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6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coating technology for fast sealing of air leakage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被引量:5
1
作者 Sihua Shao Chunlei Wu +5 位作者 Min Hao Xiaolin Song Xueyou Su Weihan Wang Guosheng Li Bobo S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13-320,共8页
Air leakage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presents a serious hazard for coal production and the safety of miners.Coating technology is commonly used as an efficient means for preventing air leakage.To address existing pro... Air leakage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presents a serious hazard for coal production and the safety of miners.Coating technology is commonly used as an efficient means for preventing air leakage.To address existing problems with high dust concentrations in large operations involving complex processes and the high cost of traditional coating technology,a novel coating technology that ensures intrinsic safety by utilizing water pressure and wind pressure was developed.This new coating technology was designed to suction and spray,and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its spray performance was also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tests and evaluation indicated the optimum working range is 0.3–0.7 MPa of wind pressure,1.2–10.2 L/min of water quantity,and 1.0–3.5 m of spraying distance.Moreover,this novel coating technology was tested in the Dashuitou Coal Mine in Gansu Province of China.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s,the proposed new technology is safe,efficient,and convenient to operate.During spraying,dust concentrations were kept at less than 10 mg/m3,and the average rebound ratio resilient rate of solid materials was below 13%.After spraying,the average leakage every 100 m was 4 m3/min,and the oxygen volume fraction in the adjacent goaf was approximately 4%,demonstrating excellent air leakage pre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ir leakage prevention Roadway spraying Novel coating technology
下载PDF
An Improved SOI CMOS Technology Based Circuit Technique for Effective Reduction of Standby Subthreshold Leakage 被引量:1
2
作者 Manish Kumar Md. Anwar Hussain Sajal K. Paul 《Circuits and Systems》 2013年第6期431-437,共7页
Silicon-on-insulator (SOI) CMOS technology is a very attractive option for implementing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low power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migration of standby subthreshold leakage control tec... Silicon-on-insulator (SOI) CMOS technology is a very attractive option for implementing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low power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migration of standby subthreshold leakage control technique from a bulk CMOS to SOI CMOS technology. An improved SOI CMOS technology based circuit technique for effective reduction of standby subthreshold leakage power dissip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validated through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one-bit full adder circuit at a temperature of 27℃, supply voltage, VDD of 0.90 V in 120 nm SOI CMOS technology. Existing standby subthreshold leakage control techniques in CMOS bulk technology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n SOI CMOS technology. Both the proposed and existing techniques are also implemented in SOI CMOS technology and compared. Reduction in standby subthreshold leakage power dissipation by reduction factors of 54x and 45x foraone-bit full adder circuit was achieved using our proposed SOI CMOS technology based circuit technique in comparison with existing techniques such as MTCMOS technique and SCCMOS technique respectively in CMOS bulk technology. Dynamic power dissipation was also reduced significantly by using this proposed SOI CMOS technology based circuit technique. Standby subthreshold leakage power dissipation and dynamic power dissipation were also reduced significantly using the proposed circuit technique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existing techniques, when all circuit techniques were implemented in SOI CMOS technology. All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Microwindver 3.1 EDA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DBY SUBTHRESHOLD leakage SOI technology Low Power MULTI-THRESHOLD VOLTAGE STACK Effect Reverse Gate VOLTAGE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Roadway Spray Material to Fire Prevention in Goaf Excavation
