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德伦理学论正确的行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永刚 吕耀怀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美德伦理学通常被指责为不能提供正确行动的独立标准。面对这一责难,美德伦理学产生了两种回应。一些美德伦理学家认为,伦理学应当用美德概念替代正确行动的概念;另一些美德伦理学家主张,正确行动的概念可以还原为美德概念,并提供了正... 美德伦理学通常被指责为不能提供正确行动的独立标准。面对这一责难,美德伦理学产生了两种回应。一些美德伦理学家认为,伦理学应当用美德概念替代正确行动的概念;另一些美德伦理学家主张,正确行动的概念可以还原为美德概念,并提供了正确行动的美德伦理学解释。前者的回应是不合理的,后者提供的解释是不成功的。美德伦理学的结构决定了它不能提供正确行动的独立解释。其根源就在于美德伦理学与规则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不同组成部分。美德伦理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理论,不适合于论说对行动的道德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学 正确的行动 独立解释 道德修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碧青 廖志军 夏永辉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6期91-93,共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主要涵盖:改进学生表现的内在机制,测评的信度、效度,测评心理,测评模式,测评资源等基础性研究,以及主体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运行机制,重点和难点等内容。其构想对提高该课程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主要涵盖:改进学生表现的内在机制,测评的信度、效度,测评心理,测评模式,测评资源等基础性研究,以及主体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运行机制,重点和难点等内容。其构想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 行动研究 内容
下载PDF
课程改革的全球视野与本土创生——基于中级投资学课程建设的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晔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12-117,共6页
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课程团队基于中级投资学课程建设的创生实践,探索了全球视野下课程改革的定位与中国概念、文化载体与结构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与队伍建设等理论问题和运作问题。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改革 全球视野 行动与实践 成效与感悟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洪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B06期33-34,共2页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真正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关键;是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保障;也是树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手段。文章提出了对大学生加强礼仪...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真正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关键;是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保障;也是树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手段。文章提出了对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标准、加强礼仪养成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礼仪教育 高校 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 人生观 校风建设 思想道德标准 礼仪养成教育
下载PDF
朱次琦“四行五学”说探赜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翔宇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100,共5页
朱次琦作为晚清南海鸿儒,提出“四行五学”说以正修身读书之道并以此为治学思想传诸后世。其修身“四行”以发挥程朱理学的道德论而见长,而读书“五学”则是通过挖掘儒学思想中的“经世”因素,来纠正当时学术之弊病,其中体现着重“贱履... 朱次琦作为晚清南海鸿儒,提出“四行五学”说以正修身读书之道并以此为治学思想传诸后世。其修身“四行”以发挥程朱理学的道德论而见长,而读书“五学”则是通过挖掘儒学思想中的“经世”因素,来纠正当时学术之弊病,其中体现着重“贱履”和“致用”的思想。在晚清国势日蹙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这一思想对康有为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次琦 四行五学 践履 经世致用
下载PDF
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娇珍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59-62,110,共4页
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将有助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在实践和理论之间形成连接,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活力和实效性。为更有效合理地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将有助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在实践和理论之间形成连接,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活力和实效性。为更有效合理地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途径,并指出其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应用
下载PDF
高校“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之方法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碧青 高飞 +1 位作者 廖志军 夏永辉 《价值工程》 2012年第33期268-269,共2页
为提升"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以行动研究为主,综合应用多种教育研究方法,探索"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测评程序,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实化举措。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 行动研究 方法
下载PDF
基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修身行动考量——以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杰 赫崇飞 王继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62-64,共3页
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是中山市委市政府贯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德建设,实现文化强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所提出来的。中山是博爱之乡、礼仪之邦和文明城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既是城市发展自身的需要,也是中山不屈不挠、坚持... 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是中山市委市政府贯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德建设,实现文化强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所提出来的。中山是博爱之乡、礼仪之邦和文明城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既是城市发展自身的需要,也是中山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深化创建文明城市的体现,又是提高城市文明的根本。虽然中山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积极参加到修身行动中来,少数基层领导干部没有带头以身作则,修身取得的成绩离最高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民修身行动 意义 特点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活动衔接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凤池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6,共8页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明确“如何培养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活动区别于学科德育,是活动育人的重要载体。在纵向街接上,要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注重活动目标的街接性,突出活动形式的适切性,保障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明确“如何培养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活动区别于学科德育,是活动育人的重要载体。在纵向街接上,要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注重活动目标的街接性,突出活动形式的适切性,保障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以“知行合一”为目标,通过“主知型”与“主行型”两套德育活动设计思路,使学生实现道德角色的自我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德育活动 衔接性 知行合一
下载PDF
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38
10
