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战争文学研究的关键词及其发展路径
1
作者 田恩铭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9,共13页
一个世纪以来,唐代战争文学研究以文学史本位、过程书写、边域文化为关键词展开并取得突出的成绩。以胡云翼、洪讃、王福栋为代表的战争文学史研究呈不断深化的趋势;以胡可先、吕蔚、彭万隆为代表的历史事件与战争文学研究重在梳理并取... 一个世纪以来,唐代战争文学研究以文学史本位、过程书写、边域文化为关键词展开并取得突出的成绩。以胡云翼、洪讃、王福栋为代表的战争文学史研究呈不断深化的趋势;以胡可先、吕蔚、彭万隆为代表的历史事件与战争文学研究重在梳理并取得创新性突破;以胡大浚、阎福玲、佘正松、余恕诚为代表的边域文化与战争文学研究侧重边界辨析而硕果累累。战争文学概念辨析带来的是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战争文学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依据战争文学新概念的提出,战争进程关联的内与外、战争与民族关系及民族文学演进,战争文学的研究空间逐渐清晰化。战争文学研究要重新发现传统并检视过往,组建学术团队陆续完成以“中国古代战争文学通史”命名的系列成果,从而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区间,以推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战争文学 关键词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使者往来与唐蕃军事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永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9-74,130,共7页
文章认为,唐朝和吐蕃使者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利用使者身份收集对方的军事、经济、社会等情报,直接为统治者制定战略决策服务。唐蕃使者往来与唐蕃军事发展密切相关,使者的往来频度与战争成正比关系,使者交往频繁,战争也相对较多。
关键词 吐蕃 唐朝 使者 战争
下载PDF
创伤性记忆的自我隔离和审美表达——唐宋词战争灾难叙事的特殊模式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晓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与诗体相比,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叙事具有特殊性。作为受难者的词人,对惨痛的灾难记忆往往采取忽略细节和视角转换的方式,来隔离创伤性记忆带来的痛苦。同时,词委婉含蓄的文体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具有伤害性且有损审美性的场景描写。... 与诗体相比,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叙事具有特殊性。作为受难者的词人,对惨痛的灾难记忆往往采取忽略细节和视角转换的方式,来隔离创伤性记忆带来的痛苦。同时,词委婉含蓄的文体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具有伤害性且有损审美性的场景描写。出于自我保护本能的应激心理与更高层次的审美心理共同作用,形成了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特殊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战争灾难 叙事模式
下载PDF
入唐高丽移民墓志及其史料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拜根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由于西安、洛阳两地曾是唐朝的京师和东都所在地,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现了20余座高丽移民墓葬,这些墓葬均非正规发掘,数量仍不断增多,并具有家族式埋葬特点。同时,和现有唐人墓志比较,这些墓志在墓主籍贯、墓主思念家乡、墓志作者等方... 由于西安、洛阳两地曾是唐朝的京师和东都所在地,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现了20余座高丽移民墓葬,这些墓葬均非正规发掘,数量仍不断增多,并具有家族式埋葬特点。同时,和现有唐人墓志比较,这些墓志在墓主籍贯、墓主思念家乡、墓志作者等方面颇具特色。入唐高丽移民墓志不仅增加了文献史料没有记载的崭新人物,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而且丰富了已有人物事件的内容,弥补了以往研究诸多空白,成为探讨唐代东北民族史、唐与周边民族国家融合发展史无可替代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移民 高丽 墓志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唐敦煌米钦道墓志与嶲州都督张审素冤案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炳林 黄瑞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98,共6页
洛阳新出土的唐敦煌米钦道墓志,志文中涉及到嶲州都督张审素冤案的诸多细节。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记载,可大致了解该冤案的具体诱因。把张审素征伐西南蛮放到唐蕃战争的大背景下,为此后张审素的曲折经历埋下伏笔。通过对文献的解读... 洛阳新出土的唐敦煌米钦道墓志,志文中涉及到嶲州都督张审素冤案的诸多细节。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记载,可大致了解该冤案的具体诱因。把张审素征伐西南蛮放到唐蕃战争的大背景下,为此后张审素的曲折经历埋下伏笔。通过对文献的解读,我们还可认识到敦煌米钦道在张审素冤案制造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深入解析外地出土的敦煌相关金石资料,或将有助于敦煌学及隋唐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米钦道 张审素 唐蕃战争
