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白的商於之旅及其古道记忆
1
作者 卢燕新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李白途径商於古道,留下诸多诗什。据杨齐贤等《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统计,诗中所见商於古道之地名有商山、商州、石娥溪、西岩、四皓墓等,所见古道之人事有四皓、裴使君(延庆)等。同时,李白诗中又有南山、商山皓、... 李白途径商於古道,留下诸多诗什。据杨齐贤等《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统计,诗中所见商於古道之地名有商山、商州、石娥溪、西岩、四皓墓等,所见古道之人事有四皓、裴使君(延庆)等。同时,李白诗中又有南山、商山皓、南山皓等地名与人名的别称。通过诸多地名、人名及人事,不仅可以探究诗人商於之旅的路线及其诗歌活动,还可以管窥商於古道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对诗人羁旅情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商於之旅 古道记忆
下载PDF
杜牧的商於之行及其古道书写
2
作者 刘文卿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杜牧商於之行,除其存文自述的四次以外,另有至少三次。今见杜牧诗中,共十三首涉及商於之路。诗中地名,有“商山”“秦岭”“青泥阪”“蓝桥”“蓝溪桥”“丹水”“麻涧”“层峰驿”“武关”“青云馆”“富水驿”。杜牧的商於诗作,体现... 杜牧商於之行,除其存文自述的四次以外,另有至少三次。今见杜牧诗中,共十三首涉及商於之路。诗中地名,有“商山”“秦岭”“青泥阪”“蓝桥”“蓝溪桥”“丹水”“麻涧”“层峰驿”“武关”“青云馆”“富水驿”。杜牧的商於诗作,体现其反思历史之理性,追慕忠正耿直之谏臣,抒发经世理想与桑梓情结,蕴含生计与亲情之双重压力,亦短暂流露出归隐志趣,表现出较丰富的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牧 商於古道 行迹 诗作
下载PDF
元稹商於古道行迹及相关诗歌的多维书写
3
作者 沙贝瀛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元稹一生三次经过商於古道并有诗纪行。其商於诗作中既有蓝田、蓝桥驿等人文地理意象,也涉及秦岭、辋川等自然地理意象。这些诗作可以呈现诗人古道羁旅的行迹路线,勾勒出古道地理概貌;展现诗人记录景致、吟咏四皓、题壁留诗和寄诗酬赠... 元稹一生三次经过商於古道并有诗纪行。其商於诗作中既有蓝田、蓝桥驿等人文地理意象,也涉及秦岭、辋川等自然地理意象。这些诗作可以呈现诗人古道羁旅的行迹路线,勾勒出古道地理概貌;展现诗人记录景致、吟咏四皓、题壁留诗和寄诗酬赠等丰富的诗歌活动;反映出诗人达观的人生心态、昂扬的政治热情、寄情怀人的思念关切和面对年华流逝与物是人非的人生之悲。其行迹及诗作皆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商於古道 行迹路线 诗歌活动 思想情感
下载PDF
商於古道沿线驿道型城镇空间形态类型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琳 王馨儿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18,共9页
通过地方志及古文献查阅、深度访谈及口述历史调研、空间量化分析等方法,修正边界形状指数参数取值范围及形态分类,对商於古道沿线11个驿道型城镇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可归纳为3种类型,以清油河、商洛、麻街等为代表的无倾向/指状倾向... 通过地方志及古文献查阅、深度访谈及口述历史调研、空间量化分析等方法,修正边界形状指数参数取值范围及形态分类,对商於古道沿线11个驿道型城镇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可归纳为3种类型,以清油河、商洛、麻街等为代表的无倾向/指状倾向的带型;以丹凤、夜村等为代表的带状/指状倾向的团型;以富水、商南为代表的无倾向/团状倾向的指型.其形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发展基础和现代综合功能要素,影响机制表现为一方面自然环境及现代综合功能因素引导城镇地位功能(核心要素)在新时期交替演化,最终表现为城镇空间形态的不断层积演变;另一方面城镇空间形态也对自然环境及现代综合功能产生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驿道 空间形态 形成机制 商於古道
下载PDF
汉唐时期商於古道的修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雪峰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3-37,71,共6页
商於古道在中国古代作为一条沟通西北和东南的主要军事、政治、经济通道,在汉唐时期,先后由国家鸠工修治。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结合考古资料可以发现,秦汉时期为便于行军,国家在秦岭山区修建了栈道。唐朝为转运江淮物资,两次改道,并在古... 商於古道在中国古代作为一条沟通西北和东南的主要军事、政治、经济通道,在汉唐时期,先后由国家鸠工修治。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结合考古资料可以发现,秦汉时期为便于行军,国家在秦岭山区修建了栈道。唐朝为转运江淮物资,两次改道,并在古道沿线设置驿站,使商於古道的通行条件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於古道 汉唐 栈道 驿站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驿道型城镇景观格局演进特征及机制——以商於古道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琳 王馨儿 +1 位作者 杨莹 曾娟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9期5-11,21,共8页
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理论为城镇景观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通过文献梳理、地方志查阅、居民访谈与口述史收集等研究方法,分析治所、圩埠、邮驿、关塞4类驿道型城镇景观空间格局演进及差异,发现:①治所城镇商洛由城内镂空型向突... 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理论为城镇景观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通过文献梳理、地方志查阅、居民访谈与口述史收集等研究方法,分析治所、圩埠、邮驿、关塞4类驿道型城镇景观空间格局演进及差异,发现:①治所城镇商洛由城内镂空型向突破城墙轴向扩展的面状演进,圩埠城镇丹凤由散点状居民点向条带状演进,邮驿城镇棣花由城内块状向J形演进,关塞城镇武关由城内横T形向指状演进;②驿道型城镇的演进方式分别为内含层积、覆盖层积、交叉层积和并列层积;③驿道周边自然资源条件及驿道地位功能决定驿道通行能力和向城镇分配功能的能力,从而对城镇自然、社会关系产生影响,引发城镇功能内容和总量的改变,最终引导城镇社会生态景观格局的演进。本文旨在为构建引导区域城镇格局健康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驿道 城镇景观 演进特征 机制 社会生态系统 商於古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