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Plant Extracts on Morphology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ipolaris sorokiniana, Causing Black Point Disease of Wheat in Bangladesh
1
作者 Dilruba Yesmin Md. Abul Kalam Azad +1 位作者 F. M. Aminuzzaman Md. Monirul Islam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3年第10期1162-1179,共18页
Black point of wheat caused by Bipolaris sorokiniana (Bs) is very destructive disease of wheat in Bangladesh and all over the world. The symptoms of diseases caused by Bipolaris sorokiniana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h... Black point of wheat caused by Bipolaris sorokiniana (Bs) is very destructive disease of wheat in Bangladesh and all over the world. The symptoms of diseases caused by Bipolaris sorokiniana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host plant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conidia of Bs germinate from two poles, which differ physiologically as indicated by the rate, growth character, of length, breadth and number of septa on different medi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elected plant extracts on the morphology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ngus Bipolaris sorokiniana causing black point disease in wheat crops in Bangladesh. The efficacy of fifteen plant extracts on the grow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s was conducted in vitro in 2019-2020. The treatments were: Untreated control, T<sub>1</sub>—Black berry Leaves, T<sub>2</sub>—Guava Leaves, T<sub>3</sub>—Lantena camera leaves, T<sub>4</sub>—Eucalyptus Leaves, T<sub>5</sub>— Turmeric Leaves, T<sub>6</sub>—Khoksha Leaves, T<sub>7</sub>—Papaya leaves, T<sub>8</sub>-Gurlic Bulb, T<sub>9</sub>—Chili dust, T<sub>10</sub>—Nigella seeds, T<sub>11</sub>—Turmeric dust, T<sub>12</sub>—Cloves, T<sub>13</sub>— Bohera fruits, T<sub>14</sub>—Black pepper and T<sub>15</sub>—Neem leaves. After 15 days of inoculation of Bipolaris sorokiniana, colony color and shapes were Gerrish blackish, greenish blackish, greyish blackish and shapes were round or irregular. In our study, conidia color was dark brown to light brown, conidiophore color was brown, dark brown, grayish brown, dark olivaceous, light brown and conidia shapes were elliptical, oblong or slightly curved. The septation of conidia was 2 - 5 and highest septation was seen in T<sub>4</sub> and T<sub>14</sub> treatments. The highest conidial length was 17.79 μm recorded in T<sub>2</sub> treatment and lowest was 6.62 μm T<sub>9</sub> treatment where conidial breath was 8.27 μm in control and lowest was 3.79 μm in T<sub>8</sub> treatment. Mycelial growth rate of Bipolaris sorokiniana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in different days after inoculation (DAI) where at 7 DAI, % reduction of mycelial growth over control was highest in Bohera and Neem Leaves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is sorokiniana black point BOTANICALS wheat
下载PDF
灵台县小麦高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
作者 李彩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148-150,共3页
灵台县是农业产出大县,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栽培时,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有助于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推动当地绿色农业发展。对小麦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灵台县是农业产出大县,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栽培时,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有助于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推动当地绿色农业发展。对小麦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要点
下载PDF
荣成市小麦精播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心婷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小麦精量播种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论述小麦精密播种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分析荣成市小麦常见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并给出具体的防治方法,以将病虫害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保证小麦生产的稳产和高产。
