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池穴“气至病所”针刺法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的影响
1
作者 陈萌 许华强 +4 位作者 李璐 詹明洁 李星凌 王超 陈晓军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9期152-156,共5页
目的:观察风池穴“气至病所”针刺法对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取双侧太阳、丝竹空、率谷、风池、外关、侠溪穴,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取穴同对照组,风... 目的:观察风池穴“气至病所”针刺法对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取双侧太阳、丝竹空、率谷、风池、外关、侠溪穴,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取穴同对照组,风池穴在揣穴的基础上快速进针,缓慢调整针尖方向及针刺深度进行搜气,直至患者自觉头颞部有酸胀感,余穴操作同对照组。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首次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和头痛症状积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MS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时长、伴随症状积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上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均能减轻偏头痛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但风池穴“气至病所”针刺法可提高即时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刺 风池 气至病所 即时镇痛
下载PDF
从三焦气化论治小儿鼾症
2
作者 刘伟伟 黄东辉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2期187-190,共4页
从三焦气化论治小儿鼾症,认为肺脾肾三脏亏虚、三焦气化失常、痰瘀内生是小儿鼾症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应明确病因病位,表证尚在者,病位在上焦,宜散邪、通窍、宣肺;脾胃不和、痰瘀内生者,病位在中焦,宜健脾、化痰、散瘀;肾虚兼有肝郁者,... 从三焦气化论治小儿鼾症,认为肺脾肾三脏亏虚、三焦气化失常、痰瘀内生是小儿鼾症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应明确病因病位,表证尚在者,病位在上焦,宜散邪、通窍、宣肺;脾胃不和、痰瘀内生者,病位在中焦,宜健脾、化痰、散瘀;肾虚兼有肝郁者,病位在下焦,宜疏肝、益肾、温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鼾症 三焦气化 病因病位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阳”字含义考辨
3
作者 茆慧芳 李崇超 《河南中医》 2024年第9期1307-1311,共5页
“阳”字在《伤寒杂病论》中具有丰富的含义,或言脉象,或言脉位,或言脉法,或言津液,或言阳气,或言卫气,或言病位,或言病邪,或言病性,或言治则等。言脉象时,“阳”代指阳邪;言脉位时,“阳”表示寸脉,“阴”表示尺脉;言脉法时,以阴阳表示... “阳”字在《伤寒杂病论》中具有丰富的含义,或言脉象,或言脉位,或言脉法,或言津液,或言阳气,或言卫气,或言病位,或言病邪,或言病性,或言治则等。言脉象时,“阳”代指阳邪;言脉位时,“阳”表示寸脉,“阴”表示尺脉;言脉法时,以阴阳表示脉之浮沉,从而提示疾病之表里、内外;言津液时,“阳”代指津液,“阴”代指血;言阳气时,“阳”表示阳气异常;言卫气时,“阴”表示营气,“阳”表示卫气,以阐释营卫关系;言病位时,“阳”提示病位在太阳或少阳;言病邪时,“阳”代指表邪或阳邪;言病性时,“阳”代指虚热之证;言治则时,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以“阴阳自和”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 脉象 脉位 脉法 津液 阳气 卫气 病位 病邪 病性 治则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针至病所与气至病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许荣正 王美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627-630,共4页
针至病所是在辨证、辨病、定性、定位的基础上,以针尖靠近病所或朝向病所来治疗临床疾病的一种针灸治疗理论,其侧重于治疗"结聚"一类的疾病。气至病所是在经络感传的基础上,靠针刺激发经气感传到病所,侧重治疗经络气机及脏腑... 针至病所是在辨证、辨病、定性、定位的基础上,以针尖靠近病所或朝向病所来治疗临床疾病的一种针灸治疗理论,其侧重于治疗"结聚"一类的疾病。气至病所是在经络感传的基础上,靠针刺激发经气感传到病所,侧重治疗经络气机及脏腑气机引发疾病的治疗理论。两者寓辅为用,又有各自相关的内涵。通过该命题的研究,可解决针灸经典理论平台的缺失,特别是针至病所的理论目前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针至病所 气至病所
下载PDF
基于现代文献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小林 张艳霞 +1 位作者 杨效华 张晓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7年关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文献报道,建立EXCEL2010数据库,导入SPSS 14.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布统计。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文献69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常见证...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7年关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文献报道,建立EXCEL2010数据库,导入SPSS 14.