3
作者 Hao Rong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4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during goaf excavation process, polymer modified cement mortar spraying material was used to spray and seal the roadway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applicati...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during goaf excavation process, polymer modified cement mortar spraying material was used to spray and seal the roadway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upper channel 2304 of a mine in Henan Province.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polymer modified cement mortar spraying material could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roadway and greatly reduce the deformation rate of the roadway. The best spraying thickness is 5 mm. Through the monitoring of tunnel air leakag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olymer modified cement mortar spraying material can reduce the tunnel air leakage and play a better seal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f Excavation Thin Layer Spray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hotcrete Plugging Air leakage Plugging
下载PDF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Active 4-Bit Arithmetic Operations in 22 nm Technology
4
作者 S.Senthilmurugan K.Gunaseelan 《Intelligent Automation & Soft Computing》 SCIE 2023年第2期1323-1336,共14页
A design of a high-speed multi-core processor with compact size is a trending approach in the Integrated Circuits(ICs)fabrication industries.Because whenever device size comes down into narrow,designers facing many po... A design of a high-speed multi-core processor with compact size is a trending approach in the Integrated Circuits(ICs)fabrication industries.Because whenever device size comes down into narrow,designers facing many power den-sity issues should be reduced by scaling threshold voltage and supply voltage.Initially,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technology sup-ports power saving up to 32 nm gate length,but further scaling causes short severe channel effects such as threshold voltage swing,mobility degradation,and more leakage power(less than 32)at gate length.Hence,it directly affects the arithmetic logic unit(ALU),which suffers a significant power density of the scaled multi-core architecture.Therefore,it losses reliability features to get overheating and increased temperature.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power mini-mization technique for active 4-bit ALU operations using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FinFET)at 22 nm technology.Based on this,a diode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load transistor,and it is active only at the saturation region as a function.Thereby,the access transistor can cutoff of the leakage current,and sleep transis-tors control theflow of leakage current corresponding to each instant ALU opera-tion.The combination of transistors(access and sleep)reduces the leakage current from micro to nano-ampere.Further,the power minimization is achieved by con-necting the number of transistors(6T and 10T)of the FinFET structure to ALU with 22 nm technology.For simulation concerns,a Tanner(T-Spice)with 22 nm technology implements the proposed design,which reduces threshold vol-tage swing,supply power,leakage current,gate length delay,etc.As a result,it is quite suitable for the ALU architecture of a high-speed multi-core process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FET(22 nm)technology diode connection arithmetic logic unit reduce threshold voltage swing gate length delay leakage power
下载PDF
贵州省碧云湖岩溶渗漏水文地质条件与渗漏管道位置识别
5
作者 曾洁 潘晓东 +3 位作者 任坤 刘伟 彭聪 郑智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8,共8页
