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engzhai Poetic Style and Shu Culture
1
作者 Deng Me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4期88-108,共21页
Yang Wanli,a renowned poet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1127-1279 AD),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ith his unique artistic style.He pioneered the Chengzhai Poetic Style,a unique app... Yang Wanli,a renowned poet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1127-1279 AD),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ith his unique artistic style.He pioneered the Chengzhai Poetic Style,a unique approach characterized by simplicity,naturalness,freshness,and liveliness in poetic creation.This style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try and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ubsequent trends of Song poetry.As such,he was hailed as a“Leader in Poetry”by his contemporaries.The Chengzhai Poetic Style was gradually formed during Yang’s creation course,under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including the Bashu culture and its aesthetic taste represented by Zhang Jun and Zhang Shi,the Zen philosophy that emphasizes liveliness prevailing in the Shu area,and the view that the“Chinese Yi-ology has its roots in the Shu area.”Meanwhile,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hengzhai(Chengzhai Ji),there are many poems and essays about the Bashu area,which have provided valuable feedback to the Bashu literature and enriched its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 Wanli Southern Song Dynasty “Leader in Poetry” Chengzhai Poetic Style Shu culture
下载PDF
Cultural Activities of the General Public in a Coal City
2
作者 Xu Wen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0年第6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cultural Activities of the general Public in a Coal City
下载PDF
Evolutions of Yang Phase Under Cyclic Condition and Adiabatic Condition
3
作者 QIAN Shang-Wu GU Zhi-Yu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X期243-246,共4页
There are three non-integrable phases in literatures: Berry phase, Aharonov-Anandan phase, and Yang phas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volutions of Yang phase under the cyclic condition and the adiabatic condition for... There are three non-integrable phases in literatures: Berry phase, Aharonov-Anandan phase, and Yang phas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volutions of Yang phase under the cyclic condition and the adiabatic condition for the generaltime-dependent harmonic oscillator, thus reveals the intimate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three non-integrable ph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ry phase A-A phase yang phase general time-dependent harmonic oscillator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ultural Translation——Two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
4
作者 袁洪丽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3期133-135,共3页
Hong Lou Meng the famous Chinese fiction is translated by Yang and Hawkes respectively. Their translation has different style because of cultural position of translator. The thesis compares the two versions mainly wit... Hong Lou Meng the famous Chinese fiction is translated by Yang and Hawkes respectively. Their translation has different style because of cultural position of translator. The thesis compares the two versions mainly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material culture, ideology culture and languag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OR translated FICTION Mansions IDEOLOGY ALLUSION translating customs SIMILE psychological
下载PDF
明代中央王朝与播州杨氏土司的文教互动研究
5
作者 张建朝 郑家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82,共9页
