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反映与艺术形式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元骧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3,共7页
审美反映活动所获得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生动的审美意象,它本身就是有形式的。但这种形式是对象的自然形态与人们长期艺术实践经验所积累而形成、对作家创作来说是一种"预成的"规范形态的有机结合。忽视对象的自然形态就... 审美反映活动所获得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生动的审美意象,它本身就是有形式的。但这种形式是对象的自然形态与人们长期艺术实践经验所积累而形成、对作家创作来说是一种"预成的"规范形态的有机结合。忽视对象的自然形态就会导致艺术表现的僵化,忽视艺术的规范形态则会使艺术感知永远停留在自然主义的水平而上升不到艺术的境界;惟有把这种"预成的"形式与对象的自然形态有机结合而化为"生成的",才能使审美意象找到它自己所特有的艺术形式而得以真切、生动地表现之。同时表明与形式主义不同,真正的艺术形式不是游离于内容而独立的,正是与生活的天然联系才使得它具有生命和活力。惟有把审美反映与艺术形式看作是辩证统一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我们对艺术形式的研究才会走上科学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反映 艺术形式 诗学 修辞学
下载PDF
生命在审美中诗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段建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审美活动是人的形式感战胜质料感、观照欲战胜占有欲的活动。人对形式进行审美观照 ,造成人生命价值的超升 :它爆破了各种现实的束缚 ,带来人生的自由与解放 ;爆破了各种狭隘的人生局限 ,带来人生境界的提高与扩展 ;它把注重现实利害的... 审美活动是人的形式感战胜质料感、观照欲战胜占有欲的活动。人对形式进行审美观照 ,造成人生命价值的超升 :它爆破了各种现实的束缚 ,带来人生的自由与解放 ;爆破了各种狭隘的人生局限 ,带来人生境界的提高与扩展 ;它把注重现实利害的拖泥带水的感性生命 ,创造成一种不沾不滞、无挂无碍的审美感性 ,它自由的形式满足人受压抑的愿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审美活动 审美感性 形式观照
下载PDF
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及生态美学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彭立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9,共6页
西方园林艺术以强调人工美为基本特点,整体上呈现为人为状态的建筑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艺术则以崇尚自然美为基本特点,整体上呈现为天然状态的自然山水园林。从审美上看,西方园林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人工美与形式美的结合;而中国园林艺术的... 西方园林艺术以强调人工美为基本特点,整体上呈现为人为状态的建筑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艺术则以崇尚自然美为基本特点,整体上呈现为天然状态的自然山水园林。从审美上看,西方园林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人工美与形式美的结合;而中国园林艺术的本质特点和精髓在于自然美与意境美的统一。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源于两种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和思维方式的区别。中国园林艺术表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互交融的生态美学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艺术 人工美与自然美 形式美与意境美 生态美学
下载PDF
民族文化审美与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 被引量:2
4
作者 熊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0-83,共4页
民族文化审美的诸多因素决定了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本文认为民族文化审美决定了译者对外国诗歌形式的选择,决定了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同时,符合民族文化审美需求的误译可以促进外国诗歌的传播和接受,并指出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实质... 民族文化审美的诸多因素决定了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本文认为民族文化审美决定了译者对外国诗歌形式的选择,决定了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同时,符合民族文化审美需求的误译可以促进外国诗歌的传播和接受,并指出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实质上是种文化交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审美 诗歌形式 误译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论诗歌翻译之韵味——从美学角度探讨华滋华斯《水仙》的两种译文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春笙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99,共5页
华氏的《水仙》两种译文在形式、音韵、内容与风格诸层面保留了原作的韵味。诗歌翻译既要译意,也要译味。"味"对诗歌"忠实"的翻译至关重要,至于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则只可顺其自然,切莫因&qu... 华氏的《水仙》两种译文在形式、音韵、内容与风格诸层面保留了原作的韵味。诗歌翻译既要译意,也要译味。"味"对诗歌"忠实"的翻译至关重要,至于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则只可顺其自然,切莫因"形"伤"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音韵 内容 风格 诗味 审美
下载PDF
朱湘诗学(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邦卫 石铁山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朱湘诗学是现代诗学宝库中的一笔丰富遗产,为新诗"现代性"安置了一块"诗性的基石"。其内容主要有潜在的爱国诗学、显在的悲剧诗学、启蒙的精英诗学、完善的形式诗学、先在的传统诗学、融通的西方诗学和唯美的批评... 朱湘诗学是现代诗学宝库中的一笔丰富遗产,为新诗"现代性"安置了一块"诗性的基石"。其内容主要有潜在的爱国诗学、显在的悲剧诗学、启蒙的精英诗学、完善的形式诗学、先在的传统诗学、融通的西方诗学和唯美的批评诗学。但诗学的偏至与不完善,批评的感性与单面化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诗学 爱国 悲剧 精英 形式 传统 西方 唯美