查找岩溶区湖泊水库渗漏通道是岩溶区湖库建设和渗漏灾害治理的“卡脖子”问题。文章以碧云湖为例,分析湖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示踪试验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确定了碧云湖渗漏水文地质条件和渗漏主管道位置,并通过钻探验证。结果表明... 查找岩溶区湖泊水库渗漏通道是岩溶区湖库建设和渗漏灾害治理的“卡脖子”问题。文章以碧云湖为例,分析湖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示踪试验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确定了碧云湖渗漏水文地质条件和渗漏主管道位置,并通过钻探验证。结果表明,碧云湖渗漏主要为岩溶管道型,渗漏点和地下河管道主要发育在靠近八步复式向斜轴的部位,位于物探测线测点540 m处,管道深约40 m,渗漏段相对较窄,灌浆堵漏可行。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地形地貌条件和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建议在水库下游方向的物探测线开展帷幕灌浆,以测点540 m为中心向两边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云湖 岩溶渗漏 水文地质 渗漏管道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下载PDF
室内环境下改进的混合路径规划算法
6
作者 徐淑萍 杨定哲 +1 位作者 闫索遥 杨帆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2-243,共12页
为了解决室内非结构化复杂环境下的机器人在路径规划时常常出现目标点不可达、规划过程产生折角偏移、规划过程无法及时规避动态障碍物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混合室内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将改进的全局路径规划与改进的局部路径规划算... 为了解决室内非结构化复杂环境下的机器人在路径规划时常常出现目标点不可达、规划过程产生折角偏移、规划过程无法及时规避动态障碍物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混合室内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将改进的全局路径规划与改进的局部路径规划算法相融合。首先,优化传统A-Star算法的启发因子,减少搜索范围和节点,再通过角平分线切点法对传统A-Star算法进行平滑处理。其次,综合路径与环境信息,采用改进的人工势场算法进行局部路径规划,通过修正斥力场参数来解决目标点不可达问题,同时构造了动态的势力场函数,使其具备决解决动态障碍物的能力。最后,对混合算法进行实际环境的路径规划实验,比起传统的混合算法文中提出的混合算法在路径规划长度上减少11.4%,运行时间减少11.1%,少经过34个冗余节点,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室内非结构化复杂的路径规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技术 A-STAR算法 人工势场算法 自主避障 计算机控制
下载PDF
弹性体型胶粘材料在大庆油田裂缝性漏失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闫晶 张坤 +1 位作者 郭栋 栾广涵 《钻探工程》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针对大庆油田深部裂缝性地层漏失严重、桥塞堵漏材料堵漏效果不佳的问题,引入了弹性体型胶粘材料,与桥塞堵漏材料复配,形成了热塑性复合堵漏技术,室内实验表明该技术可抗温160℃,承压5 MPa,封堵4 mm内裂缝。在大庆油田25口深井中进行了... 针对大庆油田深部裂缝性地层漏失严重、桥塞堵漏材料堵漏效果不佳的问题,引入了弹性体型胶粘材料,与桥塞堵漏材料复配,形成了热塑性复合堵漏技术,室内实验表明该技术可抗温160℃,承压5 MPa,封堵4 mm内裂缝。在大庆油田25口深井中进行了现场试验和应用,现场数据表明热塑性复合堵漏技术较桥塞堵漏技术堵漏效果更佳,堵漏成功率100%,承压7.5 MPa,未发生由于恶性漏失导致提前完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型胶粘材料 热塑性复合堵漏技术 深井 裂缝性地层 漏失
下载PDF
GeoGebra用于酸碱滴定曲线精准绘制及滴定终点误差计算
8
作者 张红医 何珺瑶 石志红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340-350,共11页
酸碱滴定曲线和滴定终点误差是分析化学课程中酸碱滴定章节的重要教学内容。针对此内容提出了“强模型化、融信息化、增可视化和去公式化”的总教学策略,形成了以电荷平衡关系式、稀释定律和形态分布系数等为底层逻辑的“三步模型法”... 酸碱滴定曲线和滴定终点误差是分析化学课程中酸碱滴定章节的重要教学内容。针对此内容提出了“强模型化、融信息化、增可视化和去公式化”的总教学策略,形成了以电荷平衡关系式、稀释定律和形态分布系数等为底层逻辑的“三步模型法”滴定方程推演过程;采用GeoGebra软件为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滴定方程的可视化和数字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定问题模型化 信息技术课程融入 规律可视化增强 去公式化 GeoGebra软件
下载PDF
基于NB-IoT技术的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系统
9
作者 路敬祎 王志桥 +1 位作者 彭朝霞 钱颖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4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为了对天然气管道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发生泄漏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设计了基于NBIoT技术的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系统利用压力变送器、DHT11温湿度传感器和GPS/北斗定位系统分别对管道的内部压力、设备周围的温湿度和经纬度位置... 为了对天然气管道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发生泄漏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设计了基于NBIoT技术的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系统利用压力变送器、DHT11温湿度传感器和GPS/北斗定位系统分别对管道的内部压力、设备周围的温湿度和经纬度位置进行采集,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TM32控制NBIoT物联网模块上传至OneNET物联网云平台,最终通过云平台对天然气管道进行实时监测。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对天然气管道的数据进行实时上传,能够通过云平台进行天然气管道状态的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IoT技术 物联网 云平台 天然气 管道泄漏监测
下载PDF
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接缝处细节施工研究
10
作者 吴岩 张志伟 王天成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叠合楼板因整体性能好、构造简单、弹性好以及使用便捷等优势在装配式建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接缝处因模板与后浇带叠合板存在空隙等导致其存在漏浆通病问题,其不仅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美观,而且还增加施工成... 叠合楼板因整体性能好、构造简单、弹性好以及使用便捷等优势在装配式建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接缝处因模板与后浇带叠合板存在空隙等导致其存在漏浆通病问题,其不仅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美观,而且还增加施工成本。鉴于此,以某装配式项目为例,针对传统施工模式下后浇带接缝处存在的漏浆通病,提出在模板底部采取螺杆反吊和利用废钢筋焊接形成自拉加固体系,加固接缝处模板,以此减少叠合板后浇带接缝空隙,控制叠合板后浇带接缝漏浆通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叠合楼板 后浇带 漏浆 施工工艺
下载PDF
深度合成技术处理个人信息“合理范围”界定路径研究
11
作者 刘刚 刘钊 《科学与社会》 2024年第1期85-101,共17页
