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RAFT OF SILK “KNITTING” CORDS OF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JIANGLING
1
作者 包铭新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3年第3期1-7,共7页
Seven pieces of silk braids excavated from Chu Tomb No.1 at M ashan in Jiangling are thoughtto belong to the knitting fabric.Their structures are double-stitched type,with a lining silk on theback side to fix the knit... Seven pieces of silk braids excavated from Chu Tomb No.1 at M ashan in Jiangling are thoughtto belong to the knitting fabric.Their structures are double-stitched type,with a lining silk on theback side to fix the knitted threads;besides the traverse linking structure,there are alsomulti-structures by single jersey combined with traverse linking,the excavators declared.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ose cords can be classified as some intermediary between theknitwear and the needlework.They have the structure similar to certain kinds of knitting,crochetand embroidery,and can be duplicated through two different methods.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se cords and the traditional hand-knitting or embroidery,as well as their originsare discussed.Photographs of the relic and the duplication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ITTING NEEDLE punched fabrics SILK warring states period Jiangling SILK “knitting” CORD NEEDLE work.
下载PD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n Bronze Swords from Spring-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2
作者 何堂坤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8-73,共6页
1. Introduction The bronze swords were somewhat important in ancient China. Its alloy constituent analysishas been carried out by some scientist with modern technique. Afterwards, a series of work havebeen published. ... 1. Introduction The bronze swords were somewhat important in ancient China. Its alloy constituent analysishas been carried out by some scientist with modern technique. Afterwards, a series of work havebeen published. The main results are: (1) the sword materials are Pb-Sn-bearing bronze with tincontent at 15~19%; (2) it is cast alloy mainly; (3) the rhombus pattern on the sword of Yue 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n Bronze Swords from Spring-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下载PDF
Diversifie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multiple mineral sources:Features of Warring States bronze vessels excavated from Chutai Cemetery M1,Anhui Province
3
作者 LUO Zhe YANG Min +3 位作者 LIU JianSheng HUANG Fang WEI Han FAN AnChu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297-2307,共11页
Northern Anhui was an important region for diverse bronze culture convergence and extensive metal resource circulation in the Pre-Qin Period.In this paper,metallographic microstructure analysis,chemical composition an... Northern Anhui was an important region for diverse bronze culture convergence and extensive metal resource circulation in the Pre-Qin Period.In this paper,metallographic microstructure analysis,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and lead isotope ratio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on 12 samples of 6 Warring States Period(476–221 BCE)bronze vessels excavated from Chutai Cemetery M1,Fuyang,Anhui Province,revealing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such as casting,forging,cold working,and welding and multiple metal minerals.