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agricultural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n Henan Province from 1987 to 2002 被引量:5
1
作者 LIANG Guofu DING Shengyan LI Zhih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4期415-422,共8页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long the riparian zones is designated as important landscape components for partly controlling water quality, biodiversity, as well as for their aesthetic role in landscapes. Therefore, the cha...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long the riparian zones is designated as important landscape components for partly controlling water quality, biodiversity, as well as for their aesthetic role in landscapes. Therefore, the change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long the riparian zones is at the top of the agenda for many policy makers and landscape planners. As a basis fo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bout landscape structure should be provid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constructed the former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elucidated the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s during a period of about 15 years. Two sets of maps were used: a landsat-5 TM image (1987) and landsat-7 ETM image (2002). The frequency index,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dex were calculated for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areas of the irrigated land, river, forest and beach landscape classes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areas of landscape classes of pool, paddy fields, dry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2) Disturbed by human activity,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increased but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dex decreased. In short, Human activities have had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riparian zon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n Henan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the yellow river henan province
下载PDF
Palaeofloods recorded by slackwater deposits on the Qishuihe River i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被引量:5
2
作者 查小春 黄春长 庞奖励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6期681-690,共10页
Palaeoflood hydrological study is a frontal subject of global change study. Using sedimentology, geomorphology and OSL dating methods, the typical palaeoflood slackwater deposits were studied in the Qishuihe River val... Palaeoflood hydrological study is a frontal subject of global change study. Using sedimentology, geomorphology and OSL dating methods, the typical palaeoflood slackwater deposits were studied in the Qishuihe River vall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flooding episodes with 21 palaeoflood events occurred during 4300-4250 a B.P., 4250-4190 a B.P., 4190-4100 a B.P., 4100-4000 a B.P. and 3100-3010 a B.P.,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The palaeoflood peak discharges were calculated with hydrological models.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 gauged flood, historical flood and palaeoflood hydrological data, the archives of flood events were extended to over 10,000 years in the Qishuihe River valley, and the flood frequency-peak discharge relationship curve was established accurately. These research result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mitigating flood hazard,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emiarid Wei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shuihe river HOLOCENE PALAEofLOOD yellow river Shaanxi province
下载PDF
A Study on Ecological Management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Sichuan
3
作者 Jin Xiaoqi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4期20-30,共11页
Promot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a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that is planned and promot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A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formation in the Yell... Promot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a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that is planned and promot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A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form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China Water Tower,”the Sichuan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basin.Therefore,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ich 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Sichuan,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feasible plan for long-term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Sichu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management Sichuan province
下载PDF
黄河下游豫鲁地区创新网络时空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
4
作者 刘建华 赵鼎 +2 位作者 葛世帅 黄亮朝 崔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F0002,共13页
