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沧江中游少数民族木构架民居的基因多样性调查
1
作者 刘大钰 潘曦 周扬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87-192,共6页
澜沧江中游流域地处三江并流地区与藏彝走廊腹地,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民居与聚落。文章以该地区分布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木构架民居为对象,从技术、空间、象征三个维度对该类建筑展开基因多样性调查。该区域的... 澜沧江中游流域地处三江并流地区与藏彝走廊腹地,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民居与聚落。文章以该地区分布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木构架民居为对象,从技术、空间、象征三个维度对该类建筑展开基因多样性调查。该区域的木构架民居建筑内部形式十分多样,其中,在建造技术和空间布局上受流域和民族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文化象征方面则以民族为主导因素,总体上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反映了该地区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木构架 民族建筑 澜沧江中游 基因多样性
下载PDF
澜沧江上游西藏段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践及思考
2
作者 熊定松 普源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7期65-69,共5页
澜沧江上游西藏段共规划8个梯级,已纳入国家、西藏自治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面对地理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地区文化差异大、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面临形势及3大突出矛盾,征地移民管理难度巨大。以澜沧江上游西藏段征地... 澜沧江上游西藏段共规划8个梯级,已纳入国家、西藏自治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面对地理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地区文化差异大、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面临形势及3大突出矛盾,征地移民管理难度巨大。以澜沧江上游西藏段征地移民工作实践为例,采取开发一套智能系统、创新两个体系、完成三个转变、采取四个工作法、坚持五项原则、加强八项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管理体系更加高效、管理效率更加显著、企地关系更加融洽、目标达成更加可控、投资规划更加合理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上游西藏段 征地移民 实践 系统 体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澜沧江中游小流域水土流失与NDVI时空动态相关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世梁 安南南 +2 位作者 尹艺洁 成方妍 董世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澜沧江中游漫湾和大朝山库区的17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S与GIS空间分析,利用1999—2009年的SPOT VEGETAION逐旬遥感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分析了梯级水电站库区近11a的植被... 以澜沧江中游漫湾和大朝山库区的17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S与GIS空间分析,利用1999—2009年的SPOT VEGETAION逐旬遥感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分析了梯级水电站库区近11a的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趋势,同时应用SWAT模型研究该区域小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进而探究1999—2009年研究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径流输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9年间整个研究区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对近11a间NDVI趋势分析发现,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78.41%,只有12.37%的区域发生了减小;在年内,整个研究区月径流输沙集中于5—9月,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在年际变化方面,年均泥沙产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在时间上变化较不明显,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多分布在研究区的中南部;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在空间上,植被NDVI与径流产沙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尤其植被NDVI与产沙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2=0.611,P<0.01),在时间序列上,植被NDVI与径流产沙量的关系则不显著(r2=0.31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产沙量 澜沧江中下游 NDVI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罗建 汪书丽 +1 位作者 赵垦田 杨小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0,共9页
报道了我国西藏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拉萨河流域内共发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2科、285属、793种(含变种),分别占西藏野生种子植物的43.90%,24.89%,14.97%,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6种,被子植物69科、282属、787种。被... 报道了我国西藏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拉萨河流域内共发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2科、285属、793种(含变种),分别占西藏野生种子植物的43.90%,24.89%,14.97%,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6种,被子植物69科、282属、787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56科、218属、642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7.78%,76.49%,80.96%,最为丰富;其次是单子叶植物13科、64属、145种,分别占18.06%,22.46%,18.28%。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4个显著特征:1)种类组成较为丰富,属内种系相对贫乏,种属比2.78,分化程度较弱,单种属和寡种属极为丰富。