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2 Ding vessels(鼎)were made by casting,and 2 He vessels(盒)and 2 Dui vessels(敦)were made by forging followed by cold working.These two types of bronze vessels made by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have significantly distinct alloy ratios and mineral sources,among which the Cu and Sn contents of the 2 cast bronze vessels are lower and the Pb content is higher,while the Cu and Sn contents of the 4 forged bronze vessels are higher and the Pb content is lower.The lead minerals of the two types of bronze vessels might come from Western Henan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3 pieces of solder used to weld bronze vessels were all made of pure Sn,their metal minerals should come from the densely distributed area of tin ore in Southern China,and Sn solders were mainly discovered in the Chu culture area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Anhui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hu culture bronze vessel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lloying techniques mineral sources
原文传递
湖北荆州张大冢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4
作者 胡飞 闻磊 秦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铜盘均采用热锻加工技术。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张大冢墓地作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下等级贵族家族墓地,出土青铜容器也多为素面薄壁,锈蚀较为严重,但其出土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制作技术及机械性能均展现出战国中晚期楚国工匠已经拥有成熟的青铜合金、铸造以及加工技术,也揭示出当时工匠有意识地在青铜明器与实用器的合金技术上存在区别对待,为全面认识东周时期楚都纪南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都纪南城 张大冢战国楚墓 青铜器 合金成分 金相组织
下载PDF
抗战时期宜红茶复兴计划与国营体系的建立
5
作者 李超 许胜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应处茶叶部先后在宜红茶区投资设厂,推动了宜红茶区国营茶厂的建立与国营体系的发展,体现了传统商品经济在近代全球化趋势中的生存境遇与抉择,奠定了区域茶业社会经济的历史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国营茶厂 抗战时期
下载PDF
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陶釜研究
6
作者 张亮 秦雪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大系统。进入汉代,陶釜数量急剧减少,类型单一。陶釜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历程与秦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釜 中原地区 战国 西汉 类型学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安全思想探析
7
作者 王林 《唐都学刊》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春秋战国时代是统一下的大分裂时代,也是酝酿着统一基因的大分裂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形成了天下—国—家的三阶层结构;通过变法图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在重民思想的影响下,民众支持成为维护国家安... 春秋战国时代是统一下的大分裂时代,也是酝酿着统一基因的大分裂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形成了天下—国—家的三阶层结构;通过变法图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在重民思想的影响下,民众支持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的变革,阶层的上下流动成为维护政权安全的历史选择;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领土安全在春秋战国时代具有新的形态,战败国以土地换和平成为新的诉求;战争的巨大破坏性催生了弭兵运动,成为古代历史上追求共同安全的伟大尝试;从华夷之辨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塑造了密不可分的安全共同体。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安全思想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当代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注入丰富的历史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国家安全 变法图强 华夷之辨 弥兵运动
下载PDF
秦东陵“一号陵园”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伟刚 同杨阳 +2 位作者 杜应文 李阳 梁海宁(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38,共11页
秦东陵“一号陵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办事处范家村北、骊山西麓的山前台地。2011~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经考古调查勘探确认了陵园布局。陵园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由围沟、2座“亚”字形大墓及陪葬坑、小型祔葬墓... 秦东陵“一号陵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办事处范家村北、骊山西麓的山前台地。2011~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经考古调查勘探确认了陵园布局。陵园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由围沟、2座“亚”字形大墓及陪葬坑、小型祔葬墓、建筑遗址,以及窑址、井、冲积沟和瓦片堆积区等相关遗迹组成。2座“亚”字形大墓位于陵区中部偏南,陪葬坑主要分布在主墓墓道夹角处及东西方向;小型祔葬墓主要顺陵园围沟内侧分布,形制多为竖穴墓道洞室墓和竖穴土坑墓;建筑遗址分布在主墓南北两侧。此次调查勘探填补了战国晚期至秦统一时期秦陵陵园形制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缺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潼 秦东陵 一号陵园 战国晚期 调查勘探
下载PDF
泾渭秦墓出土战国时期彩绘陶器绘彩工艺分析
9
作者 冯圆媛 王欣亚 +4 位作者 曹龙 杨武站 张尚欣 王展 凌雪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泾渭秦墓战国中期至晚期早段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彩绘陶器,是研究秦人绘彩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其微观形貌和颜料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白、黑色颜料分别为... 泾渭秦墓战国中期至晚期早段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彩绘陶器,是研究秦人绘彩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其微观形貌和颜料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白、黑色颜料分别为赤铁矿、高岭土及炭黑,绘彩工具为毛刷等软质工具,这批彩绘陶器绘彩工艺较为粗糙,推测为民间作坊所制。但较纯高岭土作为白色颜料的发现,反映了秦人对颜料的认知和使用有一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渭秦墓 战国时期 彩绘陶器 绘彩工艺
