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三缝线–三叉星”技术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
1
作者 孙超 徐稳 +3 位作者 陈雪 王庆玲 薛朝亚 梅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7-604,共8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三缝线–三叉星”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46例接受关节镜下“三缝线–三叉星”技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ACL)下止点撕脱骨折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三缝线–三叉星”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46例接受关节镜下“三缝线–三叉星”技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ACL)下止点撕脱骨折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术前和术后的体格检查(稳定性和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Tegner活动等级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以及重返运动时间等。将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样本数据分别与术前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6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6±10.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4.4±2.7个月。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的IKDC评分分别为59.7±5.4、86.1±5.7、89.5±5.0(P<0.001);Lysholm评分分别为56.7±5.0、84.8±4.4、90.6±4.2(P<0.001);Tegner评分分别为0.5±0.3、4.6±1.7、6.6±2.1(P<0.001);VAS评分分别为7.1±1.1、1.7±1.0、0.7±0.8(P<0.001)。术后满意度评为优秀42例、良好3例、一般1例,优良率达97.8%。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时,体格检查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重返运动平均时间为8.3±2.5个月。所有患者撕脱骨折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关节僵硬、骨折块松动移位及畸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均无需二次手术。结论:关节镜下“三缝线–三叉星”技术对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恢复术后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下止点 撕脱骨折 关节镜 缝线骨道技术
下载PDF
基于下肢全长X线片及CT平扫探讨鹅足肌腱对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远端轴位旋转的影响
2
作者 荆立忠 杨久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目的:基于下肢全长X线片及CT平扫探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后鹅足肌腱的有无对胫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近端轴位旋转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行MOWHTO的患者63例,根据术中对鹅足肌腱的处理情况,分为未松解组(对照组)、部分松解... 目的:基于下肢全长X线片及CT平扫探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后鹅足肌腱的有无对胫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近端轴位旋转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行MOWHTO的患者63例,根据术中对鹅足肌腱的处理情况,分为未松解组(对照组)、部分松解组(观察组1)和完全松解组(观察组2)各21例(21膝);同时收集自体腘绳肌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观察组3)21例(21膝)。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内均行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检查及髋膝踝CT平扫,测量解剖股骨胫骨角(a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胫骨扭转角(TTA),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观察组2、观察组3及对照组aFTA分别由术前(180.85±2.51)°、(180.30±2.18)°、(181.01±2.06)°和(181.34±1.98)°,矫正为术后(173.85±1.83)°、(174.11±1.34)°、(173.33±1.56)°和(174.26±1.77)°;MPTA由术前(80.23±1.83)°、(79.37±1.62)°、(81.01±1.52)°和(80.90±1.37)°,矫正为术后(89.54±2.33)°、(88.26±1.89)°、(87.58±1.01)°和(88.42±1.25)°。4组间术前aFTA、术后aFTA、术前MPTA、术后MPT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术后与术前TTA差值分别为(-0.52±0.99)°、(-0.07±2.06)°、(-0.13±1.37)°和(-0.89±1.21)°,观察组2、观察组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完整的鹅足肌腱可导致MOWHTO后胫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近端内旋,对其进行松解会削弱此作用,在MOWHTO中需合理处理鹅足肌腱,以尽量避免非计划的胫骨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术 鹅足肌腱 前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扭转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三点缝合前交叉韧带治疗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及术后功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潘魏巍 张志凌 +1 位作者 严惠强 尚旭亚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运用三点手术缝合前交叉韧带(ACL)方法治疗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关节骨科收治的101例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运用三点手术缝合前交叉韧带(ACL)方法治疗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关节骨科收治的101例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性45例,女性56例;年龄19~62岁,平均48.6岁;道路交通伤33例,运动损伤32例,其他36例。信封法随机分两组:两点缝合组(n=51)行关节镜下ACL传统两点缝合术,三点缝合组(n=50)行关节镜下ACL三点缝合治疗,术后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随访1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负重开始时间,比较组间VA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缝合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负重开始时间均短于两点缝合组[(4.55±0.65)月vs.(4.91±0.46)月、(8.99±2.11)d vs.(10.22±2.12)d、(36.55±5.56)d vs.(44.23±6.15)d,P<0.05]。两组VAS在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均较术前下降,且术后3d及术后7d三点缝合组VAS低于两点缝合组[(3.66±0.71)分vs.(4.26±0.64)分、(1.88±0.66)分vs.(3.33±0.34)分,P<0.05]。经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有所升高,且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三点缝合组的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两点缝合组[IKDC评分:术后1个月:(61.09±2.48)分vs.(49.88±3.65)分、术后6个月:(75.22±3.31)分vs.(66.33±2.78)分;Lysholm评分:术后1个月:(67.66±3.21)分vs.(56.88±3.64)分、术后6个月:(82.11±3.56)分vs.(69.45±4.66)分,P<0.05]。在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且与两点缝合组相比,三点缝合组各维度评分均升高[物质生活:(60.11±5.98)分vs.(69.77±6.12)分、躯体:(69.44±6.45)分vs.(78.11±4.55)分、心理:(67.22±7.16)分vs.(78.33±6.89)分、社会功能:(61.23±8.78)分vs.(71.23±6.16)分,P<0.05]。三点缝合组术后畸形愈合、伤口感染、关节僵硬、神经损伤总发生率低于两点缝合组(6.0%vs.19.6%,P<0.05)。结论关节镜下运用三点手术缝合ACL方法治疗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效果优于传统ACL两点缝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及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传统ACL两点缝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三点手术缝合 传统ACL修补 关节镜 术后功能评价
