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of pore–throat structures and its effect on shale oil apparent permeability
1
作者 Wendong Wang Qian Zhang +3 位作者 Jilong Xu Da Zheng Lifeng Liu Yuliang S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Oil transport is greatly affected by heterogeneous pore–throat structures present in shale.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pore–throat structures.Additionally,it remains unclear how pore–t... Oil transport is greatly affected by heterogeneous pore–throat structures present in shale.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pore–throat structures.Additionally,it remains unclear how pore–throat structures affect oil transport capacity.In this paper,using finite element(FE)simulation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we calculated the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for four pore–throat structure.In addition,the influence of pore throat structure on shale oil permeability is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pore throat structures can vary by 300%.The contribu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ance caused by streamline bending is also in excess of 40%,even without slip length.Fur-thermore,Pore–throat structures can affect apparent permeability by more than 60%on the REV scale,and this influence increases with heterogeneity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organic matter content,and organic matter number.Clearly,modeling shale oil flow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porous–throat structure and additional resistance,otherwise oil recovery and flow capacity may be overestim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throat structure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apparent permeability REV-scale Shale oil
下载PDF
Mode of overlying rock roofing structure in large mining height coal face and analysis of support resistance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锋锋 刘长友 杨敬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262-3272,共11页
The mining space of large mining height coal face is large,the range of movement and caving of rock strata is large and the stability of supports at coal face is low and damage rate of supports is high,which significa... The mining space of large mining height coal face is large,the range of movement and caving of rock strata is large and the stability of supports at coal face is low and damage rate of supports is high,which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safe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coal mines.By similar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mode of fractured roofing structure of large mining height coal face and the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support resistance of the support was evaluated.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tructural mode of "combined cantilever beam – non-hinged roofing – hinged roofing" of the large mining height coal face appears at the roofing of large mining height coal face.The supporting factor of caved gangue at the gob is introduced,the calculating equations of the fractured step distance of roofing were derived and conventional calculating method of caved height of roofing was corrected and the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of the length and height of each structural area of the roofing was provided.With reference to the excavating conditions at Jinhuagong coal mine in Datong minefield,the dimensions of structural areas of the roofing of the coal face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and reasonable support resistance of the height coal face was acquired.By selecting Model ZZ13000/28/60 support and with procedures of advanced pre-cracking blasting,the safe production of large mining height coal face was ass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mining height roof structure roof model roof fracturing distance support resistance
下载PDF
Some results of modeling D-D seismogenic pattern by the fracture model experiment of large-scale rock samples(I) 被引量:2
3
作者 陆阳泉 赵家骝 +2 位作者 钱家栋 王玉祥 刘建毅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8年第2期95-102,共8页
