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Nansihu Lake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Zulu SHENJi +2 位作者 LIUEnfeng SUNQingyi JIANGLugu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2期241-249,共9页
Through high-resolution research of sedimental chronology and the sediment environmental indexes, such as graininess, minerals, magnetic parameters, pigment content, organic carbon and chronology in Ds-co... Through high-resolution research of sedimental chronology and the sediment environmental indexes, such as graininess, minerals, magnetic parameters, pigment content, organic carbon and chronology in Ds-core and Ws-core in Nansihu Lak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formation cause of the Nansihu Lake and its water environmental changes. Historical documents are also analyzed here in order to reach the conclusion.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the Nansihu Lake came into being about 2500 aBP and its evolution succe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 this evolution process, several scattered lakes merge into one large lake in the east of China. This process is distinctively affected by the overflow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sihu Lake lake sediment study water environment evolution migration and overflow of the yellow river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CLC number:X144
下载PDF
多维空间视角下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明 李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8-37,共10页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对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利用地理空间特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路,在总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思路,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提出了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需要重点建构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地理空间 文化空间 “想象空间”
下载PDF
黄河故道地区果园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
作者 苑惠丽 杨亚楠 陈文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基于多时相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野外实地采样数据和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析方法,开展黄河故道地区果园信息提取,结合地形因子、海岸线分布等基础地理数据,探讨果园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果园的聚集度特征。结果表明:黄河... 基于多时相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野外实地采样数据和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析方法,开展黄河故道地区果园信息提取,结合地形因子、海岸线分布等基础地理数据,探讨果园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果园的聚集度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故道果园面积约1268.30 km^(2),其中砀山县、丰县和萧县为果园种植的主要地区;果园主要分布于高程>20~60 m、坡度≤4°的范围内的地势平坦地带,分别占果园总面积的86.84%和88.43%;果园主要分布于距离海岸线>280 km的区域内,占果园总面积的91.20%;县(区)域、10 km×10 km、5 km×5 km和1 km×1 km格网尺度下的果园种植密度呈显著空间正相关,属于空间聚集分布模式,随空间尺度降低,聚集度越高。可见黄河故道地区果园逐渐呈现出种植规模化、连片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空间分布特征 黄河故道地区
下载PDF
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再赋能大运河文化生命力的路径研究
4
作者 单凯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活”的、“发展”的、体现城市性和人民性的文化。作为一种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在沿线传统城市、村落形成过程中“滋生”、兴旺。近年来,大运河的遗产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大运河功能与价值的延伸与转化。推动大运... 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活”的、“发展”的、体现城市性和人民性的文化。作为一种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在沿线传统城市、村落形成过程中“滋生”、兴旺。近年来,大运河的遗产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大运河功能与价值的延伸与转化。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要注重大运河文化的整体性,又要突出沿线城市河段的文化地域性,还要充分考虑到文化遗产的特殊性。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分析了城市发展对大运河文化孕育与演进的价值所在,进而梳理出大运河文化中所包含的三类文化生命力。研究结果表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与沿线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的,不仅仅体现在大运河对城市文化的单向赋能,同样体现在城市发展对大运河文化生命力的再赋能。来自京杭大运河重要河段之杭州余杭塘河的实证研究显示,可以通过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实现对大运河文化的自然生命力、经济生命力、人文生命力等诸要素的再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现代城市 文化生命力 再赋能 余杭塘河
