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内在关联:以开埠前后海上文人雅集为中心
1
作者 唐永余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20-136,共17页
上海古称海上、上洋,靠海临江,宋代因商而崛起形成市镇,元代因港而兴盛由镇升县,明代抗倭筑城,形成上海老城厢,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衣被天下。上海人历来崇文重教,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在文学、艺术、收藏、工艺及中西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非... 上海古称海上、上洋,靠海临江,宋代因商而崛起形成市镇,元代因港而兴盛由镇升县,明代抗倭筑城,形成上海老城厢,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衣被天下。上海人历来崇文重教,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在文学、艺术、收藏、工艺及中西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港兴市、重商、移民、经世致用精神在明清上海江南文化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嘉庆初年,上海道台李廷敬发起平远山房雅集,其后李筠嘉发起吾园雅集,活动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人员广泛,可以说是继扬州、南京雅集之盛况后“所未见也”,一时江南名士汇聚海上。上海开埠后,萍花社雅集、飞丹阁书画雅集再到豫园书画善会和海上题襟馆雅集,从传统书画雅集转向了现代化的书画社团,有固定场所、组织机构和章程,推举有名望的书画家为会长,侧重于书画家的商业推广。书画雅集注重大家合作,关注慈善互助,在绘画风格彼此借鉴,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海派书画雅俗共赏、流派自由、风格多元、开拓创新的海派特征,成为海派文化最早起源。开埠前上海江南文化中孕育着海派文化基因,是海派文化之源,两者一脉相承。本文从开埠前后海上文人雅集来解析江南文化中的海派基因,探讨上海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雅集 书画社团 海派绘画 江南文化 海派文化
下载PDF
《齐东野语》中的纺织考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强 李斌 曹孟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6,共7页
《齐东野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经常作为一些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甚至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却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十分可惜。通过对《齐东野语》中论及纺织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蜀地灯笼锦逐渐... 《齐东野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经常作为一些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甚至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却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十分可惜。通过对《齐东野语》中论及纺织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蜀地灯笼锦逐渐成为宫廷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曾盛极一时;《齐东野语》中"作文自出机杼难"之"杼"应该指筘较宜,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梭子或梭子与筘的混合;《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中的书画装潢部件中的织物类型和品种可为鉴赏古代书画作品真伪的依据,且南宋书画装潢各部件较前、后代其所指不同,需要认真区分;《齐东野语》中关于"轻容、方空"的记载成为研究古代这两种织物较详细的文献,不可忽视;关于绢纸的述说极具训诂价值,为提示纸与纺织之间联系提供了语言依据;《齐东野语》对于火浣布即石棉的研究成为不刊之论;《齐东野语·淳绍岁币》对两宋岁币的记载成为古今岁币(或贡币、赐币)换和平此种言论的有力驳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东野语 灯笼锦 机杼 绍兴御府书画式 火浣布 南宋岁币
下载PDF
新论“书画同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35-38,共4页
从书法与绘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同一性角度出发,分析早期工具和材料对书画笔法的影响;同时论述了书画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发展,以及笔墨的根本最终使两者在文人画中走向审美上的殊途同归。
关键词 笔法 文人画 书法 绘画 工具 材料 审美
下载PDF
重建中国社会早期书画一体关系的可能性及当下存疑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成纪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5,共7页
在中国,文字书写是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使它与西方的艺术分类判然有别,也使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成为中国美学及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一般集中于中国历史的后半段,即以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书画"... 在中国,文字书写是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使它与西方的艺术分类判然有别,也使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成为中国美学及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一般集中于中国历史的后半段,即以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书画"同源"、"同体"、"同法"为起点,探讨中唐至明清时期中国文人艺术的多元会通问题,而对中国社会早期的观念和实践准备少有置喙。从历史看,中国书法与绘画一体关系的形成,奠基于先秦至两汉时期的艺术实践,河图洛书、伏羲画卦则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哲学乃至神学上的支持。换言之,书画一体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的母题之一,其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中古以降,而是在中国艺术史与美学史中保持了纵贯始终的连续性。理清这一源流,有助于将中国艺术史纳入到一个前后一贯的历史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同源 书画一体 河图洛书 先秦两汉艺术
