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文特有的文化自信与文体自觉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周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5,共9页
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散文就担当起记录、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宏伟的文史叙事,经过三千多年的文体演绎与发展,使具有文化传统的骨血与品格的散文文体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而独有文化自信的国粹性、教化性与典艺性的三方面特质。国粹性,... 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散文就担当起记录、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宏伟的文史叙事,经过三千多年的文体演绎与发展,使具有文化传统的骨血与品格的散文文体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而独有文化自信的国粹性、教化性与典艺性的三方面特质。国粹性,是指《论语》《孟子》《老子》《荀子》《韩非子》《周易》《尚书》《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的文史叙事,由散文予以三千年的历史传承。教化性,是指中国古代教育以散文教育作为一种实现"教化"的教育机制,实施着全民接受的人文传播。典艺性,指散文是会通着古今经典技艺的载体,是荟萃着传统和现代文艺的形式美学之宝库。三"性"特质命定文体具有多维向度的文体自觉,其中与"自我表现"相整合的"文以载道"之核心理念、散文作家自身的进德修为,成为当下重建散文美学中最高的两个哲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文化自信 国粹性 教化性 典艺性 文体自觉
下载PDF
宋代笔记的文体自觉与定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师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31,共8页
在笔记体制演变史上,两宋是其丕变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较之以往,两宋笔记独立的文学品性更为明显,文体自觉得到增强:独立著述的身份进一步清晰化、固定化;在目录学分类中,由小说类大量划入杂家类,琐杂的内容特征受到自觉关注。其体式亦... 在笔记体制演变史上,两宋是其丕变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较之以往,两宋笔记独立的文学品性更为明显,文体自觉得到增强:独立著述的身份进一步清晰化、固定化;在目录学分类中,由小说类大量划入杂家类,琐杂的内容特征受到自觉关注。其体式亦多有变革:散文性特征明显,创作视域转向日常、当下,实现了从外向功能向内向功能的转变;确立了第一人称限知的叙事方式与史官式叙事模式,表现出"以文为理"的叙事主题思想。它规范着后世笔记作品创作的范式,塑造了后人对此文体的基本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笔记 文体自觉 定型 散文体
下载PDF
论周作人散文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咏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7-52,共6页
忧患意识是儒家艺术精神的核心,周作人散文的忧患意识与儒家艺术精神具有渊源关系。早期杂文的感时忧国、闲适小品的人生忧思和抄书体散文的历史忧患贯穿在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中。忧患意识也是周作人散文"浮躁凌厉"和"苦涩... 忧患意识是儒家艺术精神的核心,周作人散文的忧患意识与儒家艺术精神具有渊源关系。早期杂文的感时忧国、闲适小品的人生忧思和抄书体散文的历史忧患贯穿在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中。忧患意识也是周作人散文"浮躁凌厉"和"苦涩"特色的形成和转变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散文 忧患意识 儒家艺术精神
下载PDF
李育善散文创作简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炜评 王彦龙 《商洛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8,共6页
商洛作家李育善的散文创作,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公务员和乡土作家的双重角色体认,交互影响着李育善的散文视角。李育善散文的关注重心是家乡的广大农村,着重状写乡间的自然山水、民生场景和人物命运,从而构成了多幅生动的商洛... 商洛作家李育善的散文创作,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公务员和乡土作家的双重角色体认,交互影响着李育善的散文视角。李育善散文的关注重心是家乡的广大农村,着重状写乡间的自然山水、民生场景和人物命运,从而构成了多幅生动的商洛风俗画卷。尽管李育善的散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来看,近十余年来,其创作不断走向成熟,表现为取材范围日益拓宽,个人视野逐渐开阔,语言技巧不断丰富。这些踏实的进步,使作者在承变进程中的陕西散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育善 散文 角色体认 乡土写作
下载PDF
满怀真诚地寻找心灵的家园——林清玄散文研究组论之二 被引量:1
5
作者 汪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4-86,共3页
林清玄在其禅思散文中,以禅立意,满怀真诚地寻找心灵的家园。这种心灵世界以慈悲之心、智慧之心、清欢之心为基本建构维度。慈悲之心突出致善祈向,智慧之心突出崇智祈向,清欢之心突出尚美祈向。这三维之心交互为用交融一体,也就是善、... 林清玄在其禅思散文中,以禅立意,满怀真诚地寻找心灵的家园。这种心灵世界以慈悲之心、智慧之心、清欢之心为基本建构维度。慈悲之心突出致善祈向,智慧之心突出崇智祈向,清欢之心突出尚美祈向。这三维之心交互为用交融一体,也就是善、智、美三维境界的圆融和圆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清玄 禅思散文 以禅立意 菩提“三心”
下载PDF
佛教禅理对唐代文学精神的浸润 被引量:1
6
作者 梁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0-64,共5页
佛教初传、筚路蓝缕,历经汉魏六朝,立足华土,于盛唐之际赫一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和融会中,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唐代文学是中国古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因而,佛教对于唐代文学的影响尤为突出,浅而论之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佛典文学... 佛教初传、筚路蓝缕,历经汉魏六朝,立足华土,于盛唐之际赫一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和融会中,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唐代文学是中国古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因而,佛教对于唐代文学的影响尤为突出,浅而论之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佛典文学形成、唐诗禅化和变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典文学 禅诗 变文
