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ST-Flow: A Reversible Network-Based Artistic Painting Style Transfer Method
1
作者 Meng Wang Yixuan Shao Haipeng Liu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3年第6期5229-5254,共26页
In recent years,deep generative model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perform artistic painting style transfer(APST).The difficulties might lie in the loss of reconstructing spatial details and the inefficiency of ... In recent years,deep generative model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perform artistic painting style transfer(APST).The difficulties might lie in the loss of reconstructing spatial details and the inefficiency of model convergence caused by the irreversible en-decoder methodology of the existing models.Aiming to this,this paper proposes a Flow-based architecture with both the en-decoder sharing a reversible network configuration.The proposed APST-Flow can efficiently reduce model uncertainty via a compact analysis-synthesis methodology,thereby the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convergence stability are improved.For the generator,a Flow-based network using Wavelet additive coupling(WAC)layers is implemented to extract multi-scale content features.Also,a style checker is used to enhance the global style consistency by minimizing the error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and the input images.To enhance the generated salient details,a loss of adaptive stroke edge is applied in both the global and local model training.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mproves PSNR by 5%,SSIM by 6.2%,and decreases Style Error by 29.4%over the existing models on the ChipPhi set.The competitive results verify that APST-Flow achieves high-quality generation with less content deviation and enhanced generalization,thereby can be further applied to more APST sc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stic painting style transfer reversible network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wavelet transform
下载PDF
成都万佛寺造像碑中的佛寺园林图像研究
2
作者 张博 王一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23-131,146,共10页
佛寺园林是兴起于东晋、南朝时期的中国园林样式。成都市万佛寺的“元嘉二年造像碑”“梁二菩萨造像碑”和“须弥山造像碑”背面雕刻有独特的园林图像,图像较为客观地表现了东晋、南朝时期佛寺园林的艺术风貌,同时这三幅图像也是现已发... 佛寺园林是兴起于东晋、南朝时期的中国园林样式。成都市万佛寺的“元嘉二年造像碑”“梁二菩萨造像碑”和“须弥山造像碑”背面雕刻有独特的园林图像,图像较为客观地表现了东晋、南朝时期佛寺园林的艺术风貌,同时这三幅图像也是现已发现创作时间最早的“净土图式经变”题材的佛教美术作品。通过考证,万佛寺造像碑上的“净土图式经变”是参照南朝佛寺园林,应用全景式的构图,采用南朝“台榭”画的方法创造而成。图像运用了三段式分层的布局方法,通过将各种物象归纳为“梯形”图式并加以组合的方式,表现出南朝佛寺园林宏大的场面和深远的意境。万佛寺造像碑参照世俗社会中的佛寺园林作为“净土图式经变”绘画原型的创作方法,影响了敦煌唐代“净土变”题材壁画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园林 “台榭”画 净土图式经变 全景式构图 “梯形”图式
下载PDF
当代中国山水画对传统色彩的继承与转换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圣超 《色彩》 2023年第7期129-131,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传统色彩的继承与转换。通过对传统色彩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对传统色彩的继承和重新解读,以及传统色彩与现代艺术语言的结合和创新。同时,探讨传统色彩在当代中国山水画教...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传统色彩的继承与转换。通过对传统色彩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对传统色彩的继承和重新解读,以及传统色彩与现代艺术语言的结合和创新。同时,探讨传统色彩在当代中国山水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山水画中传统色彩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山水画 传统色彩 继承 转换 艺术语言
下载PDF
青花佛教人物瓷画研究
4
作者 傅晓璐 王超 《陶瓷研究》 2023年第3期120-122,共3页
