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s and their benefits for China
1
作者 TANG Yao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CSCD 2022年第2期192-198,共7页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s,which have been held four times,have greatly promoted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ar regions.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s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increasing interdisc...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s,which have been held four times,have greatly promoted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ar regions.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s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increasing interdisciplinary trend;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initiat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projects;and science diplomacy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ooperation and resolving differences.China was highly involved in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 in 2007-08,and the PANDA project which as a China-led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rked a gradual shift in China’s polar activities.China could play a bigger role in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including the following:initiating a new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initiating more international projects;promot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actively conducting science diplomacy;and publicizing its polar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 Antarctic treaty china
下载PDF
A Case for the Modifiability of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Examining the Varying Positions of the U.S. and Britain Over South Korean Participation
2
作者 Yi Tae-J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0年第2期75-91,共17页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documentation of relevant U.S.foreign relations and other official documents of the period around the Korean War,this paper aims to prove that in the early negotiation process of the 19...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documentation of relevant U.S.foreign relations and other official documents of the period around the Korean War,this paper aims to prove that in the early negotiation process of the 1951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the United States maintained that South Korea should participate in signing the treaty and that the U.S.changed its position because of the resilient British opposition to South Korean participation,which in turn was motivated strongly by the British concern over it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East Asia and its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the newly communized China.In particular,the Chinese intervention in the Korean War and the communist recapture of Seoul provided the impetus for this shift in the U.S.position that led to the exclusion of South Korea from the treaty.Because the substance of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was dictated by the exigencies under the Korean War and the Cold War and lacks the“Grotian spirit of international law”underlying the founding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and the United Nations,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does not contain sufficient merit to be worthy of permanent compliance,which leaves open the possibility of modific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the US-Japan security treaty British OBJECTION to South KOREAN PARTICIPATION COMMUNIST china the KOREAN WAR the Cold WAR the 1905 Protectorate treaty Grotian spirit of international law
下载PDF
Global Dynamics of the China Dream and Possible Turkish-China Partnership on a New Silk Road to Renaissance by 2023
3