2)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3个科分布亚型;15个属分布区类型及10个属分布亚型,其中温带科18个,占总科数的56.25%,温带属194个,占总属数的82.20%,温带种705个,占总种数的90.38%,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热带成分仅在科级分布型中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属、种级热带成分很少,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3)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特有性,没有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分布属7个,中国特有分布种324个,证实本区系植物的年青性及其较强的演化、特化性质。4)拉萨河流域植物区系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联系紧密,同时与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植物区系亦有深远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野生种子植物 区系 西藏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域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9
5
作者 袁磊 沈渭寿 +3 位作者 李海东 张慧 邹长新 孙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1-305,共5页
以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中游河谷区域为研究区,运用RS和GIS技术,对近18a(1990—2008年)来该区域风沙化土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雅江中游河岸及山坡风沙化土地面积增长5267hm2,目前总面积达81842hm2,其中1990—2... 以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中游河谷区域为研究区,运用RS和GIS技术,对近18a(1990—2008年)来该区域风沙化土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雅江中游河岸及山坡风沙化土地面积增长5267hm2,目前总面积达81842hm2,其中1990—2000年增长3085hm2,年均增长308hm2;2000—2008年增长2182hm2,年均增长273hm2,与前10a相比有所下降。风力吹蚀作用是河谷地区风沙化土地发展、蔓延的主要驱动因素。2000年以后降水量的增加以及雅江日喀则和山南段开展的大规模人工造林是风沙化土地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 风沙化土地 演变趋势 遥感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砂生槐种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志民 赵文智 李志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5-722,共8页
对西藏特有豆科灌木砂生槐种子库特征研究表明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阶地天然砂生槐种群种子库平均密度变化于 6 .8~ 2 5 .2粒 /m2 。相距 1 0 0 km以上的地区、相隔 1 0 0 m以上的样地以及 2 0 cm× 2 0 cm的连续小样方间种子库密... 对西藏特有豆科灌木砂生槐种子库特征研究表明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阶地天然砂生槐种群种子库平均密度变化于 6 .8~ 2 5 .2粒 /m2 。相距 1 0 0 km以上的地区、相隔 1 0 0 m以上的样地以及 2 0 cm× 2 0 cm的连续小样方间种子库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的种子库密度的变异 4倍左右 ,而样地间的变异 3倍左右 ,但样地内小样方间的变异则更大 ,在调查的 90 0个小样方中 ,种子库密度为 0、2 5、5 0、75、1 0 0粒 /m2 分别占 6 3%、2 6 %、8%、2 %、1 % ,种子库密度大于 1 2 5粒 /m2 不足 1 %。地区、样地和小样方尺度上的方差分别为总方差的 3% ,2 1 .2 %和 75 .8%。种子库中种子主要集中在地表 ,占 70 %左右 ,0~ 2 cm土层占 1 7.9% ,2~ 5 cm占 1 1 .9% ,5 cm以下基本没有种子存在。在地形较平坦的相对封闭的丘间低地 ,风力、流水和重力对种群的干扰相对较轻 ,可以近似地视为无干扰生境。在这种生境砂生槐种群发育较好 ,以 2 0 cm× 2 0 cm的小样方为单元 ,85 %的小样方都有种子分布。风、流水和重力都不同程度地搬运砂生槐种子 ,其中风力搬运的距离一般在 6 m左右 ,重力搬运的距离一般在 1 0 m左右。流水搬运的距离因地形、水流强度而变化较大。风力和重力搬运的距离虽然相对较短 ,但为流水的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布江 中游河谷 砂生槐种群 种子库
下载PDF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澜沧江上游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友均 杜华 +7 位作者 邹大林 林秦文 路端正 崔国发 郑杰 董建生 李永波 魏俊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9,共9页
通过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澜沧江上游进行实地野外调查 ,鉴定统计得到种子植物 616种 ,分归 59科 ,2 42属 .对澜沧江上游种子植物区系从科、属、种三级水平统计分析 ,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①区系性质 :属级区系分... 通过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澜沧江上游进行实地野外调查 ,鉴定统计得到种子植物 616种 ,分归 59科 ,2 42属 .对澜沧江上游种子植物区系从科、属、种三级水平统计分析 ,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①区系性质 :属级区系分析表明 ,热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 3 3 5% ,而温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 90 91% ;种级水平组成中 ,区系的温带种有 3 85种 ,占总种数的 62 91% ,几乎没有热带种成分 .属级和种级两个水平都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 ,几乎没有热带性质 .其中 ,从属级水平来看 ,北温带成分带有明显优势 ,而从种级水平来看 ,东亚成分占有明显优势 .②区系特点 :绝大多数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灌木和乔木稀少 ;本区系的特有属在种类上缺乏古老、原始的类型 ,大多数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和唐古特地区所共有 ;高原寒、旱生态环境使得本地区植物区系具有年轻性和衍生性质 ;澜沧江上游植被多为高寒类型 ,具有高寒区系的显著特色 ,植物区系的高山特化作用比较显著 ;澜沧江上游的植物区系由横断山区植物区系和唐古特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深度融合发展而来 .针对植物物种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上游 三江源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澜沧江西藏段鱼类优先保护等级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朱挺兵 胡飞飞 +3 位作者 龚进玲 王旭歌 杨德国 李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6,共7页