青花佛教人物瓷画兴起于明代并绵延发展至今,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点。青花佛教人物瓷画在轮廓线描、块面装饰等方面采取丰富多样的表现技法,并注重于整体与细节的结合,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水平。青花佛教人物瓷画具有民... 青花佛教人物瓷画兴起于明代并绵延发展至今,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点。青花佛教人物瓷画在轮廓线描、块面装饰等方面采取丰富多样的表现技法,并注重于整体与细节的结合,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水平。青花佛教人物瓷画具有民族性、世俗性、时代性等鲜明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佛教人物瓷画 历史发展 表现技法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下) 被引量:4
5
作者 廖旸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5-32,共8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洞窟中,76、77、92、118、207、212等窟代表了克孜尔石窟壁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针对它们的建筑形制、石窟类型、宗教功能、绘塑题材、布局、风格与样式加以探讨。这些洞窟为了配合禅观修行,出现了帝释窟禅定、山岳禅定以及和禅修关系密切的弥勒菩萨形象。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图像结构表现出犍陀罗雕塑的影响。河西石窟中最早的天梯山北凉洞窟与炳灵寺西秦洞窟,与克孜尔此期壁画的渊源关系最为明显,由此推断该期壁画大致的绝对时间在4世纪晚期至5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克孜尔石窟 洞窟 壁画 佛教美术史 年代学 建筑形制 宗教功能 绘塑题材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从年都乎寺的清代壁画看早期热贡佛画艺术的风格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伯果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6-138,共3页
藏传佛教壁画艺术一直是佛画艺术的主流。发祥于我省同仁地区的热贡艺术,它以其独得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集中体现了佛画艺术的技法精髓和文化内涵。本文以同仁年都乎寺清代壁画为个案,对早期热贡佛画艺术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与阐释。
关键词 热贡佛画艺术 艺术风格 曼塘派
下载PDF
“老衲笔尖无墨水,要从白处想鸿蒙”——担当绘画艺术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翟艳春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云南明清高僧书画艺术对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挖掘的空间也很大。作为明末清初滇文化的代言人,他们的生存方式、佛学思想、艺术活动、精神寄托乃至生命感悟都在书画艺术中得以彰显。明清滇僧大多诗书画无所不能,其... 云南明清高僧书画艺术对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挖掘的空间也很大。作为明末清初滇文化的代言人,他们的生存方式、佛学思想、艺术活动、精神寄托乃至生命感悟都在书画艺术中得以彰显。明清滇僧大多诗书画无所不能,其中以普荷担当声名最为显著,影响深远。担当的作品,具有独特的禅画风格,意境冷逸、空蒙,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研究性。本文从书画理论、作品风格、禅学思想等几个方面,对担当书画艺术中所蕴涵的美学思想做出论述,同时通过作品对其审美取向和禅学思想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当 书画 美学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中)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旸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20,共9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洞窟中,76、77、92、118、207、212等窟代表了克孜尔石窟壁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针对它们的建筑形制、石窟类型、宗教功能、绘塑题材、布局、风格与样式加以探讨。这些洞窟为了配合禅观修行,出现了帝释窟禅定、山岳禅定以及和禅修关系密切的弥勒菩萨形象。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图像结构表现出犍陀罗雕塑的影响。河西石窟中最早的天梯山北凉洞窟与炳灵寺西秦洞窟,与克孜尔此期壁画的渊源关系最为明显,由此推断该期壁画大致的绝对时间在4世纪晚期至5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克孜尔石窟 壁画 洞窟 佛教美术 美术考古 造型要素 龟兹石窟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上)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旸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3-30,56,共9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城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城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洞窟中,76、77、92、118、207、212等窟代表了克孜尔石窟壁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针对它们的建筑形制、石窟类型、宗教功能、绘塑题材、布局、风格与样式加以探讨。这些洞窟为了配合禅观修行,出现了帝释窟禅定、山岳禅定以及和禅修关系密切的弥勒菩萨形象。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图像结构表现出犍陀罗雕塑的影响。河西石窟中最早的天梯山北凉洞窟与炳灵寺西秦洞窟,与克孜尔此期壁画的渊源关系最为明显,由此推断该期壁画大致的绝对时间在4世纪晚期至5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 克孜尔石窟 壁画 佛教美术史 美术考古 年代学
下载PDF
中国画现代化的发展与反思
10
作者 白秋凤 《民族艺林》 2016年第4期59-63,共5页