sing the natural limeston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field with dimension of 500 mm×500 mm×1 000 mm, the D-D (dilatancy-diffusion) seismogeny pattern was model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ater injection, which ob... sing the natural limeston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field with dimension of 500 mm×500 mm×1 000 mm, the D-D (dilatancy-diffusion) seismogeny pattern was model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ater injection, which observes the time-space evolutionary features about the relative physics fields of the loaded samples from deformation, formation of microcracks to the occurrence of main rupture. The results of observed apparent resistivity show: ① The process of the deformation from microcrack to main rupture on the loaded rock sample c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cursory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in the observation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② The precursory temporal changes of observation in apparent resistivity could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ages,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shows the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rock sample; ③ Before the main rupture of the rock sample the obvious ″tendency anomaly′ and ′short-term anomaly″ were observed, and some of them could be likely considered as the ″impending earthquake ″anomaly precursor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The changes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show that they are intrinsically related to the dilatancy phenomenon of the loaded rock sample.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resistivity change of loaded rock sample theore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experiment of large-scale rock sample D-D seismogenic pattern apparent resistivity
下载PDF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Crust in Manas Earthquake Area, Xinjiang, China
4
作者 Zhao Guoze, Zhan Yan, Tang Ji, Zhao Junmeng, Jin Guangwen, Deng Qianhui, and Wang JijunInstitute of Geology, CSB, Beijing 100029,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0年第1期79-89,共11页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data obtained recently in Manas earthquake area were processed. In the result, curves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impedance phase, skewness and optimum rotation angle versus period and the real m...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data obtained recently in Manas earthquake area were processed. In the result, curves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impedance phase, skewness and optimum rotation angle versus period and the real magnetic induction vectors were obtained. Then the data of all measuring points were interpreted by 2D automatic invers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long the sounding profile the shallow crust can be divided into 5 segments and the deep crust can be divided into 3 segments, with faults or deep-seated fault zones as the contact boundaries between them. The sedimentary cover along the profile extents down to depth about 12 km in maximum and a low-resistivity body exists in the crust in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profile.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are well consistent with geological and other geophysical data. The Manas M7. 7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 a contact zone where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crust sharply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apparent resistivity XINJIANG Two-dimensional inversion Electrical structure
下载PDF
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影响下沥青混合料的抗断裂特性研究
5
作者 牛冬瑜 黄山 +3 位作者 师伟博 谢希望 汪严 高仰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8-67,共10页