个人信息安全是我国信息法治体系的核心。新一代深度合成技术采用无监督训练、多途径收集和自主式生成的研发逻辑处理个人信息。技术革新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内部身份失窃、交互数据泄露以及制造、传播虚假个人信息等法律... 个人信息安全是我国信息法治体系的核心。新一代深度合成技术采用无监督训练、多途径收集和自主式生成的研发逻辑处理个人信息。技术革新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内部身份失窃、交互数据泄露以及制造、传播虚假个人信息等法律风险。深度合成技术处理个人信息亟待明确个人信息的合理范围。本文探讨“合理范围”的界定路径,即通过进行主体资格审查,以开放状态分类处理个人信息,再结合公开目的与处理方式展开实质审查,借助比例原则实现信息利用和信息保护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合成技术 合理范围 个人信息泄露 虚假个人信息 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视觉识别导盲机器人设计
12
作者 刘梦禹 田志宏 朱涛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针对现阶段导盲产品功能单一、不易携带等问题,对导盲机器人领域进行了研究。采用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移动式导盲机器人。在传统避障功能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添加了定位与图像识别功能。机器人以STM32为主控制器,采用... 针对现阶段导盲产品功能单一、不易携带等问题,对导盲机器人领域进行了研究。采用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移动式导盲机器人。在传统避障功能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添加了定位与图像识别功能。机器人以STM32为主控制器,采用伺服系统运动设计,在前进途中获取超声波传感器反馈的障碍物信息以实现避障。同时,可通过串口与全球定位系统(GPS)通信获取经纬度信息。搭载的Jetson Nano采用你只看一次(YOLO) v3算法对摄像头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识别,达到GPS定位精度为2.5 m、摄像头平均检测准确率为88.33%的性能指标。以木箱避障与计算机端图像检测为试验案例,验证设计软硬件方案的可行性。该设计能够提高盲人出行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 导盲机器人 STM32 Jetson Nano 避障 视觉识别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二氧化碳封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3
作者 吕伟峰 李昱澍 +4 位作者 王明远 林千果 贾宁洪 姬泽敏 何畅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45,共11页
系统梳理了不同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在CO_(2)封存监测领域应用的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涡度相关法... 系统梳理了不同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在CO_(2)封存监测领域应用的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涡度相关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5类,涉及监测数据获取、定位与数据传输、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等3个环节。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监测目的、不同搭载平台以及不同监测场地,需选取与其相匹配的空间信息技术;针对空间信息监测数据来源广、数据量大的特点,需建立有效的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空间信息技术需要与目前成熟的监测技术进行交互验证,促进协同作业。未来需建立空间信息技术监测方案设计方法与标准,建立跨尺度监测技术的协同应用方法,形成空间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技术协同应用,加快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碳封存项目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CO_(2)封存监测 空间信息技术 CO_(2)泄漏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
下载PDF
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行为研究
14
作者 李强 程占红 田祥宇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区域数字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现有文献主要关注区域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未对其是否存在空间策略互动行为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识别和检验。本文将技术创新扩散和创新竞... 区域数字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现有文献主要关注区域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未对其是否存在空间策略互动行为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识别和检验。本文将技术创新扩散和创新竞争规避效应假说引入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空间特征分析中,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本地数字技术创新产出数量的上升会带动空间关联地区数字技术创新产出数量的上升,并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高于技术进步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策略互动形式来看,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表现出明显的向上竞争效应。第二,机制检验表明,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空间互动效应是由省界竞争规避机制驱动的,城市内部学习示范效应会弱化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效应,外部学习示范机制会强化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效应。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创新产出表现出明显的技术进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高(低)数字技术创新产出城市间存在显著空间策略互动效应。研究结论对正确认识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行为和建立健全区域间数字技术进步协同促进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 空间策略互动 技术创新扩散 竞争规避效应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天然CO_(2)沿井筒泄漏两相反应流动特征模拟
15