作者 Andrew KP Leu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5年第5期369-387,共19页
Turkey and China are two ancient civilizations with historic links in blood-line, trade, and strategic think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both countries are at the crossroads of an epochal shift of world ... Turkey and China are two ancient civilizations with historic links in blood-line, trade, and strategic think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both countries are at the crossroads of an epochal shift of world gravitas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and from the advanced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is set to overtake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probably within this decade. Under President XI Jinping, the country is pursuing a China Dream of renaissance in the coming years, harking back to China's glorious past. This resonates well with Turkey's ambition to achieve a similar goal by the 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Ataturk in 2023. The horizon for cooperation is full of exciting possibilities, including high-speed rail from China's industrial seaboard passing through Turkey to the seaports in Western Europe; a customs-free expressway from the Western border of China through Kazakhstan and Belarus to Amsterdam; linking Bosphorus to China's world-leading container ports; investments i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mining in the Central Asia region; partnership in a host of African "special economic zones" being managed by China; and capitalizing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he Chinese yuan, to grow Istanbul to a world-class financial centre. In the light of these and other opportunities, there is no reason why areas of possible diverge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annot be adequately managed. These include Turkey's cultural links with the Uyghur "separatists" in China's Xinjiang Province, membership of US- dominated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and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such as Syria.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 in which China is playing a leading part, may be a strategic theatre where Turkey-China cooperation may be enhanced and their differences minimized. In short, as the tide of history is rapidly turning, Turkey and China are likely to find themselves as serendipitous partners on a New Silk Road to Renaissance in the coming dec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k road RENAISSANCE china dream Eurasian high speed rail Kazakhstan-Belarus expressway BOSPHORUS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Uyghurs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下载PDF
日本对威海卫驻军权的利用与侵华策略调整
4
作者 李若愚 赵禹辰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0-28,150,151,共11页
日本在《马关条约》谈判中提出以驻军威海卫作为履约担保,开创了日本在华驻军的恶例。甲午战争掀起的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却也反作用于日本,使其难以独霸中国,威海卫驻军更成列强关注之焦点。日本不得不调整对华策略以因应国际局势变化,遂... 日本在《马关条约》谈判中提出以驻军威海卫作为履约担保,开创了日本在华驻军的恶例。甲午战争掀起的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却也反作用于日本,使其难以独霸中国,威海卫驻军更成列强关注之焦点。日本不得不调整对华策略以因应国际局势变化,遂利用列强间的斗争,以同情之名表面上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实际却将相关权利暗中让渡给英国,引发了“英国强租威海卫事件”。日本侵华策略从明火执仗地掠夺土地,转向索取租借地与经济特权,谋求建立专属自身的在华势力范围,这一转变正是以对威海卫驻军权的认知变化为标志的。虽然日本对华政策在甲午战后有所调整,但以侵华为目标之主线却从未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卫驻军权 《马关条约》 日本对华策略 在华驻军 帝国主义外交
下载PDF
深刻理解邓小平外交思想,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5
作者 杨伯江 金嬴 《东北亚学刊》 2024年第4期10-20,143,共12页