下载PDF
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相互关系的新思考
10
作者 王颖竹 刘勇 +3 位作者 马泓蛟 崔剑锋 陈坤龙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 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的出土范围和存续时间。在此基础上,重新讨论了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的关系问题,提出铅钡釉陶和铅钡釉砂都不是铅钡玻璃的先驱,三者在战国早期的出现更像是铅钡这种全新助熔剂在不同材质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钡硅酸盐 战国时期 分布范围 起源 相互关系
下载PDF
河北平山战国冶铁遗址初步调查
11
作者 袁浩铭 李永春 黄全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平山战国冶铁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白家岸村西侧,面积约47000 m^(2)。2022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炉壁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 平山战国冶铁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白家岸村西侧,面积约47000 m^(2)。2022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炉壁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对10个炉渣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炉渣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讨论该遗址的冶炼性质与技术特征。结果表明,该遗址为冶铁遗址,技术类型为生铁冶炼,炼铁渣属于钙硅铝系高钙炉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生铁冶铁遗址 炉渣 平山地区
下载PDF
2022年山西永济东丰路战国至秦墓葬发掘简报
12
作者 张光辉 施光玮 +3 位作者 富宝财 韩明星 李宵月(绘图) 王晨阳(绘图) 《文物季刊》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2022年2月至6月,为了配合山西省永济市相关基本建设工作,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项目范围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总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清理墓葬20座,包括竖穴土... 2022年2月至6月,为了配合山西省永济市相关基本建设工作,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项目范围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总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清理墓葬20座,包括竖穴土坑墓、瓮棺墓、瓦棺墓等,为晋南地区战国至秦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济 战国 陶器墓 瓮棺葬
下载PDF
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在针织成型服装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依彤 顾远渊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9期65-72,共8页
错金银是战国时期最高超的金银器技艺之一,错金银器上的图案极具特色,是战国时期审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梳理错金银器的历史演变和工艺手法,分析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对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题材元素... 错金银是战国时期最高超的金银器技艺之一,错金银器上的图案极具特色,是战国时期审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梳理错金银器的历史演变和工艺手法,分析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对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题材元素、结构元素和色彩元素进行提取,结合当代审美时尚和针织工艺,从图案风格转化、图案构成创新、图案色彩运用、图案质感表达、图案布局应用等几个维度展开,进行针织成型服装的设计创新探索。研究将战国时期错金银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征与针织成型服装有机融合,是对非遗文化遗产时尚转译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错金银器 图案 针织成型服装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粮食作物与储藏
14
作者 李爱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粮食是国家生存的保障,贮藏粮食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十分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是著名的旱作农业区。燕国主要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粟、黍、菽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麦、麻等处于从属地位,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粮食是国家生存的保障,贮藏粮食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十分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是著名的旱作农业区。燕国主要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粟、黍、菽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麦、麻等处于从属地位,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燕人多用石制的杵、臼、磨盘、磨棒对谷物去皮脱壳,战国时期石磨极可能已经被使用。燕国的储粮方式多样,贮藏技术较高,主要通过障侯城堡、窖穴、仓廪进行大规模的贮藏,容器多用于临时贮存。“右廪”是燕国重要的储粮和管理机构,同时兼具制器功能。司徒极可能主管燕国农业,下设直接管理仓廪的官员。粮食作物的多样化和大规模的储粮成为燕国备荒、备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燕国 粮食作物 谷物加工 储藏与管理