下载PDF
基于黄河国家战略的黄河文化内涵阐释与传承弘扬
5
作者 种效博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
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命题,而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推进黄河文化的通俗化、普及化、时代化阐释,让黄河文化走进人们生活、得到广泛认同。黄河文化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承载于历史遗址、人... 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命题,而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推进黄河文化的通俗化、普及化、时代化阐释,让黄河文化走进人们生活、得到广泛认同。黄河文化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承载于历史遗址、人文景观、古今典籍、著名人物和生活实践之中,呈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有的本质特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要围绕守得住、用得好、传得远创新传承之策,使黄河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国家战略 内涵特征 传承弘扬
下载PDF
淮安市古运河幸福河湖创建思考
6
作者 张新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2期52-55,68,共5页
为了探索分析幸福河湖建设经验,本文在分析淮安市古运河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古运河幸福河湖打造创建创新举措:管护模式创新、生态运河和文化运河创建、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同时总结出幸福河湖建设启示:安澜之河是基本... 为了探索分析幸福河湖建设经验,本文在分析淮安市古运河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古运河幸福河湖打造创建创新举措:管护模式创新、生态运河和文化运河创建、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同时总结出幸福河湖建设启示:安澜之河是基本保障,以及强化水环境治理、维护河湖健康水生态、推进先进水文化建设、强化幸福河湖建设宣传引导等,以期为建设更多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湖 创新举措 淮安市 古运河
下载PDF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maps of Yellow River and Grand Canal for water conservancy in China
7
作者 Xiaocong LI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2009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Based on the study of ancient maps preserved in China and abroad,the systematic nature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map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Grand Canal is demonstrat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ncient maps not ... Based on the study of ancient maps preserved in China and abroad,the systematic nature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map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Grand Canal is demonstrat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ncient maps not only record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of the establishe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for river harnessing but also the management systems of the rivers in history.Besides,the maps provide abundant information on nature,humanity,and geography and possess high value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art appre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maps water conservancy CLASSIFICATION nature and practical meaning yellow river grand canal
原文传递
基于ERG需求理论的河流幸福度等级评价
8
作者 王硕 唐德善 杨艳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29,共5页
为科学评价河流幸福度等级,基于ERG需求理论,从河安湖晏、水丰民富、水清岸绿、鱼翔潜底、文昌人和5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河流幸福度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法(G1)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EWM)确定客观权重,引入博弈论组合主客观... 为科学评价河流幸福度等级,基于ERG需求理论,从河安湖晏、水丰民富、水清岸绿、鱼翔潜底、文昌人和5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河流幸福度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法(G1)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EWM)确定客观权重,引入博弈论组合主客观权重求得最终权重。综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优劣解距离法构建灰色TOPSIS(GRA-TOPSIS)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常州市老大运河2016~2020年幸福度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老大运河幸福度等级从2016年较不幸福状态转变为2020年较幸福状态,总体上幸福度等级逐年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 ERG理论 GRA-TOPSIS模型 常州老大运河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角下语料库在清代黄河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威 徐娟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5-138,共14页
