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谷县华盖寺石窟唐僧取经壁画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于硕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5,共7页
甘谷县华盖寺释迦洞内的唐僧取经壁画是现存于甘肃省东部的重要取经图像之一。本文第一部分从壁画内容入手,对其人物进行简要分析。第二部分将华盖寺取经壁画同其他与之相似的取经图像进行比对,并在第三部分结合画面人物形象、洞窟重修... 甘谷县华盖寺释迦洞内的唐僧取经壁画是现存于甘肃省东部的重要取经图像之一。本文第一部分从壁画内容入手,对其人物进行简要分析。第二部分将华盖寺取经壁画同其他与之相似的取经图像进行比对,并在第三部分结合画面人物形象、洞窟重修历史、画面人物位置安排与取经壁画分类及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壁画的绘制时间,由此对唐僧取经壁画的出现位置、内容和传播线索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盖寺石窟 释迦洞 唐僧取经归来图 唐僧取经图
下载PDF
甘肃藏敦煌汉文文献巡礼 被引量:1
2
作者 邰惠莉 《丝绸之路》 2000年第S1期11-15,共5页
在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年之际 ,甘肃人民出版社对甘肃境内收藏的敦煌汉文文献进行普查、鉴定、整理、拍摄 ,结集出版了《甘肃藏敦煌文献》一书。本文对书中文献来源及特点 ,与混其中的疑伪品未收入此书的赝品作了述论。
关键词 甘肃敦煌 藏经洞 汉文献 疑伪品 赝品
下载PDF
“时”、“地”、“人”——敦煌莫高窟开窟因缘述略 被引量:3
3
作者 柴剑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5,共5页
丝绸之路开通后,敦煌因地处其"咽喉之地",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成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文化交汇大舞台。本文即从"时"(时代背景)、"地"(地理环境)、"人"(求法开窟僧)三个方面,综合... 丝绸之路开通后,敦煌因地处其"咽喉之地",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成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文化交汇大舞台。本文即从"时"(时代背景)、"地"(地理环境)、"人"(求法开窟僧)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敦煌莫高窟的开窟因缘,指出乐僔等人最初营造的佛窟形式与内容,一定是既有浓郁的中亚、西域风貌,又融合了中原汉地风格,展现出多民族文化艺术风情,为一个多元文明、昌盛繁荣的莫高窟的形成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缘 取经 传译 开窟
下载PDF
秦俑是“兵”还是“郎”?——一个貌似学术性的常识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学理 《唐都学刊》 2009年第4期42-56,共15页
秦俑坑同始皇陵园内外诸多地下设施一样,都是"从葬坑"(称"陪葬坑"是一种错误概念,因为只有埋人才称得上是"陪葬")。这些统统都属于陵园建制的一部分,是墓主生前生活内容的反映。坑中俑群是秦代官兵的艺... 秦俑坑同始皇陵园内外诸多地下设施一样,都是"从葬坑"(称"陪葬坑"是一种错误概念,因为只有埋人才称得上是"陪葬")。这些统统都属于陵园建制的一部分,是墓主生前生活内容的反映。坑中俑群是秦代官兵的艺术形象,其排列为体现秦代军事生活的主要场景,选择了阵、营、战、墓等四种方式来表现,从整体上就构成了一幅"秦代的陈兵图"。模拟军队从葬,是秦统一战争接近胜利之时新增的陵园工程项目,体现着秦始皇军队的情愫。这一属性,就决定了它不是拱卫咸阳东门的"三军"布阵,也不是"陛戟"殿下的"郎",更纳入不了什么"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园 正藏 外藏系统 兵马俑 矩阵 营练 幕府
下载PDF
敦煌吐蕃佛寺隆福寺及藏经洞之探究
5
作者 德吉卓玛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4,共8页
