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汉语词义感染补证 被引量:10
1
作者 邓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0-61,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具体的语言材料,充分证实了词义感染是古代汉语中确实存在的词义演变的一种特殊途径,认为“糟”的酒滓义、“弹”的弹丸义、“安”的放置义、“颜”的色彩义、“涕”的鼻涕义都是在词语的连用过程中通过词义感染而获得的。
关键词 词义演变 色彩义 古汉语 古代汉语 连用 语词 词语 补证
下载PDF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论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竹莲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文章对古汉语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二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现象的本质,分析了它们的联系、区别及辨识的方法。并强调指出,词类活用既是语法问题,又与词义、语用等因素密不可分,必须从多方面考虑这一语言现象。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兼类 语用 语法 词义
下载PDF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定义的检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文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3,共6页
现有的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定义在称呼此种语法现象时所用术语不同,尤其是"词类活用"的"词类"内涵模糊,所指不一;不能区分开活用与本用、兼类,常用的词频统计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谓的词类活用的条件,只不过是拿... 现有的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定义在称呼此种语法现象时所用术语不同,尤其是"词类活用"的"词类"内涵模糊,所指不一;不能区分开活用与本用、兼类,常用的词频统计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谓的词类活用的条件,只不过是拿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作比较的产物,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未涉及词类活用的范围问题,致使在其范围的确定上意见不一;把词类活用看作是一种纯粹的语法现象,没有提到词类活用与词义引申的关系,致使该种语法现象的本质隐而不显。此种局面非常不利于对词类活用这种语法现象本质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词类活用 定义 本用 词义引申
下载PDF
说“闽”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如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10,共7页
"闽"在古代字书只有平声的反切,音近"蛮"或"民",闽地读音也只有平声的文白读,现代官话多读同"闵"(上声)是后来的变读,依"名从主人"原则,应定为"min阳平"。"闽"... "闽"在古代字书只有平声的反切,音近"蛮"或"民",闽地读音也只有平声的文白读,现代官话多读同"闵"(上声)是后来的变读,依"名从主人"原则,应定为"min阳平"。"闽"古时是族称,也是国名和方言的称谓,还反映了蛇的图腾崇拜,与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信仰都有深刻的联系,是研究闽地历史、闽语、闽文化乃至东南海洋文化所必须深究的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音 历史文化意义
下载PDF
语素的古义特征对双音词构词的影响——从几个表“视觉动作”的语素谈起 被引量:2
5
作者 卜师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4-187,共4页
构成现代汉语双音词的语素多由先秦的单音词发展而来。古义特征是指这些语素的某个义项在先秦共时的语义场中体现出来的意义特点。古义特征不仅体现在使用中的对立,表现为该词在语义场中的地位;而且也决定了语素在现代汉语构词时的选择... 构成现代汉语双音词的语素多由先秦的单音词发展而来。古义特征是指这些语素的某个义项在先秦共时的语义场中体现出来的意义特点。古义特征不仅体现在使用中的对立,表现为该词在语义场中的地位;而且也决定了语素在现代汉语构词时的选择。选取意义相关的一组语素进行古义特征和现代构词的考查,能够揭示构词时古义特征对双音词词义和词性的影响、对双音词语法特征的影响以及语义场内部的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义特征 双音词 视觉词
下载PDF
论歌曲《长相知》字与声“聚情散气”的共生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曾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6-182,共7页
《长相知》是石夫先生根据汉乐府古辞《上邪》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字意,深切地表达女主人翁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之情;声调,则饱含军乐、战歌中悲壮慷慨、壮怀激烈的色彩。字与声共生,把个人之情爱变为民族大爱,激发将士英勇杀敌。字"... 《长相知》是石夫先生根据汉乐府古辞《上邪》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字意,深切地表达女主人翁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之情;声调,则饱含军乐、战歌中悲壮慷慨、壮怀激烈的色彩。字与声共生,把个人之情爱变为民族大爱,激发将士英勇杀敌。字"聚情"表义,曲调"依腔、贴调、腔随字走",高度地将字、腔、音、韵、情融合;声"散气"表情,以气息调节和美化声音,运用"拖气、换气、取气"等方式,发散情感,使声圆熟,字腔情满。故此,"聚情散气"的共生观点意在阐述该歌曲字与声、字声与气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相知 上邪 气息 表义 表情
下载PDF
本字的标准:评刘又辛先生的“制字之本意”说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承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54,共5页