下载PDF
屈原诗学与湖湘文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杨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9,共9页
在诗学领域,把长江文明引入中华文明发展的总进程中的首功是屈原。屈原丰富、改造、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结构中诗的神经。屈原对江南湖湘间的诗性文明的开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重华情结”与“求女异行”:追求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融... 在诗学领域,把长江文明引入中华文明发展的总进程中的首功是屈原。屈原丰富、改造、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结构中诗的神经。屈原对江南湖湘间的诗性文明的开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重华情结”与“求女异行”:追求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融合梦;“九歌”世界:开拓民间智慧进入文人传统的巨大潜能;南音真传:地域文化对于审美形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诗学 湖湘文化 长江文明 黄河文明 地域文化 审美形态
下载PDF
王蒙诗情小说刍论
8
作者 温奉桥 李萌羽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1-36,52,共7页
诗情小说构成了王蒙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国诗化小说的当代发展和衍化形态。王蒙诗情小说创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审美品格上,它们是“梦”与“诗”的产物,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在艺术形式上,则呈现出“心灵故... 诗情小说构成了王蒙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国诗化小说的当代发展和衍化形态。王蒙诗情小说创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审美品格上,它们是“梦”与“诗”的产物,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在艺术形式上,则呈现出“心灵故事”和“复调”小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诗情小说 审美品格 艺术形式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诗审美艺术特征论
9
作者 曾宏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4-47,共4页
论文从诗形、诗味、诗趣三个角度对小诗进行了审美观照。在诗形上,小诗短小精悍、玲珑可爱,不仅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还极易激起人们的阅读欲;就诗味而言,小诗含蓄隽永,韵味无限,集中地体现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从诗趣上看,小诗兼具... 论文从诗形、诗味、诗趣三个角度对小诗进行了审美观照。在诗形上,小诗短小精悍、玲珑可爱,不仅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还极易激起人们的阅读欲;就诗味而言,小诗含蓄隽永,韵味无限,集中地体现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从诗趣上看,小诗兼具理趣之美与灵趣之美,从而使小诗既具理性的深沉与厚重,又使之具有空灵之美,诗意升腾飞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诗 诗形 诗味 诗趣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中英文诗歌共性管窥
10
作者 胡其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中英文诗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然而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具体表现在形式的审美追求、"情味"的表达方式以及意象的创造手法等方面。
关键词 中英文诗歌 相似性 形式审美追求 “情味”表达方式 意象创造手法
下载PDF
唐宋诗论比较三题
11
作者 徐乐军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文章就唐宋诗论中审美、诗教及诗论自身形式三方面作一比较,认为三者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而且对各自时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诗论 审美 诗教 形式
下载PDF
论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汉字文化课程教学中的功用
12
作者 王应龙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1期11-12,共2页
汉字文化是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多媒体课件在汉字文化课程教学中的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字形的系统分析解读提供了便捷;二是为上古文化进程的展现提供了平台;三是为汉字的视觉审美提供了展台;四是为汉字诗意的认... 汉字文化是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多媒体课件在汉字文化课程教学中的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字形的系统分析解读提供了便捷;二是为上古文化进程的展现提供了平台;三是为汉字的视觉审美提供了展台;四是为汉字诗意的认知提供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形 文化 审美 诗性
下载PDF
评萧绎的诗学审美本体论
13
作者 张汝山 《滨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4-76,共3页
南朝梁元帝萧绎,虽然没有像同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那样“体大而虑周”的诗学专著,但他在对诗的界定中对诗的情感力、文采美、声律美等审美特性的体认,却表征了诗学审美本体论的完全成熟,因此,其诗论是中国诗学审美... 南朝梁元帝萧绎,虽然没有像同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那样“体大而虑周”的诗学专著,但他在对诗的界定中对诗的情感力、文采美、声律美等审美特性的体认,却表征了诗学审美本体论的完全成熟,因此,其诗论是中国诗学审美本体论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结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绎 诗论 审美 情感 形式美
