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法分析光果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志 云鹭 +5 位作者 侯冰燕 刘颖 贾栖 王文全 侯俊玲 彭一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39-346,共8页
[目的]对光果甘草地上部分(茎、叶)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及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光果甘草地上部分醇提样品水沉,分为水溶性、脂溶性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 [目的]对光果甘草地上部分(茎、叶)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及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光果甘草地上部分醇提样品水沉,分为水溶性、脂溶性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联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法检测样品,使用Xcalibur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将得到的成分分子质量、多级图谱碎片信息结合文献、数据库及标准品进行指认。[结果]从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共检测出100个黄酮类成分,有97种在光果甘草地上部分被首次发现;其中水溶性样品检测出61种,脂溶性样品检测出69种。[结论]通过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法,对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建立了快速、准确的定性方法,同时证实黄酮类成分含量丰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果甘草地上部分 黄酮类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联用法
下载PDF
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2
作者 刘海帆 冀祖恩 +4 位作者 彭一峰 张丽 孙琰琴 罗恒磊 张薇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09-617,共9页
[目的]探索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大鼠的长期毒性,评价其安全性,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草地上部分资源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33.2 g/kg灌胃给予昆明种小鼠,24 h内两次(间隔5 h)经口... [目的]探索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大鼠的长期毒性,评价其安全性,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草地上部分资源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33.2 g/kg灌胃给予昆明种小鼠,24 h内两次(间隔5 h)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持续观察14 d内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甘草地上部分低、中、高剂量组,按8.3、16.6、33.2 g/kg剂量连续灌胃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90 d,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并分别于给药后45、90 d进行血液学指标检测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给药后90 d进行大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观察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的长期毒性反应。[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的一般状态、饮食、分泌物、排便未见异常,无小鼠死亡,肉眼尸检心、肝、脾等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长期毒性实验中,各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一般状况、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病理检查未见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改变。[结论]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在治疗剂量范围内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活性部位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则海 杨逢建 +1 位作者 曹建国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448,共5页
采用超声提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黑龙江省西部野生与栽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声方法提取甘草酸是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最佳提取条件为50%甲醇提取液,超声提取45 min.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较... 采用超声提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黑龙江省西部野生与栽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声方法提取甘草酸是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最佳提取条件为50%甲醇提取液,超声提取45 min.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较高,野生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主根>横根茎>不定根>垂根茎;栽培甘草则为不定根>主根>横根茎;总体上看地上部分甘草酸含量是微量的,其中叶的甘草酸含量相对较多,地上茎、种子等器官甘草酸含量较低.无论野生甘草还是栽培甘草,10月份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大于5月份,并且这种差别在栽培甘草中表现更明显.人工管理措施对甘草酸含量具有较大影响,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经过土壤翻松和良好的田间管理模式反而使甘草酸含量下降,按种植农作物模式对栽培甘草进行管理对提升甘草酸含量效果不佳,给予一定的环境胁迫可以提高甘草酸的含量.在黑龙江省西部,野生甘草主根在1.0~2.0 m深度为甘草酸含量分布较高的部位;栽培甘草主根甘草酸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根尾的甘草酸含量最高,表明栽培甘草主根尚未伸长到其甘草酸含量最高的土壤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栽培植物 乌拉尔甘草 甘草酸 含量检测 土壤深度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局及其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志蓉 王文全 +3 位作者 马长华 孙敏宾 阎永红 刘长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 :探索野生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特点及其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 ,为揭示甘草酸的积累规律以及科学利用和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单株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的解析调查以及不同器官、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 目的 :探索野生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特点及其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 ,为揭示甘草酸的积累规律以及科学利用和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单株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的解析调查以及不同器官、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粗度药材的甘草酸含量测定 ,系统地研究了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局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一株完整的甘草地下部分由种子根、不定根、水平地下茎和垂直地下茎以及吸收根组成 ;2年生以下水平地下茎的甘草酸含量较低 ;直径 0 .5cm以下的不定根甘草酸含量较低 ;水平地下茎和不定根与垂直地下茎之间甘草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水平地下茎与不定根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甘草以水平地下茎为纽带 ,将不定根、垂直地下茎和吸收根连接成 1个庞大的地下网络系统 ;其器官类型、生长年龄、根系粗度以及生长部位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甘草酸含量的积累 ,不定根和垂直地下茎的分布格局影响着水平茎中甘草酸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生长分布格局 甘草酸 含量测定 多年生草本植物 无性繁殖