2024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6周年。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并在对日外交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邓小平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始终将其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与... 2024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6周年。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并在对日外交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邓小平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始终将其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战略全局中来谋划和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习近平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擘画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引领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大方向。中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总体走向,中日关系的具体实际又决定了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与方案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深化务实合作、促进认知重构、增进战略互信是基本思路与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外交思想 中日关系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人类命 运共同体
下载PDF
英国对中日复交前后钓鱼岛争端的认知
6
作者 陈海懿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4期49-60,共12页
中日复交前后,钓鱼岛争端成为制约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自近代以来英国长期是东亚地区的重要角色,通过解读英国外交档案关于中日复交前后的钓鱼岛问题等内容,可以发现:一是英国积极关注钓鱼岛争端;二是英国以“避免介入”钓鱼岛争... 中日复交前后,钓鱼岛争端成为制约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自近代以来英国长期是东亚地区的重要角色,通过解读英国外交档案关于中日复交前后的钓鱼岛问题等内容,可以发现:一是英国积极关注钓鱼岛争端;二是英国以“避免介入”钓鱼岛争端为立场;三是英国对“搁置争议”的看法反映出中国政府在特定时期内暂时“搁置争议”策略的智慧。在钓鱼岛问题研究中引入英国因素,将该研究置于更宽广的场域中,从旁观者角度审视钓鱼岛问题,有助于扩展对钓鱼岛争端的历史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复交 钓鱼岛 英国 搁置争议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下载PDF
葡语国家制度质量、营商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兼谈中国澳门中葡平台的作用
7
作者 陈朋亲 谢宇平 毛艳华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68-79,共12页
自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以语言文化为纽带、以经贸合作为主题、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取得丰硕成果。葡语国家发展程度及制度环境存在差异,制度环境是否会对中国在葡语国家的OFDI对外直接投资产生影响,一直以来缺乏实证检验... 自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以语言文化为纽带、以经贸合作为主题、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取得丰硕成果。葡语国家发展程度及制度环境存在差异,制度环境是否会对中国在葡语国家的OFDI对外直接投资产生影响,一直以来缺乏实证检验。基于2004—2020年中国对葡语国家OFDI存量数据,构建制度质量和营商环境指标,实证检验了葡语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对葡语国家的OFDI存在明显的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动机,制度质量、营商环境对中国在葡语国家的OFDI不具有直接影响;葡语国家的制度质量和营商环境主要对中国OFDI的资源寻求动机产生正向调节效应;较优的制度环境间接地强化了中国对葡语国家OFDI的资源寻求动机;中国对葡语国家的资源寻求动机强烈或葡语国家的制度环境较差,任意与制度环境相关的指标改善,都将显著地提高中国对葡语国家的OFDI,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者来葡语国家进行投资合作。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方法,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中国澳门是连接中国与葡语国家的桥梁和中葡论坛的永久举办地,长期发挥着重要的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作用。展望未来,中国澳门可以继续夯实中葡平台建设,打造高标准综合性的中葡平台,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合区建设等对接联动,更好落实《经贸合作行动纲领(2024—2027)》,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迈向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语国家 营商环境 资源寻求动机 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澳门中葡平台
下载PDF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深化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的路向
8
作者 孟静文 陈朋亲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83,共14页
受大国竞争与博弈、新技术革命、全球风险性事件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呈现出重构的态势。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关系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双方在制度型合作、贸易往来、第三方市场、中国澳门平台四大领域具有广阔空间... 受大国竞争与博弈、新技术革命、全球风险性事件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呈现出重构的态势。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关系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双方在制度型合作、贸易往来、第三方市场、中国澳门平台四大领域具有广阔空间,进而有望在绿色贸易、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经贸伙伴关系不断深化,葡语国家已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尽管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面临外部环境动荡带来的不确定性、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对称性、双方贸易“非均衡性”的挑战,但双方经贸合作的机遇大于挑战。面向未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应依托“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加强中国—葡语国家产业链跨区域合作;深化第三方市场合作,提升中葡产业合作韧性;把握数字经济浪潮,打通中葡产业合作关键环节堵点;持续支持中国澳门中葡平台,提升中葡双边产业黏性和枢纽功能等,不断拓展数字化、绿色化趋势下的经贸合作的新议题群,为双方经贸合作注入持续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产业链 葡语国家 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 中国澳门中葡平台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通商口岸儿童游戏场与儿童游憩研究