文章以近百年来中国画改良之争为开端,结合中国画功能的转变,当下对待传统绘画的继承问题展开了对"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性研究。文章提出:"中国画现代化"的进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只有深入到传统文化和"文... 文章以近百年来中国画改良之争为开端,结合中国画功能的转变,当下对待传统绘画的继承问题展开了对"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性研究。文章提出:"中国画现代化"的进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只有深入到传统文化和"文人画"的优良基因中挖掘中国艺术精神,探索和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语言,在理性借鉴西方绘画优点的同时,谨防"西方艺术殖民主义"的陷阱。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符合"中国气质",具有"正大"气象的中国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现代化 改良之争 功能转变 艺术精神 中国画西方化
下载PDF
从文学改编到原创风俗——论贺友直连环画创作的转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奔奔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175,共6页
贺友直作为我国的连环画大师,在其艺术生涯的晚期发生了一次艺术创作的重要转型,即从以文学改编为主到原创性风俗画创作的转变。两种创作倾向呈现了贺友直不同的艺术理念,前者的艺术重心在于如何通过艺术语言的丰富和创新使文学与绘画... 贺友直作为我国的连环画大师,在其艺术生涯的晚期发生了一次艺术创作的重要转型,即从以文学改编为主到原创性风俗画创作的转变。两种创作倾向呈现了贺友直不同的艺术理念,前者的艺术重心在于如何通过艺术语言的丰富和创新使文学与绘画能够更好的融合,后者的艺术重心则是试图通过提倡连环画的原创性,从而拯救这门日渐衰落的艺术形式,使之达到再次振兴的目的。追溯贺友直艺术创作转型的原因,会发现既有时代大环境变换的外在因素,也有贺友直对自我坚守与突破的内在因素,内外的双重张力成就了贺友直的艺术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贺友直 连环画 文学改编 原创风俗画 艺术转型
下载PDF
手绘地图的编制设计及应用——以《黄鹤楼大景区手绘地图》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雨婷 程思聪 《城市勘测》 2013年第3期127-130,133,共5页
使用手绘方式结合现代计算机制图手段,手绘地图在精准表达地理要素的基础上融合了独特的艺术美感,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增加了地图的审美和收藏价值,目前在各专题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黄鹤楼大景区手绘地图》的编制设计为... 使用手绘方式结合现代计算机制图手段,手绘地图在精准表达地理要素的基础上融合了独特的艺术美感,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增加了地图的审美和收藏价值,目前在各专题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黄鹤楼大景区手绘地图》的编制设计为例,探讨了手绘地图的特点、编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地图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绘地图 地图编制 艺术表达 数据转换 制图综合
下载PDF
明清彩绘地图的艺术特征及设计转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萧沁 封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27,共7页
明清彩绘地图是中国传统地图的典型代表和精华,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记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对古地图资料的梳理与分析,从构图、符号、色彩、标尺等方面对明清彩绘地图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深层次剖析了其独特艺术... 明清彩绘地图是中国传统地图的典型代表和精华,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记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对古地图资料的梳理与分析,从构图、符号、色彩、标尺等方面对明清彩绘地图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深层次剖析了其独特艺术风格的成因,同时,基于当下创意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探讨了中国古地图文化资源设计转化的途径,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和创新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彩绘地图 传统文化资源 艺术特征 设计转化
下载PDF
敦煌壁画的伦理价值探析
14
作者 高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8-154,共7页
作为人类文化范畴中的精华,敦煌壁画因见诸视觉的外在特征而极易被当作纯艺术的产物,蕴藏其中的兼具精神与世俗双重层面的本质因此而被忽略。事实上,"道德、伦理"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在敦煌壁画的组成成分中占有... 作为人类文化范畴中的精华,敦煌壁画因见诸视觉的外在特征而极易被当作纯艺术的产物,蕴藏其中的兼具精神与世俗双重层面的本质因此而被忽略。事实上,"道德、伦理"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在敦煌壁画的组成成分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这个部分投以关注并加以探究,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特定区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变迁,又可以一定限度地还原敦煌壁画作为敦煌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佛教艺术 道德绘画 艺术伦理
下载PDF
东边日出西边雨——谈中国画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审美领域
15
作者 何颖 《潍坊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92-93,共2页
