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lt or network?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shaping mechanism of the Great Wall cultural belt in Beijing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Fang XU Yi-yi +1 位作者 ZHAO Ye ZHU Xiao-hu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9期2027-2042,共16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s does not currently receive enough attention in cultural landscape conservation. Cultural landscapes in China are faced with the crisis of fragmentation and 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s does not currently receive enough attention in cultural landscape conservation. Cultural landscapes in China are faced with the crisis of fragmentation and islanding, 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dea of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The Great Wall cultural belt in Beijing is a cross-regional linear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northwest mountainous area of Beijing. With the Great Wall as a link connecting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soc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o form a banded structure, it has the typ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and its ‘node – setting – connection' model,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shaping mechanism of the Great Wall cultural belt in Beij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 flow, using Flickr geo-tagged photos and Wikiloc tracks. The results identify the core nodes and intermediate nodes of the Great Wall cultural belt in Beijing and show that it has a multicore, multi-group hierarchical nesting structure differing from the geographic space, which has groups following the evolution orbit of ‘linear string – circumnuclear star – complete network.'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ltural association network(CAN) and the geospatial network(GSN), we find that the cultural associations between nodes rely on geophysical channels, including heritage corridors and traffic passages, as physical carriers, but the nodes' attraction and their setting elements, containing natural geography environments, settlements,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etc., change the channel resistance, so CAN and GSN presen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atic and spatial network thoughts, this study has made an attempt to adopt new analy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inear cultural landscapes in mountainous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analysis belt Cultural landscape securityMountainous landscapegreat wall culturalpattern Geotagging
下载PDF
“项目进村”何以形成制度同构效应——基于河北省秦皇岛市B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的调查
2
作者 傅才武 李越 《地方治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62-76,M0004,共16页
“项目进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目前,“项目进村”对乡村的制度性干预机理尚未获得深刻阐释,特别是“项目进村”如何影响长城村落治理尚不清楚。河北省秦皇岛市B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表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通过“项目进村”... “项目进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目前,“项目进村”对乡村的制度性干预机理尚未获得深刻阐释,特别是“项目进村”如何影响长城村落治理尚不清楚。河北省秦皇岛市B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表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通过“项目进村”对长城村落治理形成制度同构效应。制度同构负效应的产生过程,以长城村落治理困境为前提“,短期项目制”导致行政机关官僚治理行为与绩效追求的非理性症候;制度同构正效应的释放方式,在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制度体系优化长城村落治理结构,“长期行政发包制”促进长城村落治理理性的生成;制度同构综合效应的实践表征,体现在村民自治是以长城村落的自然资源禀赋约束、空间局限与发展问题为出发点,形成“集体唯实主义”的村庄治理机制与行动逻辑“。项目进村”的制度同构效应既要与西方科层制相照应,更应扎根于中国乡土社会,体现乡土实践经验本位特征,为优化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项目进村 制度同构 集体唯实主义实践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下载PDF
遗产活化视角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景观营建策略研究
3
