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Escape of the Portuguese Leasing in Macao from Chinese Criminal Law and the Governance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1
作者 Yuanmeng S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11期93-95,共3页
After the Portuguese leased in Macao in the mid-period of Ming Dynasty, the Portuguese officials here were asked to comply with the law of China more than once.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Portuguese still stubbornly ref... After the Portuguese leased in Macao in the mid-period of Ming Dynasty, the Portuguese officials here were asked to comply with the law of China more than once.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Portuguese still stubbornly refused to obey the law of China and often escaped from Chinese criminal law using briberies. In the case about Huiqian CHEN and the processing in the end of 1743, the fact that the Portuguese often escaped from the law of China was changed,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Chinese judicial officials about processing the murders about Chinese killed by foreigners was explicitly defined. In this principle, Chinese significant compromises and concessions to the Portuguese were also included, but the criminal jurisdiction was ultimately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Thus, the foreign-related criminal procedures conforming to foreign conditions were revis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ircumstances of Macao. However, the foreign-related criminal procedures revis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were not honestly observed by the Portuguese. After several major cases occurred in Macao, securi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re further issu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in which the judicial control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in Macao was unequivocally st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AO the Portuguese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Criminal Procedures Judicial Control Power
下载PDF
勃兴与途穷:《南部档案》所见晚清金商办矿研究
2
作者 熊梅 阎钰铃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6-128,共23页
四川省南部县出产金矿,开采以山金为主,有民间散户开淘、厂夫办厂开淘、金商自办矿厂三种开采模式。清代光宣年间,县衙招徕四届金商经办矿务、谋求矿利。金商办矿后,形成了官督商办、商为主导的地方矿业管理体系,与厂夫、民众等人的互... 四川省南部县出产金矿,开采以山金为主,有民间散户开淘、厂夫办厂开淘、金商自办矿厂三种开采模式。清代光宣年间,县衙招徕四届金商经办矿务、谋求矿利。金商办矿后,形成了官督商办、商为主导的地方矿业管理体系,与厂夫、民众等人的互动中演化出了新的基层矿业关系网格。越境者承揽矿采、商人出资办矿准入资格限制的释放,反映出晚清地方办矿的松动。晚清四川办矿进程中,由于官商前期缺乏周密调查、地方政府监管不足、政商隔阂与商民争讼,导致广开利源、振兴矿政的预期效益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南部县 《南部档案》 金矿 金商
下载PDF
清代台湾城市营建述论
3