创新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黄河下游豫鲁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来构建城市间的创新关联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2014-2022年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化与特征,并探析黄河下游... 创新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黄河下游豫鲁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来构建城市间的创新关联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2014-2022年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化与特征,并探析黄河下游豫鲁地区创新网络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来看,黄河下游豫鲁地区整体创新网络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明显,创新网络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分区域来看,河南省创新网络水平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在空间上呈“米”字形分布.山东省整体创新网络水平高于河南省,创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研究期内,郑州、济南、青岛等城市是网络中的溢出主体,其中郑州、青岛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影响整个网络稳定性.此外,研究区凝聚子群呈现出以郑州、济南、青岛为引领的“三核心”创新网络格局,但子群倾向于“抱团”,行政壁垒尚未消除;黄河下游豫鲁地区创新网络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当创新网络水平跨过“拐点”时,才会对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在创新网络发展初期,开放程度、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扩大会加剧环境污染程度,而环境治理支出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能有效抑制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豫鲁地区 空间联系网络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测度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晶 乌铁红 +1 位作者 韩秋晨 伊如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499,共11页
为有效识别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趋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和新增长点,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法,对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黄九省区旅... 为有效识别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趋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和新增长点,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法,对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潜力水平存在显著差距,而相邻省区差距较小,质量效益潜力、动力保障潜力水平除个别省区出现较低和较高值外,其余省区差距较小,各省区经济结构潜力水平均较低且差距较小;(2)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不均衡的分异特征,只有综合潜力和经济结构潜力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局部集聚水平较低;(3)上游和中下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差异较大,上游的动力来源主要为质量效益,中下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较全面且只有环境保障因素不显著。该研究可为挖掘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九省区 旅游经济 潜力测度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以河南省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翟海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以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量调研工作实践,将传统村落视为由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4个要素所构成的复杂乡村地域系统。在此基础上,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参考层次分析法、五级记分法等方法,构建了包括4项准则... 以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量调研工作实践,将传统村落视为由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4个要素所构成的复杂乡村地域系统。在此基础上,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参考层次分析法、五级记分法等方法,构建了包括4项准则和25个评价指标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评价体系,对河南省黄河流域15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检验,对部分传统村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数据易得、计算简便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良好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与发展 评价体系 实证检验 黄河流域 河南省
下载PDF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超 刘谦 +2 位作者 张赫 刘红燕 张永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生耐盐药用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及对应药材入药部位、药性、功效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共调查到野生水生耐盐药用植物299种。根据恩格勒分类系统,这些植物隶属于76科204属;生活型以草本型为主,共222种。以299种药... 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生耐盐药用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及对应药材入药部位、药性、功效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共调查到野生水生耐盐药用植物299种。根据恩格勒分类系统,这些植物隶属于76科204属;生活型以草本型为主,共222种。以299种药用植物为基源的药材共338种,其中全草入药药材144种,占药材种类数的42.60%;平性药材最多,共85种;苦味药、甘味药和辛味药数量较其他药味具有明显优势;以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化痰止咳类、止血药和补虚药占优势。针对水生耐盐药用植物特点,结合该区域自然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 水生耐盐药用植物 药用资源 植物种类 生活类型 入药部位 药性 功效
下载PDF
黄河流经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
8
作者 张晶晶 臧振华 +2 位作者 赵磊 徐卫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84-9694,共11页
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是实现保护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我国现有管理评估多集中于单一、同类型、同省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对中大型尺度多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评估较少。黄河流经省域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 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是实现保护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我国现有管理评估多集中于单一、同类型、同省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对中大型尺度多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评估较少。黄河流经省域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屏障的重要基础,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为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构建5类共26项的管理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证据的专家打分法,评估了黄河流经省域内8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2020年间的管理成效,在识别影响管理成效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2016年以来,黄河流经省域8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总体较好,优秀率达26.83%,良好率达64.63%,主要体现在管理主体、本底调查、保护对象等指标的平均得分较高。②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管理级别越高、建立越早,公共服务、规章制度、经费保障等方面越完善的保护区管理成效越好;此外,基础设施与日常巡护,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信息化建设,社区关系与生态修复、保护对象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③管理成效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人才建设、综合执法、社区发展、人类干扰等方面,建议有关单位在人才队伍、行政执法、生态补偿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提升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经省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指标体系 管理成效评估
下载PDF
共生与共享:晋陕豫民间体育文化创新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9
作者 向云平 张小林 肖爽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402,共8页
在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和传统文化“双创”要求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阐释晋陕豫民间体育文化资源与黄河流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旨在延续黄河历史文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认为,晋陕豫三省民间体育文化资源具有表征黄河文... 在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和传统文化“双创”要求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阐释晋陕豫民间体育文化资源与黄河流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旨在延续黄河历史文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认为,晋陕豫三省民间体育文化资源具有表征黄河文明的区域性特质、融汇风土人情的大众性特质、彰显文化生机的流变性特质;以地缘环境、文化相近、经济基础、政策扶持为二者深度融合共生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守正创新彰显文化价值、数字化科技赋能发展、产业化多渠道融合发展、情景化人文关怀发展等路径,以晋陕豫民间体育文化创新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陕豫 民间体育 黄河流域 文化创新