下载PDF
“空白”的疑惑与解读——宋代以前福建漆艺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6
6
作者 郑鑫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5,112,共5页
对宋代以前的福建漆艺研究,因实物难觅踪迹、直接的相关资料残缺,素来乏人问津。梳理战国至唐末五代时期的闽地漆艺发展概况,并对闽地出土的战国时期漆器遗迹的来源、战国秦汉时期闽地漆艺概况的成因、唐代"纻胎漆像"兴盛的... 对宋代以前的福建漆艺研究,因实物难觅踪迹、直接的相关资料残缺,素来乏人问津。梳理战国至唐末五代时期的闽地漆艺发展概况,并对闽地出土的战国时期漆器遗迹的来源、战国秦汉时期闽地漆艺概况的成因、唐代"纻胎漆像"兴盛的原因等问题作初步探讨,这对福建漆艺在文献资料、考古出土文物和海外遗存漆器的综合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福建 战国秦汉 隋唐五代 漆艺发展
下载PDF
朝鲜半岛现存金石碑志与古代中韩交往——以唐与新罗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10
7
作者 拜根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3,共7页
现存朝鲜半岛和唐朝关联的金石碑志共有233篇。金石碑志可验证、补充《旧唐书》、《资治通鉴》、《三国史记》等文献记载的缺失,有助于对入唐新罗僧侣关联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唐与朝鲜半岛关系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翔实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 朝鲜半岛 金石碑志 唐与新罗关系 古代中韩交往
下载PDF
商汤灭夏战争的军事战略思想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昭峰 郑雯月 谢笛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12-616,共5页
汤革夏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这一战争及其军事战略思想,史学界向有涉及,但多以文献材料证之。从豫西地区的考古新发现,特别是二里头遗址和郑州商城遗址发现的反映这一战争的考古实物,帮助廓清历史迷雾。以历史文献整合考古资... 汤革夏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这一战争及其军事战略思想,史学界向有涉及,但多以文献材料证之。从豫西地区的考古新发现,特别是二里头遗址和郑州商城遗址发现的反映这一战争的考古实物,帮助廓清历史迷雾。以历史文献整合考古资料,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商汤灭夏战争胜利的军事战略思想。从天下大势看,商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从战略战术上看,伐夏战争措施得当,采取的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方针;从战前动员的效果来看,统一思想,赏罚严明,使得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上,东联东夷,联合对夏战争。最后商汤一战而胜,夏灭商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汤灭夏 军事战略思想 文献与考古 整合研究
下载PDF
唐代“海鹘”战船复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顿贺 席龙飞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7-20,共4页
海鹘船是唐代及其以后出现的一种性能优良的中国古代船型,其特点是:"虽风浪涨天无有倾侧",因而许多专家学者称它为全天候战船,是水师中著名战斗舰之一。本文以古文献、出土文物为研究依据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对古船的型线、船舶... 海鹘船是唐代及其以后出现的一种性能优良的中国古代船型,其特点是:"虽风浪涨天无有倾侧",因而许多专家学者称它为全天候战船,是水师中著名战斗舰之一。本文以古文献、出土文物为研究依据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对古船的型线、船舶总体造型与布置,船舶设备、帆装与武备的配置进行了探讨与复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唐朝 战船 复原设计
下载PDF
论明代抗倭援朝战争时期的山东海防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0,共6页
明代万历抗倭援朝战争时期,山东海疆形势严峻,海防地位凸显。面对严重的海疆危机,朝廷官员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了颇有见地和富有价值的筹海理论,以优化海防布局,完善海防体系,强大海防实力,确保海疆的长治久安。明廷和山东地方政府也积极... 明代万历抗倭援朝战争时期,山东海疆形势严峻,海防地位凸显。面对严重的海疆危机,朝廷官员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了颇有见地和富有价值的筹海理论,以优化海防布局,完善海防体系,强大海防实力,确保海疆的长治久安。明廷和山东地方政府也积极筹划,建设海防。经过一番努力,山东海防得到了重建和增强,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为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东北亚地区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山东海防的这段史事,为我们今天"海洋强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一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万历 抗倭援朝战争 山东 海防
下载PDF
有关高句丽研究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国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8-61,共4页