下载PDF
关于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的考察——兼论宋徽宗的重要作用(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其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74,99,共20页
中国画与西画相比,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差异,除了工具材料的不同外,莫过于国画逐渐形成的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中国绘画特色。这种强调画家综合学养的做法,是中国绘画体系与西方绘画体系相比最独具特色的一个特点。本文试图主要通过图像分析... 中国画与西画相比,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差异,除了工具材料的不同外,莫过于国画逐渐形成的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中国绘画特色。这种强调画家综合学养的做法,是中国绘画体系与西方绘画体系相比最独具特色的一个特点。本文试图主要通过图像分析的角度,再辅之以文献与实物佐证的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加以系统地梳理:1、诗文与画面结合的前奏——帛画、壁画、画像石、造像题记等文字与图像结合的考察;2、徽宗以前及其同时的院体画家落款用印方式考察;3、文人画家诗书画印一体化的形成踪迹考察;4、徽宗对诗书画印整合所取得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诗书画印一体化 画工画 院体画 文人画 历史
下载PDF
个人风格与书画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倪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5-71,104,共8页
书画鉴定,其目的在于辨真伪、明是非。个人风格是指书画家在艺术上独特个性的发挥,其表现形式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书画家由于思想、性格、审美情趣、习惯及使用工具、方法等不同,书画作品的面目风情也就各异。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更具体... 书画鉴定,其目的在于辨真伪、明是非。个人风格是指书画家在艺术上独特个性的发挥,其表现形式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书画家由于思想、性格、审美情趣、习惯及使用工具、方法等不同,书画作品的面目风情也就各异。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更具体,中国古代画论无不以个人风格的不同作为品评书画的依据。书画作品的个人风格,是书画鉴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画 鉴定 风格 个人风格 时代风格 多样性 一致性
下载PDF
格调诗学对李东阳书画评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毅 《文学与文化》 2022年第2期42-50,共9页
作为明代格调诗学的代表人物,李东阳将其“诗必具眼”的主张运用于书画鉴赏,既包括对宋元时期著名画家的批评,也涉及当代书画名家的评论。他追求诗与书画艺术的相通,于是有“诗家画格还相宜”“画家风物总宜诗”等说法;并以“意格”统... 作为明代格调诗学的代表人物,李东阳将其“诗必具眼”的主张运用于书画鉴赏,既包括对宋元时期著名画家的批评,也涉及当代书画名家的评论。他追求诗与书画艺术的相通,于是有“诗家画格还相宜”“画家风物总宜诗”等说法;并以“意格”统摄诗法与画法、书法,其着眼点不在具体的技法和规范,而是强调二者在更高层次的意境风格方面的融通。他以为进行绘画和书法创作不仅需饶有诗意,还要能显示作者的个性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调 诗学 绘画 书法
下载PDF
林下风者——论明清鼎革之际金闺兔苑才的黄媛介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淑舫 《嘉兴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11,共7页
出身儒士之家而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的黄媛介,在世俗、女德与生计的多重挤压下,或鬻书画,或师闺塾,在风云幻化的江南大地上为养家糊口而羁旅转徙,与名卿士大夫、名媛闺秀交往酬唱,用诗、词、赋的文学样式及山水花卉的绘形写神,淋漓尽致... 出身儒士之家而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的黄媛介,在世俗、女德与生计的多重挤压下,或鬻书画,或师闺塾,在风云幻化的江南大地上为养家糊口而羁旅转徙,与名卿士大夫、名媛闺秀交往酬唱,用诗、词、赋的文学样式及山水花卉的绘形写神,淋漓尽致地释放着心灵的感悟,入木三分地抒写着人生感慨。有着金闺兔苑才华的黄媛介,其创作独特的社会价值与艺术魅力将咏絮才女谢道韫开创的林下风推向高峰,既彰显着承前启后的因素,也催发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影响绵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鼎革 林下风者 黄媛介 文学 创作 内容 风格 书画
下载PDF