关键词 小麦 精量播种 高产栽培 病虫害防控 技术要点
下载PDF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4
作者 张志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0期155-156,共2页
小麦种植时,其产量、质量和种植管理技术密切相关,因此要想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稳定性,做好小麦种植技术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如东县为例,对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对策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技术要点 病虫害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小麦对Bipolaris sorokiniana黑胚病与苗期叶枯病抗性的相关性
5
作者 李海泳 李梦钰 +5 位作者 高闯 许豪 殷贵鸿 董纯豪 牛吉山 李巧云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4,共9页
为明确小麦抗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黑胚病与苗期叶枯病的相关性,以B.sorokiniana为致病菌,采用孢子液喷洒+套袋保湿的方法,于2018-2019年、2019-2020年连续2 a对50份黑胚病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系进行黑胚病与苗期叶枯病... 为明确小麦抗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黑胚病与苗期叶枯病的相关性,以B.sorokiniana为致病菌,采用孢子液喷洒+套袋保湿的方法,于2018-2019年、2019-2020年连续2 a对50份黑胚病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系进行黑胚病与苗期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分析B.sorokiniana黑胚病发病率(黑胚率)与苗期叶枯病病叶面积占比(病叶面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菌鉴定条件下,50份小麦品系2 a平均黑胚率分别为15.9%与17.4%,2 a均表现抗病的品系有3个[山农5300709、温麦10号、11-253(LWX)],占供试品系的6.0%;黑胚率与叶枯病病叶面积占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14~-0.845;以相关系数最高的2020年叶枯病病叶面积占比与黑胚率进行回归分析(y=-0.585x+48.444,x、y分别为病叶面积占比、黑胚率),预测50个小麦品系的黑胚病抗性,预测结果与接菌鉴定的抗性一致率为90.0%。因此,可用苗期B.sorokiniana引起的叶枯病病叶面积占比预测小麦的黑胚率,为小麦育种中抗黑胚病小麦品系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麦根腐平脐蠕孢 叶枯病 病叶面积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新疆小麦黑胚病的病原、致病性及侵染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郝敬喆 贾菊生 +3 位作者 马德英 日孜旺古丽 马春春 高磊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33-38,共6页
通过对小麦黑胚病病原分离、病原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的小麦黑胚病是由多种的病原侵染所组成,确立了Alternaria consortiale(Thüm.)Hughes,Alternaria alternate(Fr.) Keissler与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 et S... 通过对小麦黑胚病病原分离、病原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的小麦黑胚病是由多种的病原侵染所组成,确立了Alternaria consortiale(Thüm.)Hughes,Alternaria alternate(Fr.) Keissler与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 et Sorokin) Shoems是引发新疆小麦黑胚病的病原,前二者是本病主要病原成分,第三个虽然也可引起与前者同样症状的黑胚病,分离率却很低,仅占病原总分离率的7.0%~8.1%.A.consortiale可侵染小麦种粒且成为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3种病原对麦粒的致病性表现有差异,A.consortiale与A.alternate对小麦苗期的致病力不显著,以B.sorokiniana最强;但进入小麦接穗期后却表现相反:B.sorokiniana对麦粒的致病力表现较弱,且其侵染期仅局限在小麦的抽穗期至乳熟期,而A.consortiale与A.alternate却明显地较强,其侵染致病期均出现在小麦的乳熟期至黄熟期.小麦黑胚病病原的侵染机制,表现在穗轴各部位首先发病,然后由病变处的菌丝体穿透过小穗的基部再过渡到胚尖,才使得小麦的胚也感染变黑.大田环境高温多湿,是引致小麦黑胚病高发的首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病原 致病性 侵染
下载PDF
小麦种子黑胚对发芽的影响及病原菌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孙兰珍 郑是琳 +1 位作者 高庆荣 张延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2-368,共7页
对6个小麦品种种子的黑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种子黑胚率不同,同一品种成熟期间因大气湿度提高黑胚率显著增加;2.黑胚严重的品种一般易穗发芽,同品种黑胚种子穗发芽率高于白胚种子,已经穗发芽的种子仍具有再发芽能力,但其... 对6个小麦品种种子的黑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种子黑胚率不同,同一品种成熟期间因大气湿度提高黑胚率显著增加;2.黑胚严重的品种一般易穗发芽,同品种黑胚种子穗发芽率高于白胚种子,已经穗发芽的种子仍具有再发芽能力,但其发芽率明显低于正常的未穗发芽种子;3.同品种黑胚种子的千粒重明显高于白胚种子,这与两类种子于同株不同穗和同穗不同小穗中的分布密切有关;4.小麦种子黑胚经鉴定证明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所致,且多于小麦成熟期(开花后25—30天)侵染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 黑胚 发芽 链格孢菌
下载PDF
