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理论的发展脉络史: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主义
1
作者 徐梓晗 秦露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9-44,共6页
柏拉图“洞穴喻”中关于视觉与图像的讨论普遍被视为现代图像理论的起源。然而,其开启的西方视觉中心主义传统却限制了图像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尤其是面对20世纪初的图像新问题,传统的图像理论无法做出有效回应。基于此,一批学者将文化... 柏拉图“洞穴喻”中关于视觉与图像的讨论普遍被视为现代图像理论的起源。然而,其开启的西方视觉中心主义传统却限制了图像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尤其是面对20世纪初的图像新问题,传统的图像理论无法做出有效回应。基于此,一批学者将文化工业批判、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研究等内容引入图像研究中,形成了一种在实践视角下理解图像问题的新理论向度。不同于将图像理解为私人的、形而上学的、非物质的实体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的图像理论致力于通过文化工业批判、意识形态理论及文化研究等更为综合的视角揭示图像所蕴含的历史性、现实性与革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西方马克思主义 视觉文化 现代性 后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基本理论及哲学方法论
2
作者 刘艳房 潘敏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作为伟大系统工程需要由中国道理来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至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生成的必然逻辑。国家形象战略概念、主...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作为伟大系统工程需要由中国道理来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至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生成的必然逻辑。国家形象战略概念、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是阐述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形象战略是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等手段调动、挖掘、协调、整合各种战略资源来追求和塑造国家理想形象的科学与艺术,具有价值主导性、合作共赢性、文明互鉴性、传播适应性等特征,要受到国家意识、国家利益、国家身份、国家实力、国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来源于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理论,其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与实践创新,对树立良好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尊重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国家形象战略 话语体系 理论创新
下载PDF
“新青年”形象的建构与嬗变——以《新青年》为例的考察
3
作者 秦晓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29,83,共6页
《新青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份革命杂志,在推动青年思想转变与社会启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新青年》的宣传和推动,“新青年”作为崭新的社会形象和特殊的公共身份才被社会广泛认知。《新青年... 《新青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份革命杂志,在推动青年思想转变与社会启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新青年》的宣传和推动,“新青年”作为崭新的社会形象和特殊的公共身份才被社会广泛认知。《新青年》促进了青年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从初期主张“民主”与“科学”等思想理念,到后期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新青年》中的“新青年”形象呈现出动态变化和发展的特点。“新青年”形象的嬗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复杂面貌和必然趋势,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青年形象 嬗变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视野下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模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均 何灿灿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54-61,共8页
全球化时代,国际形势愈加错综复杂,给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带来巨大挑战。基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封闭型交往意识逐步被世界交往理念替代,世界交往的主体、方式、架构、内涵、模式发生显著变化。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一带一路... 全球化时代,国际形势愈加错综复杂,给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带来巨大挑战。基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封闭型交往意识逐步被世界交往理念替代,世界交往的主体、方式、架构、内涵、模式发生显著变化。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在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方面更具指导价值。对围绕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深刻、立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进而为更科学、系统地做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理论参照和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世界交往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展现于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崭新形象”——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新概念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力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73,共12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所谓“崭新形象”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给人们的感受。这是一个新概念,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新的境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所谓“崭新形象”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给人们的感受。这是一个新概念,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新的境界,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党的历史深入学习领悟,珍惜、维护并发展我们党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崭新形象。马克思主义形象问题发生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类型。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好形象,可以称为“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即正确的、科学的、能够得到实践验证的、能够得到人民群众认同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与“死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苏联模式以及我们党的历史上的真假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使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前进,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 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 苏联模式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文化镜像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民卿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近代中国在历史衰变中力图走出一条渐进性的自存变革之路,由此在思想上以文化改良主义为主流。辛亥革命在政治上中断渐进改良之后,担当救亡和启蒙使命的新文化运动继之而起,思想界出现了多元并存的混杂无序状态。五四时期的思想界在反... 近代中国在历史衰变中力图走出一条渐进性的自存变革之路,由此在思想上以文化改良主义为主流。辛亥革命在政治上中断渐进改良之后,担当救亡和启蒙使命的新文化运动继之而起,思想界出现了多元并存的混杂无序状态。五四时期的思想界在反封建目标下的短暂共识后,在主义选择这个核心问题上出现了思想裂变。经过思想交锋和政治斗争,马克思主义获得思想界和广大民众的认同,在同中国实践和文化的创造性结合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日益成为现当代中国的主导性文化。当今中国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形成了"一元多样"的文化图景,不能形式主义地看待两个时期的文化多样性,更不能借助五四时期的文化发展经验妄言对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和主导文化进行根本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多元并存的文化镜像 一元多样的文化图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教师形象与人格魅力 被引量:5
7
作者 宋建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30-232,共3页
教师形象对高校“两课”的教学实效有着重要影响,如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塑造教师人格魅力、突出教师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和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对培养大学生的素质和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教师形象 大学生 素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安纳德
8
作者 颜治强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英语文学的关系,至今仍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印度英语文学的奠基人,安纳德及其创作颇能说明这个问题。由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安纳德给印度文学带来了两个变化:拓宽了社会题材,重塑了西方人形象。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安纳德 主题开拓 西方人形象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的新人与新人形象
9
作者 刘永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1-55,共5页
新人与新人形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特别强调的艺术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强调表现新人和塑造新人形象,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定性。一百年来,中国的新人与新人形象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当下新人形... 新人与新人形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特别强调的艺术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强调表现新人和塑造新人形象,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定性。一百年来,中国的新人与新人形象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当下新人形象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创作领域)在内涵上更注重人民性、批判性、革命性和现代性的统一和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人 新人形象 革命性 现代性 人民性
下载PDF
大学生心目中优秀“两课”教师形象调查与思考
