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Dynam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Water and Sediment of A Multi-level Ditch System in Sanjiang Plain,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GUO Le MA Ke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4期437-445,共9页
The multi-level ditch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Sanjiang Plain,Northeast China has sped up water drainage process hence transferred more pollutants from farmlands into the rivers of this region.Understanding the seasona... The multi-level ditch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Sanjiang Plain,Northeast China has sped up water drainage process hence transferred more pollutants from farmlands into the rivers of this region.Understanding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transportation in the ditch system and the role of different ditch size is thus crucial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of the rivers in the Sanjiang Plain.In this study,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Nongjiang watershed of the Sanjiang Plain to study the nutrient vari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ater and sediments in the ditch system in terms of ditch level.Water and sediment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each ditch level in growing season at regular intervals (once per month),and TN,NO 3--N,NH 4+-N,TP,and PO 4 3--P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nutrient contents in water were higher in June and July,especially in July,the contents of TN and TP were 3.21mg/L and 0.84mg/L in field ditch,4.04mg/L and 1.06mg/L in lateral ditch,2.46mg/L and 0.70mg/L in branch ditch,1.92mg/L and 0.63mg/L in main ditch,respectively.In August and September,the nutrient contents in the water were relatively lower.The peak value of nutrient in ditch water had been moving from the field ditch to the main ditch over time,showing a remarkable impact of ditch system on river water environment.The nutrient transfer in ditch sediments could only be found in rainfall season.Nutrient contents in ditch sediment had effect on that in ditch water,but nutrients in ditch water and sediments had different origination.Ditch management in terms of the key fac-tors is hence very important for protecting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evel ditch system nitrogen PHOSPHORUS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drainage water sediment
下载PDF
河套灌区农业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2
作者 张宝忠 闫晋阳 +5 位作者 张彦群 陈皓锐 刘凌 刘怀宇 陈鹤 莫彦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针对河套灌区水资源短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从不同空间尺度和治理环节入手开展灌区农业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技术研究。研发了针对污染源头的农田水肥盐药调控管理技术模式(包括除草剂残留研究与用量推荐、土壤水氮盐和作... 针对河套灌区水资源短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从不同空间尺度和治理环节入手开展灌区农业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技术研究。研发了针对污染源头的农田水肥盐药调控管理技术模式(包括除草剂残留研究与用量推荐、土壤水氮盐和作物生长对水肥管理的响应、减量膜上秋浇技术及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生物改良技术)、针对农田排水的富氧生态沟渠截污净化技术模式和区域尺度的面源污染空间解析识别技术,并集成构建了贯穿源头控污—过程削污—区域查污—系统调污的高效节水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基于现状研究和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河套灌区水土资源领域研究的几点认识,相关成果为河套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对同类型灌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源头 节水减排 排沟 综合防控