清代黄河研究是历史地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发展为清代黄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史料,也为相关史料的整理、分析和知识挖掘等带了新的挑战。语料库作为能够满足多语种、历时性、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清代黄河研究是历史地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发展为清代黄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史料,也为相关史料的整理、分析和知识挖掘等带了新的挑战。语料库作为能够满足多语种、历时性、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将其引入到清代黄河研究中能够助力研究的深入发展。从分词、词性标注等方面入手,阐述了语料库在清代黄河研究中的必要性,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清代黄河标注语料库建设的技术规范,并以部分清代“河道钱粮册”语料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河道钱粮册”标注语料中基于标注的时间、地点、机构、数词、量词等词性抽取出历年朝廷黄河河银的来源、去向、数量、时间的关联信息,来源包括地点和白银项目。这些指标数据可以支持实现快速的知识整理和深层次的知识发现,能够反映清代河工银制度在不同时期的财政体制变化及其对黄河河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语料库应用 分析与词性标注 清代 黄河 “河道钱粮册”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失序原因重探——以人民胜利渠为中心
10
作者 袁坤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4年第2期67-77,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后,以兴建人民胜利渠为标志拉开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序幕。“引黄灌溉”作为一种利用黄河水资源,抵御干旱、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在1949年后的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史上具有代表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河下游引黄灌溉陷... 新中国成立后,以兴建人民胜利渠为标志拉开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序幕。“引黄灌溉”作为一种利用黄河水资源,抵御干旱、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在1949年后的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史上具有代表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河下游引黄灌溉陷入“失序”状态,具体表现为:引黄工程蜂拥上马和灌区用水“大引大灌”,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内涝和次生盐碱化问题。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究其缘由,与完成粮棉高产指标和缺乏有效监管不无关系,根本上则暴露了黄河水权制度建设的缺陷,为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敲响了警钟。随着黄河下游引黄工程的复灌,水权和黄河水资源管理也逐渐确立和规范起来。回顾这段历史,既是对新中国治水兴水艰辛历程的再回顾,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所要求的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溉 人民胜利渠 水权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聊城黄运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11
作者 胡梦飞 郑琳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聊城位于黄河、运河交汇之地,黄运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聊城市极为重视黄河、运河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在管理机制和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遗产保护不够系统全面、研究阐释和宣传力度不够、开发利用水平较低、配套... 聊城位于黄河、运河交汇之地,黄运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聊城市极为重视黄河、运河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在管理机制和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遗产保护不够系统全面、研究阐释和宣传力度不够、开发利用水平较低、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一现状,聊城市应采取加大遗产保护和阐释力度、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旅游发展业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等措施,深入挖掘黄运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动黄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真正将聊城打造成为“两河交汇”的“明珠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城 黄运文化 文旅融合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复航必要性研究
12