10
作者 祁靖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28期237-238,240,共3页
运用问卷调查,座谈.分析归纳等方法,以山东省七所本科院校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心目中优秀“两课”教师形象进行了抽样调查,总结出优秀“两课”教师的形象特征。调查结果对进一步提升“两课”教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增强... 运用问卷调查,座谈.分析归纳等方法,以山东省七所本科院校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心目中优秀“两课”教师形象进行了抽样调查,总结出优秀“两课”教师的形象特征。调查结果对进一步提升“两课”教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优秀“两课”教师 形象研究
下载PDF
论习近平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东红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0,共9页
习近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等关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论述,并在深刻观察认识中国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是一个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负责任东方大国,有着悠久文明却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曾历经深重苦难如今是世界上最大... 习近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等关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论述,并在深刻观察认识中国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是一个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负责任东方大国,有着悠久文明却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曾历经深重苦难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一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应通过学习和调查来了解,以外交、文艺、学术研究、公众交往与新闻舆论等来传播,进而得到国内外公众的认同,促进中国和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国家形象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图像化传播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敏 《深圳社会科学》 2022年第6期17-27,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图像化传播是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图像作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形式。延安时期,基于当时的社会条件、革命需要和群众需求,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利用图像作品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生成逻辑上看,延... 马克思主义图像化传播是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图像作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形式。延安时期,基于当时的社会条件、革命需要和群众需求,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利用图像作品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生成逻辑上看,延安时期开展马克思主义图像化传播是发挥图像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内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现实需求。从传播主体和立场上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的根本立场,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为图像化传播主体,秉持着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的原则,对最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马克思主义图像化传播。从图像化传播的形式策略上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了图像象征、图像隐喻和图像叙事的形式策略,使图像作品在增强政治认同、塑造工农兵形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革命宣传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图像化传播积累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图像化传播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图像化传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弘扬传统、紧跟时代、贴近群众生活为传播内容,并运用象征—隐喻—叙事的图像化传播形式提升传播实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图像化传播 图像叙事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关注现实生活
13
作者 王春梅 颜育进 《武警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6-47,共2页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离现实、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生活,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在哲学的内容、形式、品格、体系等多...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离现实、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生活,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在哲学的内容、形式、品格、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必要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亲民形象 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央苏区的传播及价值意蕴——以图像媒介为例
14
作者 许文丽 隋鹏蕾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97-102,共6页
图像媒介在推动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功用,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中央苏区时期,受主客观条件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进程曲折艰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巧妙地借... 图像媒介在推动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功用,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中央苏区时期,受主客观条件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进程曲折艰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巧妙地借助生动形象且通俗易懂的图像媒介来承载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基本主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央苏区的广泛传播,对中央苏区革命建设的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图像媒介 理论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试论阿尔都塞的政治形象
15
作者 罗玉竹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8-64,共7页
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一书最能体现其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从其内容来看,则可以肯定阿尔都塞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是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捍卫者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同时也是一个能够熟练运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并深入系统地研究... 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一书最能体现其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从其内容来看,则可以肯定阿尔都塞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是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捍卫者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同时也是一个能够熟练运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并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想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而非一个纯粹的结构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反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的历史文化思潮进程中,不但丰富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内容和研究路径,而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十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捍卫者和共产主义战士的政治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 政治形象
下载PDF
让学生“明道信道”就是立德树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导论为例
16
作者 张群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1期153-155,共3页
让青年学生“明道信道”,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就能要达此目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导论”教学为例,必须凸显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树立经典作家有血有肉的崇高形象是“明道信道”的基础,二... 让青年学生“明道信道”,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就能要达此目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导论”教学为例,必须凸显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树立经典作家有血有肉的崇高形象是“明道信道”的基础,二是强化方法论的习得实现“明德信德”的核心,三是感悟学习经典作家的精神品质是“明道信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道信道 立德树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崇高形象 精神品格
下载PDF
人的宪法规范表达
17
作者 刘练军 《荆楚法学》 2023年第1期41-55,共15页
对于人,我国宪法用三重形象予以规范表达。其中,公民形象源于宪法对自然人的规范赋权,人民与敌人形象产生于阶级人的宪法规范分类,而特定主体形象则得益于宪法对特定人的规范保障。人之三重形象的规范内涵,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 对于人,我国宪法用三重形象予以规范表达。其中,公民形象源于宪法对自然人的规范赋权,人民与敌人形象产生于阶级人的宪法规范分类,而特定主体形象则得益于宪法对特定人的规范保障。人之三重形象的规范内涵,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嬗变。与我国宪法不同,西方国家宪法往往只塑造一种抽象的自由人形象。中西差别的根源在于,我国宪法乃是具有行动纲领性的积极宪法。在人的规范表达问题上,我国制宪者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学说为指导。因而,自然人的公民形象、阶级人的人民与敌人形象及特定人的特定主体形象都带有一定的过渡性。造就自由发展的人的形象,才是我国宪法的价值目标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规范 马克思主义 公民形象 特定主体形象 自由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