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
1
《Contemporary World》 2016年第4期2-3,共2页
关键词 cpc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下载PDF
New Five-Year Program and Progress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A study of the guidelines set by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2
作者 LI JUNRU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1年第2期2-5,共4页
The Proposal for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11-2015)(herein 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oposed Plan" for short) provides a complete range of guidelines for China'... The Proposal for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11-2015)(herein 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oposed Plan" for short) provides a complete range of guidelines for China's im-mediate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 A study of the guidelines set by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New Five-Year Program and Progress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cpc
下载PDF
On the New Objective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 around Way
3
作者 Xiao Guiqing Li Ge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6年第1期96-110,共15页
"The suggestion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regard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s passed during the 5^(th) plenary session of t... "The suggestion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regard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s passed during the 5^(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It proposes new objectives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 around way. The objectives inherit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for a well-off society by several generations of leaders an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this theor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economy, livelihood, culture, ecology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sprint phas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 around way, three pairs of relationships should be coordinated, nam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focus and the overall layout in five aspect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justice, and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5^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 AROUND WAY goals
下载PDF
The Formation and Main Breakthroughs of the Theory of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In Celebration of the Twen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4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4期5-25,192,共22页
关键词 In OPEN the Formation and Main Breakthroughs of the theory of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In Celebration of the Twen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原文传递
Great Practic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In Celebration of the Twen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5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3期5-21,190,共18页
关键词 In Celebration of the Twen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 Great Practic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原文传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10
6
作者 蒲清平 马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目前我国已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解决中国式现代...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目前我国已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解决中国式现代化系统中的结构性矛盾、层次性矛盾、派生性矛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是整体性、协同性和渐进性相统一的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但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改革设计拟合欠佳、改革布局协同弱化、改革环节衔接梗阻等难点问题,制约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推进。破解上述难点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改革顶层设计的总体擘画,坚持新发展理念增进改革布局间的协同耦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促进改革有机衔接,坚持守正创新在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系统观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职教担当与时代使命——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大源 石伟平 +3 位作者 和震 宁玉红 周建松 聂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中全会 职业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综合改革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赋能城乡融合: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基于安徽省6县100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钱力 程雅娴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8期23-39,共17页
城乡融合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劳动力流动则为城乡融合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及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城乡融合问题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微观调研数据,探究安徽省劳... 城乡融合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劳动力流动则为城乡融合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及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城乡融合问题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微观调研数据,探究安徽省劳动力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并通过机制分析检验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本在劳动力流动赋能城乡融合过程中的间接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显著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严谨检验后依然成立;劳动力流动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聚集人力资本等路径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劳动力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尤其在对政策相对不完善地区的城乡融合促进上,其效应更为显著。基于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出应统筹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激发人才活力、增强城乡一体意识,完善市场规则、健全按要素分配制度,深化土地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政策导向、规范劳动力有序流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城乡融合 资源配置 人力资本 促进效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化改革的特质分析——以三次重要全会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徐国斌 代玉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3,156,共11页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在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质:在持续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中遵...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在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质:在持续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中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在聚焦性与系统性的统一中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治理模式,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意蕴。这些特质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政治智慧和实践能力,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 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特质
下载PDF
科技期刊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赋能——兼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科技期刊的文化定位与使命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建生 《数字出版研究》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促进“13个强国”“5个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科技期刊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促进和激励科技创新,助力关键技...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促进“13个强国”“5个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科技期刊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促进和激励科技创新,助力关键技术突破;及时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倡导绿色发展,推动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建设;关注社会各方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协同创新;完善教育、科技、人才相关机制,实现良性循环。新质生产力同时赋能科技期刊,从理念提升、技术改造、实践驱动各个方面,全面提升科技期刊质量、效率和水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赋予了科技期刊新的文化使命,科技期刊应在全会精神指引下,积极、沉着应对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主动投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练就自身过硬本领,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和国际交流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期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内涵、逻辑及路径
11
作者 刘立云 孔祥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3,共9页