下载PDF
1990—2020年黄河流域沁河上游汇水区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与生态治理建议
10
作者 刘义 史佩东 +5 位作者 刘淼 许凯然 张宁 姜鹏 王玮迦 姜禹戈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7-1929,共13页
【研究目的】沁河流域作为黄河中游重要的来水区与水土功能保持区,流域上游汇水区主要涵括沁源与安泽两县,科学分析其水源涵养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可为沁河中下游地区乃至流域范围的生态环境修复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研究目的】沁河流域作为黄河中游重要的来水区与水土功能保持区,流域上游汇水区主要涵括沁源与安泽两县,科学分析其水源涵养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可为沁河中下游地区乃至流域范围的生态环境修复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供技术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对1990—2020年30年间区域内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与不同因素对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根据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并结合其内自然保护地分布划分出区域水源涵养重要性等级。【研究结果】(1)研究区内水源涵养能力空间上表现出南高北低,中间高,四周低,地域差异.显著,多年水源涵养量均值为366.74×10^(6) m^(3);近30年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趋势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2)气候因子与水源涵养量相关性较强,植被类型也影响着水源涵养的空间特性。植被类型中,森林是区域内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主体,但从水源涵养能力来看灌丛要高于森林和草原。(3)研究区内水源涵养重要和极重要区域总面积为733.3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两者水源涵养总量占全区的53.63%,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与大起伏山地过渡的中小起伏山地之中以及安泽县的南部区域,是整个研究区的水源涵养集中地区。【结论】针对沁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的建设,提出了一些生态治理措施,包括将灵空山、花坡一带确定为水源涵养功能极重要区域;因地制宜增加水源涵养能力较强的树种,加大亚高山草甸和温带草原的治理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生态修复工程 水量平衡 重要性分区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沁河流域 黄河流域 山西省
下载PDF
沿黄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
11
作者 贾艳艳 马琳 张芳源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5期31-37,共7页
为探究沿黄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运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沿黄省区890项国家级非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沿黄省区非遗的区域、省域数量差异明显,非遗类型的数量结构不均匀;非遗的分布呈... 为探究沿黄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运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沿黄省区890项国家级非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沿黄省区非遗的区域、省域数量差异明显,非遗类型的数量结构不均匀;非遗的分布呈凝聚型、空间分布不均衡,但各类非遗的空间集聚度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上形成了上游“青-团型”、中下游“晋陕豫鲁-斜N字型”的高密度区;社会经济因素对非遗空间分布的影响强于自然地理因素,以公路密度、传统村落核密度、人口密度、河流密度尤为突出,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非遗分布呈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的协同效应。研究成果对沿黄省区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沿黄省区
下载PDF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评价
12
作者 张修宇 郑瑞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1,共6页
为深入探讨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构建了以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途径、条件为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MI-P法进行系统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方法识别影响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南... 为深入探讨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构建了以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途径、条件为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MI-P法进行系统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方法识别影响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的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郑州、开封、洛阳、焦作、许昌、三门峡、周口、济源八市在2020年初步达到较高水平;从发展维度分析,目标、途径、条件3个子系统均呈现优化趋势,其中途径子系统的支撑作用尤为显著;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包括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人均GDP、万元GDP废水排放量、人均生活用水量、排水管道密度以及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等,据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引黄受水区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
13
作者 张修宇 赵济泽 +1 位作者 李颖博 宓金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2,共5页
农业水资源安全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为推动区域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的影响,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熵权法、TOPSIS法,选取水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3个子系统11... 农业水资源安全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为推动区域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的影响,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熵权法、TOPSIS法,选取水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3个子系统1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估2022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14个地级市的农业水资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4个地级市中除开封市为水资源“不安全”等级以及新乡市、鹤壁市、濮阳市为水资源“一般安全”等级外,其他10个地级市均为水资源“较安全”等级,距离“安全”等级还有一定距离。建议采取提升水质、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保障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农业水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安全评价 序关系分析法 熵权法 TOPSIS法 引黄受水区 河南省
下载PDF
山东省黄河流域红色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4
作者 赵美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培育发展红色体育文化资源,构建中国特色的红色体育文化产业,是中国红色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课题。山东省黄河流域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山东省推出红色文化旅游、红色体育文化活动、红色体育场馆建设等举... 培育发展红色体育文化资源,构建中国特色的红色体育文化产业,是中国红色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课题。山东省黄河流域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山东省推出红色文化旅游、红色体育文化活动、红色体育场馆建设等举措,有效激活了红色体育文化的生命力;然而,在保护与传承、开发、运营、宣传方面仍存在不足。可以考虑从加强保护、创造性开发、提高运营战略、拓展宣传渠道等多个层面积极推进其在当下的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体育文化 山东省黄河流域 文化资源 开发 利用
下载PDF