作者 孙诗萌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清代是台湾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两岸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台湾的重要时期。康熙二十三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684一1895),台湾不仅发生建置提升、人口激增,还规划建设起16座府州县厅城市,成为当时全国治城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奠... 清代是台湾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两岸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台湾的重要时期。康熙二十三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684一1895),台湾不仅发生建置提升、人口激增,还规划建设起16座府州县厅城市,成为当时全国治城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奠定了当代台湾城镇格局基础。这些城市的选址、规划、建设由祖国内地渡台官员和技术人员主持,由两岸人民共同参与,既遵循当时的官方规制和行业通法,也适应台湾山水条件和社会需求而有所创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价值。本文梳理这些城市的建置历程,从选址、形态、配置三方面论述其主要特征,并尝试提出清代台湾城市营建的重要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台湾 治城体系 行政建置 城市营建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清朝“华夷观”的理论重构与实践演绎
4
作者 马亚辉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清朝为了稳固其统治,对“华夷观”进行了理论重构,认为“华夷一家”,而“华夷”的区分标准是居住地域不同。考查清朝官方文献中对“夷”字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但细研史料,发现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与实践又存在磨... 清朝为了稳固其统治,对“华夷观”进行了理论重构,认为“华夷一家”,而“华夷”的区分标准是居住地域不同。考查清朝官方文献中对“夷”字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但细研史料,发现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与实践又存在磨合现象,主要是清朝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视域做出的考量。总体来看,清朝对“华夷观”的重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上的一次理论设想与实践尝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清朝 华夷观 边疆治理
下载PDF
明清之际文化转型中的经世实学——兼谈《虚实之辨:颜元的问题意识及其哲学展开》一书的新探索
5
作者 李振纲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17世纪中叶,亦即通常所说的明清之际,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李颙、傅山、颜元等一大批极富批判个性的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古代后期封建宗法社会君权政治及其思想意识形态进行了总体性的批判与重构,开... 17世纪中叶,亦即通常所说的明清之际,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李颙、傅山、颜元等一大批极富批判个性的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古代后期封建宗法社会君权政治及其思想意识形态进行了总体性的批判与重构,开启了封建文化内部的自我批判与时代转型。颜元实学思想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文化转型 经世实学 虚实之辨
下载PDF
清朝与瓦罕关系述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安 屠静芬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瓦罕,是一个位于帕米尔高原最南面的土邦。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瓦罕成为清朝的外藩属国。但乾隆时期瓦罕与清朝的关系比较疏远,清政府不仅对瓦罕的求援置之不理,而且在布鲁特部落劫掠瓦罕人、牲畜一事上大多本着息事宁人的... 瓦罕,是一个位于帕米尔高原最南面的土邦。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瓦罕成为清朝的外藩属国。但乾隆时期瓦罕与清朝的关系比较疏远,清政府不仅对瓦罕的求援置之不理,而且在布鲁特部落劫掠瓦罕人、牲畜一事上大多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乾隆朝之后,瓦罕与清朝的关系进一步疏离。在浩罕骚扰中国新疆的活动中,瓦罕多次派人参与其中。1883年,在英国的纵容下,瓦罕被阿富汗吞并,中瓦宗藩关系正式瓦解。而这与英俄在中亚的大博弈紧密相关。在这一过程中,英俄两国探险家扮演着重要角色。总的来说,清朝与瓦罕关系的流转变迁,映照着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传统的以“朝贡”和“羁縻”为中心内容的宗藩体制从兴盛走向衰亡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瓦罕 英俄大博弈 中亚藩属
下载PDF
清代诬告案件审理的法理逻辑及其展开——基于《刑案汇览》实证分析
7
作者 杨田甜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76-79,共4页
清代人口快速增长,导致资源紧张,民间为获利而诬告的情况频发,加之,治理策略失当,处理力度欠缺,以致诬告之风盛行。历代各朝关于禁诬均有明确规定,清代《大清律例》关于诬告在行为构成、处罚规定上更加完善。《刑案汇览》中关于诬告案... 清代人口快速增长,导致资源紧张,民间为获利而诬告的情况频发,加之,治理策略失当,处理力度欠缺,以致诬告之风盛行。历代各朝关于禁诬均有明确规定,清代《大清律例》关于诬告在行为构成、处罚规定上更加完善。《刑案汇览》中关于诬告案件的处理表明,清朝中央在治理诬告案件中有其特定治理路径及逻辑范式,通过“正条”与“比照”之法律适用,力求罪名与刑罚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诬告 治理逻辑