作者 王建梅 胡晓宾 +3 位作者 于宝 李兴 王娜 解雨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建设目标出发,对秦皇岛市长城资源现状、分布及特点进行调研,分析秦皇岛市长城资源现有情况及其开发不足之处,指出在遗产活化视角下,秦皇岛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以遗产活化为视角,集合遗产保护、景观... 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建设目标出发,对秦皇岛市长城资源现状、分布及特点进行调研,分析秦皇岛市长城资源现有情况及其开发不足之处,指出在遗产活化视角下,秦皇岛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以遗产活化为视角,集合遗产保护、景观展示与活化、居民娱乐与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并提出在区域化背景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以资源为主,坚持遗产保护与合理规划并行,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打造“保护、发展、传承、共生”为一体的景观体系构,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保护 秦皇岛 国家文化公园 长城 景观营建
下载PDF
文化基因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旅游景观叙事转译研究——以大境门段为例
4
作者 李磊 王中海 +1 位作者 梅兰 邓亚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4-79,共6页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成为吸引游客和传递文化价值的焦点。通过定性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文化基因的角度探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境门段旅游景观的叙事转译路径。首先,分析文化基因、旅游景观叙事转译相...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成为吸引游客和传递文化价值的焦点。通过定性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文化基因的角度探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境门段旅游景观的叙事转译路径。首先,分析文化基因、旅游景观叙事转译相关研究;其次,根据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提取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境门段旅游景观的文化基因,构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境门段旅游景观的文化基因体系与文化基因评价表;再次,对旅游景观叙事转译的要素提取、组织策略、实施方式进行研究;最后,从空间形态、空间情境、空间符号和数字景观运用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境门段旅游景观进行叙事转译,以达到大境门段的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境门段 旅游景观 叙事转译
下载PDF
游戏化设计:长城文化价值面向青年游客传播的探索
5
作者 彭健 侯宇思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传播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价值,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客在旅游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情感与意动。青年游客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目标人群,偏向接受兼具内容、主题、趣味与沉浸体...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传播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价值,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客在旅游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情感与意动。青年游客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目标人群,偏向接受兼具内容、主题、趣味与沉浸体验的旅游方式。游戏化有助于增强青年游客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参与动机与重游率,提升旅游体验与沉浸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文化空间中可借鉴谢尔提出的四大类游戏元素及韦巴赫总结的DMC金字塔游戏设计系统,进行游戏化设计,更好地向青年游客进行文化价值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价值传播 青年 游戏化
下载PDF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性数字化关联与时空交汇研究——以内蒙古天盛成长城村落为例
6
作者 刘娜 张静怡 郑凯升 《建设科技》 2024年第21期56-58,共3页
本研究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聚落景观的空间叙事性数字化探索,整合了沿线传统聚落形态、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基于时间与空间维度,构建了聚落景观叙事性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提炼叙事空间语汇,梳理叙事线索、文本及结构,并融入... 本研究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聚落景观的空间叙事性数字化探索,整合了沿线传统聚落形态、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基于时间与空间维度,构建了聚落景观叙事性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提炼叙事空间语汇,梳理叙事线索、文本及结构,并融入当代景观设计。目标是为构建多元、开放、动态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聚落景观叙事系统,为保护与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维度 长城文化 聚落景观 叙事景观
下载PDF
秦皇岛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沉浸式景观空间质感研究
7
作者 边哲 李志涛 赵佳慧 《丝网印刷》 2024年第7期80-82,共3页
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从空间形态、风貌特征以及人文形态三方面挖掘秦皇岛段长城沿线景观特征,探索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沉浸式景观空间质感,满足公众对精神及物质功能层面多样化的需求,促进长城文化的活化与传承。
关键词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景观特征 沉浸式体验 空间质感
下载PDF
长城沿线博物馆建设与长城文化传播研究报告:长城主题博物馆篇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小凤 张朝枝 +3 位作者 焦青青 周紫晴 蒋钦宇 毛若寒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5,130,共11页
