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怒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左硕 朱峰跃 +3 位作者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刘明典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为了探究怒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2017-2020年在该区域设置9个调查站点,进行8次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目6科9属23种,其中怒江特有种6种,外来鱼类5种,种类数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减... 为了探究怒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2017-2020年在该区域设置9个调查站点,进行8次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目6科9属23种,其中怒江特有种6种,外来鱼类5种,种类数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优势种为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三者占调查鱼类总生物量的96.28%,占调查鱼类总数的91.25%。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69~0.908、0.222~0.496、0.317~0.754、0.405~0.692,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按生态类型可分为底栖缓流型、底栖间隙型、急流吸附型及静水中层型4类,摄食类型基本为杂食性。下游察瓦龙乡与那曲大坝上游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最低(11.76%),支流左贡玉曲河与比如大坝下游的相似性指数最高(70.00%)。流域总体上处于中度干扰状态,上游大坝之间的河段及支流玉曲河处于较为严重的干扰状态。为了保护怒江西藏段鱼类多样性,建议在玉曲河支流设立保护区,加强流域渔政管理,规范放生行为,做好流域开发的生态保护修复与预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怒江西藏段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冉涛 徐如阁 李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7,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防控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洛隆―八宿)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分析以及敏感性指数(E)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区内共...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防控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洛隆―八宿)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分析以及敏感性指数(E)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区内共识别出斜坡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变形体)992处,分析了灾害的数量、规模和破坏模式等发育特征,揭示了灾害的易发区间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高程[2672,4500)m,坡度[20,35)°,坡向E、SE、S、SW、W是灾害易发的地形地貌区间;砂砾岩、泥页岩、灰岩岩组、砂板岩夹火山岩岩组、碳酸盐岩岩组、砂板岩夹煤层岩组、大理岩、灰岩夹片岩岩组、片岩、硅质岩和砂板岩岩组是灾害易发的地层岩组;距断裂和距水系距离小于1 km均为灾害易发范围。其中,高程[2672,3000)m、坡度[25,35)°、坡向SW、碳酸盐岩岩组和砂板岩夹煤层岩组是灾害最易发生的因子范围。选取的6个影响因子对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程、岩组、坡度、距水系距离、距断裂距离和坡向,其中前5个因子是灾害的主控因素。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川藏交通廊道 斜坡地质灾害 遥感解译 破坏模式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西藏及西南三江深断裂构造格局新认识 被引量:17
3
作者 熊盛青 丁燕云 李占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97-4109,共13页
西藏和西南三江地区是青藏地区断裂构造最为复杂区域,历经数十年研究,对该区断裂构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笔者以最新实测航磁数据并结合重力资料为基础,从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相结合角度出发,新编制了西藏及西南三江地区的断裂构... 西藏和西南三江地区是青藏地区断裂构造最为复杂区域,历经数十年研究,对该区断裂构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笔者以最新实测航磁数据并结合重力资料为基础,从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相结合角度出发,新编制了西藏及西南三江地区的断裂构造格架图.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南三江流域的金沙江深断裂、澜沧江深断裂和怒江深断裂自南向北西延伸,没有与西藏地区的近东西向断裂呈弧形连接,而是一组独立存在的北西向断裂,这是在特提斯断裂系统中新发现的一组北西向断裂,它与发育在西藏地区的近东西向断裂分属于不同的断裂系,与前人提出的金沙江缝合带、龙木错—澜沧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走向呈北西—近东西向弧形分布特征的看法存在差异.这组断裂的发现改变了对西藏—西南三江地区断裂构造格架的认识,这为今后大地构造研究提出新的启示.文章重点展现西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深断裂带在重、磁场上的西延状况,并探讨了西南三江深断裂与西藏地区近东西向深断裂呈相交关系特征,同时也表明重、磁资料用于断裂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深断裂 重磁场特征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带西段尕尔穷矽卡岩型铜金矿含矿母岩成岩时代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4
作者 姚晓峰 唐菊兴 +4 位作者 李志军 邓世林 丁帅 胡正华 张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3-200,共8页
尕尔穷矿床为近几年在班公湖—怒江带西段取得找矿新突破的产于斑岩—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和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铁)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成岩成矿... 尕尔穷矿床为近几年在班公湖—怒江带西段取得找矿新突破的产于斑岩—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和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铁)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拟解决前人资料中成岩与成矿相差22Ma以上的疑惑,重新厘定矿床的形成时限。在详细了解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矽卡岩型铜金矿的成矿母岩为石英闪长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手段对石英闪长岩进行定年。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锆石振荡环带清晰,长轴和短轴之比在1.5∶1~4∶1之间。锆石上15个有效测点给出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7.1±0.4Ma(MSWD=0.88),代表石英闪长岩的结晶年龄,结合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86.87±0.50Ma),显示矿床由岩体侵位结晶至矿质沉淀经历了1Ma左右的演化时间。矿床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关闭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和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的弧—陆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石英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 弧-陆碰撞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下载PDF
藏北商旭造山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C、S、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洪 李光明 +5 位作者 黄瀚霄 肖万峰 闫国强 马东方 张海 张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5-1301,共17页