下载PDF
清代南部县衙户房档案俗语词考释四则
8
作者 王安琪 杨小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为地方手写文献,内中俗语词数量繁多,不利于档案的阅读与研究。“钏”“撇”“提比”“京斗”四则俗语词意义容易误判。据语境、相关文献和历史,“钏”为“串”,“撇”为“耍赖;骗取”,“提比”为“提取犯人到堂... 《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为地方手写文献,内中俗语词数量繁多,不利于档案的阅读与研究。“钏”“撇”“提比”“京斗”四则俗语词意义容易误判。据语境、相关文献和历史,“钏”为“串”,“撇”为“耍赖;骗取”,“提比”为“提取犯人到堂审讯”,“京斗”为“明清部颁标准仓斛,即以京城广泛使用的升斗作标准容器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南部县衙户房档案 俗语词 考释
下载PDF
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整体保护研究
9
作者 刘庆宇 刘临安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与传统中轴线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两个重点,通过调研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的保存现状,发现皇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廓局部空间的标识性需要增强。更重要的是,城廓的整体保护应与中轴线相结合。城廓与中... 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与传统中轴线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两个重点,通过调研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的保存现状,发现皇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廓局部空间的标识性需要增强。更重要的是,城廓的整体保护应与中轴线相结合。城廓与中轴线具有共通的突出普遍价值,共建了北京老城的核心空间框架,能够共同体现中国古代营城建都时的“宅中”思想。因此,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的整体保护要与传统中轴线相结合,更完整的城廓空间能有助于北京城“中”字形空间框架的展示,有助于城廓与中轴线价值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 “宅中”思想 “中”字形空间框架 整体保护
下载PDF
随势应变:清代云南武定暮连土司统治的构建与调整
10
作者 马楚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154,155,共11页
清代云南武定暮连土司经历了王朝更替、改土归流、地方起义等一系列变局后,仍旧保持着对当地的实际控制权。通过解读现存档案史料,可知暮连土司在社会转型中,通过积极拥护朝廷政策、塑造祖先身份、调整生存方略,从而获得了官方和土民的... 清代云南武定暮连土司经历了王朝更替、改土归流、地方起义等一系列变局后,仍旧保持着对当地的实际控制权。通过解读现存档案史料,可知暮连土司在社会转型中,通过积极拥护朝廷政策、塑造祖先身份、调整生存方略,从而获得了官方和土民的认可,稳固了地方统治地位,这种随势应变的态度与方式是其得以长期存续的重要因素。对暮连土司的个案研究有助于了解基层土司的自我认知与能动选择,并且增进对边疆民族地区由“化外”转为“化内”的内在机制和复杂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暮连土司 基层治理 地方档案
下载PDF
清前期海疆治理立法观念的演变:以“江洋大盗例”为中心
11
作者 高扬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清朝作为一个拥有广阔海域和海洋利益的海洋大国,为了保护海疆安全和维持海洋商渔业的发展,对海盗进行了严厉地打击和法律制裁。康熙五十年(1711),清廷通过罗七案,颁布事例确立了海盗判决的法律依据,雍正朝该例成为“常法”,乾隆朝则进... 清朝作为一个拥有广阔海域和海洋利益的海洋大国,为了保护海疆安全和维持海洋商渔业的发展,对海盗进行了严厉地打击和法律制裁。康熙五十年(1711),清廷通过罗七案,颁布事例确立了海盗判决的法律依据,雍正朝该例成为“常法”,乾隆朝则进一步加强执行,最终形成被称为“江洋大盗例”的专门法规。这标志着中国古代海盗判决开启专法时代。该例的制定及适用,详细地展示了清前期与海疆治理相关的法条从无到有的历程,凸显出清朝对海洋利益的高度关注和保护。该法规也反映清朝在不同历史背景和外部环境下,如何通过立法参与海疆治理,专注于发展海洋商渔业,并保障海上人群的利益。“江洋大盗例”不仅是应对海盗威胁的重要法律手段,还是中国古代史上首次制定的专门针对海盗判决的法规,代表传统国家治理思路在法律制度层面上试图实现从“重陆轻海”向“陆海兼顾”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海疆治理 洋盗
下载PDF
边界、流动与控制:清代水师的缉盗困境及其调适
12
作者 宋可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清前期,国家通过一系列海域勘界活动,建立起一套以海界划分为内核的海洋控御体系,以控制海盗的自由流动,实现对流动人群乃至中国近海海域的绝对控制。然而,从海疆治理实践来看,海界愈分愈细,分散了沿海水师的机动作战力量,加剧了其在统... 清前期,国家通过一系列海域勘界活动,建立起一套以海界划分为内核的海洋控御体系,以控制海盗的自由流动,实现对流动人群乃至中国近海海域的绝对控制。然而,从海疆治理实践来看,海界愈分愈细,分散了沿海水师的机动作战力量,加剧了其在统筹行动、跨辖区合作等方面的困难。与此同时,随着海界的固定,水师营汛之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畛域之见,海洋缉盗的以邻为壑现象日趋严重。面对水师缉盗的结构性困境,清中期以降,清政府试图对原有的海洋控御体系进行调整,包括加强对水师越界缉盗行动的引导、试行跨界巡哨制度、筹建独立的专业化水师,努力突破海界的束缚。陆地国家治理体制与具有高度流动性的海洋社会之间的矛盾,是清代海洋缉盗陷入困境的深刻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水师 海界 流动人群 海疆治理