为厘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的长城主题博物馆建设及其长城文化传播现状与关键问题,调研团队于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实地考察了宁夏、陕西、山西等区域长城沿线的134家博物馆。调研发现,截至2023年底建成与未建成的长城主题博物... 为厘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的长城主题博物馆建设及其长城文化传播现状与关键问题,调研团队于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实地考察了宁夏、陕西、山西等区域长城沿线的134家博物馆。调研发现,截至2023年底建成与未建成的长城主题博物馆共100家,呈现数量显著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传播主体多元等良好趋势,但存在建设空间分布不均衡、内涵挖掘不足、整体形象展示不全等问题。亟须构建协同传播平台与体系,统一整体形象标识与资源整体命名规范,优化传播理念与模式,加强博物馆社会传播服务能力建设与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长城主题博物馆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传播 长城文化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9
作者 张智 党安荣 +2 位作者 陈杨 李翔宇 余建刚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1,共7页
长城文化遗产长期面临风、水、冰雹等自然环境风险。现有研究偏向理论,缺乏基于数字孪生的实证研究,尤其缺乏长城文化遗产环境灾害仿真模拟预测的研究。将数字孪生理论模型与实际案例结合,通过流固耦合分析模拟探索风环境对北京蟠龙山... 长城文化遗产长期面临风、水、冰雹等自然环境风险。现有研究偏向理论,缺乏基于数字孪生的实证研究,尤其缺乏长城文化遗产环境灾害仿真模拟预测的研究。将数字孪生理论模型与实际案例结合,通过流固耦合分析模拟探索风环境对北京蟠龙山长城的影响,评估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探讨植被、建筑体量等变量对风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孪生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文化遗产在风环境下的风险分布,同时,植被和建筑体量的变化明显影响了风蚀程度。对于局部坍塌拱券的模拟分析揭示了文化遗产在强风和冰雹灾害下受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长城文化遗产 数字孪生 环境风险 风环境模拟 遗产保护
下载PDF
局部旅游利用情境下长城线性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播效果研究
10
作者 周小凤 张朝枝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3期39-49,共11页
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由于超大空间尺度、多元遗产要素的分散性与属地管理体制限制,长期面临其整体价值的完整传承与局部旅游利用碎片化传播之间的失调性矛盾。现有研究对线性文化遗产旅游的价值传播多层效果内容及其影响因素关注不足且尚... 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由于超大空间尺度、多元遗产要素的分散性与属地管理体制限制,长期面临其整体价值的完整传承与局部旅游利用碎片化传播之间的失调性矛盾。现有研究对线性文化遗产旅游的价值传播多层效果内容及其影响因素关注不足且尚未明晰,难以为解决现实矛盾提供有效的理论参照。本文以长城线性文化遗产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局部旅游利用情境下长城价值传播的多层次效果表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认知层次,游客对长城的价值认知以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为核心层,以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为附属层,主要关联长城的文化景观与文学美学价值、历史见证与象征价值、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等价值内涵;2)在态度层次,游客对长城的遗产认同以个体的好汉认同、国族认同为主,基于长城的文化认同表达较弱,主要受长城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影响;3)在行为层次,游客对长城的旅游忠诚度以推荐与重游行为意向为主,主要受长城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导游服务影响;但游览其他长城遗产旅游地的行为意向普遍偏低,与长城旅游线路空间设计不合理、门票性价比低与价值传播不完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长城 旅游利用 遗产价值 传播效果
下载PDF
洗马林堡景观叙事性设计策略
11
作者 孙智倩 胡青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2-44,共3页
长城聚落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与民众生产生活的人居场所,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主体。洗马林堡作为中国明长城沿线的传统聚落,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对洗马林堡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探索当今长城沿线传... 长城聚落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与民众生产生活的人居场所,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主体。洗马林堡作为中国明长城沿线的传统聚落,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对洗马林堡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探索当今长城沿线传统聚落景观的改造更新模式,可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洗马林堡 聚落景观 叙事性设计
下载PDF
城市文脉视角下历史建筑及文化遗产规划策略研究——以张家口长城文化遗产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超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4期34-36,共3页
城市历史建筑及文化遗产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基因和文化血脉,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与价值体现。当前城市建设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延续与发展城市历史文脉同等重要。在城市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城市文脉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协同十... 城市历史建筑及文化遗产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基因和文化血脉,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与价值体现。当前城市建设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延续与发展城市历史文脉同等重要。在城市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城市文脉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协同十分重要。文章以张家口长城文化遗产为例,依据城市文化脉络线索,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脉络下历史建筑及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进一步探究城市文化视角下历史文化遗产的多元规划策略,以期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脉 历史文化遗产 长城文化遗产 文化价值