由于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生存现状不清且历史资料缺乏不利于其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此,尽快开展澜沧江西藏段土著鱼类的保护等级评价尤为重要。本研究以2017-2019年澜沧江西藏段现场调查所获取的鱼类资源、生态习性、栖息地现状等数据... 由于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生存现状不清且历史资料缺乏不利于其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此,尽快开展澜沧江西藏段土著鱼类的保护等级评价尤为重要。本研究以2017-2019年澜沧江西藏段现场调查所获取的鱼类资源、生态习性、栖息地现状等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系统评价了澜沧江西藏段7种主要土著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通过对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种型情况、分布范围、资源现状、生态价值、栖息地质量5个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基于各一级指标的权重汇总得到了各评价对象的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结果显示:德钦纹胸[鱼兆](Glyptothorax deqinensis)的分值最高,为0.77,其次为细尾[鱼兆](Pareuchiloglanis gracilicaudata)和无斑褶[鱼兆](Pseudecheneis immaculatus),得分均为0.74,随后依次是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0.60、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0.48、澜沧裂腹鱼(Schizothorax lantsangensis)0.37、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0.35。基于综合评价值,将德钦纹胸[鱼兆]、细尾[鱼兆]和无斑褶[鱼兆]列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裸腹叶须鱼列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前腹裸裂尻鱼列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澜沧江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列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西藏 土著鱼类 优先保护 评价指标
下载PDF
藏东吉塘地区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才 谢尧武 +2 位作者 蒋光武 施建荣 王生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54-1658,共5页
察雅县吉塘镇澜沧江以西的酉西和泄巴发现冰海杂砾岩,是藏东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东首次发现的冈瓦纳相沉积岩,其基本特征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相同,而吉塘镇澜沧江以东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与古生物则是典型的扬子型... 察雅县吉塘镇澜沧江以西的酉西和泄巴发现冰海杂砾岩,是藏东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东首次发现的冈瓦纳相沉积岩,其基本特征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相同,而吉塘镇澜沧江以东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与古生物则是典型的扬子型的。冰海杂砾岩的分布范围大致代表冈瓦纳大陆塔尔切尔冰期影响的空间,并具有时代对比价值。这些资料可能说明一个事实,藏东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的东部边界为北澜沧江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 吉塘镇 澜沧江 冈瓦纳相沉积 冰海杂砾岩
下载PDF
拉萨河中上游春季原生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巴桑 杨欣兰 +2 位作者 黄香 王芸 刘洋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6,83,共8页
为了研究拉萨河中上游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分别在拉萨河中上游设置了8个站点,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两批采集了32个水样.在室内采用活体镜检和固定染色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物种,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共鉴定到原生动物76... 为了研究拉萨河中上游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分别在拉萨河中上游设置了8个站点,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两批采集了32个水样.在室内采用活体镜检和固定染色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物种,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共鉴定到原生动物76种,隶属于2门5纲15目34科41属,其中纤毛门物种占总物种的65.59%,鞭毛门占34.2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2,优势度指数不明显,表明拉萨河中上游原生动物物种分布相对均匀,群落结构稳定.通过原生动物群落参数指标和水体主要理化因子作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动物群落特征参数指标与水体理化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群落特征 拉萨河 中上游 西藏
下载PDF
基于水质综合指数的澜沧江西藏段水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挺兵 杜红春 +4 位作者 胡晓娜 胡飞飞 龚进玲 李学梅 杨德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11,共8页
为了解澜沧江西藏段的水质现状及影响因素,于2017-2019年对澜沧江西藏段4个干流站位(曲孜卡、如美、卡若、扎曲)和4个一级支流站位(麦曲、金河、昂曲、热曲)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水温(WT)、溶解氧(DO)、pH、电导率(EC)、透... 为了解澜沧江西藏段的水质现状及影响因素,于2017-2019年对澜沧江西藏段4个干流站位(曲孜卡、如美、卡若、扎曲)和4个一级支流站位(麦曲、金河、昂曲、热曲)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水温(WT)、溶解氧(DO)、pH、电导率(EC)、透明度(SD)、总悬浮物(TSS)、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4)^(+)-N)、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磷酸盐(PO_(4)^(3-))和CODcr。采用水质综合标识指数(WQI)对澜沧江西藏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澜沧江西藏段的水质参数存在明显的时空波动,主要污染物包括TP、TN和CODcr。(2)澜沧江西藏段WQI均值范围72~80,水质总体良好;春季水质优于秋季,支流站位的WQI均值略高于干流站位的WQI均值,2017-2019年水质呈逐年向好趋势。(3)影响澜沧江西藏段WQI值的水质参数有WT、TP、NH_(4)^(+)-N、CODcr和DO。为更好地保护澜沧江西藏段的水环境,建议完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管控污染型企业进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西藏 水质 水环境 水质综合标识指数(WQI)
下载PDF