下载PDF
坎坷的人生 传奇的文学——论胡征的诗歌艺术道路
14
作者 廉文澂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8,共6页
本文探讨七月派诗人胡征六十年坎坷的艺术追求 ;探索《七月的战争》、《大进军》这两部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最早的军旅诗恒久的艺术魅力及其历史意义 ;总评新时期以来诗人在自由体新诗。
关键词 自由体 抒情诗 格律体 诗论 美学
下载PDF
哈代诗歌审美特点与汉译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紫涵 王宏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55,共5页
托马斯哈代在诗歌创作中非常注意诗歌形式的创新。这种创新,既隐藏在诗行的音步和韵律等要素之后,也显现于诗节的整体结构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哈代的诗歌是音乐美与建筑美的有机结合。但在现有三个哈代中译本集子中,我们发现,这... 托马斯哈代在诗歌创作中非常注意诗歌形式的创新。这种创新,既隐藏在诗行的音步和韵律等要素之后,也显现于诗节的整体结构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哈代的诗歌是音乐美与建筑美的有机结合。但在现有三个哈代中译本集子中,我们发现,这种形式上的美学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和有效的传达。在诗歌内容传达上,三个译本各有千秋,却没有一个译本显示出绝对的优势。我们认为,好的译者必须在整体上把握哈代诗歌的风格及内涵的传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审美特点 诗歌形式 诗歌内容 诗歌翻译
下载PDF
论京派作家的风俗叙事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雅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风俗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受到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以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为代表的京派作家不仅对风俗情有独钟,而且将其转化为一种理解和讲述世界的方式,包含了特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他们的风俗叙事不从属于社会批判与启蒙,而倾心... 风俗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受到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以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为代表的京派作家不仅对风俗情有独钟,而且将其转化为一种理解和讲述世界的方式,包含了特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他们的风俗叙事不从属于社会批判与启蒙,而倾心于诗意想象,构成诸如回忆之味、新奇之趣、生命之悟、超越之境一类美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风俗叙事 审美取向 文化言说 诗意想象 美感形态
下载PDF
有意味的生命形式——诗美创造谈
17
作者 孙亭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4-96,共3页
诗是有意味的生命形式,就是说,诗是借助审美对象蕴涵意味,具有生命意义的整体符号。缘于诗的以形传神,寄情寓意,象征符号。诗的结构是召唤受众填充的象征结构。审美意味是情感意味、人性意味、观念意味、美感意味的集合体。诗是生命形... 诗是有意味的生命形式,就是说,诗是借助审美对象蕴涵意味,具有生命意义的整体符号。缘于诗的以形传神,寄情寓意,象征符号。诗的结构是召唤受众填充的象征结构。审美意味是情感意味、人性意味、观念意味、美感意味的集合体。诗是生命形式的创造,缘于心灵体验,生命外化,生气灌注。诗是受众永远填充不完的、具有无穷魔力的、有意味的生命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美创造 审美意味 生命形式
下载PDF
时空观念:清代诗学元理论探析的一种视角
18
作者 刘新敖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6-81,共6页
时空观念既是清代诗学的理论建构逻辑,也是艺术家处理文化与政治生活的坐标。清代诗学时空观念的表现,较之前代有新的特质。从思想基础来说,清代诗学上承儒家的社会理念,在社会秩序中重新规范了诗学与社会政治的位置,追求儒学与社会秩... 时空观念既是清代诗学的理论建构逻辑,也是艺术家处理文化与政治生活的坐标。清代诗学时空观念的表现,较之前代有新的特质。从思想基础来说,清代诗学上承儒家的社会理念,在社会秩序中重新规范了诗学与社会政治的位置,追求儒学与社会秩序的复归;从主体条件来说,清代诗家主体意识觉醒,使清代诗学注重诗歌及诗话写作与学术文化的距离,追求心理感悟的时空形式;从诗学的理论形态来看,诗话写作仍以时空意识为逻辑基础,呈现出时空化的审美形态。如此,清代诗学是在传承美学精神的基础上,在社会思想、学术文化环境以及艺术个体追求之间,寻求并重建了一种协同发展的可能,是对儒家秩序规范的新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诗学 时空观念 儒学 审美形态
下载PDF
论“美译”——林语堂翻译研究 被引量:65
19
作者 陆洋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5,共7页
作者从诗学的视角研究了林语堂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美译”思想、“美译”形式、以及“美译”价值与诗学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翻译的角度论“美”的翻译家,林语堂首次提出了翻译的美学思想。从翻译审美... 作者从诗学的视角研究了林语堂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美译”思想、“美译”形式、以及“美译”价值与诗学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翻译的角度论“美”的翻译家,林语堂首次提出了翻译的美学思想。从翻译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心理和审美效应等方面出发,林语堂提出了他的“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观。本文认为,林语堂的翻译论,实际上是“美译”论。他借助不同层面的形式“越位”策略,来实现他的“美译”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译文的新的形式美:浑整美、闲淡美与和谐美,从而建构起翻译的感性诗学。这种感性诗学与语言想象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对人类诗意的生存方式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诗学 美译 林语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