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闽边界碱性交代作用与稀土矿成矿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世忠 周延 +5 位作者 邢光福 徐敏成 范飞鹏 隰弯弯 朱筱婷 郭维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425,共11页
霓长岩化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岩浆期后碱性交代作用,与稀土矿化有关。霓长岩化有关的超大型稀土矿床的代表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和川西牦牛坪稀土矿,它们是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轻稀土矿。福建政和铁山交代岩是华东最大的碱性交代岩,位于浙闽... 霓长岩化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岩浆期后碱性交代作用,与稀土矿化有关。霓长岩化有关的超大型稀土矿床的代表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和川西牦牛坪稀土矿,它们是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轻稀土矿。福建政和铁山交代岩是华东最大的碱性交代岩,位于浙闽交界政和—大埔断裂带东北侧,区域预计稀土氧化物(REO)远景资源量可达6 211万吨。在铁山碱性交代岩中分布大面积的霓长岩,与P、REE、Ti、Ga等元素矿化关系密切。区域划分出3条霓长岩带,长度达1~2.3 km,宽度数百米,发现和评价了40余条磷灰石矿体,并富集稀土。霓长岩由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霓长岩中钾长石有4种形态:(1)面状分布,与黑云母、角闪石等的碱交代产物共生;(2)浅色钾长石脉;(3)深色钾长石脉;(4)和黑榴石共生。辉石呈现3种形式:(1)分布在深色角砾岩中;(2)零星分布在钾长石中;(3)与角闪石密切共生。霓辉石在镜下环带明显,中部浅绿色(淡绿色)到边部墨绿色(深绿色),说明核部透辉石成分多,边部霓石含量高。霓长岩形成于燕山期第二次(157~156 Ma)岩浆活动期,与南侧铜盆庵钾长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关,该期热液富集稀土元素。与燕山期第三次(118~114 Ma)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作用进一步产生碱性交代,并形成了一系列多金属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边界 铁山碱性交代岩 霓长岩 稀土矿
下载PDF
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及相关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以龙 谢晶晶 +4 位作者 黄丽静 夏宁宁 江志俊 黄兆许 陈津津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调查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Hp)耐药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克拉霉素耐药菌株23S rRNA基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gyrA基因的突变特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闽浙边界地区417例因上消化道症状于福建... 目的调查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Hp)耐药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克拉霉素耐药菌株23S rRNA基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gyrA基因的突变特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闽浙边界地区417例因上消化道症状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者,行Hp菌株分离、培养和鉴定。使用6种抗菌药物对Hp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度体外实验,分析单药、双重及三重耐药情况,并探讨Hp耐药情况与患者年龄的关系。随机选取50株克拉霉素耐药菌株和50株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采用PCR法和Sanger测序法分析耐药相关基因23S rRNA和gyrA的突变情况。结果247株Hp菌株的总体耐药率为98.8%,其中甲硝唑的耐药率(96.4%)最高,其次为左氧氟沙星(45.7%),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达40.9%,未发现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环素耐药菌株。Hp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对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双重耐药率,以及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的三重耐药率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均<0.05)。50株克拉霉素耐药菌株均发生23S rRNA基因V区突变,共发现4种突变类型,其中A2143G的突变率为100%,T2182C的突变率为60%,A2302G的突变率为24%,G2864A的突变率为98%。50株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均发生gyrA基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突变位置是第87位和第91位氨基酸。结论闽浙边界地区Hp菌株对克拉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23S rRNA基因的A2143G突变和T2182C突变,而A2302G突变和G2864A突变可能与该地区克拉霉素高耐药率相关;该地区Hp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gyrA基因第87位和第91位氨基酸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边界地区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 基因突变 23S rRNA基因 GYRA基因
下载PDF
浙闽相邻区白垩纪上下火山岩系成因与壳幔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段政 赵希林 +6 位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余明刚 陈志洪 靳国栋 姜杨 李亚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38,共20页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值较低(-20.43^-6.39),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8~2.2Ga之间。上火山岩系为局限于断陷盆地内的早白垩世晚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贫硅贫碱但同样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负Eu异常明显,εHf(t)值较高(-10.00^-4.51)。研究表明,上下火山岩系均表现出随时代变新ΣREE和LREE分异程度降低的趋势,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主要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古元古代陆壳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低Sr流纹岩类,但上火山岩系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壳幔作用;例外的是下火山岩系西山头组上部熔岩,属东南沿海罕见的橄榄玄粗岩系列高Sr粗面英安岩,以富集Sr、Ti、Co、Ni和低的εHf(t)为特征,推断由幔源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区域晚中生代火山岩的综合对比表明,东南沿海深部壳幔作用具有从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期逐渐增强、自南往北依次减弱的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成因与壳幔作用 上下火山岩系 白垩纪 浙闽相邻区