豫西黄河流域古地名源流及其文化内核
15
作者 朱锋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9-20,共12页
豫西黄河流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范畴。在这一区域,黄河及其支流的自然山水、人文因素,催生了不少古地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这一区域的地名源头,从遥远的上古时期延续到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地名作为历... 豫西黄河流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范畴。在这一区域,黄河及其支流的自然山水、人文因素,催生了不少古地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这一区域的地名源头,从遥远的上古时期延续到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地名作为历史的活化石,记载着这一区域的朝代更迭、历史变迁,记载着风云人物、风物传奇,也同样记载着民间百姓的生活和生存状态。豫西黄河流域古地名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生发于该区域文化内核——仰韶文化、殷商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等,也得益于黄河这一华夏文明的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区 黄河流域 古地名 源流 文化
下载PDF
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16
作者 廖乐焕 董燕燕 《开发研究》 2024年第5期81-90,共10页
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选取沿黄9省(区)2003—2021年的数据,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相对发展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标准差椭圆法对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关系进... 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选取沿黄9省(区)2003—2021年的数据,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相对发展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标准差椭圆法对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黄9省(区)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是整体水平偏低、二者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沿黄9省(区)的耦合协调等级在研究期内变化较小,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下游省份处于中高级耦合协调等级,中上游省份处于极度失调等级。各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基本处于滞后发展阶段,研究期内并无显著变化。沿黄9省(区)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耦合协调度在上游、下游地区提升较快,且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因此,沿黄9省(区)下游省份应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中上游省(区)应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生态保护 耦合协调度模型 沿黄9省(区)
下载PDF
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设计
17
作者 陈鹏 陈伟 张斌 《海河水利》 2024年第7期24-27,40,共5页
以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规模,统筹考虑新建工程与兴电灌区既有工程,提出了供水工程总体布置,尤其是泵站及调蓄水池设计的详细方案,可为类似水资源匮乏地区拉动经济、拓展农业结构、改善... 以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规模,统筹考虑新建工程与兴电灌区既有工程,提出了供水工程总体布置,尤其是泵站及调蓄水池设计的详细方案,可为类似水资源匮乏地区拉动经济、拓展农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工程 兴水移民 乡村振兴 黄河 甘肃省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县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文华 范文君 +1 位作者 李建春 刘黎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33,共12页
通过探索黄河流域山东段县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便从县域尺度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解析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结合... 通过探索黄河流域山东段县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便从县域尺度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解析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测,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社会、经济与自然影响因素在空间维度上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山东段平均生境质量指数为0.448,空间上表现出中段、上段低和下段高的分布格局,生境质量整体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趋势,中段生境质量下降趋势最为显著;(2)生境质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性特征,会受到邻近区域的影响,且总体集聚态势不断增强,高-高型集聚区面积明显大于低-低型集聚区,在流域下段范围连片分布;(3)土地开发强度是影响生境质量时空分布的首要因素,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和NDVI对生境质量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生境质量时空变化,GWR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境质量具有空间差异性。识别这些时空差异对推动该区域生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山东段 生境质量 时空分异 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
下载PDF
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水文计算分析
19
作者 陈鹏 《海河水利》 2024年第5期61-65,共5页
为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巩固区域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水资源保障,开展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设。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需要,对黄河干流设计断面开展水文、水利计算。通过对黄河干流、沿线沟道布置以及对水文基础数据进行整编,结... 为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巩固区域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水资源保障,开展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设。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需要,对黄河干流设计断面开展水文、水利计算。通过对黄河干流、沿线沟道布置以及对水文基础数据进行整编,结合流域大型工程设计历史成果,选定安宁渡水文站、兰州水文站为主要参证站,考虑龙羊峡水库、刘家峡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方式和区域产汇流特征,通过插补延长、还原计算、采用兴电工程经验公式等方法,得到黄河干流及沟道径流、洪水和泥沙成果,为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计算 水利计算 供水工程 黄河 甘肃省
下载PDF
基于ERA和MCR模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陕西沿黄地区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瑞宽 杨林朋 +2 位作者 李同昇 朱炳臣 李炬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3-1063,共11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多风险源指标体系进行陕西沿黄地区生态风险等级评价,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探讨研究区近20a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源地—阻力面—廊道”范式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 本研究通过构建多风险源指标体系进行陕西沿黄地区生态风险等级评价,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探讨研究区近20a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源地—阻力面—廊道”范式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2)研究区近20a生态核心区面积明显增多,但仍然较为破碎,支线占比减少,连通度较低;(3)现有22个重要生态源地,总面积4655.73km^(2),共提取53条重要生态廊道,整体构成“一带三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出43个生态节点和98个生态断裂点.其中研究区北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较为密集.(4)研究区生态网络闭合度低,南北连通性差.未来需要结合区域生态风险等级,通过规划踏脚石斑块、修复生态断裂点、提升9条潜在廊道等方式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本研究可为陕西沿黄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MSPA模型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陕西沿黄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