小麦黑胚病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洪连 邢小萍 +2 位作者 袁虹霞 孙炳剑 王振跃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黑胚病,室内测定了8种不同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A lternaria a lternata)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敌力脱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抑菌活性最强,EC50为3.38 m g/kg;烯唑醇、世高抑菌效果也较好,EC50分别为6.61和6.89 m...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黑胚病,室内测定了8种不同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A lternaria a lternata)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敌力脱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抑菌活性最强,EC50为3.38 m g/kg;烯唑醇、世高抑菌效果也较好,EC50分别为6.61和6.89 m g/kg。代森锰锌对病菌孢子萌发抑菌活性最强,EC50为0.25 m g/kg;麦叶净、福美双、烯唑醇抑制效果也较好,EC50分别为0.30、0.80和1.76 m g/kg。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发现,22%麦叶净W P 600倍液喷雾对小麦黑胚病防效最好,平均防效达80.59%;其次为25%敌力脱EC 1 000倍喷雾,两年平均防效为74.97%;22%麦叶净W P 800倍和12.5%烯唑醇1 500倍液喷雾也有较好的防效,两年平均防效均超过60%。从防治时期和次数试验结果来看,扬花后5 d喷药防治效果最好,随着施药时间延迟,防治效果也随之下降;两次施药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药剂防治
下载PDF
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会伟 邢小萍 +3 位作者 袁虹霞 孙炳剑 于巧丽 李洪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35,共4页
为利用抗病品种有效防治黑胚病,从2003年至2005年,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和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的抗性黑胚病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无免疫品种,但品种(系)间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豫优1号、陕... 为利用抗病品种有效防治黑胚病,从2003年至2005年,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和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的抗性黑胚病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无免疫品种,但品种(系)间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豫优1号、陕229等6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小于5%,为抗病类型,占供试材料的13.64%;漯麦4号、豫农9901等6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超过30%,达到高感水平,占13.64%;豫展9705、豫麦49等15个品种(系)的平均籽粒黑胚率在5.0%~14.9%之间,为轻感类型,占34.09%;新原958、中育6号等17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在15.0%~29.9%之间,为中感类型,占38.64%。同时.调查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问的抗性表现有一定差异。对滤纸保湿培养法和直接观察法评价小麦品种对黑胚病抗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趋势基本一致,但保湿培养法籽柱黑胚率普遍高于直接观察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抗病性 评价
下载PDF
2010年郑州地区小麦黑胚率及黑胚粒发芽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巧云 尹钧 +3 位作者 牛吉山 马文斌 刘靖 姜玉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8-91,共4页
对2010年郑州地区收获的257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黑胚率统计,并以发病较重的周麦18和漯麦4-168两个品种为材料,分析了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以及苗高、根长、单株质量等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对2010年郑州地区收获的257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黑胚率统计,并以发病较重的周麦18和漯麦4-168两个品种为材料,分析了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以及苗高、根长、单株质量等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57份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介于0~54%,其中豫麦35号、百泉41等77个品种的黑胚率低于1%,济程2号的黑胚率最高,达到54%。70%的品种(系)黑胚率低于5%,80%的品种(系)病粒级别较低(0-2级),与往年比较,2010年郑州小麦黑胚率降低。周麦18黑胚率为18.0%,黑胚粒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高与单株质量均降低,其中0-1级与2-3级种子间差异极显著;漯麦4-168黑胚率为25.7%,病粒的发芽与幼苗生长指标也降低,但不同病级间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发芽特性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系)黑胚病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邢小萍 殷宪平 +3 位作者 刘春元 袁虹霞 孙炳剑 李洪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2-636,共5页
为了解河南省目前推广及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黑胚病的田间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并在室内对田间收获的各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千粒重、发芽率及幼芽鲜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陕229和豫优1... 为了解河南省目前推广及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黑胚病的田间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并在室内对田间收获的各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千粒重、发芽率及幼芽鲜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陕229和豫优1号发病最轻,黑胚率为2.0%和2.1%;漯麦4号发病最重.小偃803等43个品种黑胚子粒的千粒重是增加的,病、健子粒千粒重差值为0.71~6.96 g;仅有豫麦49号等5个品种黑胚子粒千粒重是降低的,病、健子粒千粒重差值为-0.08^-5.2 g.豫麦68号等35个品种的健康子粒发芽率高于病子粒,病、健子粒发芽率差值为-3.33^-20.0;新麦18等4个品种的黑胚子粒发芽率高于健康子粒,病、健子粒发芽率差值为3.33~10.0;山东95519等9个品种黑胚子粒和健康子粒的发芽率是一致的.豫麦70号等13个品种黑胚子粒萌发后的幼芽重是增加的,病、健子粒幼芽鲜重差值为0.000 6~0.004 4 g;郑麦9023等35个品种的黑胚子粒萌发后幼芽鲜重比健康子粒萌发后的幼芽鲜重减轻,病、健子粒幼芽鲜重差值为-0.000 2^-0.016 4 g.不同小麦品种的黑胚率与病、健子粒千粒重、发芽率和幼芽鲜重的差值之间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系) 黑胚病 子粒