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布统计。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文献69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常见证型是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瘀阻络。共提取出证素12个,以气虚、血瘀、痰浊、阴虚多见,累计构成比是83. 44%,证候靶点多在肺、经络、肾为主。证素组成形式有4种,以两证素、三证素最为多见。在两证素中,以气虚+阴虚为主,其次是痰+血瘀,作用靶点在肺、肾。结论:本病的主要相关脏腑是肺,涉及到经络、肾等病位,痰、血瘀为主要的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证型 证候要素 病位 痰浊 血瘀 气阴两虚 气虚血瘀 痰瘀阻络
下载PDF
益肾逍遥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伟 刘伟娜 单国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95-1596,共2页
笔者集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有自己的见解。临床治以益肾疏肝理脾法,采用益肾逍遥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取得明显疗效。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病性 气滞痰凝血瘀 病位 肝脾肾 益肾逍遥汤 益肾疏肝理脾法
下载PDF
《医学正旨择要》咳嗽证治规律浅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胜林 马凤丽 +4 位作者 聂坚 秦琼 乔磊 张建英 张明 《河南中医》 2013年第6期872-874,共3页
目的:探讨《医学正旨择要》中咳嗽的证治规律。方法:将《医学正旨择要》中所论述的咳嗽证治等内容逐句分解为586条,依据其各自所论的病因、病机、病位、诊断、治疗等不同,以八纲、脏腑等为据,逐条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经计数统计,《医学... 目的:探讨《医学正旨择要》中咳嗽的证治规律。方法:将《医学正旨择要》中所论述的咳嗽证治等内容逐句分解为586条,依据其各自所论的病因、病机、病位、诊断、治疗等不同,以八纲、脏腑等为据,逐条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经计数统计,《医学正旨择要》论及咳嗽病因病性,属于热者有59条,属于寒者有59条,属于虚者48条,属于实者10条,因于水湿痰饮者共有119条(水25条,湿36条,痰45条,饮13条),因于燥者14条,病位在肺者共140条,在脾者35条,在肾者34条,在肝者13条,在胃者8条;论及治疗该病的方剂113首,其中只出现过一次的方剂有70首,出现过两次的方剂有25首,平均出现频次1.8次,出现次数最多的方剂是小青龙汤(11次)和小柴胡汤(11次),出现频次较多的方剂还有二陈汤(9次)、真武汤(6次)。结论:《医学正旨择要》认为咳嗽主要分为风寒外袭、风热侵袭、痰湿困阻、燥邪侵袭、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六种证型。诊治咳嗽,在病位上除肺脏外,强调脾肾两脏的重要性;在病因上,强调咳嗽与痰湿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证治规律 《医学正旨择要》 病位 病因 风寒外袭证 风热侵袭证 痰湿困阻证 燥邪侵袭证 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下载PDF
蒋开平“病机十九条”辨治慢性肝病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鸿 蒋开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8-41,共4页
蒋开平教授指出"病机十九条"不仅是对临床常见病症的高度凝练,更是厘定辨治原则的"源动力"。他强调慢性肝病为"湿热气滞未尽,瘀血渐成,脾胃肝肾已虚",邪实与正虚共存,寒热偏颇贯穿整个发展过程。通过辨... 蒋开平教授指出"病机十九条"不仅是对临床常见病症的高度凝练,更是厘定辨治原则的"源动力"。他强调慢性肝病为"湿热气滞未尽,瘀血渐成,脾胃肝肾已虚",邪实与正虚共存,寒热偏颇贯穿整个发展过程。通过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创新性的提出了"火五条、热四条、风寒湿三条、五脏五条、上下两条"在慢性肝病中的运用要点,逐条详细分析病因病机、具体表现特点及治则方药,从临床表现推导病性、病位,细微辨证,注重发挥,讲究实用,综合运用中医理法方药知识,系统解析,历练临证思维,以临床疗效来诠释"病机十九条"的根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病机十九条 病因 病位 病性 湿热气滞 邪实正虚 寒热偏颇 临证思维 蒋开平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针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9
作者 陆松鹤 黄裕新 《甘肃中医》 2003年第7期1-4,共4页
本文分析了当前针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没有统一认识的可能原因,并对针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作了论述。认为经络学说的核心是经穴-脏腑相关问题。同时阐明了对待古典经络理论的科学态度,提出了一些今后的研... 本文分析了当前针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没有统一认识的可能原因,并对针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作了论述。认为经络学说的核心是经穴-脏腑相关问题。同时阐明了对待古典经络理论的科学态度,提出了一些今后的研究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脏腑 相关性 针刺本质 循经感传 气至病所
下载PDF
杨继国运用“三步调气法”临证举隅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亚辉 杨欣雨 +4 位作者 李旭豪 侯艺 王舒舒 鲁士友 杨继国(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3期309-312,共4页