新型生产关系就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性质和状况要求,且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首先揭示新型生产关系“新”在何处,分别从新的劳动者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生产关系、新的劳动资... 新型生产关系就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性质和状况要求,且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首先揭示新型生产关系“新”在何处,分别从新的劳动者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生产关系、新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间的生产关系、新的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生产关系三个层面予以阐释。进一步分析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内在逻辑,主要基于完善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建议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维度,健全完善促进新型生产关系形成的制度体系;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维度,健全完善促进新型生产关系形成的治理体系。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新型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
12
作者 曹海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必由之路,二者深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项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开创性事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新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保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对全面深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保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既是改革目标前瞻性、改革谋划全局性、改革执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在改革实践当中检验政治定力、高扬道路自信和提振内外信心、应对改革风险和掌握战略主动的必然需要。发挥领导之能、坚持民生之要、确保制度之效、稳固经济之实、激扬改革之力、厚植文化之根,有助于保持战略定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保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当中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历史续篇也是时代新篇,而保持战略定力则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够朝着正确目标和方向前进的有力支撑与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战略定力 全面深化改革 政治定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下载PDF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引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优化
13
作者 金栋昌 王宇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了“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改革任务。结合当前及今后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了“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改革任务。结合当前及今后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任务来看,应不断夯实文化强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支撑力、顺应时势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协调力、培育人才队伍锻造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四力协同”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机制优化 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14
作者 田鹏颖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61,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创举,自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人类现代化新历史,在世界现代化的总体图谱中形成了全新独特见解,标注了人类现代化理论、制度和实践的新高度,并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崭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创举,自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人类现代化新历史,在世界现代化的总体图谱中形成了全新独特见解,标注了人类现代化理论、制度和实践的新高度,并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崭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因其“新”而面临着诸多世界难题和世纪难题,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深刻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方法、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内在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坚持系统观念的思维方式,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从而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注入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现代化道路 “六个坚持”
下载PDF
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话语体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5
作者 宋才发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9,M0003,共1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以当代中国价值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以当代中国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文化为根脉,建立独立自主地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需要,有利于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在国际舆论场的说服力。本质要求、目的、动力、贡献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内容体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建构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构建有效的国际传播体系,倡导公平正义国际新秩序伦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 国际传播体系
下载PDF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法”字及其语义价值分析
16
作者 莫纪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5,共11页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共出现130个“法”字,从语言学、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其分布状态、出现频次、组词形式等所表达的政策信息却不尽相同。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中“法...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共出现130个“法”字,从语言学、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其分布状态、出现频次、组词形式等所表达的政策信息却不尽相同。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中“法”字出现的规律和特征可以看出,一些重要法律术语或法治熟语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缺失可能具有一定政策解读上的意义。从语言学现象的角度对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规定的深度解读,这种全新的解读方法对于准确把握《决定》起草目的,全面和系统地领悟《决定》精神实质具有很好的学术启发价值和实践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法治 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启示与未来观照
17
作者 李兴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指导方针,突出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指导方针,突出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教育综合改革是破除痼疾,推动教育发展刮骨疗毒式的治本之策;是固本强基,促进教育繁荣强筋健骨式的成长良方,成就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辉煌业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总结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观照教育未来发展需求,全面推进教育观念的科学化、教育结构的合理化、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教育机制的适宜化改革,仍然是不断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教育综合改革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教育强国 重要举措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经济增长模式与动力机制转换
18
作者 王曙光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M0003,共15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拓展,对我们理解未来新型经济增长及其动力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同时也必将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红利(市场化红利)、开放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以及房...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拓展,对我们理解未来新型经济增长及其动力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同时也必将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红利(市场化红利)、开放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以及房地产红利,共同推动了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未来中国必然要从粗放型增长(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内涵式增长)转型。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新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六大机制”或曰“六大效应”,即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要素配置效应、组织变革效应和公共政策效应。未来中国要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动能转换中采取“弹性模式”而不是“刚性模式”,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深化体制改革,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增长模式 动力机制转换 增长理论 二十届三中全会
下载PDF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
19
作者 白永秀 宁启 刘盼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8,共14页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梳理并剖析了党的历史上六次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做出的创新论述及其贡献,回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奠定基础到...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梳理并剖析了党的历史上六次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做出的创新论述及其贡献,回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奠定基础到迈向高水平发展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度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认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决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目标定位、宏观体制、微观体制、基本条件、基础制度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安排,既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所在,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体制创新 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下载PDF
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20
作者 肖贵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守正之姿坚守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理论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守正之姿坚守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理论创新和推动制度创新应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支撑和坚实保障,在融汇贯通守正和创新的基本原则、实现二者辩证统一的过程中洞悉时代潮流、站稳人民立场、汲取历史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正创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