尘封千年的敦煌藏经洞在1900年一经发现即为世人所注目,其不同文种、不同内容的数以万计的写卷、文书为世人展示了古人的智慧,成为一个新的学科"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其中吐蕃藏文文书可谓弥... 尘封千年的敦煌藏经洞在1900年一经发现即为世人所注目,其不同文种、不同内容的数以万计的写卷、文书为世人展示了古人的智慧,成为一个新的学科"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其中吐蕃藏文文书可谓弥足珍贵,不仅补充和丰富了吐蕃历史史料,还印证了藏族传世史籍的真实性。然而,莫高窟藏经洞与吐蕃政权上层及吐蕃佛教的关系至今依然鲜为人知,通过对敦煌吐蕃佛寺隆福寺(y#&I#&JS)的"达摩库"(,>&2ò&7K,,藏经库)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清楚地认识莫高窟藏经洞的真实历史和"身份",为今后更加深入而广泛地进行敦煌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吐蕃 隆福寺 藏经洞
下载PDF
任谁陈述敦煌史 也话发现藏经时
6
作者 施萍婷 邰惠莉 《丝绸之路》 2000年第4期9-15,共7页
本文对敦煌藏经洞封闭年代、原因和 发现过程,以及敦煌文物的流散、收藏情况进行了简要 陈述和列举,为敦煌学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和资料。
关键词 敦煌文物 藏经洞 敦煌学 年代 陈述 资料 情况 收藏 线索 发现过程
全文增补中
礼佛窟·藏经窟·瘗窟——敦煌莫高窟第464窟营建史考论(上) 被引量:7
7
作者 沙武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38,139,140,共17页
莫高窟第464窟可以认为是西夏代表洞窟,但其营建史颇为复杂,一直困扰着学术界。经对第464窟历史、考古、图像作全面的分析,发现该窟营建前后经历了多次重修:第一次重修确为西夏时期,改造北朝多室禅窟为一座完整的礼佛窟,但前室未画壁画... 莫高窟第464窟可以认为是西夏代表洞窟,但其营建史颇为复杂,一直困扰着学术界。经对第464窟历史、考古、图像作全面的分析,发现该窟营建前后经历了多次重修:第一次重修确为西夏时期,改造北朝多室禅窟为一座完整的礼佛窟,但前室未画壁画,为素壁;西夏晚些时候,对前室进行了二次维修,制造出前室西北角和西南角两个密闭的空间,这两个密闭空间又成为元代中晚期某个时间藏经的地方,使洞窟兼具了礼佛和藏经双重功能。而元代把大量的多民族语言文字的佛经封存在这个洞窟,有可能是作为佛教徒瘗埋的随葬品,从而使得464窟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兼具了瘗窟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464窟 西夏壁画 二次维修工程 礼佛窟 藏经窟 瘗窟
原文传递
礼佛窟·藏经窟·瘗窟——敦煌莫高窟第464窟营建史考论(下) 被引量:7
8
作者 沙武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50,125,共13页
莫高窟第464窟可以认为是西夏代表洞窟,但其营建史颇为复杂,一直困扰着学术界。作者经对第464窟历史、考古、图像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该窟营建前后经历了多次重修:第一次重修确为西夏时期改造北朝多室禅窟为一座完整的礼佛窟,但前室未画壁... 莫高窟第464窟可以认为是西夏代表洞窟,但其营建史颇为复杂,一直困扰着学术界。作者经对第464窟历史、考古、图像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该窟营建前后经历了多次重修:第一次重修确为西夏时期改造北朝多室禅窟为一座完整的礼佛窟,但前室未画壁画,为素壁;西夏晚些时候,对前室进行了二次维修,制造出前室西北角和西南角两个密闭的空间,这两个密闭空间又成为元代中晚期某个时间藏经的地方,使洞窟兼具了礼佛和藏经双重功能。而元代把大量的多民族语言文字的佛经封存在这个洞窟,有可能是作为佛教徒瘗埋的随葬品,从而使得464窟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兼具了瘗窟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464窟 西夏壁画 二次维修工程 礼佛窟 藏经窟 瘗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