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les of an Open World: The Fall of the Ming Dynasty as Dutch Tragedy, Chinese Gossip, and Global News
1
作者 Paize Keuleman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2期190-234,共45页
This essay explores different seventeenth-century accounts of the fall of the Ming dynasty in 1644--Chinese vernacular novels and literati memoirs, Jesuit histories, and Dutch poetry and plays--to investigate a develo... This essay explores different seventeenth-century accounts of the fall of the Ming dynasty in 1644--Chinese vernacular novels and literati memoirs, Jesuit histories, and Dutch poetry and plays--to investigate a developing notion of openness in both Europe and China. In Europe, the idea of openness helped to construct an early-modern global order based on the free flow of material goods, religious beliefs, and shared information. In these accounts, China's supposed refusal to open itself to the world came to represent Europe's Other, an obstacle to the liberal global order. In doing so, however, European accounts drew on Chinese popular sources that similarly embraced openness, albeit openness of a different kind, that is the direct and unobstruct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ruler and subject.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Chinese late-Ming accounts of the fall of the Ming are the source of European ideals of liberalism, but rather to suggest that, at a crucial early-modern moment of globalization, European authors misapprehended late-Ming ideals of enlightened imperial rule so as to consolidate their own worldview, foreclosing late-Ming ideals in th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modem globalization Dutch history chinese literature Mingdynasty literature Jesuit history
原文传递
On the Fat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冲及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vers a variety of ethical principles and behavioral norms that have arisen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social life to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an appropriate way. Suc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vers a variety of ethical principles and behavioral norms that have arisen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social life to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an appropriate way. Such principles and norms are a typical expression of Chinese people's wisdom in the analysis of their surroundings. 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lso contains some poisonous thinking that has been carefully nurtured by feudal rulers to maintain their power. In the practice of the great social changes of pre-1949 China, after repeated experience, people gained a relatively clear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t should neither be totally affirmed nor totally rejected. Rather, we should analyze it concretely, endeavoring to separate the dross from the essence.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continuously handed on and renewed, and this process will be carried on and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ulture Opium War 1911 Revolution modem chinese history
原文传递
上海里弄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阮仪三 张晨杰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5期13-17,共5页
试图从世界文化遗产认定的角度,系统建立上海里弄遗产价值的认识体系,以证明其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构建包括3个主要方面:建筑遗产的特殊性、对于上海近代城市特征的代表性,以及历史人文和城市景观文化价值。其中包括了中西合... 试图从世界文化遗产认定的角度,系统建立上海里弄遗产价值的认识体系,以证明其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构建包括3个主要方面:建筑遗产的特殊性、对于上海近代城市特征的代表性,以及历史人文和城市景观文化价值。其中包括了中西合璧的艺术价值、作为中式传统建筑近代发展孤例的历史价值、代表中国近现代房地产业开端标志及上海近代特有城市特征的文化价值,以及重要的人文及城市景观价值等。鉴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所确定的认定标准,有理由确定,上海里弄是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价值体系 中西合璧 近代房地产开端 近代城市特征
下载PDF
“内发原生”模式: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实为明万历九年 被引量:17
4
作者 许苏民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在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冲击—反应”论的西方模式与“侵略—革命”论的苏联模式占据主要地位,而以明清之际为开端、强调中华民族历史创造活动之主体性的“早期启蒙”模式则长期受到冷落。本文旨在接着... 在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冲击—反应”论的西方模式与“侵略—革命”论的苏联模式占据主要地位,而以明清之际为开端、强调中华民族历史创造活动之主体性的“早期启蒙”模式则长期受到冷落。本文旨在接着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往下讲,汲取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思想的大量研究成果,确立中国近代化之路的“内发原生”模式,试图将晚明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万历九年(1581年)确定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认为,这一突破不仅将改变中国近代史的叙事方式,而且有助于突破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一元扩散”的西方话语模式,确立现代性因素“多元发生”的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早期启蒙说 内发原生模式 世界近代史 多元发生 一元扩散
下载PDF
“国史”与“图书馆史”融合的历史分期——现当代中国图书馆史分期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肖希明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共9页
历史分期问题是现当代图书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探讨一种"国史"与"图书馆史"融合的历史分期。图书馆史分期与"国史"分期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依据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特点... 历史分期问题是现当代图书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探讨一种"国史"与"图书馆史"融合的历史分期。图书馆史分期与"国史"分期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依据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特点,将现当代图书馆史划分为"六阶段":11949—1956年,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创建与初步发展时期;21957—1965年,新中国图书馆事业曲折发展时期;31966—1976年,图书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破坏的非常时期;41977—1989年,我国图书馆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51990—1999年,图书馆向现代化转型时期;62000—2009年,图书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一分期的创新性在于吸纳了"国史"分期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同时又从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每一阶段图书馆的历史性进步作为图书馆史分期的依据。参考文献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史 国史 历史分期 现当代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史起始期考辨——20世纪初清末政治变革与建筑体系整体变迁 被引量:3