作者 张楠 陈乾阳 +1 位作者 张毅濠 孙同非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从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腹地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发展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了复航与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关系,论证了复航对沟通重大国家战略、促进更大范围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研究了复航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转变交通发展方式、... 从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腹地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发展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了复航与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关系,论证了复航对沟通重大国家战略、促进更大范围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研究了复航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的积极意义,为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复航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黄河以北段 复航必要性
下载PDF
科学修建穿黄工程是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高效穿黄的关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5,共9页
从满足京杭大运河穿黄工程高效通航的竖向条件、同南北两岸对接、对黄河防洪及对东平湖污染影响等方面比选,确定黄河下游路那里大断面主槽上游约330 m处作为推荐线位。通过综合分析,隧道顶采用400 mm厚、经防腐抗磨处理的高强度微拱形钢... 从满足京杭大运河穿黄工程高效通航的竖向条件、同南北两岸对接、对黄河防洪及对东平湖污染影响等方面比选,确定黄河下游路那里大断面主槽上游约330 m处作为推荐线位。通过综合分析,隧道顶采用400 mm厚、经防腐抗磨处理的高强度微拱形钢板,底部高程为24.1 m、净高12.5 m、长约3500 m、单向航道净宽25 m、双向驶船总宽为55 m的“上黄(河)下运(河)”立交平穿过黄隧道方案,能够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高效穿黄的目标。为便于航船往来,既能让游客看到运河行舟的美景,又不影响超标准洪水行洪,可进一步提升为隧道(南部河槽)+玻璃观景平台(北部滩地)立交平穿过黄方案。为使通航有充足水源,须将位山水利枢纽遗址南岸区域恢复到枢纽修建前黄河、汶河洪水自然进出东平湖的状态,将梁济运河改造为北流后,即可依靠南四湖、东平湖、金堤河、引黄渠系及沿黄平原水库等对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有效配水,充分发挥其灌溉、分洪、排涝等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穿黄工程 全线通航 立交平穿黄河隧道 黄河 位山水利枢纽
下载PDF
再造黄河:治沙、治水与用水模式优化转型
14
作者 方行明 孙传旺 +1 位作者 张满银 屈子棠 《开发研究》 2023年第4期13-24,共12页
采用“再造黄河”的模式,将治沙、治水和用水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黄河治理的优化转型,即用现代系统的方法构建治沙、治水、用水的综合体,协调解决黄河泥沙淤积、水患频仍、流域缺水和高效用水问题,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治沙方面,对黄... 采用“再造黄河”的模式,将治沙、治水和用水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黄河治理的优化转型,即用现代系统的方法构建治沙、治水、用水的综合体,协调解决黄河泥沙淤积、水患频仍、流域缺水和高效用水问题,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治沙方面,对黄河中上游含沙量大的支流或部分主干道进行人工再造,采用先进、合适的建筑材料再造河床,从而使水流不直接接触并冲刷黄土,同时,适当抬高河堤,阻挡携带泥沙的雨水流入河道,以保持水土、改善水质并减少黄河泥沙输入量,从而保持黄河水的相对清澈,彻底解决黄河携带泥沙过多、下游泥沙淤积、“地上悬河”的危机;在治水和用水方面,在黄河中上游构建分洪(分流)、储水、储能综合系统。这一系统工程可在丰水的年份、季节储水储能,而在缺水的年份、季节弃能供水,满足流域水资源的需求,从而用黄河自身的水满足流域用水需求,不需调用外来水。在光催化制氢技术成熟时可构建水能-氢能储水储能综合系统,既可用水能发电,又可制氢。此外,还对“再造黄河”工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运河 治沙 储水 储能
下载PDF
黄河与运河的纠葛:《梦溪笔谈》与运河事迹札记
15
作者 王健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黄河与运河密切相关,黄河对于运河就是唇齿相依、利弊相伴的双刃剑。这种状况不但在明清时期表现突出,北宋就已经存在。北宋以开封为都,实施引黄济运,使汴河成为地上河,极大影响了汴河航运功能的发挥,需要巨额费用加以治理。北宋各时期... 黄河与运河密切相关,黄河对于运河就是唇齿相依、利弊相伴的双刃剑。这种状况不但在明清时期表现突出,北宋就已经存在。北宋以开封为都,实施引黄济运,使汴河成为地上河,极大影响了汴河航运功能的发挥,需要巨额费用加以治理。北宋各时期,汴河漕运功能应该是不一样的,需要动态研究。沈括《梦溪笔谈》提供了珍贵资料,使我们对汴河的地上悬河状况、形成原因、治理情况、工程质量等有所了解。这对动态研究唐宋运河,客观评价唐宋运河的历史作用及其与唐宋帝国盛衰间的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运河 汴河 唐宋 《梦溪笔谈》
下载PDF
引黄灌渠生态护坡技术
16
作者 方琳 孙红霞 +1 位作者 杨春景 陈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1-55,共5页
生态护坡是促进边坡生态恢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基于生态环境学理论和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分析当前常用生态护坡类型的适应性,综合不同类型生态护坡的“固、保、透、滤、柔”等优点,针对开封段引黄灌渠多为硬质护坡的现状和... 生态护坡是促进边坡生态恢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基于生态环境学理论和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分析当前常用生态护坡类型的适应性,综合不同类型生态护坡的“固、保、透、滤、柔”等优点,针对开封段引黄灌渠多为硬质护坡的现状和砂质土的特性,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灌区渠道常水位以上使用的装配式PET网袋箱生态护坡。为了探讨该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了4种试验工况,通过试验对比验证PET网袋箱生态护坡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PET网袋箱生态护坡的土体与原生态护坡相比,抗剪强度增强较多,尤其是土体的黏聚力比原生态护坡增强约110%,同时PET网袋箱生态护坡相较于混凝土、浆砌石、六棱砖护坡在滤土排水、便于施工、工程造价、生态环保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为类似生态护坡工程提供参考依据,以期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 引黄灌渠 砂质土 常水位 PET网袋箱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研究的开拓与传承——纪念筱苏师诞辰110周年与《中国的运河》出版80周年