下载PDF
长城主题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实践与优化对策探索
13
作者 周小凤 王楚涵 张朝枝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0,134,共12页
在数字化展示逐渐成为文化遗产展示核心方式的时代潮流中,通过62家已建成开放的长城主题博物馆的线下与线上调研结果显示,长城主题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有序推进,与传统展示方式互补互促,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再现重点工程的重要... 在数字化展示逐渐成为文化遗产展示核心方式的时代潮流中,通过62家已建成开放的长城主题博物馆的线下与线上调研结果显示,长城主题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有序推进,与传统展示方式互补互促,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再现重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了博物馆传承长城文化、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载体和抓手等基本功能。目前,长城主题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以基于实体展览的辅助型数字化展示与线上虚拟展为主,以基于叙事主题的独立型线下数字化展示为辅,缺少独立主题的线上纯虚拟展示;数字化展示方式以传统信息展示型与交互触屏展示型为主,以沉浸式展示型、传感器式展示型、机械控制展示型为辅。同时,长城主题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也面临着“长城资源数字采集滞后”“数字化展示方式获得感不足”“数字化展示运营难以持续”等困境。为此,建议实施强化数字化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搭建全面的长城信息数据库、设立长城主题博物馆数字化专项资金、加强长城数字资源的文化内涵研究、培育数字化展示创新案例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长城主题博物馆的“数字科技+长城文化”深度融合及其数字化展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文化 博物馆 数字化展示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下载PDF
北京长城文化带线性遗产体系构建与类型研究
14
作者 贺鼎 王子瑜 陈文婷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2,共7页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及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对北京长城线性遗产体系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长城作为一种独特的线性遗产,周围环境险峻,是不可通达的。而目前关于长城风景道规划是以定性研判为主,亟须探索数据驱动的计算...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及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对北京长城线性遗产体系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长城作为一种独特的线性遗产,周围环境险峻,是不可通达的。而目前关于长城风景道规划是以定性研判为主,亟须探索数据驱动的计算型方法,以整合长城沿线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数据资源,形成定量、综合的线性遗产体系构建方法。以北京长城文化带为研究范围,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采取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与多中心性评价模型(MCA)构建长城线性文化遗产体系并进行测度、分级,借助核密度估计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来揭示其空间结构与类型特征,从而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线性遗产体系。通过展示基于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线性遗产体系构建与分级分类方法,拓展了中国线性遗产体系的概念外延和研究类型,从而精细刻画线性遗产的空间等级与功能性质,对风景线路体系规划、旅游服务设施配置、线路主题划定及展示利用策划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线性遗产 北京长城文化带 GIS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多中心性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基于场景理论视角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研究
15
作者 李彦平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正在建设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不仅关注长城遗产本体及相关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基础上的文化空间构建,更关注“人”不同维度的文化需求及文化消费活动需求。场景理论的引入与分析是以民众文化需求为基础,梳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因素、... 正在建设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不仅关注长城遗产本体及相关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基础上的文化空间构建,更关注“人”不同维度的文化需求及文化消费活动需求。场景理论的引入与分析是以民众文化需求为基础,梳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因素、分析文化价值观取向,从而打造特定文化场景策略的尝试。通过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场景蕴含的3个主维度和15个子维度的分析和赋值,提取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积极文化因素,多维度构建富含大长城文化特色并凸显地域特色的场景,形成特定公共文化空间和中华文化标识。在保护管控区,深度发掘长城遗产及国家文化公园价值,继续推进长城遗产系统性保护,价值发掘+科学保护构建保护传承样板场景;在主题展示区,通过原状展示+活态展示构建文化核心展示场景;在文旅融合区,推进旅游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建立多维度阐释标准,引入外部力量参与文化服务,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构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场景;在传统利用区,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复兴传统生产生活社区,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构建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文化遗产 国家文化公园 场景理论
下载PDF
长城(河北段)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16