针灸是中医治病调气的常用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调气,“气至”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杨继国教授在临床中总结出“三步调气法”,即针灸得气、以神驭气、点穴导气三步。针灸得气依靠针刺手法和控制灸量达到“气至”,强调“得气”,注重患者的... 针灸是中医治病调气的常用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调气,“气至”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杨继国教授在临床中总结出“三步调气法”,即针灸得气、以神驭气、点穴导气三步。针灸得气依靠针刺手法和控制灸量达到“气至”,强调“得气”,注重患者的“针感”和“灸感”;以神驭气是通过治神、调神引领经气到达病所,用于针灸得气失利之时;点穴导气即运用点按、揣揉、敲打穴位等方式调气,用于前两步均未实现“气至”时。附病案3则以举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步调气法 针灸得气 以神驭气 点穴导气 气至病所 杨继国
下载PDF
论卫气的趋病性及其与针刺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夏菲菲 周东浩 +3 位作者 李春香 于彦彩 刘光 周明爱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1期23-25,33,共4页
总结《内经》对卫气的论述,可以发现主管防御的卫气具有明显的趋病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感应邪气入侵、向邪气侵入处聚集、与邪气相争三个阶段。卫气是针刺治疗的主要依据,针刺时激发的调控之气,正是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卫气,临证诊疗... 总结《内经》对卫气的论述,可以发现主管防御的卫气具有明显的趋病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感应邪气入侵、向邪气侵入处聚集、与邪气相争三个阶段。卫气是针刺治疗的主要依据,针刺时激发的调控之气,正是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卫气,临证诊疗时可根据卫气趋病性的特点,通过把握卫气的运行状态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针灸的时机、部位、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 趋病性 针刺 免疫 《内经》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血瘀证中医证治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挺 曹守沛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4期130-133,共4页
现代中医证候研究认为气虚血瘀证已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候要素,其致病因素主要为气虚及血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致病,加重疾病的发展。根据冠心病发病的标本虚实,将痰浊证、气滞证、阴虚证、阳虚证等... 现代中医证候研究认为气虚血瘀证已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候要素,其致病因素主要为气虚及血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致病,加重疾病的发展。根据冠心病发病的标本虚实,将痰浊证、气滞证、阴虚证、阳虚证等的轻重加以辨证施治。文章对冠心病本证气虚血瘀证以及兼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气虚血瘀证 病因病机 病位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脉诊在针刺治疗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伍怀芝 杨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335-338,345,共5页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手段,针刺是中医治疗里的重要方法,为了解脉诊在近代针刺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并了解近代临床针刺运用脉诊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检索“针刺+脉诊”相关文献后发现近代针刺治疗中配合诊脉的文献较少,然而诊脉对临床...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手段,针刺是中医治疗里的重要方法,为了解脉诊在近代针刺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并了解近代临床针刺运用脉诊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检索“针刺+脉诊”相关文献后发现近代针刺治疗中配合诊脉的文献较少,然而诊脉对临床针刺的指导意义有理论依据可循,脉诊对针刺得气的重要性确有依据,脉诊指导针刺的原则多源于《黄帝内经》,针刺运用的脉法丰富多样,未涉及临床实践内容的文献占近1/3;针刺治疗配合诊脉有理论依据并具有临床意义,目前现代针刺治疗中诊脉不受重视是事实,《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之“凡将用针,必先诊脉”,是目前中医传承中被忽视的珍贵内容,亟需继续传承发展,利用现代科研技术与先进的设备,期望可促进脉诊的中医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脉诊 得气 黄帝内经 经典 中医 医学 疾病 健康 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文献检索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及证素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惠友谊 薛敬东 +2 位作者 高改娅 白艳艳 翟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和归纳原发性肝癌(PLC)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自建库至2021年4月关于PLC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3名研究者依据文献筛选的纳、排标... 