假借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本形本义标准以本义之字为本字,古通用标准以常见通用之字为本字。本字标准与假借考释的目的密切相关,前者以疏理文字形义关系为己任,后者注重古书的字词训诂。本形本义标准的提出,冲破了传统训诂... 假借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本形本义标准以本义之字为本字,古通用标准以常见通用之字为本字。本字标准与假借考释的目的密切相关,前者以疏理文字形义关系为己任,后者注重古书的字词训诂。本形本义标准的提出,冲破了传统训诂学的束缚,确立了假借研究在现代科学中的应有地位,是假借研究的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借研究 本字标准 本形本义之字 古通用字
下载PDF
古代汉语修辞方式对词义发展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占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52-55,共4页
古代汉语修辞方式与词义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段的频繁运用,往往造成词的临时性功能固定化,从而促成词的新义的产生;运用同一修辞方式,使得本来不同义的词成了同义词;运用不同的修辞方式,使原本意义不同的... 古代汉语修辞方式与词义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段的频繁运用,往往造成词的临时性功能固定化,从而促成词的新义的产生;运用同一修辞方式,使得本来不同义的词成了同义词;运用不同的修辞方式,使原本意义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修辞方式 词义
下载PDF
现代英语词汇主要发展变化探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光亭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8-60,共3页
二战以来,随着英语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诸领域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语法和词汇两个层面上,而词汇层面上的变化尤为突出。本文从新词、旧词衍生新义和借词三个层次探讨了现代英... 二战以来,随着英语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诸领域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语法和词汇两个层面上,而词汇层面上的变化尤为突出。本文从新词、旧词衍生新义和借词三个层次探讨了现代英语词汇的主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英语词汇 新词 旧词衍生新义 借词
下载PDF
简论“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入到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 ,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玄学认为“道”是“无名”、“无形”亦即无限 ,便产生了“道”能否用名言概念和具体形象来表述的问题。在持续不断的争议中 ,无论是古代还是... 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入到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 ,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玄学认为“道”是“无名”、“无形”亦即无限 ,便产生了“道”能否用名言概念和具体形象来表述的问题。在持续不断的争议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这一命题都在不断地促进、丰富着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言” “意” 古代文艺理论
下载PDF
论《助字辨略》的性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怀源 《怀化师专学报》 2001年第6期62-65,共4页
《助字辨略》是一部训诂专著 ,这基于四点理由 :一、研究对象是虚字的意义 ;二、运用的方法是训诂学上常用的 ;三、对书中的部分虚字分了类 ,但分类只是刘淇释义的一种方式 ;四、对涉及到的语法、修辞现象仅从意义的角度加以解释。
关键词 《助字辨略》 训诂专著 虚字 训诂学 语法 修辞学 研究对象 分类
下载PDF
释“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山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0-81,共2页
分析了“告”字的甲骨文形体 ,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 ,“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文》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关键词 古文字 形体义 表现方式 考释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的存在语义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占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现代汉语的存在语义场由专用词“有”、“在”、“是”和通用词“位于”、“坐落”等组成,他们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处所词和存在物相对于动词的前后顺序,然后取决于处所词和存在物的语义属性,诸如处所的[+周遍性]、[+抽象]、[+容纳],存在物... 现代汉语的存在语义场由专用词“有”、“在”、“是”和通用词“位于”、“坐落”等组成,他们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处所词和存在物相对于动词的前后顺序,然后取决于处所词和存在物的语义属性,诸如处所的[+周遍性]、[+抽象]、[+容纳],存在物的[+有定]、[+生命性]、[+移动性]等。现代汉语的存在语义场内各成员构成一个分层互补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存在义 语义场 通用词 语义属性
下载PDF
略论古文字字库的形音义标注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时仪 《台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9-22,27,共5页