西藏双湖县商旭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床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赋存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浅变质增生混杂岩中。本文研究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中CO_2的C同位素及共生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与木嘎岗日群、... 西藏双湖县商旭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床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赋存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浅变质增生混杂岩中。本文研究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中CO_2的C同位素及共生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与木嘎岗日群、虾别错—木嘎岗日山花岗岩等主要地质体对比。含金石英脉流体包裹体中CO_2的δ^(13)C_(V-PDB)值范围为-17.8‰~-23.1‰,均值为-21.3%,接近沉积岩或者变质岩源有机碳,表明商旭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木嘎岗日群的变质流体,而含金石英脉中发育着与虾别错—木嘎岗日山花岗岩同时代的少量岩浆锆石,暗示成矿流体还有岩浆热液的加入。共生硫化物δ^(34)S_(V-CDT)值变化于-4.5‰~4.6‰,均值为-1.6‰,具有深源硫(地幔或下地壳,δ^(34)S_(V-CDT)=-3‰~+3‰)的特征;共生硫化物Pb同位素位素[n(^(206)Pb)/n(^(204)Pb)=18.350~18.690、n(^(207)Pb)/n(^(204)Pb)=15.632~15.700、n(^(208)Pb)/n(^(204)Pb)=38.570~38.980]与早白垩世虾别错—木嘎岗日山花岗岩[n(^(206)Pb)/n(^(204)Pb)=18.558~19.169、n(^(207)Pb)/n(^(204)Pb)=15.616~15.651、n(^(208)Pb)/n(^(204)Pb)=38.838~39.154]基本一致,同时向侏罗统木嘎岗日群[n(^(206)Pb)/n(^(204)Pb)=18.630~18.970、n(^(207)Pb)/n(^(204)Pb)=15.619~15.673、n(^(208)Pb)/n(^(204)Pb)=38.887~39.260]略有漂移,暗示商旭金矿床的Pb可能来源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同时还有部分来自木嘎岗日群中铅的加入。本次研究认为,商旭金矿的成矿物质部分来自深部壳幔岩浆作用,并被成矿热液携带至浅部。木嘎岗日群围岩也贡献了部分成矿物质,被地层中的变质热液携带到成矿流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班公湖—怒江 商旭金矿 造山型金矿床 物质来源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昂龙岗日地区沙木罗组火山岩的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雷传扬 唐菊兴 +8 位作者 吴建亮 尹显科 刘文 王波 李威 袁华云 张伟 尹滔 裴亚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3-588,共16页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主缝合带之一,其研究对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演化和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该缝合带西段昂龙岗日地区沙木罗组火山岩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火山岩的成...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主缝合带之一,其研究对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演化和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该缝合带西段昂龙岗日地区沙木罗组火山岩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火山岩的成因、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沙木罗组火山岩从底部至顶部共划分出3个火山喷发亚旋回,岩性为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3个亚旋回的火山岩均为钙碱性系列,LREE和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而相对亏损HREE和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第一喷发亚旋回火山岩具典型的高镁安山岩特征,暗示是大洋板块俯冲作用的产物,从第一喷发亚旋回至第三喷发亚旋回构造环境由大洋岛弧过渡为大陆边缘弧,火山岩形成于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的背景,且洋壳初始俯冲的时间不晚于晚侏罗世末。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弱富集地幔,来自俯冲板片的流体上升,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岩浆,在密度差的作用下幔源岩浆向上运移,底侵下地壳,引发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并与之发生混合作用,形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母岩浆,在岩浆源区或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且岩浆演化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沙木罗组火山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向北向羌塘地块之下俯冲关系密切,沙木罗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木嘎岗日岩群之上不能作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盘闭合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大地构造学 火山岩 沙木罗组 昂龙岗日地区 班怒带西段(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 西藏
下载PDF
青海三江北段莫海拉亨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善平 李五福 +3 位作者 白宗海 舒树兰 陈静 任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莫海拉亨铅锌矿地处三江北段成矿带北缘的结多弧后前陆盆地,含矿层位主要为下石炭统杂多群碳酸盐岩组,赋矿地层及北西西向断裂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等;研究区主量元素Mg/Ca值均小于0.6,稀土元素LREE/H... 莫海拉亨铅锌矿地处三江北段成矿带北缘的结多弧后前陆盆地,含矿层位主要为下石炭统杂多群碳酸盐岩组,赋矿地层及北西西向断裂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等;研究区主量元素Mg/Ca值均小于0.6,稀土元素LREE/HREE值平均为5.59,(La/Yb)N平均值为0.73,显示轻重稀土有分馏,且呈HREE弱富集型特征;微量元素Sr、Ba略呈富集型,Rb、Th、Ta、Nb等元素呈轻微亏损型特征,显示矿体与围岩具有相同或相似物质来源。由上所述,研究区铅锌矿产于滨浅海-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矿床成因具有类MVT型矿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北段 莫海拉亨 铅锌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类MVT型
下载PDF
怒江断裂带邦达断裂中段全新世活动证据及其古地震记录 被引量:5
8
作者 钟宁 杨镇 +5 位作者 张献兵 丁莹莹 吴瑞安 王炀 郭长宝 李海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1-2032,共12页
活动断裂带常是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并诱发地质灾害,产生黏滑位错和蠕滑变形,并形成断裂破碎带,进而对城市和工程安全直接造成威胁。因此,厘定活动断裂的空间几何展布、活动性对工程地质研究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遥感解译... 活动断裂带常是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并诱发地质灾害,产生黏滑位错和蠕滑变形,并形成断裂破碎带,进而对城市和工程安全直接造成威胁。因此,厘定活动断裂的空间几何展布、活动性对工程地质研究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遥感解译、错断地貌、槽探和14C测年,对怒江断裂带邦达断裂中段的发育分布特征与活动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邦达断裂中段在1457±51 a BP/1598±47 a BP发生过古地震事件,为引发中强地震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受控于川滇菱形块体的南向逃逸挤出和印度板块NEE向直接挤压作用,表现为走滑兼有逆冲分量的高角度活动断裂。该研究为了解怒江断裂带邦达断裂中段活动性和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全新世 古地震 邦达断裂中段 怒江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