中央王朝与治下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文教互动是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的具体体现。明代中央王朝为强化对播州的统治,在“以夏变夷”“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下,与播州杨氏土司展开了... 中央王朝与治下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文教互动是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的具体体现。明代中央王朝为强化对播州的统治,在“以夏变夷”“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下,与播州杨氏土司展开了积极的文教互动。在双方互动中,直接或间接、明里或暗里展示出各自的利益诉求与博弈。这些诉求与博弈客观上为双方构筑起了彼此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合理空间,促使双方在儒学建设、儒学教育、史学教育和凶礼等方面总体展现出自觉、有序、和谐、积极的发展态势。双方的文教互动不仅提升了播州官民对中央王朝文化、政治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强化了明代中央王朝对播州的统治,也促进了播州杨氏土司的政治存续和播州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央王朝 播州杨氏土司 文教互动 利益诉求与博弈
下载PDF
杨云萍诗歌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政治
6
作者 刘奎 陈若凡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2期125-140,共16页
兼有诗人和历史学者双重身份的杨云萍,在诗集《山河》《山河新集》里将历史意识融入诗歌创作。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浸染,杨云萍在诗歌中拟写“遗民”的心态情状,其诗集具有“士人心史”特质,呈现自我批判与反抗绝望的精神历程。他以乡土风... 兼有诗人和历史学者双重身份的杨云萍,在诗集《山河》《山河新集》里将历史意识融入诗歌创作。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浸染,杨云萍在诗歌中拟写“遗民”的心态情状,其诗集具有“士人心史”特质,呈现自我批判与反抗绝望的精神历程。他以乡土风物和民众生活入诗,对风土民俗的“诗史记录”与台湾地区民俗保存运动、“外地文学论”构成对话,恢复了台湾地区乡土与祖国内地的文化联系。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性灵”和“史家的眼光”形成“看/被看”的结构,杨云萍借此以超越性的历史意识来审视台湾地区社会,隐晦地批判殖民话语和战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云萍 《山河》 《山河新集》 历史意识 文化政治
下载PDF
杨家骆与私立北泉图书馆西南文化保藏开发事业研究
7
作者 张建媛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基于整理保存中国学术文化的目的与需求,杨家骆1942年成立北泉图书馆,致力于西南地方文化的收藏、整理、编述、出版等业务,是抗战时期后方文化保藏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 杨家骆 北泉图书馆 西南文化
下载PDF
杨慎在滇咏兰诗的文化史意义
8
作者 茶志高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兰是人们共享的文化符号,兰所象征的高洁与贤德是共有的审美标准。杨慎在滇咏物诗极多,兰花是他特别着力书写的对象之一。杨慎结合云南的自然地理、个人境遇和自我形象,创作出以《采兰引》为代表的咏兰佳作,诗人以兰自...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兰是人们共享的文化符号,兰所象征的高洁与贤德是共有的审美标准。杨慎在滇咏物诗极多,兰花是他特别着力书写的对象之一。杨慎结合云南的自然地理、个人境遇和自我形象,创作出以《采兰引》为代表的咏兰佳作,诗人以兰自喻,寄情托意,实现了屈骚精神在边徼的光大。不同时期宦滇文人、本土文人对咏兰诗的唱和、阅读促成作品广泛传播与经典化,表现出人们对“芳草美人”文学传统、杨慎人品学识的集体认同;以杨慎为首的文化名人创作产生溢出效应,促成了当地地理文化的重构。响水关改名为兰谷关,是区域文化认同的具体体现。杨慎在滇咏兰诗创作成为研究中原与边疆文人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响水关 咏兰诗 屈骚精神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以沈阳红梅文创园为例
9
作者 戴巍 王健平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61-263,共3页
由于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运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废弃工厂的弃用,出现了大量的工业遗址。以沈阳为例,沈阳的工业厂区由于经济转型,工业厂房逐渐被淘汰,于是出现了部分企业停产和停业的现状,这些被弃用的工厂... 由于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运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废弃工厂的弃用,出现了大量的工业遗址。以沈阳为例,沈阳的工业厂区由于经济转型,工业厂房逐渐被淘汰,于是出现了部分企业停产和停业的现状,这些被弃用的工厂对城市风貌和城市发展都起到了阻碍的负面作用,如果对工业遗址进行合理的规划改造,可以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感,形成自身独特的城市景观。文章总结归纳了生态多样性、资源合理利用与功能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等作为设计原则及其改造思路。通过对沈阳红梅文化厂景观工业遗址改造设计的现状分析研究,为东北地区城市工业遗址改造设计与保护创新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工业遗址 景观设计 红梅文创园
下载PDF
阳雀花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在服饰中的设计应用
10
作者 郑翔赫 周莉英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4期35-37,51,共4页
阳雀花纹样是中国土家族典型的纹样图案。土家族独特的民俗风情为阳雀花纹样增添了热情活力,而新时代需要在产品中融入新的设计元素以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采用文献研究法着重探析了阳雀花纹样的文化内涵、创新应用和传承意义,以发扬... 阳雀花纹样是中国土家族典型的纹样图案。土家族独特的民俗风情为阳雀花纹样增添了热情活力,而新时代需要在产品中融入新的设计元素以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采用文献研究法着重探析了阳雀花纹样的文化内涵、创新应用和传承意义,以发扬这一传统纹样。对传统纹样中的阳雀花纹样进行深入研究,并对阳雀花的元素进行提取和创新性设计运用。一方面深入挖掘阳雀花纹的文化价值,使古老文明重新焕发光彩,得到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重新提取阳雀花纹的元素进行产品设计,为产品设计提供新的灵感,为文化产品赋能以及增加其附加价值,使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雀花纹样 传统纹样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创新设计 民俗元素
下载PDF
杨六郎故事的文本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11