9
作者 张亦弛 秦晴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在儿童游戏场国际发展史中,中国的儿童游戏场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与欧美各国因解决自身城市问题而出现的儿童游戏场不同,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兴起与发展源自欧美风景园林思想与本土经济、社会、文化的碰撞。旨在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上海、... 在儿童游戏场国际发展史中,中国的儿童游戏场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与欧美各国因解决自身城市问题而出现的儿童游戏场不同,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兴起与发展源自欧美风景园林思想与本土经济、社会、文化的碰撞。旨在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上海、天津和广州3个近代中国最重要通商口岸内儿童游戏场的发展历程,以期考察中国儿童游戏场和儿童游憩观念的形成过程。本文指出,在20世纪前,这些通商口岸的儿童常被视为“缩小的成人”,并采取成人的休闲活动进行游憩;而随着“安全”“教育”“体育”等欧美思潮在20世纪的传播,这些城市的儿童游戏场也先后引入了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增长见闻的图书馆及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械等一系列游乐设施,并衍发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健康成长和社交需求等一系列休憩功能,使得儿童游戏场成为功能复合的特色城市空间。在此过程中,城市居民提升了对于儿童游憩重要性的认知,将儿童游戏场视为能够培养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儿童游戏场 儿童游憩 儿童发展 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
下载PDF
涉印度国际投资仲裁裁决的执行问题研究
10
作者 连俊雅 赵安俞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86-107,共22页
印度对国际投资仲裁的态度转向消极,拒绝主动执行国际投资仲裁裁决。胜诉的外国投资者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其他国家申请强制执行涉印度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均面临法律困境,鲜有成功。尤其是,印度不是《华盛顿公约》的缔约国,并在《纽约公约... 印度对国际投资仲裁的态度转向消极,拒绝主动执行国际投资仲裁裁决。胜诉的外国投资者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其他国家申请强制执行涉印度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均面临法律困境,鲜有成功。尤其是,印度不是《华盛顿公约》的缔约国,并在《纽约公约》中作了商事和互惠保留,且相关双边投资协定对国际投资仲裁裁决执行的规定过于简单,国内法中关于国际投资仲裁裁决执行的规定缺失,以及外国投资者面临“揭开公司面纱”原则适用难度大和国家豁免问题,这些都成为涉印度国际投资仲裁裁决执行的主要法律障碍。随着中国投资者与印度投资争端的增多,诉诸国际投资仲裁将成为中国投资者的重要救济手段。为应对涉印度国际投资仲裁裁决执行难的问题,建议中国与印度协商签订新双边投资协定时明确投资争端属于商事争议,并增加国际投资仲裁裁决执行条款,同时强化磋商、调解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仲裁 国际投资仲裁裁决的执行 纽约公约 中印双边投资协定
下载PDF
1949—1978年天津市对日交往历程、特点及启示
11
作者 邹宇 《日本问题研究》 2024年第3期37-45,共9页
1949—1978年天津市对日交往是中日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外事服务国家外交工作的典型表现。天津市30年的对日交往,符合中日关系发展的整体脉络和阶段性特点,也经历了“初始交往”“民间交往”“半官半民”“正常交往”四个发展阶... 1949—1978年天津市对日交往是中日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外事服务国家外交工作的典型表现。天津市30年的对日交往,符合中日关系发展的整体脉络和阶段性特点,也经历了“初始交往”“民间交往”“半官半民”“正常交往”四个发展阶段,体现了和平友好的交往主题和互惠互利的交往原则,为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建立最初联系、推动中日民间往来、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贡献,也为改革开放后的天津市对日交往提供了实践经验。1949—1978年以天津市为代表的地方对日交往奠定了中日民间交往的基础,为促进中日友好,巩固和发展中日关系做出了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日本 中日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下载PDF
1947年澳大利亚筹备对日和约时南沙群岛的档案搜集与立场
12
作者 金康玲 王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1947年初澳大利亚为维护国家利益提议尽早缔结对日和约,并组建太平洋和约筹备委员会具体负责拟定对日和约草案。在对日领土处置时为了厘清战时为日所占之南沙群岛的归属情况,澳大利亚初步搜集了1939~1946年有关南沙群岛“争议”各方主... 1947年初澳大利亚为维护国家利益提议尽早缔结对日和约,并组建太平洋和约筹备委员会具体负责拟定对日和约草案。在对日领土处置时为了厘清战时为日所占之南沙群岛的归属情况,澳大利亚初步搜集了1939~1946年有关南沙群岛“争议”各方主张、日本占领南沙时的声明与英法反应、战时日本对南沙的开发利用和战后中国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史实等6份核心档案,在此基础上,综合研判后形成南沙群岛归属上中国已实控、法方态度不明及其军事战略价值有限的认知。为此1947年7月9日筹备委员会拟定的对日和约草案只规定了日本放弃南沙群岛,未写明其归属。不过,7月15日澳大利亚驻南京公使馆发给澳外交部的第341号函电旗帜鲜明地指出,除却中国对南沙群岛提出最早主张外,因为岛上居民主要是中国渔民这一事实,别无任何可靠的权威依据,同时排除了法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诉求”的可能。尽管澳大利亚的上述立场最终未写入新一轮的对日和约草案,但其内部函电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认可,无疑是不可否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对日和约 1939~1946年涉南沙档案 澳驻南京公使馆第341号函电 《南中国海中的群岛:南沙、西沙、东沙和中沙》 南沙群岛
下载PDF
How Have China' s Pre- 1978 Historical Experiences Shaped It' s "China Goes Global" Policies?