下载PDF
清中期虚衔土司改授土官的过程及实质
13
作者 卢树鑫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5-103,共9页
从行政成本、文化隔膜及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稳定等因素考量,明王朝在推进改土归流进程中,曾将原土司辖区改设流官州县并编设里甲,同时原土司职衔由武职改授为文职,令其在原地继续世袭。这些仍能世袭但失去了旧有土地、人民的土司,即为虚... 从行政成本、文化隔膜及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稳定等因素考量,明王朝在推进改土归流进程中,曾将原土司辖区改设流官州县并编设里甲,同时原土司职衔由武职改授为文职,令其在原地继续世袭。这些仍能世袭但失去了旧有土地、人民的土司,即为虚衔土司。清中期虚衔土司袭职改革是清政府持续推进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内容之一,其改革内容并不是职衔改授,而是裁汰职衔、按品秩改授土官、追销印信及换给号纸,从制度规范上进一步对虚衔土司加以限制,以抽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虚衔土司改授土官后,仍在边疆民族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呈现了王朝国家边疆治理的复杂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土司 里甲 边疆治理
下载PDF
清末基层治理模式的嬗变——以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问题为中心
14
作者 朱淑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是近代国家基层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这场制度变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基层治理模式和政治生态。选举制度是城镇乡地方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移植而来的西式票选制度对当时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是近代国家基层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这场制度变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基层治理模式和政治生态。选举制度是城镇乡地方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移植而来的西式票选制度对当时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低估。“居民”等地缘主义视角的治理概念取代了传统“臣民”等身份视角的旧政治话语。“选民”观念确立的背后则是西式选举制度的移植,基层治理中的权力来源和权力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基层治理 城镇乡地方自治 选举制度
下载PDF
清末民初移民与鹤岗地区的早期开发
15
作者 王海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25-29,共5页
鹤岗地处“两江一岭”围成的金三角地带,森林密布,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由于鹤岗地区僻远,交通不便,所以开发较晚。鹤岗地区开发始于清末太平沟金矿的开采,太平沟金矿开采吸引了大批流民和商人来此谋生,为后来鹤岗地区农业、林业的开发... 鹤岗地处“两江一岭”围成的金三角地带,森林密布,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由于鹤岗地区僻远,交通不便,所以开发较晚。鹤岗地区开发始于清末太平沟金矿的开采,太平沟金矿开采吸引了大批流民和商人来此谋生,为后来鹤岗地区农业、林业的开发奠定了基础。随着人口的增多,鹤岗地区的村屯逐渐兴起,而兴东道的建立是鹤岗设治之始,拉动了鹤岗地区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移民 鹤岗地区 开发 设治
下载PDF
清代洞庭湖治理方案的演变与讨论
16
作者 肖云鹤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洞庭湖北通荆江、南接四水,自古以来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清中叶以后泥沙淤积和围垸垦殖使得洞庭湖面积急剧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不断减弱,荆江和洞庭区域水患频发,严重威胁了沿岸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清一代,江湖治理问... 洞庭湖北通荆江、南接四水,自古以来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清中叶以后泥沙淤积和围垸垦殖使得洞庭湖面积急剧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不断减弱,荆江和洞庭区域水患频发,严重威胁了沿岸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清一代,江湖治理问题亟需解决,从康雍时期的限制围垦论到乾嘉时期的以泄为主和兼顾民生论,再到道光以后的江湖两利和系统治理论,湘省官民基于不断变化的江河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洞庭湖的方案并进行了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洞庭湖治理方案日趋完善,但不断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清代虽然没有彻底解决江湖问题,但洞庭湖治理方案的演变体现出国家治理能力的日益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洞庭湖 江湖治理 国家治理能力