下载PDF
浙闽沿海地区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及成因 被引量:83
4
作者 邱检生 王德滋 Brent I.A.McInnes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以鼓山-魁岐、青田和普陀山-桃花岛三个典型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岩体中I型与A型花岗岩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变异。总体而言,A型花岗... 以鼓山-魁岐、青田和普陀山-桃花岛三个典型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岩体中I型与A型花岗岩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变异。总体而言,A型花岗岩较之I型花岗岩富硅、富碱、贫钙、镁、铝,并具偏高的Rb/Sr、Rb/Ba、Ga/Al和偏低的LREE/HREE比值及显著的铕负异常。两类花岗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均具有壳幔混熔岩浆的特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变异。上述变异既有岩浆分异演化的影响,又有幔源岩浆卷入的贡献,在不同的复合岩体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各不相同。通过对岩石产出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结合本区不同复合岩体中二类花岗岩具不同地球化学变异特点的地质事实,提出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是区域构造应力、断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A型 复合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花岗岩
下载PDF
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区划及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钰娴 臧贵敏 +2 位作者 李海林 牛振华 穆兴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15,共4页
水土保持区划是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将在较长时间内有效地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统一指导下,完成了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分。在... 水土保持区划是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将在较长时间内有效地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统一指导下,完成了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分。在三级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山地丘陵区 水土保持 三级区划分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变质岩原岩组合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岩组合的对比: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属性的启示 被引量:6
6
作者 邱检生 胡建 +1 位作者 李真 刘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25,共13页
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北东缘,该造山带主体由花岗质片麻岩所占据,其间尚分布有少量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的榴辉岩,二者原岩的时代均为新元古代,原岩的岩性分别为酸性和基性火成岩。本文在对这些原岩岩石组合及其地球化... 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北东缘,该造山带主体由花岗质片麻岩所占据,其间尚分布有少量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的榴辉岩,二者原岩的时代均为新元古代,原岩的岩性分别为酸性和基性火成岩。本文在对这些原岩岩石组合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它们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的岩浆岩组合十分相似,主要表现在:(1)二地岩浆岩类型均以酸性岩占绝对优势,基性岩所占比例很小(仅约5%),它们均构成以酸性岩占主体的双峰式岩石组合;(2)二地的酸性岩在成因类型上均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但部分岩石表现出A型花岗岩特征,其中少数岩体发育碱性铁镁矿物,属典型的过碱性A型花岗岩,它们均与I型花岗岩构成I-A型复合岩体,且二地的A型花岗岩均可进一步归为后造山背景下产出的PA型或A2型花岗岩类;(3)二地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组成明显相似,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均表现出显著的Nb,Ta负异常,在相关的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均主要投影于火山弧或大陆玄武岩区域。鉴于对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构造背景已有较成熟的认识,即普遍认为它们形成于因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的弧后伸展引张环境,因此,大别—苏鲁造山带变质岩原岩组合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岩组合所表现出的高度相似性,无疑指示扬子板块北东缘在新元古时期应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伸展引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组合 构造背景 大别—苏鲁造山带 闽浙沿海 新元古代 晚中生代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粤闽交界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叶秀薇 胡秀敏 +1 位作者 刘锦 黄元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利用粤闽两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7年6月~2010年5月的走时及波形记录对南澳地区ML≥1地震用双差法重新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挑选重复地震丛,并研究地震丛的P波走时经伪弯曲射线追踪技术及波形互相关校正后的走时差变化。经上述处理后,... 利用粤闽两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7年6月~2010年5月的走时及波形记录对南澳地区ML≥1地震用双差法重新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挑选重复地震丛,并研究地震丛的P波走时经伪弯曲射线追踪技术及波形互相关校正后的走时差变化。经上述处理后,汕头台、潮州台记录的南澳地区地震的P波走时差在2008年6~8月间出现负异常,经与地震活动性及形变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认为该时段的负异常反映了区域地壳介质速度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粤闽交界 双差定位