13
作者 Stephen Thomas Ji Che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6年第10期601-610,共10页
Before 1842, China was a major world economic power, about 30% of the world economy. From 1842 to 1901, China was forced to sign 29 "unequal treaties", depriving China of much of its sovereignty. (China lost tariff... Before 1842, China was a major world economic power, about 30% of the world economy. From 1842 to 1901, China was forced to sign 29 "unequal treaties", depriving China of much of its sovereignty. (China lost tariff autonomy, consular jurisdiction over foreigners, control over land in concession areas, inland shipping rights, control over foreign troops, and the right to outlaw opium and to tax businesses). These sovereignty losses correlated with China's economy shrinking to about five perc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by 1949 (Maddison, 2009). Communist China regained full sovereignty in 1949 and, even with a post-Korean War US-led Western blockade; China's planned economy model achieved average GDP per capita growth of 2.8% annually from 1949 to 1973, despite the disaster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Cultural Revolution (Maddison, 2009, p. 216). Though twice the per capita growth rate of India (1.4%), China's growth was only 35% of Japan's growth rate (eight percent from 1950 to 1973). After Mao's 1976 death, Deng Xiaoping, with the new global political/economic environment, opened China to the global economy, achieving annual per capita growth of more than five percent (Maddison, 2009). China's per capita income increased from USD 200 in 1978 to about USD 5000 in 2012, making China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We will explore how China used its post-1949 full sovereignty to combine lessons from China's semi-sovereign past and its domestic experiences (Great Leap Forward and Cultural Revolution) to engage in Western-style market reforms and "China Goes Global" policies. These Chinese reforms were also based on the post-WWII change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success of Japan and the Four Tigers in creating "miracle" econo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1949 Chinese unequal treaties East Asian development world economy china goes global
下载PDF
16世纪中国地图的欧洲传播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蓓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2期67-74,157,共9页
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地图是交通航路的指南,也是了解彼此最直观和便捷的途径。16世纪,伴随西方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中国地图和地理书籍通过军事人员、商人、使节、传教士传入欧洲。它们在欧洲的传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葡萄牙、... 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地图是交通航路的指南,也是了解彼此最直观和便捷的途径。16世纪,伴随西方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中国地图和地理书籍通过军事人员、商人、使节、传教士传入欧洲。它们在欧洲的传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葡萄牙、西班牙对中国的军事征服政策和商业往来,也揭示了中国与欧洲文明早期交往中的不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图 葡萄牙 西班牙 耶稣会士
下载PDF
非政府组织对南极环境决策的影响路径与中国因应
15
作者 刘惠荣 谢炘池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427,共13页
环境治理既是南极国际治理的核心议题,又是各国锚定参与南极事务的关键目标之一。纵观南极环境决策机制,既有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EP)以及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等南极条约体系制定机构的引领,又... 环境治理既是南极国际治理的核心议题,又是各国锚定参与南极事务的关键目标之一。纵观南极环境决策机制,既有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EP)以及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等南极条约体系制定机构的引领,又有南极旅游组织者协会(IAATO)等活跃在南极的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以其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国际性的优势在制定行业规范、供给科学知识、参与议题设置、强化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独有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南极环境决策机制的透明化和民主化。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我国在参与南极环境治理时应辩证看待非政府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既要关注其在南极造法进程中的重要贡献,又要警惕非政府组织“政府化”和“唯资本化”倾向对我国造成的扰动。此外,我国要以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为纽带加强同非政府组织在科学层面的合作,同时鼓励并引导国内社会组织参与南极事务,不断提升在南极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条约体系 非政府组织 南极环境决策 南极话语权 中国因应