下载PDF
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用部位性状和质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罗琳 张豆豆 +3 位作者 李文斌 杨相 王文全 侯俊玲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用部位的性状和质量差异。方法:以12个采样点的3年生栽培甘草为对象,收集药用部位的性状特征与总黄酮、总皂苷、甘草苷、甘草酸等质量特征,并对其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用部位的性...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用部位的性状和质量差异。方法:以12个采样点的3年生栽培甘草为对象,收集药用部位的性状特征与总黄酮、总皂苷、甘草苷、甘草酸等质量特征,并对其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用部位的性状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形态、质地、气味的差异相对较小,表皮特征、芦头直径和重量的差异相对较大;②质量特征上,不同产地的甘草总黄酮、总皂苷、甘草酸、甘草苷等4种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宁夏红寺堡、内蒙古赤峰和甘肃榆中的甘草这4个成分相对较高,内蒙古独贵塔拉和吉林白城的甘草这4个成分相对较低;③地理位置上随着经度的增加,甘草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出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总皂苷含量逐渐降低,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结论:本研究可为栽培甘草的药用部位规格等级划分和品质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 栽培甘草 药用部位 性状 质量
下载PDF
宁夏乌拉尔甘草营养器官中甘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励 张琪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46-1949,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半野生乌拉尔甘草营养器官中甘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营养器官(根和根状茎)是甘草酸主要积累部位,而地上茎和叶中甘草酸含量很低甚至检测不到.就地下器官而言,...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半野生乌拉尔甘草营养器官中甘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营养器官(根和根状茎)是甘草酸主要积累部位,而地上茎和叶中甘草酸含量很低甚至检测不到.就地下器官而言,甘草酸的积累随生长年限增加而递增,且1~4 a生甘草均表现出主根中甘草酸的含量高于根状茎的规律.分别对3 a、4 a生的半野生甘草根和根状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甘草酸含量的变化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从7~10月份,甘草根和根状茎中甘草酸含量呈波动性上升趋势,10月份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营养器官 甘草酸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硅对盐胁迫下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建寰 张文晋 +2 位作者 郎多勇 解植彩 张新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1-1255,共5页
目的:明确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动态及外源硅对其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影响效应,为甘草药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栽培甘草植株,在其生长周期内动态采集甘草非药用部位,采用UV-Vis法... 目的:明确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动态及外源硅对其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影响效应,为甘草药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栽培甘草植株,在其生长周期内动态采集甘草非药用部位,采用UV-Vis法测定甘草非药用部位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结果:甘草叶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茎中。甘草茎中总黄酮含量在生长周期呈"V"型变化规律,而叶中总黄酮含量呈倒"V"型。不同浓度外源硅明显提高了不同采样时期甘草茎、叶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且这种促进效应的大小因采样时期、采样部位和硅浓度不同而异。综合而言,0.6 g/kg外源硅对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强。结论:硅对盐胁迫下甘草非药用部位茎、叶中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非药用部位 总黄酮 总皂苷
下载PDF
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鲁 张媛 +3 位作者 王文全 侯俊玲 崔洁 王文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5-59,共5页
目的:确定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评价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考察乙醇体积分数... 目的:确定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评价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甘草地上部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7.47 min,液料比为26.72∶1 m L·g-1,乙醇体积分数为64.31%。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6.605%。且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有良好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还原能力。结论:超声法对甘草地上部分有较好的提取作用,工艺简单,易于大工业生产。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富集的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显著,均呈添加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 总黄酮 响应面分析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康雪芳 李红丽 +1 位作者 王文全 侯俊玲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建立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方法建立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黄酮类成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色谱条件:岛津Wonda Sil-... 目的建立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方法建立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黄酮类成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色谱条件:岛津Wonda Sil-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190-400 nm。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总黄酮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及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结果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黄酮类成分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结论建立的HPLC-DAD指纹图谱方法能较好的反应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黄酮类成分,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总黄酮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 脂溶性总黄酮 HPLC-DAD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薄颖异 张鲁 +4 位作者 常冠华 崔洁 闫滨滨 王文全 侯俊玲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39-64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甘草地上部分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HPLC法等,对比研究不同生长期及不同生长年限的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经过主成分分...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甘草地上部分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HPLC法等,对比研究不同生长期及不同生长年限的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经过主成分分析,2年生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在花蕾期和灌浆期共有峰峰面积最大;7年生灌浆期(8月上旬)的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可达到94.19±3.02 mg·g^-1。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生长期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甘草地上部分的最佳采收时间,为充分开发甘草地上部分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 黄酮类化合物 不同生长期 变化规律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并比较甘草各部位中8种成分含量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日贵 高杰 +7 位作者 王冰 李二虎 张燕 江飞 曹瑞 服部征雄 王世明 马超美 《食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42-247,共6页