下载PDF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特点概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始发 张勇 《苏区研究》 2017年第5期46-57,共12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重要史料。目前,经过系统性搜集整理已形成一部法律文献汇编。文章围绕文献汇编,从形式、时间、内容、重点、思想、范围、性质等不同角度,总结出文献的特点,以还原闽浙赣革...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重要史料。目前,经过系统性搜集整理已形成一部法律文献汇编。文章围绕文献汇编,从形式、时间、内容、重点、思想、范围、性质等不同角度,总结出文献的特点,以还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原貌,为深入推进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法律 文献 特点 概述
下载PDF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研究综述
9
作者 陈始发 张勇 《苏区研究》 2016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块著名的根据地,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建设、特点及创建领导人的事迹、思想、贡献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从建国开始,学术界对该根据地的研究历经起步、持续深入、坚守与创新三个阶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块著名的根据地,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建设、特点及创建领导人的事迹、思想、贡献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从建国开始,学术界对该根据地的研究历经起步、持续深入、坚守与创新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大致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根据地名称与构成范围的研究;二是关于"方志敏式"根据地内涵、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的研究;三是关于方志敏与根据地的建设研究;四是关于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社会环境研究。当前,根据地研究迎来难得的机遇期,可以从加强不同根据地之间的比较研究、加强对历史纵深的研究、加强革命史与民国史的会通研究、加强法制建设研究等四个方面入手,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脉络 问题 展望 综述
下载PDF
浙闽沿岸潮余流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其良 黄大吉 宣基亮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6,共7页
利用非结构网格海洋环流模式(FVCOM),研究了浙闽沿岸潮余流的空间变化及其生成机制。结果表明,浙闽沿岸的潮余流具有明显的水平二维特征。根据潮余流的流速和方向,浙闽沿岸的潮余流可分为3个区域,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区域I、区域II和... 利用非结构网格海洋环流模式(FVCOM),研究了浙闽沿岸潮余流的空间变化及其生成机制。结果表明,浙闽沿岸的潮余流具有明显的水平二维特征。根据潮余流的流速和方向,浙闽沿岸的潮余流可分为3个区域,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区域I、区域II和区域III。区域I和区域III的潮余流较强,前者流速为0.6~2.5cm/s,方向沿等深线指向西南;后者流速为0.5~1.5cm/s,方向沿等深线指向东北。区域II的潮余流较弱,均小于0.6cm/s,方向自岸向海逆时针旋转,离岸较近区域方向指向西南,离岸较远区域方向指向东北。结合浙闽沿岸的潮余流和海底地形进行分析,发现潮余流与地形β效应(d/dx)(1/H)成正比,这与前人研究获得的海底地形对潮流的整流机制相符合,表明浙闽沿岸海域陡峭的海底地形对潮流有明显的整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潮余流 地形β效应 浙闽沿岸
下载PDF
浙闽山区红豆树自然生长情况调查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国华 叶茂平 +2 位作者 吴孝元 王建隆 梅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113-114,117,共3页
2002-2019年对浙闽交界山区的26个县(市)186个村的红豆树开展了调查,跟踪了2562株60年以上树龄的红豆树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树龄为101~200年的红豆树最多,占总调查树的31.73%;主要分布于山坡下部和溪沟边,分别占总数的51.76%和36.96%;57.... 2002-2019年对浙闽交界山区的26个县(市)186个村的红豆树开展了调查,跟踪了2562株60年以上树龄的红豆树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树龄为101~200年的红豆树最多,占总调查树的31.73%;主要分布于山坡下部和溪沟边,分别占总数的51.76%和36.96%;57.77%的红豆树树势生长完好,呈现出健康生长状态;42.23%的红豆树表现出明显的损坏情况,主要表现在主干空腐、枝条折断等方面。同时系统跟踪了浙江省龙泉市红豆树的结果情况,发现平均结果周期约为4年。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浙闽山区红豆树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生长情况 调查 保护对策 浙闽山区
下载PDF
福建与浙江跨境电子商务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靓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05-111,共7页
跨境电商具有传统对外贸易经营形式不可比拟的优点。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对福建自贸区建设和外贸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交易规模、产业基础、园区布局、人才储备、物流支持、网络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将浙江和... 跨境电商具有传统对外贸易经营形式不可比拟的优点。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对福建自贸区建设和外贸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交易规模、产业基础、园区布局、人才储备、物流支持、网络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将浙江和福建的跨境电商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福建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福建要借鉴浙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浙江省 跨境电商 外贸转型升级 自贸区
下载PDF
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晶晶 吴以龙 +7 位作者 江志俊 黄丽静 林吟 林敏 杨沱 林卫星 黄兆许 夏宁宁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6期724-727,734,共5页