下载PDF
学术思潮与清初骈文的新气象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明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1,共6页
明末清初,因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士人的危机感顿然加剧,社会上逐渐形成以经世致用和博古通今为主的学术思潮,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清初骈文的内容和风格。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清初骈文家如陈维崧、吴绮、陆繁弨等皆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 明末清初,因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士人的危机感顿然加剧,社会上逐渐形成以经世致用和博古通今为主的学术思潮,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清初骈文的内容和风格。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清初骈文家如陈维崧、吴绮、陆繁弨等皆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感,故清初骈文具有时代感和重情意识;而崇尚"博通"的学术追求,反映在骈文创作上表现为追求富丽典赡之美。清初骈文内容的充实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清初骈文的复兴,为清代中叶骈文全盛开拓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骈文 学术思潮 经世思想 博通 重情意识 陈维崧
下载PDF
王剑冰的散文视界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海燕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44-47,共4页
王剑冰有独特的视界,他总能写出属于他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这一个,烙上了他心灵印迹的这一个;他擅长写女性和水,从人物的视野看山水,写山水里的人生,尊重生活的原生态,这种人物化的视角,更具有现场感和信任感;他注重写对话,他的对话至少是... 王剑冰有独特的视界,他总能写出属于他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这一个,烙上了他心灵印迹的这一个;他擅长写女性和水,从人物的视野看山水,写山水里的人生,尊重生活的原生态,这种人物化的视角,更具有现场感和信任感;他注重写对话,他的对话至少是两种视角,他越来越重视思想的表达,以思想的敏感和力度去触及历史,触及那些无人触及的幽暗区域;他是一个很有文体意识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融入了诗艺和小说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剑冰 散文视界 人物化的视角 文体意识
下载PDF
汉赋、经学与文学自觉 被引量:1
9
作者 冯良方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9-15,共7页
文学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自觉时代究竟起于何时,学术界至今尚无一个一致的意见。文章认为,由于经学的强制的规范,汉赋不是自觉的文学,以汉赋为"一代文学"的汉代也不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关键词 汉赋 经学 文学自觉
下载PDF
论王充闾散文中的儒道禅意识
10
作者 孙殿玲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0-81,共2页
王充闾的散文意蕴深厚,境界博大,积淀着浓厚的儒道禅意识,从儒家思想中吸收了济世致用的思想精髓,从道家思想中吸收了崇尚自然、追求审美、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从佛禅中吸收了空明清静的感悟方式,为当代文学创作思想深度的挖掘打开一个... 王充闾的散文意蕴深厚,境界博大,积淀着浓厚的儒道禅意识,从儒家思想中吸收了济世致用的思想精髓,从道家思想中吸收了崇尚自然、追求审美、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从佛禅中吸收了空明清静的感悟方式,为当代文学创作思想深度的挖掘打开一个新的孔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闾 散文
下载PDF
说不尽的张爱玲——张爱玲散文艺术美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月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2-85,共4页
张爱玲散文具有情、趣、理三者融合之艺术美;这种美在张爱玲散文对世俗生活的描写上,对人性的解剖 上,在对家园意识的传达中都有所表现;张爱玲散文艺术之美源于其议论性小品文文体的运用与鲜活机警的语言的运 用。
关键词 张爱玲 艺术美 人性剖析 家园意识 散文 小品文
下载PDF
贾平凹散文中“月”意象解读
12
作者 李斌 李英姿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8-120,共3页
贾平凹散文创作中的“月”意象,是他追求、探索的美学象征,也是他主体精神的象征。“月”意象给我们展示出了一种空灵静寂的禅宗式的意境,使其散文呈现出浓郁的禅宗韵味。
关键词 散文创作 “月”意象 审美心态 禅宗韵味
下载PDF
回归与张扬——论散文文体和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13
作者 吴国如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71-73,共3页
散文文体的最大特点是:创作主体在一定情怀品格的基础上所创造的既有真情实感又带有一定文学性的艺术作品。当代散文创作主体在历时方向上逐渐呈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主体人格个性的回归与张扬。
关键词 散文文体 自我意识 回归 张扬
下载PDF
高中散文“教—学—考”困局及破解
14
作者 胡正伟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9-63,共5页
