礼在唐宋禅院中被赋予了更多世俗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行香礼 唐宋禅籍 世俗化
下载PDF
意象模式及其在唐宋传奇小说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钊平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4期35-39,共5页
模式是一种功能框架 ,隐寓着一种规范的确立和对常态的认同。中国古典叙事模式的探讨应当着眼于时间、结构、视角、意象四个方面 ,而后者尤为唐宋传奇所独擅。唐宋传奇小说意象模式的运用主要有 :借助核心意象暗寓人物命运 ,通过意象叠... 模式是一种功能框架 ,隐寓着一种规范的确立和对常态的认同。中国古典叙事模式的探讨应当着眼于时间、结构、视角、意象四个方面 ,而后者尤为唐宋传奇所独擅。唐宋传奇小说意象模式的运用主要有 :借助核心意象暗寓人物命运 ,通过意象叠加定格创设诗化情境 ,异性信物本身的表情达意 ,神话灵异故事的预言意义等。情意、表象兼具的意象往往凝聚精神 ,疏通文脉 ,强化了作品的审美趣味 ,共同促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形式 叙事模式 意象模式 唐宋传奇 诗情文笔
下载PDF
唐宋禅籍与敦煌文献中的“子”缀词
16
作者 康健 陈君逸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5-122,共8页
通过分类说明和对比分析唐宋禅籍与敦煌文献中的“子”缀词,认为唐五代时期词缀“子”不仅继承了前代名词后缀的用法,而且产生了前代没有的量词后缀、指示代词后缀的新用法;唐宋禅籍与敦煌文献的“子”缀词存在形同义近、形异义近、形... 通过分类说明和对比分析唐宋禅籍与敦煌文献中的“子”缀词,认为唐五代时期词缀“子”不仅继承了前代名词后缀的用法,而且产生了前代没有的量词后缀、指示代词后缀的新用法;唐宋禅籍与敦煌文献的“子”缀词存在形同义近、形异义近、形同义异、此有彼无、选用“子”缀或“头”缀等种种现象;由此揭示唐宋口语词的方言色彩与地域特性,为认识汉语词缀的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禅籍 敦煌文献 “子”缀词 比较
下载PDF
禅宗与唐宋诗
17
作者 李秀卿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文在回顾诗禅合流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诗禅合流的内在机制即二者的契合点,并揭示了它们的关系。文章指出,禅宗和诗歌不存在谁对谁影响大,谁对谁影响小的问题,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吸收、平等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禅宗 唐宋诗 诗禅合流 契合 平等发展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中的唐代燕赵作家颂体文述论
18
作者 张志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29,共4页
唐代颂文在数量上称得上蔚为大观,其中燕赵作家群体的颂文创作更是别具风格,由燕赵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深深影响了这一地域作家的创作,他们在作品的总体表现上,有着较为突出的"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特征。以唐... 唐代颂文在数量上称得上蔚为大观,其中燕赵作家群体的颂文创作更是别具风格,由燕赵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深深影响了这一地域作家的创作,他们在作品的总体表现上,有着较为突出的"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特征。以唐代燕赵作家的典型颂体作品为例,揭示此类颂体文创作与北朝儒学的关系,进而明确这些颂体文中折射出的由侠文化与儒文化二元构成、具备"慷慨悲歌"与"典正尚雅"这两大特征的唐代燕赵文化精神,最终明确唐代燕赵作家颂体文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颂 燕赵文化 慷慨悲歌 北朝士族 词义贞刚
下载PDF
人机共读:数字时代重读唐宋词文本的期待
19
作者 汪超 《文学与文化》 2020年第3期75-79,共5页
处在数字时代,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阅读、研究唐宋词,或可从四个方面着力。首先,检索、统计。在“全读”文本中发现问题之后再运用工具辅助检索。可尝试建设开放的、学者个性化的检索系统。其次,文本分析。借助计算... 处在数字时代,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阅读、研究唐宋词,或可从四个方面着力。首先,检索、统计。在“全读”文本中发现问题之后再运用工具辅助检索。可尝试建设开放的、学者个性化的检索系统。其次,文本分析。借助计算机分析文本异同,实现异文的搜索、转换、排列,并与其他数据库关联。第三,文本标注。依托各种数据平台提高挖掘语意、标注文本的正确率。最后,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是一种知识表示和管理的方式,唐宋词相关的知识数据化后,也可以加入其中。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呈现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存储、组织方式变化,并不改变知识本身,人机共读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文本分析 数字人文
下载PDF
唐宋词籍序跋研究的现状、问题、意义与方法
20
作者 张晓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对唐宋词籍序跋做系统全面的研究很有必要且正当其时。唐宋词籍序跋的整理汇编著作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但其研究现状比较滞后:整体研究不多;个案研究局限于《花间集序》等有限作品中;副文本研究稍有触及。相对于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序... 对唐宋词籍序跋做系统全面的研究很有必要且正当其时。唐宋词籍序跋的整理汇编著作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但其研究现状比较滞后:整体研究不多;个案研究局限于《花间集序》等有限作品中;副文本研究稍有触及。相对于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序跋,相对于唐宋词的其他批评文体,相对于现当代文学的副文本视角研究,都还比较落后,另外还可以大力挖掘其作为文化载体和文学作品的价值意义。对唐宋词籍序跋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唐宋词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古代序跋研究的深入;有利于中国文学研究中“副文本”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对当下的诗词创作、文学批评提供启示;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国内继承与海外传播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上,首先态度上应将唐宋词籍序跋视为独立研究对象,要重视个案研究,重视文献爬梳与分析,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重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交叉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籍序跋 整体研究 个案研究 批评文体 副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