目的调查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闽浙边界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者随机抽样417例患者,行H.pylori分... 目的调查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闽浙边界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者随机抽样417例患者,行H.pylori分离、培养和鉴定。使用常用的6种抗菌药物对H.pylori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取材部位、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进行分组,独立样本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相关样本率的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成功分离到247株H.pylori菌株,H.pylori感染率为59.2%(247/417)。按年龄分为≤20岁组、21~40岁组、41~60岁组、>60岁组,共4组,其中≤20岁组、21~40岁组、41~60岁组H.pylori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50.0%(2/4),59.2%(45/76)和64.4%(163/253),>60岁组H.pylori阳性率最低为44%(37/84),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组H.pylori阳性率为74.3%(75/101),高于非溃疡组的54.4%(172/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46,P<0.05)。在成功分离的247株H.pylori菌株中,总体耐药率为98.8%(244/247),甲硝唑耐药性最高96.4%(238/247),其次为左氧氟沙星45.7%(113/247)、克拉霉素40.9%(101/247),其中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均未发现耐药株;单药耐药率为37.2%(92/247)(包括甲硝唑单药耐药89株、左氧氟沙星单药耐药2株、克拉霉素单药耐药1株),双重耐药率为38.9%(96/247)(其中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52株,甲硝唑+克拉霉素双重耐药41株,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3株),三重耐药为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率为22.7%(56/247)。结论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H.pylori感染率为59.2%,但存在低估可能,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年龄相关;闽浙边界地区为H.pylori高耐药区,根除H.pylori不宜选择甲硝唑,该地区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的耐药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无药敏结果不建议选择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为主的根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症状 细菌培养 感染率 耐药性 闽浙边界地区
下载PDF
有关闽粤赣交界地区应力场和地震动力学的讨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坚 张福平 +3 位作者 胡翠娥 王治国 黄双凤 谢徐强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6,共8页
从地震地质学、GPS测量、地震活动性等多个角度对闽粤赣交界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和地震动力学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1)闽粤赣交界地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 -南东向 ,主张应力方向为北东 -南西向 ;(2 )菲律宾海板块在台湾东海岸向... 从地震地质学、GPS测量、地震活动性等多个角度对闽粤赣交界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和地震动力学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1)闽粤赣交界地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 -南东向 ,主张应力方向为北东 -南西向 ;(2 )菲律宾海板块在台湾东海岸向北西西方向的挤压碰撞作用是台湾地区和闽粤赣交界地区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应力场 地震动力学 GPS 地震活动性 全球定位系统 挤压碰撞作用
下载PDF
台湾强震对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坚 高建华 胡翠娥 《地震学刊》 CSCD 2001年第3期19-23,共5页
试图通过分析台湾地区与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动力环境、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来探讨台湾强震对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 ,从而分析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近期的地震趋势。
关键词 地震相关性 台湾省 动力环境 地质构造 地震活动
下载PDF
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昭平 吴建章 朱熙道 《福建地质》 1996年第4期177-189,共13页
本文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题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 本文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题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同时指出,火山热液充填交代型银矿是本区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成因类型,并阐明了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火山岩地区 银矿床 成矿预测
下载PDF
苏浙皖交界地区“河南话”语音一百多年来的演变
17
作者 吴健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7,共11页
多种事实和研究证明,苏浙皖交界地区“河南话”的源方言主要是罗山、光山方言。一百多年来,“河南话”语音主要发生了如下变化:(1)t?组声母前化或腭化;(2)?类韵母向y类韵母发展,个别地方出现?类韵母;(3)韵母e、ue向ei、uei发展;(4)儿化... 多种事实和研究证明,苏浙皖交界地区“河南话”的源方言主要是罗山、光山方言。一百多年来,“河南话”语音主要发生了如下变化:(1)t?组声母前化或腭化;(2)?类韵母向y类韵母发展,个别地方出现?类韵母;(3)韵母e、ue向ei、uei发展;(4)儿化韵的卷舌特征弱化;(5)白读音减少;(6)内部语音差异缩小;(7)吸收了接触方言和普通话的一些成分。造成“河南话”语音演变的主要因素是语言接触,包括“河南话”的内部接触、“河南话”与相关方言的接触、“河南话”受普通话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话 方言岛 语言接触 语音演变 苏浙皖交界地区
原文传递
闽浙赣苏区落实打通中央苏区战略述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庞振宇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12,共12页
1930年中共中央指示赣东北特委实施打通中央苏区战略。方志敏等共产党人着力从闽北和信河南两个方向推进,到1933年,在闽浙赣苏区红军和中央苏区红军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实现了这一战略。中共苏区中央局划出闽浙赣苏区的信抚分区、闽北分区... 1930年中共中央指示赣东北特委实施打通中央苏区战略。方志敏等共产党人着力从闽北和信河南两个方向推进,到1933年,在闽浙赣苏区红军和中央苏区红军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实现了这一战略。中共苏区中央局划出闽浙赣苏区的信抚分区、闽北分区与中央苏区的建黎泰苏区组建闽赣省,国民党在1933年5月至9月间积极实施了对闽赣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切割和“围剿”。赣东北打通中央苏区战略的最终失败,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共在闽赣省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存在失误,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在闽赣苏区实施了“围剿”新战术的预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 闽浙赣苏区 闽赣省 红军 反“围剿” 堡垒战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