对于高句丽的研究,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探讨:一个是高句丽南迁朝鲜半岛,另一个是隋唐征伐高句丽的性质和原因。高句丽南迁原因有二:一是忽视与公孙氏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互相攻伐,造成双方共同削弱。其结果是公孙氏的灭亡和高句丽的孤立... 对于高句丽的研究,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探讨:一个是高句丽南迁朝鲜半岛,另一个是隋唐征伐高句丽的性质和原因。高句丽南迁原因有二:一是忽视与公孙氏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互相攻伐,造成双方共同削弱。其结果是公孙氏的灭亡和高句丽的孤立;二是公孙氏灭亡后忽视了与曹魏的关系,使高句丽不得不南下寻求生存空间。隋唐征高句丽的性质,由高句丽政权性质及其所占地域决定。高句丽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所占之地为汉四郡,故战争性质即为统一战争。战争原因,从隋看,是由高句丽侵隋所致;从唐看,是由高句丽侵新罗,新罗求救于唐,唐为制止高句丽的行为和稳定朝鲜半岛和平局面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南迁 公孙氏 曹魏 隋唐 战争 汉四郡
下载PDF
元晓对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贡献──以《大乘起信论》疏、记为中心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立夫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隋唐时韩国高僧元晓为中韩佛教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起信论疏》、《大乘起信论别记》认为一心二门是大乘佛法"一以贯之"的无上法门,其中一心是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根本所在;二门只是在一心的基础上的权宜展开... 隋唐时韩国高僧元晓为中韩佛教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起信论疏》、《大乘起信论别记》认为一心二门是大乘佛法"一以贯之"的无上法门,其中一心是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根本所在;二门只是在一心的基础上的权宜展开。这一注解客观上反映了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走向一统的历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元晓 隋唐时期 中国 佛教文化交流
下载PDF
春秋战国至唐官府籴粮制度的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我国古代的官府籴粮制度起源甚早 ,春秋战国时期籴粜手段的运用及平籴法的提出 ,为这一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代以常平仓的创设为标志 ,官府籴粮在制度化的确立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北魏和籴供军作用至显 ,成为官府籴粮制度发展... 我国古代的官府籴粮制度起源甚早 ,春秋战国时期籴粜手段的运用及平籴法的提出 ,为这一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代以常平仓的创设为标志 ,官府籴粮在制度化的确立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北魏和籴供军作用至显 ,成为官府籴粮制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 ;入唐 ,官府籴粮渐成常平署和户部度支两大运营系统 ,制度本身更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府籴粮制度 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 平籴法 北魏 常平仓 和籴 汉朝 唐朝
下载PDF
唐朝、吐蕃、南诏西南战事与长安战略防御——以代宗、德宗朝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岩涛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31-38,共8页
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占据河陇后又两线出兵,一路同北方诸部入寇关陇,一路与南诏联合攻入蜀川。唐朝在关陇战场上面对吐蕃的猛烈攻势,只能被动防御,京师长安数度戒严,甚至还曾被攻陷过。唐朝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开始构建长安防御体系。在... 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占据河陇后又两线出兵,一路同北方诸部入寇关陇,一路与南诏联合攻入蜀川。唐朝在关陇战场上面对吐蕃的猛烈攻势,只能被动防御,京师长安数度戒严,甚至还曾被攻陷过。唐朝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开始构建长安防御体系。在西南战场上,唐军以蜀川为阵地,屡次大败吐蕃,取得不少战绩,迫使其不断加大兵力投送,唐蕃战争主战场逐渐转向西南。唐朝成功地将南诏及蛮族诸羌拉拢过来并联合进攻吐蕃,致使吐蕃在西南两面受敌而节节败退,意图攻占成都后北上夹击长安,继而逐鹿中原的梦想破灭。综观代宗朝、德宗朝时的西南战事,唐朝之所以最终守住蜀川,蜀川以其强大的财赋能力为唐军提供充足可持续的后勤保障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吐蕃 南诏 西南战事 长安防御
下载PDF
隋唐时期高丽人入迁河西问题考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兆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5-58,共4页