下载PDF
长江流域农田生态排水沟渠氮削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沂樟 白静 +3 位作者 赵健 谢崇宝 杨延梅 罗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为研究长江流域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对总氮(TN)的削减效果,本研究收集长江流域生态排水沟渠的639项野外现场试验数据,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W检验方法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沟渠类型、强化措施类型、温度范围和进水浓度范围等因子对生... 为研究长江流域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对总氮(TN)的削减效果,本研究收集长江流域生态排水沟渠的639项野外现场试验数据,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W检验方法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沟渠类型、强化措施类型、温度范围和进水浓度范围等因子对生态排水沟渠TN削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田生态排水沟渠中,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多种人工植被对TN削减效果最好,平均削减效率为47.72%;沟渠类型为边坡半衬砌(沟壁材质为部分混凝土,沟底材质为全土)对TN去除效果最佳,其平均削减率为58.18%;强化措施类型中,添加基质类和设置拦截类强化措施的生态排水沟渠对TN削减效果最好,其平均削减效率为54.24%;气温处于>25~35℃时生态排水沟渠TN削减效果更有效,而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通过种植耐寒植物(绿狐尾藻、黑麦草等)提高削减率;沟渠进口TN浓度多数集中在>2~4 mg·L^(-1)之间,沟渠出口TN浓度主要分布在0~2 mg·L^(-1)之间,TN进口浓度为>2~4 mg·L^(-1)时沟渠TN削减效果最佳;不同浓度条件下,沟渠选择种植多种人工植被,对沟壁进行半衬砌,设有强化措施都能有效提高TN的净化效果;TN削减效率与水力停留时间、沟渠长度、水深呈现正相关;在多种因素最优的情形下,TN表面去除负荷随着TN进口浓度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农田生态排水沟渠选择多种人工挑选的植被、沟渠类型选择边坡半衬砌、同时添加基质类和设置拦截类强化措施更能有效地削减TN,并且控制气温在>25~35℃和进口浓度为>2~4 mg·L^(-1)来削减TN,另外延长沟渠长度和控制水体的水深、水力停留时间可更好地削减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排水沟渠 农业面源 Mann-Whitney U检验 K-W检验
下载PDF
利用DRAINMOD模型模拟不同排水管间距下的作物产量 被引量:13
4
作者 温季 宰松梅 +2 位作者 郭树龙 王全九 罗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0-24,共5页
农田排水工程在防御涝渍灾害、促进农作物正常生长和改善田间耕作管理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排水工程来减轻或消除涝渍灾害的影响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DRAINMOD模型适用于地下水位管理系统及地下排水水位和产量变化。该文... 农田排水工程在防御涝渍灾害、促进农作物正常生长和改善田间耕作管理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排水工程来减轻或消除涝渍灾害的影响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DRAINMOD模型适用于地下水位管理系统及地下排水水位和产量变化。该文结合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实测土壤、气象、作物等资料,用DRAINMOD模型进行长序列模拟,得到不同排水管间距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冬小麦来说,排水间距的大小对其相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棉花生长期出现涝渍的概率超过50%,若排水间距大于40m,相对产量下降明显,在该试验区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应以棉花的设计指标作为设计参数,用于指导排水工程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inMOD 相对作物产量 排水间距 涝渍 防御
下载PDF
不同水力负荷对两种生态沟渠内沉水植物苦草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蔡敏 崔娜欣 +3 位作者 张旭 陈桂发 周丽 邹国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1-1631,共11页