古文字字库建设与古文字研究手段现代化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古文字研究面临的一次新机遇和新挑战,也是古文字研究与当代信息社会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样”和“怕”为例,理想的古文字字库应载明字库中各字的本字本义,且应揭示古今... 古文字字库建设与古文字研究手段现代化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古文字研究面临的一次新机遇和新挑战,也是古文字研究与当代信息社会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样”和“怕”为例,理想的古文字字库应载明字库中各字的本字本义,且应揭示古今用字之异与其所表词义及假借义的演变。汉字形音义衍变递嬗的古文字字库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产物,代表着古文字研究手段现代化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古文字字库 形音义标注 新趋势
下载PDF
古汉语变读构词中的本义与引申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月婷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51-52,58,共3页
判定变读构词类型,必须区分原始词、滋生词的本义及引申义,并明确是何者参与构词;滋生新词需改变读音,而引申新义则不需要;同一词类变换方式,或为滋生或为引申,并不固定。
关键词 古汉语 变读 构词 本义 引申义
下载PDF
“且”字本义补释 被引量:5
16
作者 覃觅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文章就"且"字的本义进行总结,概括了学界的四种说法,认为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均值得商榷。在前贤论断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且、土、示、祖、俎、姐"等古文字字形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提出"且&qu... 文章就"且"字的本义进行总结,概括了学界的四种说法,认为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均值得商榷。在前贤论断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且、土、示、祖、俎、姐"等古文字字形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提出"且"是"祖"的初文,即"且"的本义是"先祖,"但并非是男性"先祖,"而是女性"先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初文 字形
下载PDF
南朝小说词语考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崇高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0-63,共4页
对南朝小说词语的考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个别词语尚有进一步商讨的余地。文中对南朝小说里的四条词语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汉语大词典》"澳"下的"刷洗"义不能成立,其中两条书证中的"澳&q... 对南朝小说词语的考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个别词语尚有进一步商讨的余地。文中对南朝小说里的四条词语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汉语大词典》"澳"下的"刷洗"义不能成立,其中两条书证中的"澳"分别应解释为"加热"和"以水添釜";"薄(簿、箔)"的计量用法源于"圆形箕"义,而不该解释为"块片";"黄头鲜卑"中的"黄头"指黄头发,并非"黄须"之误;"欧阳火"是民间由"阳火"的"阳"联想到"欧阳"姓氏而附会成的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南朝 古代小说 词义
下载PDF
《古书虚字集释》的历史检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文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100-106,119,共8页
 裴学海撰《古书虚字集释》是继杨树达《词诠》之后于三十年代出版的又一部重要的虚词著作。本文从辞书发展史及近现代学术史的角度,检讨了这部虚词名著在中国现代辞书史上的成就与不足,以期对当今的汉语语文词典尤其是虚词词典的编纂...  裴学海撰《古书虚字集释》是继杨树达《词诠》之后于三十年代出版的又一部重要的虚词著作。本文从辞书发展史及近现代学术史的角度,检讨了这部虚词名著在中国现代辞书史上的成就与不足,以期对当今的汉语语文词典尤其是虚词词典的编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书虚字集释》 释义方式 义项设置 体系建构
下载PDF
“疙瘩”的词义和用法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疙瘩”是一个古今常用词,最早的用法出现在金代的医书中。通过考察“疙瘩”一词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它在古代汉语中写法多样,共有六个义项,其中有三个义项进入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义项很丰富。
关键词 疙瘩 词义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东北方言
下载PDF
古汉语生僻字的网络意义新解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鑫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2-54,共3页
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新时期的网络词语特点鲜明、形象生动,为网络语言注入了新活力。许多古汉语生僻字"复活"于网络交际中,它们中多数与原字的表义内容不同,被赋予了新的网络内涵,以其网络义而重新活跃于网络... 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新时期的网络词语特点鲜明、形象生动,为网络语言注入了新活力。许多古汉语生僻字"复活"于网络交际中,它们中多数与原字的表义内容不同,被赋予了新的网络内涵,以其网络义而重新活跃于网络使用中。通过分析网络常用的15个古汉语生僻字的意义和特点,对其网络义产生的不同类型进行归纳,力求从多角度对其网络义产生的动因进行解读与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僻字 古汉字 网络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