隋唐时期,伴随着隋唐政权对高丽的征伐战争,被俘获的高丽人不断迁入中原地区。唐高宗时期,高丽人开始入迁河西地区,对高丽人在河西情况的研究,日本学者在引用史料时存在失误,对此,本文进行了必要的辨析。
关键词 隋唐 高丽人 人迁河西
下载PDF
韩国赋学三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红林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6-42,共7页
科举试"赋"、创作赋体作品和爱重《文选》,是韩国赋学兴起的首要条件,而韩国大学的中文系、就读中国的留学生等是其中国赋研究复兴的当代学缘背景。《文选》所选楚汉魏晋六朝赋的研究是韩国20世纪中国赋研究复兴的起点,而唐赋研究是... 科举试"赋"、创作赋体作品和爱重《文选》,是韩国赋学兴起的首要条件,而韩国大学的中文系、就读中国的留学生等是其中国赋研究复兴的当代学缘背景。《文选》所选楚汉魏晋六朝赋的研究是韩国20世纪中国赋研究复兴的起点,而唐赋研究是其重要的成绩,中国赋与书画研究搭起了赋学与书艺辨伪之学的"桥梁",中韩赋家赋作的比较研究开创了国际赋学的新"亮点"。韩国中国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中国赋论及哲学、史学、儒家诗学等,立论细腻完整、学风严谨不乏创新是其学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赋学 试赋 文选 唐赋
下载PDF
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祝立业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5-98,共4页
在唐丽战争期间,高句丽加强了同倭的联系,双方各有所图,就高句丽而言,结好倭是为了实现连横之势,在战略上抗衡唐朝;于倭而言,加强与高句丽交往,有助于实现其自身的以朝鲜半岛为基点的"天下秩序"。本文以《日本书纪》记载为基... 在唐丽战争期间,高句丽加强了同倭的联系,双方各有所图,就高句丽而言,结好倭是为了实现连横之势,在战略上抗衡唐朝;于倭而言,加强与高句丽交往,有助于实现其自身的以朝鲜半岛为基点的"天下秩序"。本文以《日本书纪》记载为基础,结合《三国史记》、《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试对唐丽战争期间的高句丽与倭交往情况做梳理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丽战争 高句丽
下载PDF
诗句无人识,应须把剑看——论姚合反映幕府戎旅题材的作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震英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6,共3页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类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类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合 幕府戎旅 诗歌 中晚唐
下载PDF
统一新罗时期汉诗的晚唐风韵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会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1-88,共8页
统一新罗前、中期留存的汉诗作品寥寥无几,直到统一新罗后期汉诗创作的主体——新罗宾贡诗人的汉诗才大量出现。在题材内容上,宾贡诗人的汉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晚唐诗人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儒释道化的感伤底蕴,这种感伤底蕴以壮志未... 统一新罗前、中期留存的汉诗作品寥寥无几,直到统一新罗后期汉诗创作的主体——新罗宾贡诗人的汉诗才大量出现。在题材内容上,宾贡诗人的汉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晚唐诗人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儒释道化的感伤底蕴,这种感伤底蕴以壮志未酬而忧郁难伸的儒家济世情怀为主要基调,又兼有离宦退隐而无奈伤感的释道情怀;在艺术风格技巧上,宾贡诗人的汉诗以淡雅明畅为主导,也不乏清健俊丽、雄劲壮阔之作,并且借鉴了晚唐主流诗派——温李诗派的对仗、声律及用典技巧,使其汉诗在平易通畅中见精工典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新罗时期 汉诗 宾贡诗人 晚唐风韵
下载PDF
唐代边塞战争与边塞诗 被引量:3
20
作者 欧阳敏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12,共8页
唐代边塞战争是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伐的战争。如何评价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 ,关系到对反映这段战争的诗歌的评价。本文认为 ,虽然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互有攻伐 ,但从战争的起因与发展来看 ,几次主要的边塞... 唐代边塞战争是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伐的战争。如何评价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 ,关系到对反映这段战争的诗歌的评价。本文认为 ,虽然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互有攻伐 ,但从战争的起因与发展来看 ,几次主要的边塞战争如唐与突厥、吐蕃等都是唐王朝受到侵略后才予以反击的 ,其反击的政治目的是“保境安民”,其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唐王朝的防御与反击属于正义之战。反映唐王朝边塞战争的诗歌多是充满爱国激情的好诗。肯定唐王朝的边塞战争为正义之战 ,肯定唐代边塞诗为爱国主义的好诗 ,不会影响今天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正义 军事战略 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政权 大家庭 中华民族 边塞诗 诗歌 唐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