利用农业灌排系统改造建设生态沟渠是治理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水生植物、填料及水力负荷等是影响沟渠净化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沟渠和沸石+苦草沟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力负荷(HLR)下... 利用农业灌排系统改造建设生态沟渠是治理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水生植物、填料及水力负荷等是影响沟渠净化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沟渠和沸石+苦草沟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力负荷(HLR)下两种沟渠对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差异,阐明了苦草对沟渠脱氮除磷的贡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HLR下沟渠对水体氮和磷浓度去除率分别为47.7%~66.0%和57.5%~77.1%,随HLR升高而降低;氮和磷单位面积去除率为305.3~1009.2 mg·m^(-2)·d^(-1)和17.8~66.7 mg·m^(-2)·d^(-1),随HLR升高而升高。HLR显著影响沟渠氮、磷净化效率(P<0.05),而沸石填料则影响较小(P>0.05)。与沟渠运行前相比,苦草的密度、叶长以及总生物量(干质量)分别增加5.9~7.0、1.8~2.3倍和4.0~5.0倍,低HLR下苦草生长更好。苦草叶片及根系的氮、磷和叶绿素含量与水体氮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苦草直接吸收去除氮和磷量分别为2674.4~3384.1mg·m^(-2)和579.6~673.9mg·m^(-2),对沟渠氮和磷去除的贡献分别为5.6%~19.9%和20.1%~65.0%,苦草吸收贡献率随HLR升高而降低,HLR是影响苦草直接吸收对沟渠氮、磷去除贡献的主要因素。综上,苦草沟渠可有效削减农田氮、磷流失,提高HLR虽然降低氮、磷浓度去除率,但能显著增加氮、磷截留量。沸石+苦草沟渠长期运行后,应及时更新沸石以保障沟渠内填料强化净化功能的发挥。因此,从浓度和通量两方面对生态沟渠净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优化沟渠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径流 生态沟渠 沉水植物 填料 水力负荷
下载PDF
管沟机器人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
6
作者 傅茂龙 孟文 +2 位作者 孟祥印 杨子镱 郭学理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2期7-13,28,共8页
随着铁路涵洞、公路排水渠和城市管网的快速发展,管沟维护任务的工作量逐年增加;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提高管沟维护的效率,设计了一套管沟自动化检测系统;该系统由PC、控制手柄、管沟机器人和线缆车构成;管沟自动化检测系统以PC为核... 随着铁路涵洞、公路排水渠和城市管网的快速发展,管沟维护任务的工作量逐年增加;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提高管沟维护的效率,设计了一套管沟自动化检测系统;该系统由PC、控制手柄、管沟机器人和线缆车构成;管沟自动化检测系统以PC为核心,PC通过RS485与控制手柄、管沟机器人和线缆车进行通信;PC下发指令给机器人和线缆车,对管沟机器人和线缆车进行远程操控与传感器数据监测;PC通过同轴电缆接收管沟内部图像,实时对管沟进行监控;经实验测试,该管沟自动化检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在管沟环境中,机器人通信距离超过100 m,PC上位机实时显示1080P 30 Hz的管沟视频;该管沟自动化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符合设计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沟 管沟机器人 总线协议 自动化管沟检测
下载PDF
不同排水再利用措施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7
作者 郭帅帅 马韬 +4 位作者 陈凯文 蒋燕华 丁继辉 彭溯涵 俞双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1,共9页
为了探明盐碱地不同农田排水再利用措施对区域水盐运移转化的影响,以河套灌区永联试验区为研究区,对研究区2017-2018年夏灌秋浇期明沟排水、集水井水水质进行定位监测,采用SWAP-WOFOST模型对土壤0~40 cm水盐量和大田玉米、向日葵产量进... 为了探明盐碱地不同农田排水再利用措施对区域水盐运移转化的影响,以河套灌区永联试验区为研究区,对研究区2017-2018年夏灌秋浇期明沟排水、集水井水水质进行定位监测,采用SWAP-WOFOST模型对土壤0~40 cm水盐量和大田玉米、向日葵产量进行校核与验证,根据研究区灌排条件设置明沟排水再利用情景(渠水∶井水∶沟水=4∶3∶3、5∶3∶2、6∶3∶1)与集水井水再利用情景(渠水∶机井水∶集水井水=4∶3∶3、5∶3∶2、6∶3∶1),以土壤脱盐率(SDR)和水分生产率(WIDP)为评价指标对情景模拟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WAP-WOFOS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套平原土壤水盐变化与作物生长过程,R2分别大于0.73、0.63、0.65。明沟上下游水体缺乏连通性,其水质空间差异性较大,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蒸散发量、产量及盐分浓度受灌排措施与地下水埋深影响显著,在灌水不利的区域土壤盐分浓度较高,地下水埋深较浅,蒸散量较大,是导致作物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情景模拟结果表明,集水井水再利用相较于明沟排水具有更好的积极作用,随着明沟排水再利用的比例增加,土壤含盐量成上升趋势,分别增加3%、6%、11%,同时DIWP无明显变化,表明明沟排水基本不适用于农田回灌;集水井水再利用降低了农田地下水埋深,有利于降低耕层土壤EC(R2=0.81),土壤脱盐率可提升至36.2%~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运移 SWAP-WOFOST模型 明沟排水 集水井水 水分生产率
下载PDF
路基排水沟机械化施工的碳排放计算及方案比选
8
作者 邢浩 吴佳润 +2 位作者 李瀚 林宇亮 郭冬冬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225-233,共9页