下载PDF
双中点法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隧道I.D.E.A.L点
4
作者 李腾云 付昌马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以双中点为参考的股骨隧道位置评估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运用自体肌腱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13例,采用双中点法制备股骨隧道I.D.E.A.L点。纳入患者术前物理查体及磁共振检查均提示AC...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以双中点为参考的股骨隧道位置评估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运用自体肌腱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13例,采用双中点法制备股骨隧道I.D.E.A.L点。纳入患者术前物理查体及磁共振检查均提示ACL断裂。比较手术前后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同时双中点制备股骨隧道的x/t(%)和y/h(%)数值与术后Bernard网格象限的理想位置x/t(%)和y/h(%)数值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术后第3个月IKDC、Lyshlom评分均较术前上升(P<0.05),而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膝关节侧位Bernard网格象限x/t(%)和y/h(%)与理想化位置x/t(%)和y/h(%)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中点法是ACL重建评估股骨隧道位置的良好方法,术中关节镜测量与术后Bernard网格象限测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束重建 股骨隧道 I.D.E.A.L点 双中点 评估
下载PDF
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在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假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孙科研 刘国庆 +1 位作者 许标 李亮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在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假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在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假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确定胫骨假体放置角度,对照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胫骨结节中内侧线确定胫骨假体放置角度,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以及局部解剖结构。结果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584、1.186、1.182,P=0.120、0.241、0.243),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12、2.127、2.603,P=0.003、0.039、0.012);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胫骨结节至滑车中线距离明显短于对照组(t=2.595,P=0.013),髌骨倾斜角以及屈膝30°、60°、90°时髌股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3.382、2.774、2.357、2.795,P=0.001、0.008、0.023、0.007)。结论通过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进行胫骨假体定位更有利于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提高髌骨稳定性,避免髌骨倾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假体 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胫骨髁间棘 胫骨结节内侧缘
下载PDF
冰敷联合壮医药锤拍打涌泉穴在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莫理璐 黄碧秋 +1 位作者 蓝阳露 梁艳媚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8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冰敷联合壮医药锤拍打涌泉穴在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 目的:观察冰敷联合壮医药锤拍打涌泉穴在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冰敷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冰敷治疗的同时联合壮医药锤拍打涌泉穴,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的VAS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术后1 d,两组的疼痛程度、膝关节肿胀度、膝关节活动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效果、膝关节肿胀度、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敷联合壮医药锤拍打涌泉穴在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敷疗法 壮医药锤 涌泉穴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长明 沈瑞群 +5 位作者 王建雄 范华强 胡喜春 卢海燕 付仰攀 董辉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木。采用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钻胫骨、股骨骨道。移植物用LARS人工韧带11例,用四股半腱肌股薄肌...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木。采用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钻胫骨、股骨骨道。移植物用LARS人工韧带11例,用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9例。LARS人工韧带用2枚界面螺钉固定韧带,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股骨端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手术时间LARS人工韧带组30~80min,平均56min。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组80—120min,平均100min。20例均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ARS人工韧带组术前评分:22—65分(36.72±15.54)分;术后6个月评分:80~98分(90.45±4.68)分(t=10.535,P〈0.01)。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组:术前评分:20~60分(37.11±12.26)分;术后6个月评分:75~87分(80.44±4.16)分(t=9.615,P〈0.01)。术后6个月LARS人工韧带组与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组评分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t=10.569,P〈0.01)。[结论]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LARS人工韧带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人工韧带 膝关节 等长点
下载PDF
关节镜下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长明 沈瑞群 +4 位作者 范华强 胡喜春 卢海燕 付仰攀 董辉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8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用LARS人工韧带对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钻胫骨、股骨骨道,将LARS韧带拉...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用LARS人工韧带对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钻胫骨、股骨骨道,将LARS韧带拉入骨道,韧带游离部分位于关节腔内,拉紧后2枚界面螺钉固定韧带。结果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56min。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8例均随访2~6个月,平均4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为22~65分(40.25±17.07)分;术后评分为80~93分(88.75±4.06)分(t=8.083,P<0.01)。结论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人工韧带 膝关节 等长点