滇藏铁路沿线滇藏交界段劈理化带成因探讨及工程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加桂 张永双 曲永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5-892,共8页
滇藏铁路沿线滇藏交界段劈理化带是新近发现的与高山峡谷区河流岸坡密切相关的介于劈理与节理之间的密集破裂构造型式。我们对劈理化带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测绘、统计和分析,由此得出,劈理化带呈带状断续分布,规模与河流岸坡规模有关,... 滇藏铁路沿线滇藏交界段劈理化带是新近发现的与高山峡谷区河流岸坡密切相关的介于劈理与节理之间的密集破裂构造型式。我们对劈理化带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测绘、统计和分析,由此得出,劈理化带呈带状断续分布,规模与河流岸坡规模有关,在金沙江和澜沧江岸坡地带规模巨大,并与微地貌关系密切。另外,"劈理"具有倾角陡、不均匀等特点,"劈理"走向往往与河流方向一致。劈理化带是在内、外动力相互作用下形成,内动力作用可以形成劈理化带,在内动力作用的基础上,河谷地带的外动力作用也可以形成劈理化带,内、外动力对劈理化带均有后期改造作用。拟建的滇藏铁路将通过许多劈理化带,那里将来可能产生铁路地基大变形、隧道和桥梁大变形、隧道冒顶、隧道渗漏和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因此,在将来铁路等工程建设和运营中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理化带 河床泥化圈层 工程效应 滇藏铁路 金沙江 澜沧江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土地沙漠化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毅华 董玉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土地沙漠化变化的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更倍受关注。选择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该区1991年与1997年的两期土地沙漠化类型与面积数据,利用定量方...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土地沙漠化变化的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更倍受关注。选择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该区1991年与1997年的两期土地沙漠化类型与面积数据,利用定量方法分析了同期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变化与区内各种自然与人文因子间的数量关系,以定量辩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近期土地沙漠化的变化是在多种气候因子、社会因子与经济因子共同驱动下自然变化过程与人为变化过程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驱动因素主要是风力与干旱程度,人为驱动因素主要是农作物播种面积与牲畜(超载)数量,但比较之下自然驱动因素的作用相对稍重,具有相对主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西藏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 定量方法 自然驱动因素 人为驱动因素 地貌
下载PDF
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及其动态特征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继飞 邓伟 +1 位作者 朱昌丽 赵宇鸾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8-398,共11页
厘清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特征是生态系统管理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法,引入校正参数和购买力指数,基于土地利用及统计数据测算了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乡镇尺度近11年来的生态... 厘清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特征是生态系统管理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法,引入校正参数和购买力指数,基于土地利用及统计数据测算了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乡镇尺度近11年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系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人均ESV和居民福祉均呈不断增加趋势。人均ESV空间分布呈干流沿线较低、支流沿线较高的格局,人均ESV缓慢上升与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居民福祉空间分布呈北部、南部高,中部低的局面,在黑水和理县-茂县交界(杂谷脑河入汇岷江处)形成一个持续性居民福祉"洼地",福祉水平相对降低的乡镇基本位于高山峡谷。(2)利用Delaunay三角聚类将研究区89个乡镇分为6种空间关系模式:高服务高福祉、中服务高福祉、中服务低福祉、低服务高福祉、低服务中福祉和低服务低福祉。研究期内研究区大部分乡镇的居民福祉得到提升,居民福祉长期低水平徘徊乡镇主要位于黑水县中部、东部;研究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状况虽整体趋好,但岷江源头区生态系统服务却出现明显的下降态势。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系类型,尝试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有望为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协同发展及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居民福祉 空间关联 动态特征 岷江上游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2005-2018年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4
15
作者 和春兰 普军伟 沈金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9-227,共9页
[目的]分析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为该流域及流经国家的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2010,2015和2018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评价流域景观生态安全,... [目的]分析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为该流域及流经国家的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2010,2015和2018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评价流域景观生态安全,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明确城市、道路、河流、高程、坡度、气温和降水等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的驱动作用。[结果]①2005—2018年,澜沧江下游流域的整体景观生态安全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其中,北部和中西部景观生态安全较差,东部、南部和东南部较好,但也有恶化趋势;②各景观类型中,景观生态安全度从大到小为:水域>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裸地。其中,林地和草地的景观生态安全度存在波动,耕地和水域的景观生态安全度一直上升,而建设用地和裸地的景观生态安全度持续下降;③距城市距离、距道路距离、气温和降水等社会和气象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最强,距河流距离也对景观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有一定解释作用,而高程和坡度等地形因素并非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应尽量降低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负荷,积极发挥气象因素对生态安全的正向效应,促进澜沧江下游流域的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安全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澜沧江下游流域