国家“双碳”目标下,路基排水沟机械化施工不仅需要考虑施工功效和经济性问题,也应考虑碳排放问题。该文以勐绿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从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及建造3个阶段建立路基排水沟碳排放量与投资成本计算方法。引入碳交易的概念平衡... 国家“双碳”目标下,路基排水沟机械化施工不仅需要考虑施工功效和经济性问题,也应考虑碳排放问题。该文以勐绿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从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及建造3个阶段建立路基排水沟碳排放量与投资成本计算方法。引入碳交易的概念平衡碳排放量与投资成本,基于等效碳排放量实现路基排水沟传统支模法与液压动力式滑模法两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以路基排水沟上边长、浇筑厚度、建材运距与建造长度4个关键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比较两种方案的等效碳排放量,并分析因素的影响敏感性。研究表明:浇筑厚度与建造长度对两种施工方案的等效碳排放量影响均较大。建材生产阶段等效碳排放量对传统支模法的贡献率最大,建材生产与建造阶段等效碳排放量对液压动力式滑模法的贡献率较大。液压动力式滑模法的等效碳排放量优于传统支模法,其施工全阶段的减碳率为85.58%,且3个阶段的等效碳排放量均少于传统支模法,其中建材生产阶段与建材运输阶段的减碳率较高,分别为91.92%和85.06%,因此路基排水沟施工推荐选择液压动力式滑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排水沟 机械化施工 碳排放量 投资成本 综合方案比选
下载PDF
田-沟-塘系统纳洪减污效应研究进展
9
作者 时红 才硕 +3 位作者 孙占学 时元智 赵树君 雷少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针对南方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且极端气候加剧、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且面源污染严重等水安全问题,探讨稻田、排水沟、塘堰组成的灌溉排水系统(简称田-沟-塘系统)的调蓄纳洪、协同减污效应,以期为灌区雨洪调蓄和节水减排提... 针对南方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且极端气候加剧、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且面源污染严重等水安全问题,探讨稻田、排水沟、塘堰组成的灌溉排水系统(简称田-沟-塘系统)的调蓄纳洪、协同减污效应,以期为灌区雨洪调蓄和节水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从灌区雨洪调蓄实际出发,对当前田-沟-塘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工作和发展进行总结,对田-沟-塘系统承纳洪水、输水蓄水、优化调水、协同防控氮磷流失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田-沟-塘系统的“虚拟水库”模式及其纳洪效应的模型模拟方法。目前关于田-沟-塘系统调水控水的研究还普遍停留在净化水质单方面效用上,水量调蓄方面则多以研究稻田、排水沟、塘堰单个体的水平衡过程为主,缺少田-沟-塘系统联合调度的系统研究,如何提高灌区粮食生产过程中雨洪调蓄利用仍缺乏系统思维和技术手段。未来的研究要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田-沟-塘系统雨水调蓄利用和协同减污功能,揭示稻田作为“隐形蓄水池”的蓄水潜力以及田-沟-塘系统的调洪削峰减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沟-塘 灌溉排水 蓄水调洪 协同减污 雨洪资源 灌区雨洪调蓄 虚拟水库 纳洪减污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典型排水沟排域面源污染现状研究
10
作者 陆阳 仝炳伟 +1 位作者 王乐 韩小龙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9期118-122,共5页
以宁夏引黄灌区第六排水沟排域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和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第六排水沟排域农业生产方式网格化调研和沟道退水水体监测与评价,旨在揭示排域内氮磷流失的时空变化规律,评估排域内农田面源污染对排水沟退水的影响。结果表... 以宁夏引黄灌区第六排水沟排域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和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第六排水沟排域农业生产方式网格化调研和沟道退水水体监测与评价,旨在揭示排域内氮磷流失的时空变化规律,评估排域内农田面源污染对排水沟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排域内化肥施用强度在82~86 kg/667 m^(2),化肥施用量、流失量均以氮肥最高;5-9月排域退水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总体上呈逐渐下降趋势,总氮和总磷除5-7月份属于Ⅲ-Ⅳ类水质标准,其余时段均优于Ⅲ类水,氨氮除5月份属于Ⅲ类水,其余时段均优于Ⅱ类水;排域输出污染负荷结果显示,排域内氮肥施用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污染负荷 调查 宁夏引黄灌区第六排水沟
下载PDF
富水隧道排水方式与隧底水压力分布特征
11
作者 王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94,共6页
针对一座铁路富水隧道基底结构出现的翻浆冒泥病害,对该隧道进行了无损检测,并对病害种类、成因进行了分析。在隧道内分别设置排水井和排水沟,建立了隧道三维渗流分析模型,对不同措施的排水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避车洞内设置排水... 针对一座铁路富水隧道基底结构出现的翻浆冒泥病害,对该隧道进行了无损检测,并对病害种类、成因进行了分析。在隧道内分别设置排水井和排水沟,建立了隧道三维渗流分析模型,对不同措施的排水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避车洞内设置排水井(两侧排水井法),其间距越大仰拱底面最大水压力越大;排水井单侧间距超过60 m、双侧错开布置时,排水效果不明显。在隧道中线设置排水井(中心排水井法),当排水井间距小于5 m时,仰拱底面最大水压力随中心排水井间距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趋势,且增速较大;排水井间距超过5 m后,仰拱底面最大水压力增速降低;中心排水井间距越小,排水效果越明显;中心排水井的排水效果不如两侧排水井。在隧道两侧和中心分别设排水沟时,随着排水沟深度的增加,仰拱底面最大水压力呈非线性递减趋势;当排水沟深度小于1.0 m时,最大水压力降速较快;排水沟深度超过1.0 m后,最大水压力降速逐步变缓;排水沟越深,排水效果越明显;中心排水沟的排水效果不如两侧排水沟。从施工可行性、经济性以及排水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该隧道设置排水井要优于排水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隧底病害 翻浆冒泥 排水措施 数值模拟 排水井 排水沟 水压力