17
作者 陈隆文 刘嘉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8-44,共7页
史念海先生于1944年撰著的《中国的运河》是学术界较早印行出版的中国运河学著作。《中国的运河》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为世所用的治学理念指导下,辅之以实地考察,提出了中国大运河研究中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这些具有创新价值的见解贯穿... 史念海先生于1944年撰著的《中国的运河》是学术界较早印行出版的中国运河学著作。《中国的运河》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为世所用的治学理念指导下,辅之以实地考察,提出了中国大运河研究中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这些具有创新价值的见解贯穿了史念海先生中国大运河研究的全部学术实践活动,时至今日仍有其熠熠生辉之处,值得当代学人认真研究、传承、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运河》 开拓与传承 隋唐大运河 永济渠沁河故道
下载PDF
试论明清漕粮由河运转向海运及其启示
18
作者 高春平 李梓萱 《晋阳学刊》 2023年第2期73-82,共10页
中国古代南粮北运关系国计民生。自隋唐迄明清,运河一直为南北物资交流大动脉。明清定都北京,财赋仰给于东南。为解决国家军费与宫廷食用,每年沿运河从江南转输四百万石左右漕粮入供京师,故视漕运为天庾正供,军国大计。康熙曾把漕运、... 中国古代南粮北运关系国计民生。自隋唐迄明清,运河一直为南北物资交流大动脉。明清定都北京,财赋仰给于东南。为解决国家军费与宫廷食用,每年沿运河从江南转输四百万石左右漕粮入供京师,故视漕运为天庾正供,军国大计。康熙曾把漕运、河工、盐政视为国家三大政,书于宫廷廊柱。但在明后期和清中期,由于黄河水患与漕运积弊影响,河运危机不断,并在统治集团内部两度引起继续沿用传统的河运还是因时制宜实行海运的论争,结果以转向海运而告终。探究明清时期漕粮由河运向海运的转变,对于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运河 南粮北运 河海之争 历史启示
下载PDF
基于文化舒适物空间格局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研究——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东晔 周永博 +2 位作者 贾文通 周进 吴丽敏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155,共14页
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大运河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旅游休闲功能持续提升,大运河与沿线城市逐步形成新型城河共生模式。文章运用核密度计算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文化舒适物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 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大运河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旅游休闲功能持续提升,大运河与沿线城市逐步形成新型城河共生模式。文章运用核密度计算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文化舒适物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基本特征,测度影响新型城河共生模式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城市整体文化舒适物聚集区呈“北部极化,南部聚集,其余地区多节点散布”的空间分布形态;大运河沿线75%城市的文化舒适物聚集区与大运河河道位置存在相关性,这一现象在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沿线尤为突出;新型共生模式可划分为间歇共生模式、连续共生模式、一体化共生模式3种类型;从省(市)域层面看,北京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城河共生模式为一体化共生模式;在影响城河共生模式的诸多因素中,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和旅游收入4项指标对大运河文化舒适物分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河共生模式 文化舒适物 核密度 地理探测器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下载PDF
黄河与运河影响下鲁南传统沿运市镇水适应性空间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科 冯君明 林箐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期69-77,共9页
【目的】鲁南传统沿运市镇的生成、发展与区域水要素密切相关,它们在防洪和水运影响下衍生了典型的水适应性空间特征,解析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与运河文化对当今沿运市镇的发展与运河文化的传承有积极作用。【方法】以实地踏勘和文献梳理... 【目的】鲁南传统沿运市镇的生成、发展与区域水要素密切相关,它们在防洪和水运影响下衍生了典型的水适应性空间特征,解析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与运河文化对当今沿运市镇的发展与运河文化的传承有积极作用。【方法】以实地踏勘和文献梳理为基础,辅以空间图解的分析手段,从多座市镇的普适性和单座市镇的典型性2个层次对鲁南传统沿运市镇水适应性表达进行发掘。【结果】分别解析鲁南沿运市镇基于防洪需求的御洪适应性和基于用水需求的亲运适应性,进而从耦合水环境基底、迎合水运红利、契合水运行为3个方面总结沿运市镇所具有的水适应性空间特征。【结论】这种特征是鲁南传统沿运市镇对当地水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是鲁南运河景观风貌的空间表征,也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鲁南沿运市镇的景观风貌建设与运河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水关系 运河城镇 大运河 黄河洪水 市镇 水适应性 空间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