作者 郑长远 蔡雨娜 +1 位作者 雷宏武 封官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04,239,共10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重要途径,而CO_(2)注入储层后的泄漏风险是CCUS技术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于目前CCUS工程中还未有深部封存的CO_(2)泄漏事故发生,但天然CO_(2)泄漏事件并不少见,因此以天然CO_(2)井筒泄漏...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重要途径,而CO_(2)注入储层后的泄漏风险是CCUS技术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于目前CCUS工程中还未有深部封存的CO_(2)泄漏事故发生,但天然CO_(2)泄漏事件并不少见,因此以天然CO_(2)井筒泄漏点为研究对象进行类比研究可为CCUS工程泄漏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西宁盆地南部天然CO_(2)泄漏场地中的典型CO_(2)井筒泄漏点———ZK10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实测数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该井间歇喷发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及伴随的化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ZK10井的水气间歇喷发过程受CO_(2)过饱和析出、气举效应及储层动态补给的协同控制;②受控于CO_(2)的过饱和析出及流体混合作用,井筒内CO_(2)闪蒸点以上位置地下水的pH值随深度减小而增大,并随喷发过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③ZK10井间歇喷发过程中,井筒内形成方解石和石英矿物沉淀,受控于矿物的溶解特性,其沉淀特征各异。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的天然或CCUS工程中CO_(2)井筒泄漏点的泄漏机制及化学特征研究提供参考,进而为相关部门制定监测及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二氧化碳 井筒泄漏 间歇喷发 化学反应 CCUS技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防渗漏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立平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物功能要求的提高,防渗漏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的建筑施工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工艺不当、材料选择不当、维护和修复困难等,这些问题导致了防渗漏施工效果不佳。通过分析...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物功能要求的提高,防渗漏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的建筑施工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工艺不当、材料选择不当、维护和修复困难等,这些问题导致了防渗漏施工效果不佳。通过分析防渗漏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并总结现有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改善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希望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漏技术 建筑工程 施工应用
下载PDF
长距离输水管道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17
作者 李大可 王琪 +1 位作者 李玉超 李晓彤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4-329,共6页
为实现提高长距离输水管道远程调度、智能监控及安全监测之目的,本文在南水北调“北三县”供水工程中引入自动监控、视频监控、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智能井盖监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综合管控平台应用管理中管网漏损监测子系统与智能井盖... 为实现提高长距离输水管道远程调度、智能监控及安全监测之目的,本文在南水北调“北三县”供水工程中引入自动监控、视频监控、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智能井盖监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综合管控平台应用管理中管网漏损监测子系统与智能井盖监测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在综合管控信息化平台大数据的支撑下,实现了对供水工程内全要素及供水调度管理全过程的精准化、智能化监控,特别是,解决了长距离管网漏损的预警监测、故障定位及阀井井盖的实时状态监测、有限空间监控,对于供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监控 长距离输水管道 管网漏损 分布式光纤安全预警技术 智能井盖监测技术
下载PDF
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若干法律风险及规避措施
18
作者 吕媛媛 江之帆 +2 位作者 朱婧 曹磊 潘湘斌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2,共4页
医疗机构是生命健康领域科研创新和技术发展的重要主体。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医疗机构越发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但由于医疗机构转化经验不足、转化机制未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 医疗机构是生命健康领域科研创新和技术发展的重要主体。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医疗机构越发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但由于医疗机构转化经验不足、转化机制未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作者通过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案例,探究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风险规避对策和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科研 科技成果转化 职务科技成果 风险规避
下载PDF
麻地梁煤矿首采综放面收作期间防灭火技术研究
19
作者 赵高升 阚磊 +2 位作者 李金虎 卢浩 何启林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21-223,共3页
麻地梁煤矿507首采面是采用放顶方法开采埋藏浅特厚的长焰煤,漏风严重,丢煤多,尤其在工作面收作期间未进行放顶,采空区遗煤量更大。另外,工作面未采阶段推进速度慢,遗煤氧化时间长,极易引起采空区煤自然发火。针对以上情况,采取注氮降... 麻地梁煤矿507首采面是采用放顶方法开采埋藏浅特厚的长焰煤,漏风严重,丢煤多,尤其在工作面收作期间未进行放顶,采空区遗煤量更大。另外,工作面未采阶段推进速度慢,遗煤氧化时间长,极易引起采空区煤自然发火。针对以上情况,采取注氮降氧、高位钻孔注浆和注高固水材料覆盖隔氧、堵漏控风等的综合防灭火措施,保证了该工作面支架的安全撤出,为类似回采条件的工作面收作期间的防灭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特厚的长焰煤 漏风 煤自燃 收作期间防灭火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
作者 陈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3-105,115,共4页
[目的]地下车站渗漏水病害不仅影响车站设备运行,还会影响乘客体验,因此需研究其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分析了地下车站渗漏水原因,介绍了既有车站渗漏水整治措施,提出了新线建设时车站渗漏水防治要求。[结果及... [目的]地下车站渗漏水病害不仅影响车站设备运行,还会影响乘客体验,因此需研究其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分析了地下车站渗漏水原因,介绍了既有车站渗漏水整治措施,提出了新线建设时车站渗漏水防治要求。[结果及结论]地下车站渗漏水防治贯穿设计、建设和运营整个过程,只有通过综合防治,才能彻底杜绝地下车站渗漏水问题。进入运营期后,要加强车站渗漏水病害的有效治理,确保车站运行环境,提高乘客乘车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车站 渗漏水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