下载PDF
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8
9
作者 黄长明 董辉详 +3 位作者 范华强 胡喜春 付仰攀 王建雄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技术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7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建立股骨胫骨隧道。股骨端用Rigidfix固... 目的探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技术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7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建立股骨胫骨隧道。股骨端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14.18±2.19)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25-66(46.76±14.79)分;术后1年评分:85-97(92.71±3.22)分(P〈0.01)。结论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技术应用在腘绳肌腱重建ACL中,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疗效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外科学 膝关节 等长点
下载PDF
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长明 沈瑞群 +5 位作者 王建雄 范华强 胡喜春 卢海燕 付仰攀 董辉详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按照建立胫骨、股骨骨道的方法将30例分为双监视组和传统组。每组15例,两组四...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按照建立胫骨、股骨骨道的方法将30例分为双监视组和传统组。每组15例,两组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股骨端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手术时间:双监视组60-90min,传统组70-90min。术中测量膝关节伸屈0°-90°时移植物位移:双监视组0—2(0.6±0.63)mm,传统组0~2.5(1.27±0.78)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例均随访6~12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双监视组术前评分:20—60(36.27±9.95)分;术后6个月评分:75~87(81.33±3.66)分(P〈0.01)。传统组术前评分:20~60(38.00±10.56)分;术后6个月评分:74~88(79.27±4.13)分(P〈0.01)。术前与术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应用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双监视组近期疗效与传统组相似,但术后评分稍高于传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外科学 膝关节 等长点
下载PDF
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结合双监视法解剖等长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长明 王建雄 +6 位作者 范华强 张少战 卢海燕 沈瑞群 胡喜春 付仰攀 董辉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7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结合双监视法解剖等长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0例ACL损伤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股骨端嵌入挤压固定法镜下重建ACL。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预张力后,肌...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结合双监视法解剖等长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0例ACL损伤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股骨端嵌入挤压固定法镜下重建ACL。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预张力后,肌腱中间打结,测量结与肌腱的直径,备用。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技术,建立股骨胫骨端等长点,胫骨端用肌腱相同直径的钻头建立胫骨隧道。股骨端用自制的台阶样联合钻建立隧道。股骨隧道下30mm的直径为6~8mm,股骨隧道近端为11~12mm。将肌腱从股骨隧道的近端经关节腔牵入胫骨隧道,将肌腱拉紧、膝关节屈伸活动20次,使肌腱结完全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将4股肌腱从胫骨隧道和其下方10mm处分别穿出,交叉打结并缝合固定在骨桥上。结果10例随访5~12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20~45分,(29.80±12.79)分;术后半年评分:81~91分,(86.80±3.46)分(t=20.93,P<0.01)。结论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结合双监视法解剖等长技术重建ACL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操作简单、韧带等长重建、生物固定、不用内固定耗材、节约手术费用、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广大部队伤病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等长点 胭绳肌腱结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等长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学斌 曹力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2期54-59,共6页
目的评价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膝关节模型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等长重建的意义,并寻找等长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最佳区域。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病区、经临床体格检查、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评价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膝关节模型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等长重建的意义,并寻找等长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最佳区域。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病区、经临床体格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膝关节镜下探查术诊断为ACL损伤的患者30例,行膝关节平扫+三维重建组合,建立患膝关节模型,将模型中的股骨和胫骨进行3D打印。将整个模型牢固安置在下肢被动运动训练机上,从0°伸直位至120°屈曲位,每10°为一个档位做屈伸运动,观察位移传感器显示器中的读数,算出长度变化。结果A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9.70±0.66)mm,变异系数为2.13,B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8.86±1.45)mm,变异系数为3.98,C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8.90±1.27)mm,变异系数为3.75,D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9.40±0.62)mm,变异系数为2.04,E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9.90±0.65)mm,变异系数为2.14。结论对30例ACL损伤患者的膝关节不同隧道进行测量,基于已成共识的胫骨隧道定位点,以A、D、E三点围成的三角形为关节镜下ACL等长重建最理想的股骨隧道钻孔区域。在此三点围成的区域,重建的ACL都可以达到等长的效果,是手术重建的最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3D打印 膝关节 等长重建 股骨止点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侧定位点及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洋 尹天 +5 位作者 毕方杉 侯云杰 牛凯 陈文学 赵兴玮 王鑫欣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8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侧定位点及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对其进行CT检查,分别进行如下2种实验...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侧定位点及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对其进行CT检查,分别进行如下2种实验.实验1中,确保移植物直径一致,对不同隧道定位点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实验2中,确保股骨侧定位点一致,根据实验不同的控制隧道直径进行分组,每组30例,在控制隧道直径为7 mm的情况下,根据不同距离分为a组(n=18)与A组(n=12);在控制隧道直径为8 mm的情况下,根据不同距离分为b组(n=13)与B组(n=17).