建立同时检测甘草中8种成分:22-羟基-甘草次酸、3-epi-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甘草酸、甘草苷、芒柄花黄素、异甘草酚、甘草香豆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法。选用胆酸作为三萜成分的内标,相思子素2'-O-β-芹菜糖苷作为... 建立同时检测甘草中8种成分:22-羟基-甘草次酸、3-epi-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甘草酸、甘草苷、芒柄花黄素、异甘草酚、甘草香豆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法。选用胆酸作为三萜成分的内标,相思子素2'-O-β-芹菜糖苷作为酚类化合物的内标。甘草样品经粉碎用甲醇(含内标液)超声提取,采用安捷伦ZORBAX RRHD C18柱(50 mm×2.1 mm,1.8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电离源,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结果表明,8种成分检出限均小于0.048 8μg/mL,定量限均小于0.195 2μg/mL,在0.048 8~12.500 0、0.048 8~12.500 0、0.012 2~12.500 0、0.048 8~50.000 0、0.048 8~50.000 0、0.012 2~12.500 0、0.012 2~15.000 0、0.195 2~12.500 0μg/mL范围内,22-羟基-甘草次酸、3-epi-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甘草酸、甘草苷、芒柄花黄素、异甘草酚、甘草香豆素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回收率为97.2%~113.0%间;其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3%~4.47%及1.75%~3.72%。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甘草各部位及其相关食品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各部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 同时测定
下载PDF
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HPLC-MS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鲁 康雪芳 +4 位作者 李红丽 崔洁 王文全 侯俊玲 张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运用液质联用(HPLC-MS)方法分析甘草地上部分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DIKMA Diamonsil○R-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5%的甲酸溶液-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3... 目的:运用液质联用(HPLC-MS)方法分析甘草地上部分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DIKMA Diamonsil○R-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5%的甲酸溶液-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350 nm。进样量为10μL。采用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甘草地上部分提取物共检测出11种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苷、二氢黄酮、黄酮醇等类型;一种为酚类。结论:甘草地上部分醇提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 黄酮类成分 液质联用 定性分析
下载PDF
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薄颖异 张玥辉 +3 位作者 杨柳 崔洁 王文全 侯俊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对比研究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及其抗氧化性。[方法]以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提取溶剂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了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1,1-二... [目的]对比研究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及其抗氧化性。[方法]以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提取溶剂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了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结果]通过对比筛选出提取效果较好的提取方法为实验室超声或回流提取,提取溶剂为乙醇,且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研究表明可以进一步研究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价值,为药食两用甘草植物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可逐渐将甘草的抗氧化性能广泛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 总黄酮 提取方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的代谢物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概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海帆 崔洁 王文全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90-101,共12页
甘草地上部分资源充足却浪费严重,而甘草茎叶中总黄酮含量可达5.64%,且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已被证实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其体内动力学及代谢物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文章对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物质成分、黄酮类成分代谢特征及药代... 甘草地上部分资源充足却浪费严重,而甘草茎叶中总黄酮含量可达5.64%,且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已被证实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其体内动力学及代谢物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文章对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物质成分、黄酮类成分代谢特征及药代动力学参数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综述,以期为甘草地上部分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 黄酮类物质 代谢物 药代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甘草地上部分指标性成分的确认及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鑫 杜裕 +6 位作者 邵会涵 刘益江 于冰莉 方永晟 侯俊玲 王文全 刘永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9期1554-1561,共8页