下载PDF
中欧投资协定升级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基于OFDI的中介效应分析
16
作者 赵青松 党泽群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2-62,共11页
在中欧CAI谈判完成的背景下,文章概括了中国对欧盟OFDI及中欧贸易特征,总结了中欧BITs升级的政策背景及主要内容。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国对欧盟OFDI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中欧BITs升级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中欧CAI谈判完成的背景下,文章概括了中国对欧盟OFDI及中欧贸易特征,总结了中欧BITs升级的政策背景及主要内容。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国对欧盟OFDI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中欧BITs升级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BITs升级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中国对欧盟OFDI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且中国对欧盟OFDI产生的进口贸易创造效应更强,这将有利于减少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方应积极参与国际投资规则变革,加大投资开放力度,中欧双方需加快推进中欧CAI批约进程,力争推动该协定早日签署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s) OFDI 贸易效应 中介效应
下载PDF
《马拉喀什条约》跨境交换义务对我国阅读障碍者文化服务机构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倩 杨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第2期5-9,15,共6页
旨在为视障人士等印刷品阅读障碍者消除书荒的《马拉喀什条约》于2022年5月在我国生效。文章总结了部分《马拉喀什条约》缔约国对跨境交换义务的规定与实践、我国阅读障碍者文化服务机构履行《马拉喀什条约》跨境交换义务的工作基础,分... 旨在为视障人士等印刷品阅读障碍者消除书荒的《马拉喀什条约》于2022年5月在我国生效。文章总结了部分《马拉喀什条约》缔约国对跨境交换义务的规定与实践、我国阅读障碍者文化服务机构履行《马拉喀什条约》跨境交换义务的工作基础,分析了我国阅读障碍者文化服务机构面临的挑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目的是帮助阅读障碍者文化服务机构在《马拉喀什条约》实施的背景下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障碍者文化服务机构 《马拉喀什条约》 跨境交换 中国盲文图书馆
下载PDF
美国驻华公使对华修约策略分析(1852—1858年)——基于《中美往来照会集》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宇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3期51-55,共5页
1844年,中美两国代表耆英与顾圣(Caleb Cushing)签订了《望厦条约》,标志着中美近代外交关系的正式形成。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对在华贸易等方面的发展缓慢感到不满,将原定于1856年修约的时间提前到1852年。在1852—1858年修约期间,... 1844年,中美两国代表耆英与顾圣(Caleb Cushing)签订了《望厦条约》,标志着中美近代外交关系的正式形成。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对在华贸易等方面的发展缓慢感到不满,将原定于1856年修约的时间提前到1852年。在1852—1858年修约期间,美国四位驻华公使对华修约总体上是采取“和平修约”的策略。美国外交官员马沙利(Humphrey Marshall)的“迂回策略”,打破了只有通过两广总督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惯例;麦莲(Robert Milligan McLane)与伯驾(Peter Parker)的“联合英法”策略是在美国单独修约未果的情况下与英法联手对清政府施压;列卫廉(William Bradford Reed)的“和平使者”策略是在清政府面前扮演调解人的角色,以此为契机与清政府展开条约谈判,并最终抢在英法之前成功修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约策略 驻华公使 照会 中美关系
下载PDF
为了东亚的和平与繁荣:维护日中间的稳定合作
19
作者 王晓博(译) 《东北亚学刊》 2023年第3期1-6,145,共7页
从古至今,日中两国紧密联系,尽管有过战争和教训,但随着日中邦交恢复正常化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两国关系回到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正轨。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中关系出现变化,历史因素产生重要影响,此后两国关系在曲折中走过... 从古至今,日中两国紧密联系,尽管有过战争和教训,但随着日中邦交恢复正常化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两国关系回到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正轨。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中关系出现变化,历史因素产生重要影响,此后两国关系在曲折中走过了40多年。近年来,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日中关系又迎来新挑战。要实现东亚的和平与繁荣,离不开日中两国的稳定合作,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对话并加深相互理解与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中关系 和平与繁荣 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一个中国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对日和平条约》拟定期间美国对南海诸岛处置政策的嬗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康玲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23,共11页
1947—1951年美国在拟定《对日和平条约》期间对南海诸岛的处置政策经历了三个时期。1947年3月对日和约草案写入了日本放弃的领土包括南海诸岛,该方针延续至1949年12月;1949年5月美国确定了对日和约简单的总体要求后,1950年8月草案即删... 1947—1951年美国在拟定《对日和平条约》期间对南海诸岛的处置政策经历了三个时期。1947年3月对日和约草案写入了日本放弃的领土包括南海诸岛,该方针延续至1949年12月;1949年5月美国确定了对日和约简单的总体要求后,1950年8月草案即删除了南海诸岛的内容,直至1951年5月美英联合草案达成;在法国的建议下,1951年6月新草案加入了西沙群岛和南威岛,8月草案又将后者改为南沙群岛,并最终于9月提交对日和会。美英两国对南海诸岛权属模糊和战略地位微弱的认知,是条约草案精简时剔除南海诸岛的主因,后来法国利用美英共同“反共”的心理,又成功地说服英美两国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纳入。美国未确定岛屿的归属是对战时国际文件精神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日和平条约》 南海诸岛 美国 日本 法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