作者 杨沫南 《天中学刊》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杨六郎故事在杨家将故事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宋代的史书、话本,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传奇、小说以及戏曲,杨六郎故事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运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杨六郎故事的历代文本演变形态进行梳理,可以探讨其文本背后蕴... 杨六郎故事在杨家将故事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宋代的史书、话本,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传奇、小说以及戏曲,杨六郎故事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运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杨六郎故事的历代文本演变形态进行梳理,可以探讨其文本背后蕴涵的文化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六郎 文本流变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成都地区方志中的扬雄书写与接受
12
作者 王欣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7-92,共6页
扬雄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成都地区方志有不少关于扬雄的记载,这些记载展现了扬雄在当地的接受情况,对于研究扬雄文化传播有一定价值。有关扬雄的遗迹在地方得到保护,虽然有些记载难以证实,但更多是体现当地对扬雄价值的认可。地方... 扬雄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成都地区方志有不少关于扬雄的记载,这些记载展现了扬雄在当地的接受情况,对于研究扬雄文化传播有一定价值。有关扬雄的遗迹在地方得到保护,虽然有些记载难以证实,但更多是体现当地对扬雄价值的认可。地方的文化接受,是通过实体建置的修缮与文学作品的歌咏共同完成的,这些内容可以借助方志的书写展现。扬雄其人与其著述的历史评价曾存在争议,甚至曾受到官方评价的打压,但是从方志的记载与收录的诗文中可以看出乡人努力为扬雄辩诬,不惜否定史实,普遍对扬雄著述作高度评价。地方的接纳也是重要的声音,在历史名人的文化传播上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方志 文化传播与接受
下载PDF
《解嘲》中的“阳”与“阴”——扬雄对西汉末年士人困境的思考与突围
13
作者 沈相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扬雄《解嘲》前半部分重在比较“上世”与“当今”,指出世异事变之下士人遭遇之变迁;后半部分则聚焦于自身,解释其作《玄》的原因,为其拟经提供合法性。扬雄表面上是在歌颂汉王朝的文治武功,实际却对时政提出了严厉批评。扬雄在古今对比... 扬雄《解嘲》前半部分重在比较“上世”与“当今”,指出世异事变之下士人遭遇之变迁;后半部分则聚焦于自身,解释其作《玄》的原因,为其拟经提供合法性。扬雄表面上是在歌颂汉王朝的文治武功,实际却对时政提出了严厉批评。扬雄在古今对比中,传递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所以《太玄》被定位为“俟后世”之书。就消极层面而言,守《玄》是扬雄对现实的被动逃避;从积极角度来说,则是其对天人合一创作环境的主动追求。因此,《解嘲》一方面固然反映了扬雄遭遇现实困境时的失望和怯懦,但同时也体现出其触底反弹式的精神突围与超越。较之东方朔《答客难》,《解嘲》不仅揭示了士不遇的深刻原因,也为士人安顿身心提供了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解嘲》 《太玄》 《答客难》 士人文化
下载PDF
地域、符码与仪式:酉阳阳戏与巴渝文化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杨迪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傩戏作为中国戏曲历史长河中的“活化石”,以民间祭祀仪式的形式流传至今。傩戏所表现的地域文化也因其地理环境、经济方式、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酉阳阳戏的标志性道具——面具上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民族精神信仰... 傩戏作为中国戏曲历史长河中的“活化石”,以民间祭祀仪式的形式流传至今。傩戏所表现的地域文化也因其地理环境、经济方式、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酉阳阳戏的标志性道具——面具上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民族精神信仰与文化符码,同时其作为民众祭神请愿、娱乐与教化功能集于一体的重要形式,是乌江流域特有的巴渝文化蕴育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巴渝戏剧特征。酉阳阳戏作为一种非遗文化遗产在全媒体时代下的生存发展以及与巴渝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酉阳阳戏 巴渝文化 戏剧
下载PDF
云南杨慎传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5
作者 熊威 刘文静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杨慎是明朝著名文人,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流放云南。在云南民间社会,留下众多与杨慎相关的传说,与地方风物、节日风俗、民间艺术、景观叙事密切相连。杨慎传说具有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属性,深刻影响了云南民众的文化记忆、道... 杨慎是明朝著名文人,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流放云南。在云南民间社会,留下众多与杨慎相关的传说,与地方风物、节日风俗、民间艺术、景观叙事密切相连。杨慎传说具有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属性,深刻影响了云南民众的文化记忆、道德伦理和文化审美,并在地方文化认同和区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并增强了云南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掘杨慎传说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既能够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文化资源,又能推动民间传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民间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杨慎传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杨绛记忆书写的伦理与诗学
16