为探究细观骨架优化对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细观尺度下主骨架粗集料的接触特性与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关系。基于颗粒堆积理论与细观接触力学,修正了表征主骨架结构细观接触特征的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C_(npcf)),并设计... 为探究细观骨架优化对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细观尺度下主骨架粗集料的接触特性与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关系。基于颗粒堆积理论与细观接触力学,修正了表征主骨架结构细观接触特征的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C_(npcf)),并设计了九种具有不同细观结构的级配。基于半圆弯试验(SCB)确定了合理的抗断裂性能评价指标,采用Python编程实现SCB试验后试件表面的数字图像协同处理,在细观尺度探究了不同C_(npcf)下断裂扩展的规律。最后,根据灰熵理论,综合分析了不同结构特征参数与断裂性能的灰关联性。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能量指标,随着C_(npcf)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C_(npcf)=7.35时,沥青混合料的抗断裂性能(σm=1.18 MPa,G f=3003.4 J/m 2,CRI=509.1)更优。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裂缝面积和长度呈线性扩展,但在不同C_(npcf)下显著开裂时的加载位移并不一致。控制C_(npcf)于7.2~7.6之间,将能有效增强混合料抵抗断裂扩张的能力。不同温度条件下C_(npcf)在能量和强度层面与抗断裂性能均具有强灰关联,这为在细观结构尺度优化沥青混合料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抗断裂性能 细观结构优化 颗粒堆积理论 数字图像处理
下载PDF
视电阻率法在隐伏岩溶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6
作者 孟庆鲁 李兆令 +2 位作者 王聪 胡安顺 薛成 《工程勘察》 2024年第8期82-86,共5页
隐伏岩溶发育引起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提高勘查方法和解译精度在隐伏岩溶区灾害调查中尤为重要。视电阻率法数据处理、反演算法以及综合解译方法的进步为地质灾害调查提供了有力手段。本文引入视电阻率三维模型,结合... 隐伏岩溶发育引起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提高勘查方法和解译精度在隐伏岩溶区灾害调查中尤为重要。视电阻率法数据处理、反演算法以及综合解译方法的进步为地质灾害调查提供了有力手段。本文引入视电阻率三维模型,结合二维剖面分析,对采集的视电阻率数据进行综合整理,丰富了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数据模块关联性,有效提高了解译精度和地质模型契合度。结合钻探验证情况对泰安市桥沟地区隐伏岩溶塌陷区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隐伏岩溶发育区的视电阻率特征,分析岩溶发育范围和成因,为隐伏岩溶区灾害调查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应用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隐伏岩溶 视电阻率 断裂构造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大震区地壳深部的电性结构 被引量:17
7
作者 詹艳 赵国泽 +4 位作者 汤吉 赵俊猛 晋光文 邓前辉 王继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9-167,共9页
对玛纳斯大震区新近观测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视电阻率曲线、阻抗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主轴方位角和地磁实感应矢量。然后对所有测点的资料进行了二维自动反演解释。结果表明,沿剖面的地壳浅部可划分为5个区段,沿剖... 对玛纳斯大震区新近观测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视电阻率曲线、阻抗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主轴方位角和地磁实感应矢量。然后对所有测点的资料进行了二维自动反演解释。结果表明,沿剖面的地壳浅部可划分为5个区段,沿剖面的深部可划分为3个区段,各区段的接触边界由断层或深断裂带组成。沿测线沉积盖层最大深度达12km左右;测线南段存在壳内低阻体。这些解释结果与地质及其它资料吻合较好。玛纳斯7.7级地震发生在地壳电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接触带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视电阻率 电性结构 地震 地壳深部
下载PDF
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的导电性质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陈健杰 江林华 +1 位作者 张玉贵 张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0-92,101,共4页
为了从测井曲线中正确解译出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开发,使用4263B型LCR参数测试仪测试了频率1、10、100 kHz下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的视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构造煤的视电阻率小于原生结构煤的视电阻率;在烟煤阶... 为了从测井曲线中正确解译出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开发,使用4263B型LCR参数测试仪测试了频率1、10、100 kHz下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的视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构造煤的视电阻率小于原生结构煤的视电阻率;在烟煤阶段煤岩的视电阻率随变质程度增加而增加,而到了无烟煤阶段突然减小;煤的视电阻率与测试频率成反比;煤的导电性具有各向异性特征,煤的不同极化方向视电阻率不同。对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导电性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测井曲线解译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原生结构煤 视电阻率 测井曲线 各向异性
下载PDF
含裂纹结构剩余强度的一种估算方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亚智 黄其青 +1 位作者 傅祥炯 郑旻仲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5,共5页
剩余强度分析对结构断裂安全性评价十分重要。现有的剩余强度分析方法中 ,Feddersen工程分析法具有代表性 ,它对简单含裂纹结构比较有效。但这类方法一般需要预先得到弹性断裂应力的连续曲线 ,才有可能进行短裂纹阶段的弹塑性修正和长... 剩余强度分析对结构断裂安全性评价十分重要。现有的剩余强度分析方法中 ,Feddersen工程分析法具有代表性 ,它对简单含裂纹结构比较有效。但这类方法一般需要预先得到弹性断裂应力的连续曲线 ,才有可能进行短裂纹阶段的弹塑性修正和长裂纹时的净截面屈服修正 ,使用不方便 ,有时甚至不适用。本文认为含裂纹结构的破坏是静力学模式破坏和断裂力学模式破坏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而建议一种结构剩余强度的实用估算方法。通过表观断裂韧度准则确定的弹性断裂强度和净截面全面屈服后的静力学破坏强度的结合 ,估算剩余强度许用值。该方法可以方便地估算任意时刻的剩余强度。分别进行含中心裂纹的有限宽板和含裂纹耳片结构的剩余强度试验 ,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表明本文方法预测精度良好 ,有望推广到其他结构形式。文中强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强度 含裂纹结构 表观断裂韧度 线弹性断裂 静力学断裂
下载PDF
隧道瞬变电磁多点阵列式探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孙怀凤 李术才 +6 位作者 李貅 戚志鹏 苏茂鑫 薛翊国 郭文波 刘人太 韩伟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5-2233,共9页