散文教学是持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散文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超越文本个案的思想与情感,围绕散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生成清晰的文体意识,把握散文阅读理解的规律。然而,学生进入考核评价环节,面对偏难险怪的试题,... 散文教学是持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散文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超越文本个案的思想与情感,围绕散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生成清晰的文体意识,把握散文阅读理解的规律。然而,学生进入考核评价环节,面对偏难险怪的试题,很容易陷入无法用所学应对所考的困境。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适度兼顾散文文本在呈现文体特征时的常态与变异;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应保持灵活的视角,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更为有效的是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得当、评价内容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学科核心素养 散文教学 文体意识
下载PDF
西汉政论散文的衰落与东汉文体的创新
15
作者 温志拔 《龙岩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7-69,共3页
政论散文经历了西汉的繁荣,出现了贾谊、晁错、刘向等众多政论大家,至东汉后期政论呈现衰弱,而多种文体得以创新。其中原因主要有二:士人政治热情的减退、才情转移和私人著述文体的兴盛,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关键词 政论散文 政治热情 文体意识
下载PDF
“明道”意识在欧阳修散文创作中的价值
16
作者 郁士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4-47,共4页
欧阳修是宋代文坛旗帜性的人物,他继承了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精神,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反对浮靡空泛,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在散文"明道"意识上,贴近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时弊,抵制僵化风尚,重道而又重文,注... 欧阳修是宋代文坛旗帜性的人物,他继承了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精神,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反对浮靡空泛,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在散文"明道"意识上,贴近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时弊,抵制僵化风尚,重道而又重文,注重推陈出新,对当时以及后世散文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散文创作 明道意识
下载PDF
论史铁生散文的生命哲思
17
作者 胡秦葆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81-86,共6页
苦难能转化为对人生的馈赠和滋养,死亡更是对人生最大的检验与考量。史铁生在自己的散文作品中,呕心创作,泣血而歌,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诠释了欲望、孤独、苦难、生死、爱情的生活内涵和文化哲思,开始了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关键词 史铁生 散文 苦难意识 生命哲思
下载PDF
“十七年”散文批评史述论
18
作者 吕东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8-37,共10页
创造社会主义新散文是"十七年"散文批评界的核心诉求。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建国初期散文的形态呈现出严重的特写化倾向,五四新文学所建立的"美文"传统及其美学精神受到压抑。承继五四新文学道统的老一辈散文... 创造社会主义新散文是"十七年"散文批评界的核心诉求。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建国初期散文的形态呈现出严重的特写化倾向,五四新文学所建立的"美文"传统及其美学精神受到压抑。承继五四新文学道统的老一辈散文名家及批评家们在时代的夹缝中审慎探索,在1956年和1962年短暂的文艺调整中策略性地掀起复兴"美文"传统的潮流,在书写范围、书写方式、文体意识、作家个性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理论探求。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探求并没有被确认、巩固下来,而是在随即而来的激进时势及其文化逻辑中被视为不合时宜的理论批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散文 新散文 美文传统 文体意识 文化逻辑
下载PDF
论骈文的文体意识——骈文文体结构哲学札记之二
19
作者 刘绍卫 《柳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骈文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文体之一 ,其文体意识的产生有其民族文化心理的背景 ,对偶是骈文最显著的文体意识 ,也是骈文“丽”
关键词 骈文 文体意识 古文 四六 审美趣味 体式
下载PDF
常敲汉字寄真情——孙淑彦散文艺术特色探析
20
作者 欧俊勇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5-68,共4页
孙淑彦先生是岭南文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他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讲学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容量大、内涵深、品位高,给新时期散文注入了一股强健的生命活力。文章从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识、理性思辨色彩、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三方... 孙淑彦先生是岭南文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他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讲学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容量大、内涵深、品位高,给新时期散文注入了一股强健的生命活力。文章从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识、理性思辨色彩、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三方面论述孙淑彦散文独特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淑彦散文 艺术特色 历史人文意识 理性思辨色彩 语言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