目的:确定甘草地上部分指标性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在前期从甘草地上部分分得15个单体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DigSee等数据库筛选出各个单体成分抗前列腺炎的靶点,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 目的:确定甘草地上部分指标性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在前期从甘草地上部分分得15个单体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DigSee等数据库筛选出各个单体成分抗前列腺炎的靶点,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OmicShare云平台及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及发挥抗前列腺炎作用的重要单体成分。参考分析结果确定指标性成分后,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89 n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1,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搜集到15个单体成分抗前列腺炎靶点共45个,可能作用于蛋白激酶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雌激素受体1(ESR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等核心靶点,进一步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治疗前列腺炎的作用。确定的指标性成分芦丁、刺甘草查耳酮、乔松素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4),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3%、100.48%、101.64%,RSD均小于1.3%。结论:在前期对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为地上部分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 前列腺炎 网络药理学 含量测定 抗氧化
下载PDF
甘草地上部分寡糖富集纯化及其抗衰老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冰莉 方永晟 +3 位作者 庞昕昕 郭小趁 王文全 刘永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11期1889-1896,共8页
目的:制备甘草地上部分寡糖,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内外抗衰老活性评价。方法:用水回流提取甘草地上部分,经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DEAE-52纤维素、Sephadex LH-20树脂等富集纯化寡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样品相对分子质量,薄层色谱法鉴... 目的:制备甘草地上部分寡糖,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内外抗衰老活性评价。方法:用水回流提取甘草地上部分,经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DEAE-52纤维素、Sephadex LH-20树脂等富集纯化寡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样品相对分子质量,薄层色谱法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通过秀丽隐杆线虫氧化应激、热应激、寿命、脂褐素测定等实验评价其体内抗衰老活性。结果:富集纯化得到的甘草地上部分寡糖样品相对分子质量为180~1800,不含葡萄糖和果糖。样品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0.2202 mg·mL^(-1)。甘草地上部分寡糖能显著延长氧化应激、热应激下线虫的寿命,减少线虫体内脂褐素的沉积。结论:甘草地上部分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寡糖样品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氧化、抗衰老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 寡糖 秀丽线虫 抗氧化活性 抗衰老活性
下载PDF
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常冠华 张鲁 +4 位作者 崔洁 刘心悦 闫滨滨 王文全 侯俊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85-90,共6页
甘草为我国传统药材,古有"十方九草"之说,甘草资源的应用主要为传统意义上的甘草药用部位,而其产量最高的地上部分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这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研究表明,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丰富,且药理活性多样,可... 甘草为我国传统药材,古有"十方九草"之说,甘草资源的应用主要为传统意义上的甘草药用部位,而其产量最高的地上部分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这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研究表明,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丰富,且药理活性多样,可用于各类新型食品、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甘草地上部分的黄酮类成分、黄酮提取富集工艺、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及相关功能应用等,旨在为日后甘草地上部分的深入研究开发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 黄酮类成分 提取富集 含量测定 功能应用
下载PDF
甘草地上部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成分HPLC-MS/MS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玥辉 薄颖异 +5 位作者 王文全 常冠华 王文地 崔洁 侯俊玲 谭卫忠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52-159,共8页
[目的]对甘草地上部分的水提物、醇提物和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gilent SB-C_(18)柱,乙腈-0.5%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280 nm。质谱使用电... [目的]对甘草地上部分的水提物、醇提物和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gilent SB-C_(18)柱,乙腈-0.5%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280 nm。质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结果]在水提物中共定性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苷类物质;在醇提物中共定性出14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苷元类物质和异戊烯基黄酮类物质;在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共定性出10个化合物,主要为异戊烯基黄酮类物质。[结论]鉴定出甘草地上部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中有不同性质的黄酮类物质,可以为后续提取富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地上部分 HPLC-MS/MS分析 黄酮类物质
下载PDF
甘草保花保果的区域分布特性与时空影响研究
19
作者 闫滨滨 张燕 +5 位作者 郭兰萍 侯俊玲 陈彩霞 方玉强 于福来 王文全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6期50-54,共5页
目的:探究甘草在不同地区、植株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的保花保果情况,明确甘草的保花保果特性,为后期研究保花保果措施,提升甘草种子繁育技术奠定基础。方法:现地测定各样方内甘草小花或果荚数及脱落数,在实验室计算分析具体的保花保... 目的:探究甘草在不同地区、植株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的保花保果情况,明确甘草的保花保果特性,为后期研究保花保果措施,提升甘草种子繁育技术奠定基础。方法:现地测定各样方内甘草小花或果荚数及脱落数,在实验室计算分析具体的保花保果状况。结果:自然条件下甘肃、宁夏、内蒙地区甘草保花保果率均较低;花蕾期、凋花期、幼荚期落花落果率分别为9.93%、36.68%、10.88%。植株上部、中部与下部的保花保果率分别为37.5%、42.86%、51.43%。结论:自然条件下,甘草保花保果率较低,落花落果现象比较严重,不同时期及植株不同部位的落花落果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凋花期甘草落花落果最严重,植株上部落花落果最多,其次为中部,下部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保花保果 不同地区 不同时期 不同部位 落花落果
下载PDF
甘草附生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
20
作者 李文娟 《种业导刊》 2021年第6期20-26,共7页
为了解甘草不同部位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叶际、茎部和根际细菌的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从特征值分布上看,3个部位共有特征值数量为102个,根际、叶际、茎部独有特征... 为了解甘草不同部位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叶际、茎部和根际细菌的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从特征值分布上看,3个部位共有特征值数量为102个,根际、叶际、茎部独有特征值数量分别为4801、818、432个。根际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高于叶际和茎部,茎部和叶际的群落结构相似性更高。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是各部位的优势细菌门,相对丰度表现为茎部>叶际>根际。在属水平上,茎部和叶际最丰富的菌属是泛菌属,假单胞菌属次之,根际优势菌属种类多,但多未准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组成 植物部位 根际 叶际 茎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