在实验2中,将控制隧道直径为7 mm作为c组(n=30),将控制隧道直径为8 mm作为d组(n=30),对不同的隧道直径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两组实验下观察股骨滑车沟距离(TT-TG值)的变化,并对患者的TT-TG值进行观察,分析两组实验中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1中,在控制隧道直径为7 mm的情况下,a组的TT-TG值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隧道直径为8 mm的情况下,b组的TT-TG值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定位点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成正相关(P<0.05).实验2中,在定位点范围恒定情况下,c组与d组的TT-T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无相关性(r=0.3617,P=0.0716).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无相关性,但股骨侧定位点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成正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股骨侧定位点的重视,使其定点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股骨侧定位点 移植物直径变化 膝关节旋转稳定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永田 张振兴 +1 位作者 姜景尧 曹立颖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2期23-25,共3页
目的:对比空心螺钉内固定法与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23例,其... 目的:对比空心螺钉内固定法与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23例,其中A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B组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结果:A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均Ⅰ期愈合,且无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螺钉内固定 不可吸收缝线 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联合AR导航模拟前交叉韧带股骨端定位点精确度的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国成 刘欣伟 +3 位作者 刘松波 刘铭 王宇 项良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及验证增强现实(AR)导航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端隧道定位点的精确度与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一个内设不同直径靶心的特制立方体模型作为穿刺模型;选取50名临床骨科医师,随机对每位医师进行编号(1~50号),... 目的探讨及验证增强现实(AR)导航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端隧道定位点的精确度与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一个内设不同直径靶心的特制立方体模型作为穿刺模型;选取50名临床骨科医师,随机对每位医师进行编号(1~50号),按编号顺序进行AR导航下的穿刺定位点操作,最后进行AR导航的精准度和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 AR导航下模拟临床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端隧道定位点精确度在各直径靶心内分别为:74%(0.25 cm)、78%(0.5 cm)、83%(0.75 cm)、86%(1.0 cm)、89%(1.25 cm)、96%(1.5 cm);操作者满意度评分平均为(8.7±1.3)分。结论 AR导航下行前交叉韧带股骨端止点定位方法精确度较高,可实时观察定位点与周围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临床可行性高,适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端隧道定位点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增强现实 前交叉韧带 定位点 精准度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后护理要点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海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4期144-144,共1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 ,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41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 ,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41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和比较,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1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较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66,P<0.05)。结论对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 护理 要点
下载PDF
用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ACL断裂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秋野 李文远 +5 位作者 董鹏 孙军 王玉博 刘博 刘冰 杨树忠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2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用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ACL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腘绳... 目的 :探讨用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ACL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其KT-1000两侧差值、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KT-1000两侧差值、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ACL断裂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手术的费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 股骨端 Rigidfix固定 重建前交叉韧带
下载PDF
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实验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秋野 李文远 +5 位作者 孙军 董鹏 王玉博 刘博 刘冰 杨树忠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内腱骨愈合过程。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半腱肌并保留胫骨止点重建前交叉韧带,于术后2周、4周、8周、3月、6月、12月分别采取标本。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隧道内腱骨愈合的过程。... 目的观察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内腱骨愈合过程。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半腱肌并保留胫骨止点重建前交叉韧带,于术后2周、4周、8周、3月、6月、12月分别采取标本。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隧道内腱骨愈合的过程。结果术后2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连接紧密可见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胶原排列不整齐。术后4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的腱骨间形成纤维连接并有少量纤维软骨形成。术后8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的腱骨间的组织出现分层,隐约可见4层结构并隐约可见潮线。术后3个月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的4层结构,潮线较前明显。术后6个月形成直接止点的4层结构,潮线较前更明显。术后12个月形成了成熟的直接止点的结构,潮线清晰可见。结论保留胫骨止点兔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骨隧道内腱骨愈合是由间接的固定点逐渐转化为直接止点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胫骨止点 兔半腱肌 重建前交叉韧带 腱骨愈合
下载PDF