下载PDF
从水利碑刻管窥清代济源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
17
作者 田占营 秦寿懋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水利碑刻可以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特征。清代济源的水利碑刻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标识、社区合作精神的见证者和宣传教化的工具。从水利碑刻记载的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清代济源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的高度重视,突显... 水利碑刻可以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特征。清代济源的水利碑刻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标识、社区合作精神的见证者和宣传教化的工具。从水利碑刻记载的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清代济源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的高度重视,突显了基层社区在协作与治理中的重要角色。水利碑刻成为照见历史的一面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化 济源地区 水利碑刻 基层社会治理
下载PDF
从碑刻资料看清代大理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
18
作者 田占营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64-169,共6页
通过研究清代大理地区的碑刻资料,深入探讨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题与内容,关键角色与机构,以及实践与效果。碑刻资料揭示了社会组织与治理结构、村落自治与冲突解决、社区规范与法律制度等关键元素,同时突出了土司、村干部、地方官员等角色... 通过研究清代大理地区的碑刻资料,深入探讨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题与内容,关键角色与机构,以及实践与效果。碑刻资料揭示了社会组织与治理结构、村落自治与冲突解决、社区规范与法律制度等关键元素,同时突出了土司、村干部、地方官员等角色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通过这些角色和机构的协作,清代大理地区实现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创新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最后,以清代大理地区的碑刻反映出的基层社会治理来探究当今社会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资料 清代大理地区 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 村落自治
下载PDF
国家视域与边疆治理研究——以清代云南水利为中心
19
作者 吴连才 白玉军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清代云南水利发展达到传统农业社会的顶峰,与上至帝王下至地方官绅高度重视云南水利发展密不可分。总体上看,清代各朝皇帝都一如既往地重视云南水利发展,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地方官员和士绅对云南水利认识更为深刻,并针对不同情形提出... 清代云南水利发展达到传统农业社会的顶峰,与上至帝王下至地方官绅高度重视云南水利发展密不可分。总体上看,清代各朝皇帝都一如既往地重视云南水利发展,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地方官员和士绅对云南水利认识更为深刻,并针对不同情形提出因地制宜的水利发展策略。正是在社会各阶层所形成的重视水利发展的意识,奠定了云南水利发展基础,为清代治理云南夯实根基,为云南深度内地化创造了积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水利 边疆治理 帝王 地方官 清代
下载PDF
《大金德运图说》所见金朝后期日常中枢政务运作
20
作者 田晓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1,共9页
《大金德运图说》所录“省判”应为尚书都省誊写的礼部呈录文。其所录省劄的正文并无“奉圣旨”或与之类似的文字,这是金朝后期尚书都省肆意以省劄指挥政务的表现。这反映了宣宗初年宰执施政空间的扩大和对皇权行使的牵制。《大金德运... 《大金德运图说》所录“省判”应为尚书都省誊写的礼部呈录文。其所录省劄的正文并无“奉圣旨”或与之类似的文字,这是金朝后期尚书都省肆意以省劄指挥政务的表现。这反映了宣宗初年宰执施政空间的扩大和对皇权行使的牵制。《大金德运图说》所载尚书省“议”的性质类似于尚书都省的存档备查文书。从《大金德运图说》所录诸文来看,金朝后期中枢政令的下达渠道有皇帝颁发圣旨和尚书都省下发省劄,以及执行政务的主管机构发送相应的政令文书、官员通过所属或主管机构的公开榜文接到政令等多种途径。皇权对政务的最终决策通过行文格式得到认可,同时金朝后期宰执独立处理政务的空间仍然存在。这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和架空皇权,但是的确限制了皇权的向下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金德运图说》 省劄 文书 中枢政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