6
作者 邓庆坦 辛同升 赵鹏飞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38-143,共6页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囿于通史分期模式,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作为近代建筑历史的起点。文章拟从传统建筑体系的整体断裂、新式建筑教育的初兴与新型建筑师的出现、城市的早期现代化改造三个方面,阐述了清末"新政"与"...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囿于通史分期模式,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作为近代建筑历史的起点。文章拟从传统建筑体系的整体断裂、新式建筑教育的初兴与新型建筑师的出现、城市的早期现代化改造三个方面,阐述了清末"新政"与"立宪"时期中国建筑体系发生的整体性变迁,结果表明,中国古代建筑史与近代建筑史的真正分界点不在1840年而在190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传统建筑体系 近代建筑体系 通史
下载PDF
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蔡乐苏 尹媛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37-40,共4页
蒋廷黻的琦善研究以中外档案为依据,填补了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的空白,并且成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标准。他对琦善的一些论断即便在今天的研究水平下也是不能被推翻的。时人对他做翻案文章的理解与他的真实意图存在着差距。他的目的在于... 蒋廷黻的琦善研究以中外档案为依据,填补了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的空白,并且成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标准。他对琦善的一些论断即便在今天的研究水平下也是不能被推翻的。时人对他做翻案文章的理解与他的真实意图存在着差距。他的目的在于为中国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即运用外交手段求得和平,以现代化的方法来与帝国主义相抗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琦善 鸦片战争 反抗帝国主义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下载PDF
舒新城与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谢长法 韩树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5,75,共5页
20世纪20~30年代,舒新城为改革中国教育,毅然转入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反思。概括其贡献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对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二是对近代中国教育专题史的研究提出了可行性... 20世纪20~30年代,舒新城为改革中国教育,毅然转入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反思。概括其贡献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对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二是对近代中国教育专题史的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出版多部论著;三是对于中国教育史史学观形成了自己基本的观点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新城 近代 中国教育史 研究
下载PDF
革命史体系与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逻辑缺失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福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8,共5页
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在历史的共名之下,可以包含有无数的个别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在历史与逻辑的关系辨析中,对学科的学科本体的重新确认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总结,将文学史写作纳入到人类思想史的分析之中... 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在历史的共名之下,可以包含有无数的个别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在历史与逻辑的关系辨析中,对学科的学科本体的重新确认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总结,将文学史写作纳入到人类思想史的分析之中,在一般思维逻辑上确立一种历史哲学观念,从而把文学史学上升为文学史哲学。革命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不一定能成为文学史和学术史的全部法则,应该在政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之内去寻找和确立人类性与个人性的尺度,以丰富人们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别是战争文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历史哲学 革命史 个人性 人类性
下载PDF
论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分期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浩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6,共7页
历史分期是新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手段。由于城市规划发展的独特性,其历史分期工作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诸多困难。在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围绕历史分期指导思想、历史分期依据(标准)、分期标志的选择、历史分期(阶段)... 历史分期是新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手段。由于城市规划发展的独特性,其历史分期工作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诸多困难。在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围绕历史分期指导思想、历史分期依据(标准)、分期标志的选择、历史分期(阶段)的划分数量、"过渡"阶段的归属等若干问题,深入讨论了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分期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方法。进而结合城市规划发展事件的详实史料,提出"二、六、十一"的历史分期方案,即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上分别划分为2个历史时期、6个发展阶段及11个再细分的亚阶段。在具体表述上,主张以中观层次的6个发展阶段作为历史分期的主体形式,即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初创期(1949-1957年)、城市规划发展的动荡期(1958-1965年)、城市规划发展的停滞期(1966-1977年)、城市规划发展的恢复期(1978-1989年)、城市规划发展的建构期(1990-2007年)、城市规划发展的转型期(2008年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 现代城市规划 城市 规划史 城市史 历史分期方案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在房地产业主导下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庆坦 邓庆尧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53-456,共4页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并形成了第一次现代建筑高潮。这一时期历来是 近代建筑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既有的研究局限于对建筑技术、建筑理论等建筑本体要素的研究,而建筑商品 化对建筑发展的巨大驱动作用往往...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并形成了第一次现代建筑高潮。这一时期历来是 近代建筑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既有的研究局限于对建筑技术、建筑理论等建筑本体要素的研究,而建筑商品 化对建筑发展的巨大驱动作用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系统分析房地产业与中国近代建筑演变之间的关系,揭 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筑技术进步和现代建筑风格兴起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试图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为中 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业 中国近代建筑历史 现代建筑 建筑技术
下载PDF
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卫 徐国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6,共6页
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胡适主要是对西方在华教会教育的宗教性和非教育性进行批判,主张教会教育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利益的变革;从20年代后期开始,他转而对教会教育作了全面肯定。本文结合教会教育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所起的两重... 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胡适主要是对西方在华教会教育的宗教性和非教育性进行批判,主张教会教育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利益的变革;从20年代后期开始,他转而对教会教育作了全面肯定。本文结合教会教育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所起的两重性作用,认为胡适从科学理性精神和全盘西化观立场出发对教会教育所作的评价,既有合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方面,也存在非历史主义和抹杀教会教育殖民侵略性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近现代中国 教会教育