下载PDF
新型排水沟在老旧小区海绵改造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乐阳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6期64-66,共3页
针对老旧小区的排水现状,将建筑墙体边沿传统排水沟进行海绵化改造,采用多种过滤和吸附技术,构建从上至下的雨水净化系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初期雨水COD、SS、TP和NH_(3)-N含量均降低80%以上,SS去除率可达到97.8%,出水水质优于市政杂... 针对老旧小区的排水现状,将建筑墙体边沿传统排水沟进行海绵化改造,采用多种过滤和吸附技术,构建从上至下的雨水净化系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初期雨水COD、SS、TP和NH_(3)-N含量均降低80%以上,SS去除率可达到97.8%,出水水质优于市政杂用水及景观用水水质标准,单位使用和维护成本降低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 海绵改造 传统排水沟 新型排水沟
下载PDF
淄博东部城区排涝工程设计
13
作者 郑作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7期165-169,M0016,共6页
自2018年以来,淄博市极端降雨天气频发,降雨量及降雨强度明显增大,洪涝风险增加,东部城区洪涝积水问题尤为严重。简要描述了淄博东部城区排涝工程设计方案,采取源头渗蓄、中段快排、末端贯通的思路,在区域现有防洪排涝体系的基础上,以... 自2018年以来,淄博市极端降雨天气频发,降雨量及降雨强度明显增大,洪涝风险增加,东部城区洪涝积水问题尤为严重。简要描述了淄博东部城区排涝工程设计方案,采取源头渗蓄、中段快排、末端贯通的思路,在区域现有防洪排涝体系的基础上,以排洪沟建设为重点,通过新建排洪沟、现状渠道清淤、源头调蓄等多种措施,提高区域排水系统的防洪排涝能力,解决淄博东部城区雨季洪涝积水问题,改善区域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排涝 排洪沟 排水分区 汇水面积
下载PDF
大型公共建筑异形幕墙屋面雨水收集排放的各专业综合技术策略——以嘉兴南湖未来广场工程施工图设计为例
14
作者 池永军 沈杰飞 尤艺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3期68-70,共3页
针对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上呈现出建筑异形造型复杂、建筑功能复合的特点,非线性的建筑造型使得屋面雨水的流动规律及雨水收集区域的划分难以确定的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屋面雨水流动情况和路径等进行多方案比选,并进行屋面幕墙构造及水管... 针对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上呈现出建筑异形造型复杂、建筑功能复合的特点,非线性的建筑造型使得屋面雨水的流动规律及雨水收集区域的划分难以确定的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屋面雨水流动情况和路径等进行多方案比选,并进行屋面幕墙构造及水管在室内的装修设计等多专业综合考虑后确定具体排水方案。结合嘉兴未来广场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实践,试图归纳总结异形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的综合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屋面 屋面雨水排水 幕墙 排水沟 排水路径 室内装修
下载PDF
路基排水沟施工开挖的变形特性研究
15
作者 李元飞 邢浩 吴佳润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本文基于勐绿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运用PFC2D离散元软件进行了路基排水沟开挖的数值模拟。通过选取不同路段土体根据物理力学参数构建土体颗粒模型,分别记录和分析了不同形状排水沟开挖后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矩形和梯形排水沟基底的土体... 本文基于勐绿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运用PFC2D离散元软件进行了路基排水沟开挖的数值模拟。通过选取不同路段土体根据物理力学参数构建土体颗粒模型,分别记录和分析了不同形状排水沟开挖后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矩形和梯形排水沟基底的土体颗粒竖向位移均最大,施工时需夯实基底土;矩形排水沟模型竖向位移呈“U”形,存在潜在破坏面,梯形排水沟模型竖向位移呈环形,不存在潜在破坏面,排水沟建议设计为梯形,施工时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减少边坡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沟 数值模拟 变形 施工开挖
下载PDF
排水限压治理在降低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智 于重阳 魏强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
由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基岩裂隙水的流动及补给方式更为复杂,大量带有纯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及下沉式广场的兴建,使得抗浮问题较突出。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建筑物抗浮措施有采用底板设置抗浮锚杆、抗浮桩、... 由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基岩裂隙水的流动及补给方式更为复杂,大量带有纯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及下沉式广场的兴建,使得抗浮问题较突出。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建筑物抗浮措施有采用底板设置抗浮锚杆、抗浮桩、压载之类的方法来被动地抵抗水浮力。这里主要介绍一种较新型的利用拟建场区的地理优势,采用盲沟疏导地下水,达到降低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浮 设防水位 排水限压 排水盲沟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7的铁路隧道仰坡排水沟病害检测方法