书画艺术与贾平凹小说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作家贾平凹在书画领域也自成一格,书画对他艺术创作、精神生活的影响、熏陶和塑造,已经深入骨髓了。他小说的一切,包括风格、手法和境界均可以在书画中找到影子。只有把作家贾平凹与书画家贾平凹合而观之,我们方能看到一个清晰完整的贾... 作家贾平凹在书画领域也自成一格,书画对他艺术创作、精神生活的影响、熏陶和塑造,已经深入骨髓了。他小说的一切,包括风格、手法和境界均可以在书画中找到影子。只有把作家贾平凹与书画家贾平凹合而观之,我们方能看到一个清晰完整的贾平凹,方能对贾平凹的文学艺术图像有更透彻、深入、丰富的把握。贾平凹如此,许多作家也不例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文学研究常常局限于文学一隅,而与之相关的"非文学"内容较少进入研究者视野,因此,扩充我们的研究眼界和格局,此其时也。本文正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 贾平凹小说 风格 手法 境界
下载PDF
书画同源的概念辨析与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显果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1-65,共5页
从古至今,书画同源一词被广泛运用于画论与画家语录之中,在当前中国画的教学中也被频繁提及。但是,书画同源的概念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本文通过对书画同源的概念辨析与历史由来的梳理,力求探析书画同源与书画同体、书画同... 从古至今,书画同源一词被广泛运用于画论与画家语录之中,在当前中国画的教学中也被频繁提及。但是,书画同源的概念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本文通过对书画同源的概念辨析与历史由来的梳理,力求探析书画同源与书画同体、书画同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20世纪的笔墨论,突出正视书画同源的当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同源 书画同体 书画同法 笔墨论争
下载PDF
明清书画装潢述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恨无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0-24,共5页
相比宋元,明清两代的书画装潢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体现出较鲜明的文人化、私人化特色。文人审美观影响下的书画装潢样式在明代江南尤其是苏州地区占主导地位,以素雅精致为主,能够更好地突出画心。而延续前代基本技法的清代宫廷与私人书... 相比宋元,明清两代的书画装潢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体现出较鲜明的文人化、私人化特色。文人审美观影响下的书画装潢样式在明代江南尤其是苏州地区占主导地位,以素雅精致为主,能够更好地突出画心。而延续前代基本技法的清代宫廷与私人书画装潢风格则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装潢 样式 风格
下载PDF
赵孟頫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兰芝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1-23,共3页
赵孟頫是元代画坛领袖。在艺术上,他主张书画同源和追求古意。他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使元代文人画走向鼎盛时期,并对我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赵孟頫 书法艺术 绘画艺术 古意 创新
下载PDF
关于中国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飞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4期129-130,共2页
中国画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人格的树立、品德的修养、古典诗文的掌握、经典作品的继 承以及读书阅历的积累,都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中国画教学 集合 经典作品 多元文化 品德 读书 古典诗文 继承
下载PDF
金刚眼力 鞫盗心思——风格是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
14
作者 倪进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6,共6页
个人风格是风格中的最基本元素。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寓于时代风格之中,个人风格是时代风格的组成部分,个人风格与时代风格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时代风格中还包含着地区风格。书画家的艺术风格既有其一致性,也有其多样性。个人风格的多样... 个人风格是风格中的最基本元素。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寓于时代风格之中,个人风格是时代风格的组成部分,个人风格与时代风格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时代风格中还包含着地区风格。书画家的艺术风格既有其一致性,也有其多样性。个人风格的多样性与一致性是辩证统一的。风格对书画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 时代风格 个人风格 地区风格 书画 鉴定
下载PDF
画到情神飘没处 更无真相有真魂——浅析黄慎人物画风格的成因
15
作者 刘毅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0-41,共2页
黄慎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作为终生布衣画家,他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绘画有着鲜明的个人化特征,以书入画,强调“写”意性,是对传统十八描技法的重要突破;在题材上,以从不入画的渔夫、樵夫等平民为描绘对象,企图通过世俗人... 黄慎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作为终生布衣画家,他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绘画有着鲜明的个人化特征,以书入画,强调“写”意性,是对传统十八描技法的重要突破;在题材上,以从不入画的渔夫、樵夫等平民为描绘对象,企图通过世俗人物和民间传说来寻找通俗中的美,使文人画通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 平民化 以书入画 “写”意性
下载PDF
满汉文化交融的历史建构:以清代八旗进士书画艺术为例
16
作者 多洛肯 路凤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15,共15页