下载PDF
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良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9-36,共8页
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属于当代史的范畴,学术界分别使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代中国史、当代中国研究、中国现代史等概念。笔者认为,称为中国当代史比较恰当。当代历史是不断延伸的,为了避免当代史研究的时政性缺陷,可以考虑以2001年... 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属于当代史的范畴,学术界分别使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代中国史、当代中国研究、中国现代史等概念。笔者认为,称为中国当代史比较恰当。当代历史是不断延伸的,为了避免当代史研究的时政性缺陷,可以考虑以2001年入世以前为相对稳定的学术范围。综合各种意见,当代史分为1949~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6年、1976~1989年、1989~2001年5个阶段是合理的。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应该注意用现代化的标准看待当代历史进程,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决议的关系,正确处理领袖人物的评价问题,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正确对待外来学术成果。应该坚持以真实为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以材料为根据的根本学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史 分期 价值 现代化标准 几种关系 学术方法
下载PDF
日本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刍议 被引量:9
14
作者 钟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由于地理影响与历史原因,日本成为与我国近代制图业交流最多的国家,其所制中国城市地图数量之多、流传之广,都要远超其他西方列强。不过,国内普遍存在对日本测制近代中国地图的种种臆度,此类误读在客观上影响了对日绘地图资料的准确利... 由于地理影响与历史原因,日本成为与我国近代制图业交流最多的国家,其所制中国城市地图数量之多、流传之广,都要远超其他西方列强。不过,国内普遍存在对日本测制近代中国地图的种种臆度,此类误读在客观上影响了对日绘地图资料的准确利用。对近代以来日绘我国城市地图的系统整理以及对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地图进行个案考察,可以推知此类地图大多可以追溯其创作底本,该认识就研究利用而言至关重要。当然,独立施测只是近代地图文化的一个方面,日本近代制图业对于中国制图业的影响,更多地在于制图技术的传递与近代地图文化的推广普及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 地图学史 近代史 城市历史地理
下载PDF
文化整合中的文学建构与意义生成——论现代小说的“诗性传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洪承 席建彬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138,共7页
"诗性传统"是一种基于文学"诗性"观念提出的整合性观点,认为现代小说呈现出的"诗性"特征,不仅说明文学"诗性"主题在现代小说发展中的稳定性、长期性和经典化现象,而且对于现代小说思想内容和... "诗性传统"是一种基于文学"诗性"观念提出的整合性观点,认为现代小说呈现出的"诗性"特征,不仅说明文学"诗性"主题在现代小说发展中的稳定性、长期性和经典化现象,而且对于现代小说思想内容和文体形式的生成衍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在文化整合意义上提出了"诗性传统"这一论题,也就意在引入一种深刻的理解秩序,以弥合、改变目前现代小说研究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误区,为研究提供一种本体论的理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诗性传统 文化整合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学科体系和课程功能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畅 曾长秋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9年第1期67-68,共2页
基于我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程两年的实践,对这门课的学科涵义、起止时段、涵盖内容、教育功能、教学目的,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等,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 学科体系 课程功能
下载PDF
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9
17
作者 孔庆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19,共5页
尽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对象,但是它的存在、延续和影响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因此,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尝试着要把它列入其内。既然我们能够宽容通俗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应... 尽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对象,但是它的存在、延续和影响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因此,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尝试着要把它列入其内。既然我们能够宽容通俗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应该是合乎同一逻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史 研究
下载PDF
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启寿 程瑞平 +2 位作者 李乐 熊韵波 黄中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66-468,共3页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现状,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方式,对某医学院600名大一和大二医学生学习纲要的兴趣、难度、教学方法、教学建议和意见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有211人学...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现状,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方式,对某医学院600名大一和大二医学生学习纲要的兴趣、难度、教学方法、教学建议和意见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有211人学习兴趣一般,17人不感兴趣;认为学习"难度大"的为49人,认为"难度较大"的为101人;223人认为最欢迎的教学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137人喜欢"课堂讨论"环节;有236人希望"创新教学方法",201人认为应"加强社会实践";对实践教学的看法上,184人喜欢"实地参观",其次是"社会实践",为157人。结论:教师应依据医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和提升教育教学方法路径,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互动,培养研究意识,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院
下载PDF
地方史资料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优质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0
19
作者 岑红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4-146,共3页
在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材、教学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教学体系诸要素中,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是其中的中心环节。地方史资料这一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在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优质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为&q... 在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材、教学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教学体系诸要素中,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是其中的中心环节。地方史资料这一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在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优质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为"纲要"课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纲要"课教学效果,达成"纲要"课教学目标的可靠保证;同时,地方史资料在"纲要"课的教学专题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安排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体系
下载PDF
《玉官》:一部被“忽略”的文学经典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登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73,共7页
许地山的小说《玉官》是一篇具有复杂意味的经典之作,但长期以来它却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小说史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重新挖掘它的内涵与艺术,分析被忽略的原因并确立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许地山 《玉官》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