下载PDF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2015年发掘简报
15
作者 谢焱(领队/绘图/照相/执笔) 卢斐斐(绘图) +7 位作者 方志军(绘图) 豆艳霞(绘图) 马艳琴(绘图) 李腾(绘图) 王雪雯(绘图) 冯维伟(绘图/照相/执笔) 刘兵兵(照相/执笔) 王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F0002,F0003,共23页
马家塬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某支首领和贵族的墓地。2015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等对马家塬墓地进行了再次发掘,共发掘墓葬7座,均为土洞墓。墓中发现车2辆,出土了一批金、银、铜、陶器,按功能可... 马家塬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某支首领和贵族的墓地。2015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等对马家塬墓地进行了再次发掘,共发掘墓葬7座,均为土洞墓。墓中发现车2辆,出土了一批金、银、铜、陶器,按功能可分为兵器、车器、车饰、马具、马饰和衣服装饰等。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至秦,属西戎文化遗存。这批墓葬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西戎文化面貌及其与秦文化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马家塬墓地 战国晚期 土洞墓 西戎
下载PDF
浅析春秋战国间筑堤理念的转变
16
作者 车越达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8-94,共7页
水患从古至今一直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筑堤是一种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战国中期以前,人们普遍持反对筑堤的理念。大禹治水传说表达的就是筑堤失败、疏导有效;“川壅而溃”是被广泛应用于劝谏的一个比喻;不筑... 水患从古至今一直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筑堤是一种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战国中期以前,人们普遍持反对筑堤的理念。大禹治水传说表达的就是筑堤失败、疏导有效;“川壅而溃”是被广泛应用于劝谏的一个比喻;不筑堤被写入春秋列国公约,要求各国共同遵守。到战国中期,反对筑堤的理念发生转变。齐、赵、魏等国纷纷大规模筑堤;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记载了大量的筑堤经验;出现白圭等筑堤专家。影响理念转变的重要因素包括:周王室衰微、秩序失衡导致各国自利;诸侯国争相发展带来土地紧张;筑堤技术的提升、实用化思想的兴盛减小了筑堤的阻力;上游生态环境破坏、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和战争破坏导致水文情况恶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战国 筑堤 理念转变
下载PDF
私密艺术--临淄战国齐墓出土贝壳画刍议
17
作者 郑岩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1991年山东临淄徐家村南发掘所获三件战国中晚期带有彩绘的贝壳新近公布,由此使得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同类文物,以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得到印证。这些用以把玩的小幅绘画属于私密的、“非礼”的“无益之作”,但却显示出早期绘画艺术超越宗... 1991年山东临淄徐家村南发掘所获三件战国中晚期带有彩绘的贝壳新近公布,由此使得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同类文物,以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得到印证。这些用以把玩的小幅绘画属于私密的、“非礼”的“无益之作”,但却显示出早期绘画艺术超越宗教、礼仪与教化功用,具有审美价值的一面,丰富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史基本脉络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画 战国 私密艺术 齐国墓葬
下载PDF
宁夏隆德县博物馆新入藏的北方系青铜器研究
18
作者 夏福德 井中伟 刘世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9,共13页
2019年,宁夏隆德县博物馆新入藏一批北方系青铜器,包括车马器、牌饰等,部分器形以往未见。这批铜器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前后,与乌氏戎和义渠戎有着密切的联系。甘肃马家塬、墩坪墓地出土马车的考古情境表明,北方系青铜器中原称为“镦”的... 2019年,宁夏隆德县博物馆新入藏一批北方系青铜器,包括车马器、牌饰等,部分器形以往未见。这批铜器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前后,与乌氏戎和义渠戎有着密切的联系。甘肃马家塬、墩坪墓地出土马车的考古情境表明,北方系青铜器中原称为“镦”的铜器实为车轴帽,而“泡状竿头饰”多数应为轭首饰,部分作为牛角套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系青铜器 车马器 战国晚期 轴帽 泡状竿头饰
下载PDF
河北邯郸西小屯墓地HLM1001战国墓发掘简报
19
作者 魏曙光(执笔/照相) 张春长(执笔/照相) +1 位作者 田有明(绘图) 赵立虎(绘图) 《文物季刊》 2024年第3期46-55,共10页
2005—2006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林村墓群西小屯墓地进行发掘,共清理45座战国墓葬和1座车马坑,其中HXM3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居于核心位置。HLM1001作为HXM3的陪葬墓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等级,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邯郸赵文... 2005—2006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林村墓群西小屯墓地进行发掘,共清理45座战国墓葬和1座车马坑,其中HXM3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居于核心位置。HLM1001作为HXM3的陪葬墓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等级,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邯郸赵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市 西小屯墓地 战国 赵文化
下载PDF
山西阳曲狼孟古城考古调查简报
20
作者 王鑫(执笔/拍摄) 彭娟英 +2 位作者 李培林 常一民 唐洁(图) 《文物季刊》 2024年第3期65-78,共14页
狼孟古城,位于太原市阳曲县黄寨镇北,是阳曲地区最早的城池之一。本次考古调查,对现存古城遗迹进行了全面了解,第一次在山西找到确定的汉代的角楼和马面遗址,城中遗址出土遗物说明该古城建设于战国时期,北朝时期仍在使用,证实了史书中... 狼孟古城,位于太原市阳曲县黄寨镇北,是阳曲地区最早的城池之一。本次考古调查,对现存古城遗迹进行了全面了解,第一次在山西找到确定的汉代的角楼和马面遗址,城中遗址出土遗物说明该古城建设于战国时期,北朝时期仍在使用,证实了史书中战国时期赵国在此设置狼孟邑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孟古城 阳曲县 战国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