下载PDF
小麦种子黑胚病发病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是琳 孙兰珍 高庆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8-15,共8页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iessler是小麦种子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1987~1988年在鲁麦8号小麦抽穗、开花及籽粒发育各阶段自穗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乳熟后期(花后20天)病菌开始侵染胚部,引起黑胚,随着籽粒成熟黑胚率相...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iessler是小麦种子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1987~1988年在鲁麦8号小麦抽穗、开花及籽粒发育各阶段自穗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乳熟后期(花后20天)病菌开始侵染胚部,引起黑胚,随着籽粒成熟黑胚率相应增加。在此期间遇雨或田间相对湿度高(90%以上),易结露,则黑胚病加重。室温26~27℃下接种,病害潜育期为3~4天。大气中的链格孢菌是小麦种子黑胚病的侵染源。小花上残留的花药是病菌进入花内的途径之一。小麦黑胚病普遍发生,不同品种(品系)有差异。高肥水地种子黑胚率高于旱地,雨后收获的种子黑胚病亦较雨前收获的重。黑胚粒的粒重大于非黑胚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链格孢霉属 发病规律
下载PDF
黑胚对小麦幼芽某些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国安 康业斌 +3 位作者 郭香凤 成玉梅 付国占 李友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50-53,共4页
比较研究了三个不同程度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病粒和健粒的幼根和胚芽鞘中 SOD、POD、PPO和 PAL活性及幼根中总酚与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豫麦 2号黑胚种子的幼根和胚芽鞘中SOD和 POD活性显著升高 ;高感品种豫麦 4 0号的... 比较研究了三个不同程度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病粒和健粒的幼根和胚芽鞘中 SOD、POD、PPO和 PAL活性及幼根中总酚与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豫麦 2号黑胚种子的幼根和胚芽鞘中SOD和 POD活性显著升高 ;高感品种豫麦 4 0号的 SOD和 POD活性变化不大。抗病品种幼根中 PPO和 PAL活性显著升高 ,胚芽鞘中 PPO和 PAL活性显著降低 ;高感品种幼根和胚芽鞘 PPO活性升高 ,PAL活性下降。抗病品种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生理 生化 代谢影响
下载PDF
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邢小萍 袁虹霞 +1 位作者 孙炳剑 李洪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922,共4页
为了解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室内测定了2006年黑胚病发生严重的小麦品种漯麦4号的健康籽粒和发病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以及三叶期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结果表明,小麦发生黑胚病后,病粒导致发... 为了解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室内测定了2006年黑胚病发生严重的小麦品种漯麦4号的健康籽粒和发病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以及三叶期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结果表明,小麦发生黑胚病后,病粒导致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降低,尤其是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各病级处理间差异显著,种子病级与上述生长因子呈负相关。小麦黑胚病对小麦种质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重病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生长因子
下载PDF
小麦黑胚病籽粒黑变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晓龙 李巧云 牛吉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共6页
综述了小麦黑胚病病因及其黑变机制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与病菌侵染引起酶促褐变,导致小麦黑胚病症状产生,而褐变是小麦籽粒中酚类物质发生氧化形成褐色物质导致的。筛选不同的生理型与病理型感病材料是研究小麦黑胚... 综述了小麦黑胚病病因及其黑变机制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与病菌侵染引起酶促褐变,导致小麦黑胚病症状产生,而褐变是小麦籽粒中酚类物质发生氧化形成褐色物质导致的。筛选不同的生理型与病理型感病材料是研究小麦黑胚病黑变机制的前提,采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研究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小麦黑胚病的黑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病因 黑变机制
下载PDF
11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小萍 袁虹霞 +2 位作者 孙炳剑 李洪连 王信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4-55,60,共3页
采用PDA平板和凹玻片法分别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适乐时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都最强,EC50分别为1.45×105mg/kg和0.10mg/kg;科博、敌力脱、扑海因、敌畏丹对病菌孢... 采用PDA平板和凹玻片法分别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适乐时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都最强,EC50分别为1.45×105mg/kg和0.10mg/kg;科博、敌力脱、扑海因、敌畏丹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也较强,EC50分别为0.04mg/kg,0.16mg/kg,0.16mg/kg,0.71mg/kg;敌力脱、扑海因和敌畏丹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较强,EC50分别为1.70mg/kg和1.7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链格孢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不同抗黑胚病小麦品种接菌后丙二醛和总酚含量及PPO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璟 周慧 +2 位作者 邢小萍 袁虹霞 李洪连 《河南科学》 2007年第3期423-426,共4页
