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2 位作者 肖建新 陈志勇 姜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2-438,共7页
东海西湖凹陷形成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环境 ,盆内的第三系沉积厚万余米。盆地经历过多次构造反转 ,形成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综合分析表明 ,分隔裂陷和拗陷期充填的 T03 界面代表裂后不整合面 ,T02 和 T01... 东海西湖凹陷形成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环境 ,盆内的第三系沉积厚万余米。盆地经历过多次构造反转 ,形成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综合分析表明 ,分隔裂陷和拗陷期充填的 T03 界面代表裂后不整合面 ,T02 和 T01 界面代表了与挤压反转有关的 2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 ,其最大剥蚀量分别达 1 0 0 0 m、 2 5 0 0 m和 30 0 0 m。挤压反转不整合面的最大剥蚀带与强烈的挤压断褶带分布相一致。不整合面的分布和剥蚀量的大小与盆地内的油气聚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不整合面 剥蚀量 构造反转 东海
下载PDF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定量运动学过程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风丽 王敏雪 +2 位作者 庄建建 吴哲 吴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601,共6页
基于较密集分布的2D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利用平衡剖面模拟方法对发育在西湖凹陷的反转构造进行了定量运动学过程和参数的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2次挤压反转构造作用,分别发生在早中新世的龙井组沉积... 基于较密集分布的2D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利用平衡剖面模拟方法对发育在西湖凹陷的反转构造进行了定量运动学过程和参数的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2次挤压反转构造作用,分别发生在早中新世的龙井组沉积时期(距今23.3~16.3Ma)和晚中新世的柳浪组沉积时期(距今10.4~5.2Ma),造成了盆地北西—南东方向分别缩短0.61km和1.69km。其中主要的反转作用发育在柳浪组沉积时期,不但使中生代以来的地层全部卷入其中,形成了中央反转构造带,而且还造成了盆地北部和南部平均约911.6m和226.7m厚的地层剥蚀、以及1.46%和1.18%的盆地缩短率,北部反转强度明显大于南部。在中央反转构造带的南部区域,由于反转作用强化了部分背斜,形成了较理想的圈闭构造,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柳浪组 反转构造 地层剥蚀厚度 油气聚集区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定量研究:来自裂变径迹分析数据的约束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祖翼 贾健谊 +1 位作者 李家彪 杨凤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7,共5页
对来自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带上的 5口钻井 (XL1,XL2 ,XH,XY,XT)的 17个样品 (11个磷灰石、6个锆石样品 )进行了系统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样品的地层年代介于渐新世和上新世之间。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表明 ,各样品所经历的最大埋... 对来自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带上的 5口钻井 (XL1,XL2 ,XH,XY,XT)的 17个样品 (11个磷灰石、6个锆石样品 )进行了系统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样品的地层年代介于渐新世和上新世之间。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表明 ,各样品所经历的最大埋藏温度小于 (2 2 5± 2 5 )℃。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年龄则比锆石的要复杂。南侧 XT和XY两口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大于相应的地层年龄 ,而北侧的 3口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则小于相应的地层年龄。磷灰石年龄的分布表明西湖凹陷南部第三系地层所经历的最大沉积埋深小于北部 ,反转程度南弱北强。对于裂变径迹年龄小于地层年龄的样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裂变径迹 剥蚀量 西湖凹陷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反转构造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1 位作者 姜亮 陈志勇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0-355,共6页
东海西湖第三纪凹陷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挤压的构造作用 ,形成了现今规模宏大的反转构造。反转构造是先存的张性断裂后期受到挤压逆冲反转而形成的一种挤压构造与拉伸构造在垂向上叠加的复合构造。按反转强度的差异 ,本区的反转构造可... 东海西湖第三纪凹陷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挤压的构造作用 ,形成了现今规模宏大的反转构造。反转构造是先存的张性断裂后期受到挤压逆冲反转而形成的一种挤压构造与拉伸构造在垂向上叠加的复合构造。按反转强度的差异 ,本区的反转构造可划分为简单断展型和穿透断展型 2种基本类型 ;按反转构造的几何样式 ,又可分为简单后冲反转、复合“Y”字型反转、“火”字型反转和花状反转等。凹陷内发育有东缘、中部、西斜坡边缘等 3个反转构造带。沿中央凹陷带的反转作用最强 ,东缘次之 ,西斜坡边缘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构造样式 油气聚集 类型 分布 影响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龙井运动构造影响及其发育背景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真 刘池洋 田建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1-810,共10页
通过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构造的详细剖析,确定龙井运动发生于中中新世至中新世末,是一次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构造活动。龙井运动的主要影响是在中新世晚期使西湖凹陷中央形成了一条北强南弱的NN向反转背斜带,其影响范围随时间逐渐缩... 通过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构造的详细剖析,确定龙井运动发生于中中新世至中新世末,是一次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构造活动。龙井运动的主要影响是在中新世晚期使西湖凹陷中央形成了一条北强南弱的NN向反转背斜带,其影响范围随时间逐渐缩小。受舟山国头深大断裂的影响,龙井运动所形成的反转背斜带被错断,形成现今西湖凹陷内中央背斜带不规则的平面分布。西湖凹陷中中新世正断裂数量的减少,沉积范围的缩小,以及沉积物粒度的变化均为龙井运动所造成。龙井运动在时间和区域构造位置上都能与冲绳海槽初次张裂相对应,它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造成冲绳海槽张裂,向西推挤钓鱼岛隆褶带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龙井运动 构造演化 深部断裂 冲绳海槽 反转构造
下载PDF
利用声波测井数据估算西湖凹陷地层剥蚀量 被引量:14
6
作者 尚可耘 贾健谊 +1 位作者 周祖翼 梁连喜 《海洋石油》 CAS 2001年第3期12-15,共4页
声波测井数据揭示岩层声波时差的规律性的变化 ,根据这种规律性的变化可以定量求解地层曾经经历过的抬升剥蚀。作者对声波时差、利用声波测井数据求取地层剥蚀厚度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并以东海西湖凹陷 3口钻井的实测声... 声波测井数据揭示岩层声波时差的规律性的变化 ,根据这种规律性的变化可以定量求解地层曾经经历过的抬升剥蚀。作者对声波时差、利用声波测井数据求取地层剥蚀厚度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并以东海西湖凹陷 3口钻井的实测声波测井数据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声波测井 ITT 反转构造 剥蚀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