目的:探讨和归纳原发性肝癌(PLC)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自建库至2021年4月关于PLC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3名研究者依据文献筛选的纳、排标准分别独立完成文献筛选、中医证型收集归纳,再进行证名的规范、证型的拆分、证素的提取,建立Excel数据库,最终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统计。结果: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90篇,包含病例总数10304例,规范化后证型共计29种,拆解证型、提取证素后获得病性证素11个,病位证素4个。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证2140例(20.77%),肝郁脾虚证2070例(20.09%)最为常见,其后依次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病性证素以气滞(27.80%)、瘀(20.12%)、气虚(16.53%)、湿(13.688%)、热(9.63%)最多见,其组合分布中,以气滞、血瘀相兼致病(22.01%),气滞、气虚相兼致病(20.03%),湿、热相兼致病(13.15%)最多见。病位证素最常见的为肝、脾,占86.72%,组合分布以肝、脾同病为主,占40.45%。证素组合有4种方式,其中二证素组合出现的频次最多,占53.36%。结论:气滞血瘀是PLC的基本病机,肝、脾、气滞、瘀、气虚、湿、热为常见证素,湿、热是本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证型 病位证素 病性证素 气滞血瘀证 中医学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经络循经感传与结缔组织相关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书蔚 马铁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2期74-77,共4页
循经感传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针灸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循经感传以结缔组织为基础,无论是神经感觉还是气液转化,结缔组织构成的间隙通道都有重要意义。从结缔组织结构分析,经络可能即为筋膜结构及结缔组织本... 循经感传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针灸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循经感传以结缔组织为基础,无论是神经感觉还是气液转化,结缔组织构成的间隙通道都有重要意义。从结缔组织结构分析,经络可能即为筋膜结构及结缔组织本身,也可能是由结缔组织间的排列间隙构成的通道,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经络脉气在通道中通行;从结缔组织功能角度,神经纤维信号传递、微循环物质运输等在循经感传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物质(五羟色胺、组胺等)及Ca^(2+)作为信号起到了激活经络效应的作用。经络效应虽然以结缔组织为基础产生,更离不开多系统、多物质的参与;经络学说从结构、功能上都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既不独立属于任何系统,也非各系统功能的总和,不应单纯从西医解剖单一系统分析,是神经、血管、淋巴管、体液、筋膜、肌肉及未知元素共同构成的复合功能系统。未来应多角度、多学科交叉综合探究经络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循经感传 气至病所 结缔组织 间隙通道 筋膜 经络脉气 信号传递 微循环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五羟色胺 组胺 Ca2+ 相关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软组织解剖浅谈对“气至”的认识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金鑫 翁文水 林思雄 《河南中医》 2022年第3期370-374,共5页
"气至"包含"气至针下"及"气至病所"。针对肌源性疾病,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找到病灶的激痛点,触诊激痛点下的结节或紧绷肌带,触手按压固定或拇食指钳住,刺手持针,针尖沿触手拇指甲边缘刺入紧绷肌带,较易使&q... "气至"包含"气至针下"及"气至病所"。针对肌源性疾病,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找到病灶的激痛点,触诊激痛点下的结节或紧绷肌带,触手按压固定或拇食指钳住,刺手持针,针尖沿触手拇指甲边缘刺入紧绷肌带,较易使"气至针下"。若激痛点除表现肌肉疼痛外,可诱发可识别的引传症状,在针刺激痛点下的结节或紧绷肌带,使针感沿引传痛的部位感传,做到"气至病所"。针对神经源性疾病,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判断病灶神经节段,有针对性针刺刺激神经根、神经干、外周神经卡压点,使针感沿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至肢体末端,做到"气至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至” “气至针下” “气至病所” 循经感传 肌激痛点 引传痛 放射痛 筋膜学
下载PDF
子宫针法治疗崩漏经验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晓娟 李云波 刘红梅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9-22,共4页
崩漏的病因多端,病机复杂,是妇科临床疑难证之一。刘红梅医师遵循治崩漏三原则,灵活应用子宫针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针刺深度、手法,对症结合方药调理冲任,标本同治,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 子宫针 崩漏 阴道出血 气至病所 刘红梅 经验
下载PDF
“二龙戏珠”针法治疗眼疾探析
18