在对6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穗部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前后,分别测定了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及总酚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接菌后各品种PPO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抗病品种在接菌后第3 d PPO活性达到峰值... 在对6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穗部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前后,分别测定了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及总酚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接菌后各品种PPO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抗病品种在接菌后第3 d PPO活性达到峰值,而感病品种在接菌后第4 d PPO活性才达到峰值;接菌后抗病品种组织中MDA含量变化呈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而感病品种MDA含量表现为先升后缓慢下降然后再度上升;各品种酚类物质含量均在接菌后第2 d达到峰值,然后酚类物质含量开始下降,但感病品种下降速度明显比抗病品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抗病性 PPO MDA 酚类物质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会伟 邢小萍 +2 位作者 袁虹霞 孙炳剑 李洪连 《河南科学》 2006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研究了播量、播期、灌水、施肥等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量对小麦黑胚病的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黑胚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表现略有差异.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黑胚病均有影响,但灌水次数影响较大... 研究了播量、播期、灌水、施肥等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量对小麦黑胚病的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黑胚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表现略有差异.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黑胚病均有影响,但灌水次数影响较大,随灌水次数的增加黑胚率升高,花期灌水有利于黑胚病的发生.在常量追肥条件下,随追肥次数的增加黑胚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栽培因子 影响
下载PDF
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病害防治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春明 韩青梅 +1 位作者 黄丽丽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5-60,共6页
采用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直径比较了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主要致病菌小麦根腐离蠕孢(B ip olaris sorok injana)和链格孢霉(A lternaria a lterna ta)的毒力作用,并在温室盆载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 采用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直径比较了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主要致病菌小麦根腐离蠕孢(B ip olaris sorok injana)和链格孢霉(A lternaria a lterna ta)的毒力作用,并在温室盆载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同种杀菌剂不同浓度之间存在明显毒力差异。从分生孢子萌发率看,敌力脱浓度为0.250μL/mL时对小麦黑胚病2种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99%以上,代森锰锌浓度为350μg/mL时的抑制率达94.5%以上,而多菌灵浓度为500μg/mL时的抑制率不到40%,远远低于以上两种药剂。从菌落直径看,敌力脱的致死中浓度(EC50)值最小,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小麦灌浆初期对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种植的感病品种丰舞981于人工接种前2 d和接种后4 d分别喷施3种杀菌剂,小麦黑胚率调查结果与室内抑菌实验结果相似,敌力脱和代森猛锌对小麦黑胚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而多菌灵效果较差。接种病原菌后4 d喷药处理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接种前2 d的喷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孢子萌发率 菌落直径 小麦根腐离蠕孢 链格孢霉
下载PDF
新疆春小麦黑胚发生与产量及加工品质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荣毅 魏文寿 +1 位作者 王荣栋 刘明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0-234,共5页
通过多点分析春小麦加工品质、产量表现和小麦黑胚发生的特点,发现干旱区春小麦黑胚发生率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表现结果不同,同时小麦的籽粒加工品质和产量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低温、多雨的环境... 通过多点分析春小麦加工品质、产量表现和小麦黑胚发生的特点,发现干旱区春小麦黑胚发生率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表现结果不同,同时小麦的籽粒加工品质和产量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低温、多雨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小麦黑胚病的发生,也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但这种环境条件不利于优良品质的形成。黑胚率高的小麦千粒重和容重较高,降落数值较小,发芽的可能性增大,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面团流变学特性较差,小麦总体加工品质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黑胚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