作者 和文征 雷欣 +1 位作者 白翠玲 杨丽花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推动长城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是当前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方向。以长城(河北段)为切入点,通过挖掘、整理、提炼河北长城沿线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分析长城(河北段)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状,对旅游文化与旅... 推动长城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是当前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方向。以长城(河北段)为切入点,通过挖掘、整理、提炼河北长城沿线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分析长城(河北段)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状,对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与路径、措施展开深入的分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视角,以期进一步推进长城(河北段)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河北段) 文化 旅游 深度融合
下载PDF
罗哲文: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开拓者
17
作者 沈阳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罗哲文先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从1940年在四川李庄加入中国营造学社起,在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师长的培养教育下,走上古建筑保护研究之路,后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并为之奉献毕生精... 罗哲文先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从1940年在四川李庄加入中国营造学社起,在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师长的培养教育下,走上古建筑保护研究之路,后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并为之奉献毕生精力。罗哲文先生主持或指导过多项重要古建筑保护项目,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长城保护作为毕生坚持的事业;同时他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者之一,是我国建立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文物保护理念的重要参与者,文物保护队伍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长期参与文物保护培训教学工作,在晚年又倡导古建筑保护的“师承制”,培养出一批古建筑保护的新生力量。此外罗哲文先生还勤于笔耕,撰写了大量文物保护的专著、论文、学术报告和普及读物。时值罗哲文先生100周年诞辰,本文基于《罗哲文文集》收录的专著、论文和书信,对罗哲文为我国的文博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做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客观评价,希望更多人认识他对中国文博事业的重要贡献,以及勤奋、执着、谦逊、高瞻远瞩的治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哲文 文物保护 长城 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
下载PDF
文化遗产地长城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现状——以陕西榆林地区为例
18
作者 马小宁 同杨阳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在中国长城整体保护管理的布局下,文化遗产地长城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的差异历来是长城工作的关注重点。随着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支撑的长城事业快速发展,厘清各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现状成为现实中的紧迫需求。通过梳理榆林长城资源保护利... 在中国长城整体保护管理的布局下,文化遗产地长城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的差异历来是长城工作的关注重点。随着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支撑的长城事业快速发展,厘清各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现状成为现实中的紧迫需求。通过梳理榆林长城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的现实困难与突破创新之举,探寻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的目标、定位与发力点,以期推动中国长城文化遗产地工作扎实开展,并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新时代长城保护利用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地 地方单位 长城工作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长城文化品牌设计路径研究——以秦皇岛至唐山段长城文化为例
19
作者 张璐茜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1-25,共5页
目前,秦皇岛至唐山段长城文化品牌设计独特性缺乏,文创产品创意不足,传播渠道与模式单一。对此应遵循物质性与精神性共生、独特性与异质性共存、长城文化与文创产品的深度链接的原则,从长城文化品牌媒体传播设计、品牌文创产品设计入手... 目前,秦皇岛至唐山段长城文化品牌设计独特性缺乏,文创产品创意不足,传播渠道与模式单一。对此应遵循物质性与精神性共生、独特性与异质性共存、长城文化与文创产品的深度链接的原则,从长城文化品牌媒体传播设计、品牌文创产品设计入手,打造秦皇岛至唐山段特色长城文化品牌,提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的品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文化 品牌设计 秦皇岛至唐山段
下载PDF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黄河边墙景观资源开发探析
20
作者 贾亿宝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零起点标志设置在山西偏关县老牛湾堡附近。以此为引考索历史,明清时所认同的山西明长城的起点并不在老牛湾,而是位于河曲县的石梯隘口。建设于偏关县、河曲县黄河沿岸的边墙作为山西明长城的一部分,连同军堡、烽...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零起点标志设置在山西偏关县老牛湾堡附近。以此为引考索历史,明清时所认同的山西明长城的起点并不在老牛湾,而是位于河曲县的石梯隘口。建设于偏关县、河曲县黄河沿岸的边墙作为山西明长城的一部分,连同军堡、烽墩、隘口遗存一起构建了内容丰富的长城军事遗迹景观群,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应当重视的重要区间之一。黄河边墙遗迹拥有厚重的景观资源挖掘潜力,值得进行多元化、科学化保护开发,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的全面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黄河边墙 长城景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