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磊 熊鹿静 +3 位作者 李炳坤 唐小高 喻林 周鑫 《中医正骨》 2022年第6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钟、阳陵泉、膝阳关、环跳4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6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周、4周、6周时双侧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hreshold to detection of passive motion,TTDPM)、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JPS)以及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P40起始潜伏期、波幅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潜伏期、波幅。结果:①TTDPM。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12.586,P=0.000)。双侧膝关节TTDP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06.942,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TTDP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34.592,P=0.000)。患侧膝关节TTDPM随时间呈下降趋势(3.57°±0.53°,2.61°±0.47°,2.21°±0.39°,1.92°±0.28°,F=349.20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4°±0.10°,1.42°±0.12°,1.40°±0.10°,1.41°±0.07°,F=2.772,P=0.052)。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TTDPM均较健侧高(t=29.528,P=0.000;t=21.642,P=0.000;t=16.658,P=0.000;t=13.642,P=0.000)。②JPS。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1.439,P=0.000)。双侧膝关节JPS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32.141,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JP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9.843,P=0.000)。患侧膝关节JPS随时间呈改善趋势(4.31°±0.71°,3.62°±0.65°,3.23°±0.60°,2.64°±0.54°,F=211.272,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9°±0.13°,1.47°±0.11°,1.48°±0.10°,1.47°±0.10°,F=1.333,P=0.277)。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JPS均较健侧差(t=28.782,P=0.000;t=23.278,P=0.000;t=20.698,P=0.000;t=15.864,P=0.000)。③SEPsP40起始潜伏期。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740.633,P=0.000)。双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2153.95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817.474,P=0.000)。患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随时间呈缩短趋势[(49.23±1.95)ms,(43.87±1.81)ms,(38.33±1.91)ms,(34.68±1.39)ms,F=1406.798,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30.78±0.92)ms,(30.42±1.15)ms,(30.41±0.98)ms,(30.39±1.10)ms,F=1.680,P=0.173]。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均较健侧长(t=64.829,P=0.000;t=51.154,P=0.000;t=26.471,P=0.000;t=18.256,P=0.000)。④SEPsP40波幅。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40.382,P=0.000)。双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309.833,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SEPsP40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19.578,P=0.000)。患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随时间呈增高趋势[(1.36±0.10)mv,(1.67±0.11)mv,(1.83±0.10)mv,(1.97±0.09)mv,F=926.454,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2.27±0.08)mv,(2.29±0.09)mv,(2.28±0.06)mv,(2.29±0.07)mv,F=2.258,P=0.084]。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均较健侧低(t=-69.500,P=0.000;t=-42.342,P=0.000;t=-30.748,P=0.000;t=-22.211,P=0.000)。⑤MCV潜伏期。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647.733,P=0.000)。双侧膝关节MCV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28.42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MCV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73.718,P=0.000)。患侧膝关节MCV潜伏期随时间呈缩短趋势[(20.63±1.37)ms,(17.94±1.49)ms,(16.67±1.30)ms,(14.36±0.99)ms,F=866.063,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2.27±0.39)ms,(12.24±0.44)ms,(12.22±0.49)ms,(12.21±0.39)ms,F=0.282,P=0.839]。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MCV潜伏期均较健侧长(t=44.622,P=0.000;t=26.899,P=0.000;t=27.612,P=0.000;t=15.341,P=0.000)。⑥MCV波幅。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208.831,P=0.000)。双侧膝关节MCV波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582.21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MCV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362.807,P=0.000)。患侧膝关节MCV波幅随时间呈增高趋势[(3.76±0.10)mv,(4.26±0.13)mv,(4.58±0.11)mv,(4.78±0.09)mv,F=4397.71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5.23±0.07)mv,(5.24±0.06)mv,(5.23±0.06)mv,(5.24±0.05)mv,F=2.144,P=0.098]。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MCV波幅均较健侧低(t=-171.500,P=0.000;t=-63.024,P=0.000;t=-48.938,P=0.000;t=-40.251,P=0.000)。结论:对于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在ACL重建术后采用电针足少阳经穴,膝关节本体感觉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术后短期内并不能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前交叉韧带 电针 胆经 本体感觉 悬钟 阳陵泉 膝阳关 环跳
下载PDF
穴位埋线防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兴阳 岳流伟 《河南中医》 2017年第6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防治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伊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ACL断裂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所有患...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防治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伊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ACL断裂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手术方式统一为关节镜下单隧道ACL重建,移植肌腱均为自体同侧半腱肌和股薄肌,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手术后,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治疗组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防治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股四头肌萎缩 穴位埋线 康复锻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