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理论中,“意笔”与“工笔”多少有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味道。其实,二者的种种差别,说到底,只不过是中国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两种技法上的特色和两个相反相成的审美领域而已。正是由于二者的共同存在... 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理论中,“意笔”与“工笔”多少有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味道。其实,二者的种种差别,说到底,只不过是中国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两种技法上的特色和两个相反相成的审美领域而已。正是由于二者的共同存在,才构成了“中国画”的完整概念,决定了中国画的本质属性与内涵。国画自身的历史也说明,“工笔”曾经是对“意笔”的丰富与拓展,“意笔”又曾经是对“工笔”的突破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技法理论 工笔画 意笔 绘画评论
下载PDF
美国藏“双胞胎”金书《法华经》卷首画研究——兼论南宋佛画的跨文化传播与媒介转化
16
作者 张建宇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106,共9页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各藏一卷金书《法华经》写本,两卷形制、尺寸、材质、卷首画和书风高度相似,堪称一对“双胞胎”。针对其来源,出现过中国南宋、日本镰仓或南北朝和朝鲜半岛高丽3种主张。本文通过考察供养人题记...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各藏一卷金书《法华经》写本,两卷形制、尺寸、材质、卷首画和书风高度相似,堪称一对“双胞胎”。针对其来源,出现过中国南宋、日本镰仓或南北朝和朝鲜半岛高丽3种主张。本文通过考察供养人题记、艺术品来源、经籍形制、插图类型和卷首画图像,判定这两卷都是日本镰仓写本,卷首画图像明显借鉴南宋两浙地区《法华经》雕版扉画,体现出宋元插图本佛经在东亚的跨文化传播及由此引发的媒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卷佛画 卷首画 法华经 跨文化传播 媒介转化
原文传递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中的古意与禅趣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中旭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81,109,共20页
《红衣罗汉图》是赵孟頫佛画的代表作品。作者在否定洪再新认为该图表现的是藏传佛教喇嘛胆巴的基础上,将其置于佛画由职业绘画向文人画转型的情境中予以讨论,指出赵孟頫通过追溯唐人古意,将文人对禅的理解、情感投射到佛画中,促使佛画... 《红衣罗汉图》是赵孟頫佛画的代表作品。作者在否定洪再新认为该图表现的是藏传佛教喇嘛胆巴的基础上,将其置于佛画由职业绘画向文人画转型的情境中予以讨论,指出赵孟頫通过追溯唐人古意,将文人对禅的理解、情感投射到佛画中,促使佛画在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上与文人趣味的融合,为宋元佛画转型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衣罗汉图》 古意 禅趣 佛画转型
原文传递
元代《揭钵图》的两种类型与真伪考辨--基于佛画转型视野下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中旭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90,149,共24页
国内外公私博物馆藏《揭钵图》卷的数量众多,浙博本、上博本钤朱玉印《揭钵图》(合称“朱玉本”)及故宫本无款《揭钵图》,是其中年代较早的三卷。朱玉本、故宫本代表了《揭钵图》卷的两种主要类型,朱玉本的构图系在壁画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国内外公私博物馆藏《揭钵图》卷的数量众多,浙博本、上博本钤朱玉印《揭钵图》(合称“朱玉本”)及故宫本无款《揭钵图》,是其中年代较早的三卷。朱玉本、故宫本代表了《揭钵图》卷的两种主要类型,朱玉本的构图系在壁画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故宫本的构图则更适合手卷的观看方式,他们为佛画图式由壁画向卷轴画的转变提供了典型例证。通过图式细节的对比并结合其演变脉络,作者倾向于认为浙博本为朱玉真迹,或是元末绘制的朱玉风格的画作,上博本系浙博本之临本,故宫本的创作年代大约在元末明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钵图 朱玉 佛画转型 图式
原文传递
明宫廷画家商喜及其画风再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丽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134,162,共13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部款署"臣沈度敬书"、"臣商喜敬绘"的明宣德三年(1428)明宫廷写绘本《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简称《金刚智经》,共三卷)。该经全部106幅彩绘插图为目前已知唯一的一组有明确纪年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部款署"臣沈度敬书"、"臣商喜敬绘"的明宣德三年(1428)明宫廷写绘本《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简称《金刚智经》,共三卷)。该经全部106幅彩绘插图为目前已知唯一的一组有明确纪年的、题为商喜绘制的宗教画作,然而,学界对其是否系商喜亲自绘制这一问题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对《金刚智经》彩绘插图的汉藏融合风格特征加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商喜画作《老子出关图》的画风特征对其加以判定,明晰商喜画作中的南宋院体画风特征<1>,最后认定《金刚智经》彩绘插图应为商喜所绘,并由此认为,商喜善绘藏传佛教图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喜 明宫廷画家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彩绘插图 汉藏融合画风
原文传递
佛像马家的最后传人马公显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3,161,共8页
本文通过对流传到日本的两件作品《药山李翱问答图》及《角鹰图》的研究,认为《图绘宝鉴》称马公显是马远伯父是错误的,而应以《画继补遗》所记载,马公显是马远之孙为正确,故他是"佛像马家"的最后传人。马公显与梁楷、牧溪是... 本文通过对流传到日本的两件作品《药山李翱问答图》及《角鹰图》的研究,认为《图绘宝鉴》称马公显是马远伯父是错误的,而应以《画继补遗》所记载,马公显是马远之孙为正确,故他是"佛像马家"的最后传人。马公显与梁楷、牧溪是同时代人,他们的作品流传到日本,与南宋时期禅宗的发展,即中日僧侣频繁往来有密切关系。马公显的创作使用水墨"减笔"技法,除了禅宗题材外,他也画山水花鸟,代表了当时的新风尚,但却遭到了文人们的批评排斥,故牧溪、马公显的作品早已在中国本土绝迹,而在异国他乡生根开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公显 佛像马家 马远 梁楷 牧溪 《图绘宝鉴》 《画继补遗》 《药山李翱问答图》 《角鹰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