下载PDF
模糊评判模型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钜乾 唐川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73-82,共10页
本文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对模糊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糊评判模型的信息检验... 本文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对模糊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糊评判模型的信息检验法,讨论了这一方法在遴选有效评价因子和优化模型效能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预测 模型评判模型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17
作者 蔡晓布 钱成 黄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8-53,共6页
该文分析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成因。并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战略措施与耕作、生物、工程等具体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中游地区 水土流失 防治
下载PDF
云南澜沧江漫湾水电站库区河谷气候基本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平 王金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7-61,共5页
位于横断山区南部澜沧江中游河谷 1 5 0 0m以下的漫湾库区是云南西部型热区气候的典型地区之一 ,具有河谷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特征。利用库区中长期气象观测资料 ,讨论了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特征、四季分配及干湿状况等 ,为合理开发... 位于横断山区南部澜沧江中游河谷 1 5 0 0m以下的漫湾库区是云南西部型热区气候的典型地区之一 ,具有河谷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特征。利用库区中长期气象观测资料 ,讨论了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特征、四季分配及干湿状况等 ,为合理开发利用河谷气候资源、开展流域生态规划及上下游其它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气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澜沧江中游河谷 漫湾水电站库区 河谷气候 基本特征 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
下载PDF
澜沧江上游典型退化山地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宁云 田昆 +2 位作者 陆梅 王高升 何志红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9-32,51,共5页
对澜沧江上游洱源山区的典型退化山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资源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旱冬瓜林>果园>云南松纯林>桉树林,土壤... 对澜沧江上游洱源山区的典型退化山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资源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旱冬瓜林>果园>云南松纯林>桉树林,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云南松纯林>旱冬瓜林>果园>桉树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土壤酶之间也存在共性关系,共同推动土壤肥力的发展;综合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6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表明旱冬瓜林土壤质量最优,果园、云南松纯林和桉树林土壤质量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退化山地 澜沧江上游
下载PDF
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群落及地理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云智 张海林 +4 位作者 龚正达 米竹青 章域震 杨卫红 周红宁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1期74-80,共7页
对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 7县 (市 )的 14个乡镇蚊虫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分布、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地理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畜圈及人房周围夜间活动蚊虫优势种共 7个 ,包括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迷走... 对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 7县 (市 )的 14个乡镇蚊虫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分布、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地理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畜圈及人房周围夜间活动蚊虫优势种共 7个 ,包括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迷走按蚊、伪杂鳞库蚊、霜背库蚊、中华按蚊和菲律宾按蚊 ;野外竹林树林白天活动蚊虫优势种 6个 ,分别为白纹伊蚊、圆斑伊蚊、多栉领蚊、骚扰阿蚊、刺扰伊蚊和伪白纹伊蚊 ;蚊虫多样性指数变化顺序 :农村畜圈及人房周围生态为勐腊县关累镇 ( 2 .132 )、景洪市大勐龙乡 ( 2 .0 18)、勐腊县象明乡 ( 1.892 )、景洪市城郊 ( 1.85 6 )、孟连县勐马乡 ( 1.842 )、景洪市勐罕乡 ( 1.82 3)、思茅市城郊 ( 1.6 88)、勐腊县城郊 ( 1.6 5 9)、勐海县城郊 ( 1.5 5 7)、思茅市思茅港 ( 1.5 2 7)、澜沧县雅口乡( 1.40 1)、勐海县打洛镇 ( 1.12 1)、澜沧县东郎乡 ( 0 .814)和普洱县同兴乡 ( 0 .5 5 3) ;野外竹林树林生态为景洪市城郊( 1.841)、勐腊县城郊 ( 1.743)、景洪市大勐龙乡 ( 1.2 78)、孟连县勐马乡 ( 1.16 0 )、澜沧县东朗乡 ( 1.0 77)、勐海县打洛镇( 1.0 31)和澜沧县雅口乡 ( 0 .741) ;各地蚊虫多样性指数较大 ,差异不显著。夜间活动蚊虫中 ,三带喙库蚊、迷走按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群落结构 生理生态位 澜沧江下游地区 云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