针对传统的隧道瞬变电磁探测与解释仅主要依靠二维视电阻率断面图的不足,借鉴地面大回线中心装置瞬变电磁的观测方式,提出隧道瞬变电磁多点阵列式探测方法。研究瞬变电磁非中心点垂直分量频率域响应双重贝塞尔函数强振荡型积分的计算方... 针对传统的隧道瞬变电磁探测与解释仅主要依靠二维视电阻率断面图的不足,借鉴地面大回线中心装置瞬变电磁的观测方式,提出隧道瞬变电磁多点阵列式探测方法。研究瞬变电磁非中心点垂直分量频率域响应双重贝塞尔函数强振荡型积分的计算方法,以中心点频率域响应多项式为基函数,定义多项式形式的非中心点频率域响应表达式,通过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得到多项式系数。推导瞬变电磁非中心点时间域响应公式,在瞬变电磁场晚期近似条件下,给出非中心点垂直分量晚期视电阻率公式,实现隧道瞬变电磁探测时观测回线内非中心点垂直分量响应能够转换为视电阻率图像进行解释,为隧道瞬变电磁多点阵列式探测提供理论基础,提出利用隧道瞬变电磁阵列式探测响应数据进行三维视电阻率综合解释的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开展隧道瞬变电磁多点阵列式实际探测研究,对隧道底板下方含水构造进行多点阵列式探测,对探测结果进行对比和解释,形成三维视电阻率图,分析得到含水构造的三维空间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含水构造 瞬变电磁场 多点阵列式探测 视电阻率
下载PDF
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分层视电阻率值的测试 被引量:28
11
作者 汤友谊 孙四清 +1 位作者 郭纯 陈江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2,共3页
利用DZ-ⅡA型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在淮南矿区井下对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的煤分层进行了 30组视电阻率值的煤壁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认为, 利用视电阻率仅能将不同煤体结构区分为硬煤和构造软煤两大类, 而测试结果有助于提高对不同煤体结构类... 利用DZ-ⅡA型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在淮南矿区井下对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的煤分层进行了 30组视电阻率值的煤壁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认为, 利用视电阻率仅能将不同煤体结构区分为硬煤和构造软煤两大类, 而测试结果有助于提高对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的电性差异的认识和相关物探资料解释的精度, 推动构造软煤非接触性探测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结构 视电阻率 煤分层 构造软煤
下载PDF
电法在地下热水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东明 叶松青 +1 位作者 成建勋 游君君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热水镇的地热资源,运用物探联合剖面法,结合区域地质和构造特征,分析、推断地下热水形成和运移的水文地质条件;推测出隐伏的断裂带;证实张性断裂对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查明该区第四系中视电阻率<40 Ω·m的地...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热水镇的地热资源,运用物探联合剖面法,结合区域地质和构造特征,分析、推断地下热水形成和运移的水文地质条件;推测出隐伏的断裂带;证实张性断裂对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查明该区第四系中视电阻率<40 Ω·m的地层为含热水砂砾石层,圈定联剖曲线低阻带中视电阻率<100 Ω·m的范围为断裂构造脉状地下热水的中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水 断裂带 视电阻率 联合剖面法 电测深
下载PDF
宁洱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发震构造初析(一)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汪晓 赵国泽 +4 位作者 汤吉 肖骑彬 陈小斌 王继军 蔡军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6-524,共9页
在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区进行了宽频带(1000~1/4096Hz)大地电磁观测,采用了远参考道技术和Robust技术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及区域电性结构方向,采用非线性共扼梯度(NLCG)二维反演技术对实... 在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区进行了宽频带(1000~1/4096Hz)大地电磁观测,采用了远参考道技术和Robust技术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及区域电性结构方向,采用非线性共扼梯度(NLCG)二维反演技术对实测资料进行了反演,得到了与实测曲线拟合程度较高的反演模型。从二维解释结果可以看出:横向上,以12号测点为界,明显地划分为2个不同的电性分区,推测存在具一定延伸的断裂构造。纵向上,30km深度以上大致可分为4个电性层:1)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层(Mz—Cz),厚约1km。2)古生代沉积层(Pz),厚约5km。3)壳内高导层(HCL)。4)中、下地壳(MLC)。其中壳内高导层埋深在12号点左右存在较大的差异,推测在12—13号点下高导层顶部存在壳内的滑脱构造。宁洱地震震源深度为5km,文中所推测的滑脱构造位于这一层位上。认为该滑脱构造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视电阻率 电性结构 发震构造 宁洱地震 二维反演
下载PDF
利用遗传算法对土壤模型的反演计算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智强 蒋正龙 +2 位作者 周卫华 文习山 毛文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0-94,共5页
为确定土壤分层结构模型,利用Wenner法测量了视在电阻率和极间距之间的关系,并引入了非线性目标函数将土壤参数求解问题转化为待求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但由于传统的线性化或拟线性化方法求取目标函数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 为确定土壤分层结构模型,利用Wenner法测量了视在电阻率和极间距之间的关系,并引入了非线性目标函数将土壤参数求解问题转化为待求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但由于传统的线性化或拟线性化方法求取目标函数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运用遗传算法优化计算分析土壤分层结构模型参数,用该方法可计算任意分层的土壤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土壤结构 接地系统 反演 格林函数 视在电阻率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的混凝土裂缝测量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艾亿谋 杜成斌 居发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9-292,共4页