有清一代,八旗进士在书画创作领域形成了集体发展的繁荣局面,共产生44位书法家和23位画家。在继承前人书画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风格特质。书法方面,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篆书各体皆能,而且具有满族的尚武精神和方... 有清一代,八旗进士在书画创作领域形成了集体发展的繁荣局面,共产生44位书法家和23位画家。在继承前人书画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风格特质。书法方面,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篆书各体皆能,而且具有满族的尚武精神和方正严毅之气,体现出纵横万里的民族气势;绘画方面以山水画为主,亦工花鸟画、人物画。更重要的是,八旗进士书画家在形成家族集体创作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又能走出家庭,积极与中原汉族书画名士交游,以此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客观上也促进了满汉文化交流交融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进士 书画风格 书画成就 满汉交融
下载PDF
论元代散文的杂文倾向
17
作者 孙小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10-15,共6页
在元代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中,文人可以用文笔干预现实,因此散文在题材内客上不受多少限制各种文体的文章,都开始较多地涉及现实社会,并往往掺杂作者自我的社会体验和人生感慨,因此更具现实批判精神。短小精悍、笔锋犀利、诙谐风趣、情... 在元代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中,文人可以用文笔干预现实,因此散文在题材内客上不受多少限制各种文体的文章,都开始较多地涉及现实社会,并往往掺杂作者自我的社会体验和人生感慨,因此更具现实批判精神。短小精悍、笔锋犀利、诙谐风趣、情感浓郁的议论性短文受到青睐,书画创作和欣赏成为文人聚会交流的媒介,杂感、杂议性质的题跋文字明显增多。这一切都促成了元代散文某种程度上的杂文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散文 杂文精神 滑稽文章 书画题跋
下载PDF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
18
作者 蒋志琴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6期33-41,共9页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作为一种依据历代书画经典创造新经典的创新手法,以确立文人书画历代已有经典为基础,通过集成、补充、修正文人书画经典中的笔墨语言、语法,发古人已发之言(创新性模拟)、发古人未发之言(模拟性创新),以此创造新经典。...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作为一种依据历代书画经典创造新经典的创新手法,以确立文人书画历代已有经典为基础,通过集成、补充、修正文人书画经典中的笔墨语言、语法,发古人已发之言(创新性模拟)、发古人未发之言(模拟性创新),以此创造新经典。这种特殊的创作方式使这类书画作品呈现程式化、继承性等特征。熟悉书画史的欣赏者依据作品的笔墨、意象或境界特征,一眼就能识别出其中对历代已有经典的借鉴之处和自身的创新之处。它也使欣赏者与传承有序的历代经典、新经典的创作者之间的深入交流成为可能。正是这种深入交流,传统书画经典得以将中国文化精神通过书画的图文符号、经史子集的思想内容、典雅清正的书画技法形式传承下来,从而影响欣赏者的艺术文化精神气质和身份编码。与清代书画仿古模式相比,明代书画仿古模式推崇书画经典中蕴含的法则,追求呈现文人书画经典的艺术生命精神,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人书画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书画仿古模式 书画经典
下载PDF
论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中的线
19
作者 江保锋 闻婧 《宿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从中国书法即是线的最高艺术形式的角度,按照文字和书法历史发展的顺序,结合文字书法及其理论对中国画线的影响,论述线条艺术的渊源;从表现形式和哲学思想方面,论述中西绘画中线的异同。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中国书画线的表现力的不... 从中国书法即是线的最高艺术形式的角度,按照文字和书法历史发展的顺序,结合文字书法及其理论对中国画线的影响,论述线条艺术的渊源;从表现形式和哲学思想方面,论述中西绘画中线的异同。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中国书画线的表现力的不断丰富;中国画线中的表现程式;中国画线与情感的表达;中国画线的表现力与线的组合规律。对于中国书画线意义的认识和今后的发展,既要求继承发展,又要注重情感的表达,不能太多的受其技法、理法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同源 骨法用笔 一笔画 程式化 视觉心理 乘物以游心
下载PDF
论传统工笔画的“写意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志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在宋元文人写意画勃兴前,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态。受传统美学、绘画理论的影响,传统工笔画也具有写意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画论的先导、书法诗意的融入及意境的营造的追求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入手,分析和探讨传统工笔绘画... 在宋元文人写意画勃兴前,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态。受传统美学、绘画理论的影响,传统工笔画也具有写意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画论的先导、书法诗意的融入及意境的营造的追求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入手,分析和探讨传统工笔绘画“写意性”的特征,从而对中国绘画传统作重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画 写意画 写意性 以书入画 以诗入画 意境营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