17
作者 汪明 许贵阳 白堂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18,共5页
针对铁路隧道洞口仰坡地质条件复杂,排水沟时常堵塞问题,基于改进YOLO v7模型构建了铁路隧道仰坡排水沟状态智能检测方法。将原YOLO v7模型检测头中的传统卷积替换为全维动态卷积,使模型更有效捕捉和识别排水沟图像中的小目标,增强模型... 针对铁路隧道洞口仰坡地质条件复杂,排水沟时常堵塞问题,基于改进YOLO v7模型构建了铁路隧道仰坡排水沟状态智能检测方法。将原YOLO v7模型检测头中的传统卷积替换为全维动态卷积,使模型更有效捕捉和识别排水沟图像中的小目标,增强模型对特征的提取能力。将自适应矩阵估计优化器更换为自适应矩阵估计-权重衰减优化器,可解决原模型可能出现的梯度消失问题,显著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采用层归一化算法替换批量归一化算法,有助于增强模型训练的稳定性。将修正线性单元激活函数调整为高斯误差线性单元激活函数,能够提高模型识别的平均精度。利用无人机拍摄的排水沟图像,将改进后模型与现有常见模型对五类检测目标的识别结果进行了对比。改进后模型对五类目标识别的精确率大部分在0.9以上,且其识别的平均精度、召回率均高于现有常用模型。改进后模型识别精确率更高,检测稳定性更好,满足铁路隧道仰坡排水沟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排水沟病害 YOLO v7 全维动态卷积 训练策略 智能巡检
下载PDF
银川市重点入黄排水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控探究
18
作者 刘心浩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灵武东沟属于银川市重点入黄排水沟,流域范围较广,涉及的环境风险源虽不复杂但较为典型。本文以灵武东沟为例,结合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构建银川市重点入黄排水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控方案。其间,要做好信息收集与研判,加强预防与预... 灵武东沟属于银川市重点入黄排水沟,流域范围较广,涉及的环境风险源虽不复杂但较为典型。本文以灵武东沟为例,结合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构建银川市重点入黄排水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控方案。其间,要做好信息收集与研判,加强预防与预警,开展污染源排查,落实应急防控措施,实施应急监测,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和调度。入黄排水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控体系的构建是对“南阳实践”经验转化的一次积极探索,为类似入黄排水沟的流域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入黄排水沟 突发水污染事件 应急防控 银川市
下载PDF
平原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以廊下镇景阳村为例
19
作者 谭明军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34-136,共3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廊下镇景阳村为例,探讨了平原地区农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技术应用和效果。通过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采用生态排水沟渠、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廊下镇景阳村为例,探讨了平原地区农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技术应用和效果。通过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采用生态排水沟渠、农田尾水收集系统、农田尾水净化系统等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水体环境质量,为实现水清岸绿的农村环境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水环境综合整治 生态排水沟渠 水生态修复
下载PDF
西南地区植被排水沟用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文小英 李明亮 +2 位作者 申武 屈琪雯 张洁茹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5期138-140,共3页
分散性生活和养殖粪污、农田径流等农村面源污染亟待解决。本文概述了植被排水沟(Vegetated Drainage Ditches,VDDs)去除农村面源氮磷污染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植物种类、气候条件、沟渠结构和水文特征等通过影响微生物和植物,进而影响氮... 分散性生活和养殖粪污、农田径流等农村面源污染亟待解决。本文概述了植被排水沟(Vegetated Drainage Ditches,VDDs)去除农村面源氮磷污染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植物种类、气候条件、沟渠结构和水文特征等通过影响微生物和植物,进而影响氮的去除。沟渠的沉积在除磷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本文从植物选取、微生物培育、基质优配、VDDs管理等角度,对VDDs处理农村面源污染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排水沟 面源污染 氮磷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