基于四探针电阻率测量技术,依据试验测得的混凝土表观电阻率变化确定裂缝位置.在考虑到干燥环境、潮湿环境和输入电流方向对裂缝导电能力影响的前提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探讨了表观电阻率随裂缝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将实际裂缝简化为等效裂... 基于四探针电阻率测量技术,依据试验测得的混凝土表观电阻率变化确定裂缝位置.在考虑到干燥环境、潮湿环境和输入电流方向对裂缝导电能力影响的前提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探讨了表观电阻率随裂缝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将实际裂缝简化为等效裂缝,进而提出裂缝等效电路和等效电阻的方法,研究了表观电阻率与裂缝密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依据电阻率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地找出裂缝位置,裂缝深度和密实度与表观电阻率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干燥环境下,输入电流方向垂直于裂缝时表观电阻率随着裂缝深度或裂缝等效电阻率的增加而增大,输入电流方向平行于裂缝时表观电阻率随裂缝深度或裂缝等效电阻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潮湿环境下,输入电流方向垂直于裂缝时表观电阻率不随裂缝深度或裂缝等效电阻率的变化而改变,输入电流方向平行于裂缝时表观电阻率随裂缝深度或裂缝等效电阻率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测量技术 表观电阻率 裂缝深度 裂缝密实度 混凝土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岛结构环氧树脂材料的抗冲磨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买淑芳 方文时 +1 位作者 杨伟才 李敬玮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98-1502,共5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岛结构环氧材料的增韧、抗冲磨机理.通过断裂韧性、抗冲磨性能及强化开裂试验得出,与环氧-固化剂体系相比,加入增韧剂ZRJ后制成的海岛结构环氧树脂其断裂韧性提高约9~20倍;抗高速含砂水流冲磨强度提高46%;在-20℃~80... 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岛结构环氧材料的增韧、抗冲磨机理.通过断裂韧性、抗冲磨性能及强化开裂试验得出,与环氧-固化剂体系相比,加入增韧剂ZRJ后制成的海岛结构环氧树脂其断裂韧性提高约9~20倍;抗高速含砂水流冲磨强度提高46%;在-20℃~80℃强化开裂试验中的抗裂性能也显著提高,其中增韧剂为环氧树脂的80%时效果最佳.文中还给出了各种配方的海岛结构环氧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从中可观测到微观形貌的变化,看到粒径为0.2μm的海岛结构.试验结果证明,具有海岛结构的环氧树脂材料可用于水工建筑物表面抗含砂水流冲磨破坏和低温环境防裂环氧砂浆涂层,极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多组分 海岛结构 环氧树脂砂浆 断裂韧性 抗冲刷磨损 高速水流 水工建筑物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路基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江玉乐 张楠 +1 位作者 周清强 张朝霞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11-515,469,共5页
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以其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密度电法采取较密集的测点以及多种装置的组合同时测量,可提供丰富的地电信息,有利于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解释。这里在分析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基于... 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以其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密度电法采取较密集的测点以及多种装置的组合同时测量,可提供丰富的地电信息,有利于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解释。这里在分析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基于的静电场理论的基础上,归纳溶洞、滑坡、断裂等地球物理特征,结合某高速公路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资料,给出了不同地电模型的异常分布情况,提出了一些提高探测能力和解释精度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这些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良好效果,充分展现出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当今工程地质勘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岩溶 滑坡 断裂 构造 低阻屏蔽
下载PDF
井下视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解滔 杜学彬 卢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53,共14页
采用水平层状均匀介质中点电流源位于任意深度时电位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井下对称四极视电阻率观测时影响系数随深度和极距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固定的观测极距,影响系数与电极埋深之间关系复杂;对于某些电性结构和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井下... 采用水平层状均匀介质中点电流源位于任意深度时电位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井下对称四极视电阻率观测时影响系数随深度和极距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固定的观测极距,影响系数与电极埋深之间关系复杂;对于某些电性结构和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井下观测对表层干扰具有放大作用。对于固定的电极埋深,小极距观测主要体现观测装置所在处的介质层信息,深部介质的影响系数随着极距的加大而增加,浅层影响系数一般先上升后下降;观测极距足够大时,井下观测影响系数逐渐接近于地表观测的影响系数,井下观测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本文以天水台为例讨论了实施井下观测时影响系数在选择供电极距和电极埋深过程中的应用。分析结果对在不同电性结构中实施井下地电观测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电阻率 井下观测 影响系数 干扰 电性结构
下载PDF
隐伏地质构造的大地电磁有限单元法正演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建新 杨天春 +2 位作者 王燕龙 廖建平 王士党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对常见的隐伏地质构造体进行大地电磁场正演模拟,并研究和总结了构造体对大地电磁场的响应特征.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大地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应用有限单元法求解变分问题并得出刚度矩阵,根据线性方程组计算出相应的场值,再由改进的视电... 对常见的隐伏地质构造体进行大地电磁场正演模拟,并研究和总结了构造体对大地电磁场的响应特征.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大地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应用有限单元法求解变分问题并得出刚度矩阵,根据线性方程组计算出相应的场值,再由改进的视电阻率定义式求出视电阻率.模拟结果显示:改进的视电阻率定义式相对于传统的Cagniard定义式能有效地提高视电阻率曲线的收敛速度和逼近程度;隐伏地质构造体对大地电磁场的响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分析两种极化模式下的正演结果,可以有效地识别地质构造体的存在和分布情况.通过实例分析,得出隐伏地质构造正演模拟与实际观测资料的互相验证关系,为实践应用中的反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地质构造 正演模拟 有限单元法 视电阻率
下载PDF
联合剖面法寻找基岩裂隙水 被引量:8
20
作者 董健 胡雪平 +1 位作者 李肖鹏 陈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520-3522,3527,共4页
根据联合剖面法的工作原理、装置形式和异常特点,结合实例,阐述了利用低阻正交点的位置解释断层破碎带产状的工作思路。结果表明,低阻正交点的出现反映了地下低阻体的存在,联合剖面法寻找基岩裂隙水效果明显。
关键词 联合剖面法 视电阻率 低阻正交点 断层破碎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