作者 孙大坤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杨绛的记忆书写在新时期老作家的同类型作品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杨绛的写作自外于当时“组织制作记忆”的常规流程,更多体现出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杨绛在其中对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学的社会功效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杨绛回忆作品... 杨绛的记忆书写在新时期老作家的同类型作品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杨绛的写作自外于当时“组织制作记忆”的常规流程,更多体现出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杨绛在其中对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学的社会功效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杨绛回忆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作家姿态和自我意识,及其对所忆内容的取舍着墨和对“改造”成效的自审,不仅从形式上丰富了新时期的记忆书写,同时也提示了知识分子反思历史的别样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文化记忆 《干校六记》 《将饮茶》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底秀敏 李振华 +2 位作者 杨琳 孙晋浩 王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4期56-57,共2页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补阳还五汤对体外培养的施万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用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及对照组血清培养取自Wistar新生鼠的施万细胞,在种植不同时间时观察各组的生长情况:用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来鉴定所取施万...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补阳还五汤对体外培养的施万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用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及对照组血清培养取自Wistar新生鼠的施万细胞,在种植不同时间时观察各组的生长情况:用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来鉴定所取施万细胞的纯度,同时,用MTT法测定各组的OD值,推测细胞的活性。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所取细胞中85%以上是施万细胞,达到了试验所需要求;(2)药物组细胞比对照组细胞生长形势好,突起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3)药物组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有一定的血清浓度依赖性。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中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并用此实验方法证明了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施万细胞 培养
下载PDF
太极拳:一种典型的水文化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岗 郭华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6,共6页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给予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思想、智慧在很多方面都受之启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太极拳的文化与水文化的渊源进行梳理。结论认为:太极拳的外形与内涵和水有...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给予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思想、智慧在很多方面都受之启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太极拳的文化与水文化的渊源进行梳理。结论认为:太极拳的外形与内涵和水有着相形相近的特点;太极拳的变化特点与水的特形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太极拳的技击指导原则就是水之道的现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水文化 变化 阴阳
下载PDF
《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渊源考释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建宇 董时军 +2 位作者 吕红 刘士敬 赵艳玲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探讨《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周髀算经》"北极璇玑"的关系。方法:受大汶口文化遗址之"玉璇玑"覆于死者胸前启发,将《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罢... 目的:探讨《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周髀算经》"北极璇玑"的关系。方法:受大汶口文化遗址之"玉璇玑"覆于死者胸前启发,将《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罢极"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概念相比较,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5 000年前的玉璇玑有渊源关系。结论: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这一天文和地理概念去理解《内经》有关条文则可加深对厥阴在人体中作用和地位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尚书 周髀算经 厥阴 阴之绝阳 璇玑 罢极 四极 大敦 大汶口文化 红山文化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工作群体断层——群体绩效关系概念模型的本土化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芦慧 陈红 +1 位作者 周肖肖 柯江林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2,共8页
随着群体断层逐渐成为群体多样性研究的新角度,本文在对国内外群体断层理论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立足本土文化,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工作群体断层存在特征,进一步探讨其与群体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随着群体断层逐渐成为群体多样性研究的新角度,本文在对国内外群体断层理论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立足本土文化,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工作群体断层存在特征,进一步探讨其与群体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别于西方文化背景的本土化概念模型的比较分析,同时应用当代价值观及"阴阳"文化对所得结论进行深层次解析,以期为中国背景下的群体断层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断层 群体绩效 扎根理论 当代价值观 “阴阳”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