作者 阙雪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为郑魁山教授家传针法之一的“二龙戏珠”针法的临床推广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思路。[方法]详细介绍郑老家传针法“二龙戏珠”的操作准备、消毒及进针操作、针法注意事项,并选取一则“二龙戏珠”针法临床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案例加... [目的]为郑魁山教授家传针法之一的“二龙戏珠”针法的临床推广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思路。[方法]详细介绍郑老家传针法“二龙戏珠”的操作准备、消毒及进针操作、针法注意事项,并选取一则“二龙戏珠”针法临床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案例加以按评,以探讨“二龙戏珠”针法的中医针灸理论来源,即“气至病所”和“针至病所”。[结果]“二龙戏珠”在操作中强调上下眼睑的感传,因感传如两条龙包围眼珠而得名。该针法扩大针刺作用面,疏通眼周经气。通过“目-经络-脏腑”循行,调和机体阴阳,使阴平阳秘、正气自得,达到祛邪风止痒、通畅经络的目的,有效治疗了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二龙戏珠”针法融合了“气至病所”和“针至病所”两种中医针灸理念,于眼周穴位进行干预,有效刺激局部气血、缩短经络感传距离、增强针感。[结论]“二龙戏珠”针法善于畅经络、通气血,对反复过敏性结膜炎等气血不通的眼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以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龙戏珠”针法 过敏性结膜炎 气至病所 针至病所 医案 郑魁山
下载PDF
梁繁荣教授导气针法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德华 梁昊 +1 位作者 任玉兰 梁繁荣(指导)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3-777,共5页
梁繁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将《灵枢·五乱》"徐入徐出"的导气针法与"气至病所"法相结合,提出针刺时医患双方首先要平心静气,然后徐缓地进针以引导逆于阳分的浊气归于阴,得气后配合飞经走气手法以意引气,使气至病... 梁繁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将《灵枢·五乱》"徐入徐出"的导气针法与"气至病所"法相结合,提出针刺时医患双方首先要平心静气,然后徐缓地进针以引导逆于阳分的浊气归于阴,得气后配合飞经走气手法以意引气,使气至病所,针毕徐缓出针引导逆于阴分的清气归于阳,使营卫之气各归其位的导气针法,用以治疗各种气机逆乱之证。临床可用于治疗心肺、肠胃、情志、神经系统及各类经脉闭阻疾病,选穴以病变相关经络的荥、输穴为主,根据"四海气街"理论配以相应的俞、募、合穴,针刺时用徐入徐出的手法进出针,得气后配合调气手法,引气至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 导气针法 气至病所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基于电子鼻的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常见病位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雪娟 冯秀君 +4 位作者 梁丽丽 吴青海 郭锋 李灿东 黄伟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57-4060,共4页
目的:运用电子鼻探讨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常见病位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筛选出397例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并判断病位证素,同时运用基于阵列式气体传感器技术的医用电子鼻(EN0l1103-A)采集其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 目的:运用电子鼻探讨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常见病位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筛选出397例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并判断病位证素,同时运用基于阵列式气体传感器技术的医用电子鼻(EN0l1103-A)采集其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选择气味图谱响应曲线的振幅、斜率作为图谱特征参数,借助分类器算法对慢性胃炎气滞证与非气滞证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进行模式识别,比较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常见病位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结果:慢性胃炎气滞证的主要病位证素分布是胃(91.18%)、脾(38.29%)、肝(23.68%);主要病位为胃、脾胃、肝脾胃、肝胃;采用分类器算法对慢性胃炎气滞证的气味图谱进行模式识别时,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气滞证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5.85%;病位胃组、脾胃组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B、C、D、E、F、I、J的振幅均显著低于病位肝脾胃组(P<0.01);病位胃组、脾胃组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C、D、E、F、I的斜率均显著低于病位肝脾胃组(P<0.01),脾胃组曲线A的斜率低于病位肝脾胃组(P<0.05)。结论:运用电子鼻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可初步判断慢性胃炎气滞证及其不同病位间的口腔呼气气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气滞证 病位 电子鼻 气味图谱 分类器算法 响应曲线振幅 响应曲线斜率 模式识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