作者 冯刚 张欣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4,2,共8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着力推动'八个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着力推动'八个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对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知行合一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下载PDF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教学法探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肖利平 桑明鑫 《高教学刊》 202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教学法建设,是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回应,更是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该课程思政的落实。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构建学校全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教学法建设,是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回应,更是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该课程思政的落实。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构建学校全体教师、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润物无声地接受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通过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教师授课和学生思政引领相结合,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下载PDF
行动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良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砥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教育更好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近年来,天津职业大学以学习评价模式改革为目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张嘴说出来;创设主体体验平台,让学... 砥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教育更好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近年来,天津职业大学以学习评价模式改革为目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张嘴说出来;创设主体体验平台,让学生的直观感受多起来;形成立体化评价模式,让学生能力增长点连起来等行动导向构建来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途径的综合改革,取得了了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导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习评价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需要培养的规律及路径
13
作者 徐小萍 朱志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道德需要是大学生成长发展必备的素质。培养道德需要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从形成看,大学生道德需要是从理性到德性的发展过程;从发展看,大学生道德需要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道德需要的形成发展规律,决定了道德需要的培养是... 道德需要是大学生成长发展必备的素质。培养道德需要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从形成看,大学生道德需要是从理性到德性的发展过程;从发展看,大学生道德需要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道德需要的形成发展规律,决定了道德需要的培养是从德知到德行再到德性的完整过程。高校德育的当务之急,是确立以培养大学生道德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德育理念,把德育视为由德知、德行和德性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德育 道德需要 培养 知行合一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宏观环境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文甜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第4期68-72,共5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学校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同时校外宏观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人才培养的职业指向性尤其不容忽视。因此,...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学校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同时校外宏观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人才培养的职业指向性尤其不容忽视。因此,宏观环境构建应基于现有问题、学校培养方向及学生特点,立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推动实践,以职业道德培养为突破,构建家校社企育人环境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知行合一 职业道德
下载PDF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启发学生自觉的四个维度
15
作者 王东维 齐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20-123,128,共5页
启发学生自觉,真正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并合理地发挥出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使命就是在唤醒大学生的自我角色意识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自觉,真正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并合理地发挥出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使命就是在唤醒大学生的自我角色意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论学习的自觉、参与讨论的自觉、自我反省的自觉、社会实践的自觉,通过自我学习和反省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用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在实现"听进去、想明白、知不足、动起来"的同时,为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续教育奠定良好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 思想自觉 行动自觉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建构研究的调查分析——以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为例
16
作者 赖淑君 《科教导刊》 2018年第16期190-192,共3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行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作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价值观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价值观自觉。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行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作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价值观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价值观自觉。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深入开展,将进一步坚定价值观自信。中山市的全民修身行动是贯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德建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价值观自信建构的有益实践探索,也是中山深化创建文明城市的体现。中山市的全民修身行动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受众层面不广,普通民众参与修身行动程度不高,基层领导干部没做好模范作用,修身行动成绩与目标存在差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 全民修身行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策
下载PDF
从“受命于天”到“内圣外王”——先秦时期君权合法性的理论建构
17
作者 杨阳 《政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6,M0007,共14页
商周时期,“受命于天”的观念内含上帝与王者之间的隐秘约定,王者以担当政治责任的承诺,换取上帝的授命。周公强化了这种承诺,并将“畜众”责任拓展为以“敬天保民”为纲领的系统施政原则。春秋时期,“天”被虚化,形成了天意由民意决定... 商周时期,“受命于天”的观念内含上帝与王者之间的隐秘约定,王者以担当政治责任的承诺,换取上帝的授命。周公强化了这种承诺,并将“畜众”责任拓展为以“敬天保民”为纲领的系统施政原则。春秋时期,“天”被虚化,形成了天意由民意决定的认识,上天(帝)授命实际上转变成人民同意,还出现了“立君为民”和反抗暴君具有正当性的激进主张。墨子尝试重建主宰之天,希望借助鬼神的威慑力推行其政治主张,这一理论建构路径为汉儒所继承。孟子以“天与人归”的命题整合了春秋以来的相关传统,接续孔子将外在的功德之“德”转换为内在的品质之“德”,“天与”和“人归”就此汇聚于君主的内在德性,“内圣外王”遂成为儒家君权合法性理论的经典表述,并随着后世儒学的意识形态化,逐渐演变成为传统中国社会普遍的政治信念和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命于天 立君为民 天与人归 内圣外王 君权合法性
原文传递
内圣的归内圣,外王的归外王:儒学的现代突破 被引量:16
18
作者 任剑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4,共13页
熊十力一系儒家将内圣外王视为儒家核心命题,并且将"老内圣"开出"新外王"看做现代儒学的基本使命。在牟宗三那里,这一命题在开出上的理论突破体现为良知的自我坎陷。这些阐释是富有创意的,但宗旨不离内圣外王的直... 熊十力一系儒家将内圣外王视为儒家核心命题,并且将"老内圣"开出"新外王"看做现代儒学的基本使命。在牟宗三那里,这一命题在开出上的理论突破体现为良知的自我坎陷。这些阐释是富有创意的,但宗旨不离内圣外王的直接贯通。这是儒学无法完成的现代使命。从理论论证上看,良知的自我坎陷引发的歧义,证明其理论认受性程度不高。从政治实践上看,内圣与外王的分流而为已经成为现代政治的定势。从既成经验上看,基督宗教与世俗政治各归其位,不仅没有改变各自的基本属性,而且让神圣事务与世俗事务得到更好的处置。"内圣的归内圣,外王的归外王",应当是儒学完成道德与政治分流运行之现代蜕变的突破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 外王 道德 政治 现代儒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