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CHANICAL RELATIONSHIP TO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BURIED HILLS AND THE DEEP-SEATED FRACTURAL ZONE IN THE DIWA-TYPE FAULTED BASIN IN CENTRAL HEBEI PROVINCE,CHINA
1
作者 LIN Ge & WEI Zhouling (Chang sha Institute of Geotectonics, Acad emia Sinica, Chang sha, 410013)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4年第Z1期27-31,共5页
The author proves the existence and movement of a deep-seated fraetural Zone located in the eenter zone of the diwa-type faulted basin in central Hebei Province. This deep-seated fraeturai zone tending in NNE directio... The author proves the existence and movement of a deep-seated fraetural Zone located in the eenter zone of the diwa-type faulted basin in central Hebei Province. This deep-seated fraeturai zone tending in NNE direction is a structural effect of the mtodle East Asin Grustobody in the Mexozoic-Cenozoic. This paper will diseuss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the meehanism of the deep-seated fraetural zone, faulted basin and the buried hill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uthor expounds that the deep geological process is the major factor of the structural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ated fraetural ZONE buried HILL East Asia Crustobody the BASIN in central hebei province
下载PDF
Development Plan for Under- forest Economy of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被引量:3
2
作者 Xiaodong ZHAO Yimin ZH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2期34-38,共5页
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s,major practi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nder-forest economy in Henan Province.Then,it made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guiding thought,principle and objectives,constructio... 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s,major practi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nder-forest economy in Henan Province.Then,it made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guiding thought,principle and objectives,construction task and safeguarding measures of the underfor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Besides,it analyzed benefits of the under-for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By 2017,the area of underforest economic land will reach 1. 60 million hm2,create output value of 155. 2 b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20% of forest output value),provide 3. 27 million jobs,and will greatly increas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C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DS Under-forest ECONOMY Pla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CPER) Analysis HENAN province
下载PDF
平原县域集市村特征及其对村镇规划的启示——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
3
作者 吴娜琳 石博源 +1 位作者 李小建 武小妮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6,共8页
明确集市村空间分布特征、发展条件与潜力是科学定位其在村镇聚落体系中功能的前提。以豫东平原宁陵县为研究区域,从空间分布、资源规模等多个方面,采用空间分析法、景观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将72个集市村与274个非集市村进行对比研究,结... 明确集市村空间分布特征、发展条件与潜力是科学定位其在村镇聚落体系中功能的前提。以豫东平原宁陵县为研究区域,从空间分布、资源规模等多个方面,采用空间分析法、景观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将72个集市村与274个非集市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平原县域集镇布局基本符合“六边形”格局;(2)集市村多位于行政边界地带,是二级中心地远距离辐射不足的补充;(3)集市村居民点用地更加集聚高效;(4)集市村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更加丰富,非农产业发展基础更具优势,基础设施条件更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且综合发展潜力更大。鉴于此,在村镇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集市村可以作为仅次于集镇的重要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市 中心村 村镇规划 平原县域 河南省宁陵县
下载PDF
中原历史名人资源现状、特点及开发利用研究
4
作者 牛卫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天下名人,中州过半。”在我国历史上,中原为我国民族文化萌生、发展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其数量之多、声望之盛为国内诸省之冠。目前中原各地仍留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物质遗存。长期以来中原历史名人资源开发利用效果欠... “天下名人,中州过半。”在我国历史上,中原为我国民族文化萌生、发展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其数量之多、声望之盛为国内诸省之冠。目前中原各地仍留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物质遗存。长期以来中原历史名人资源开发利用效果欠佳,与国内外兄弟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中原城市应加大历史名人资源整合、研究力度,可运用网络及新媒体工具进行资源的线上推介,搭建专题数据库,利用历史名人物质遗存设立旅游主题线路,鼓励社会力量与资本参与,积极尝试公益基金的介入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河南 历史名人 文化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Pollen assemblages of cultivated vegetation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Hebei Province 被引量:1
5
作者 PANG Ruim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1年第3期549-560,共12页
The study on 82 surface soil pollen sample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cultivated vegetation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Hebei Province indicates that the pollen assem- blages from farmlands in the plain have not o... The study on 82 surface soil pollen sample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cultivated vegetation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Hebei Province indicates that the pollen assem- blages from farmlands in the plain have not only their own plant types, but also the pollen components from the nearby mountains. Arboreal pollen percentages and concentrations (dominated by Pinus) from farmlands in mountain area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lain, and it reduc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distance away from the mountains. Taking Pinus pollen in Taihang Mountains as an example, its content is 20%-30%, 10%-20%, 20%-30% and below 16% respectively for the samples from the area of 0-50, 50-100, 100-150 and more than 150 km away from the east Taihang Mountains. The increase of Pinus pollen proportion in the central plain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fohn effect.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AP from mountains to the plain in Hebei Province may be similar to the forests clearance by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early historical period. Shrubby pollen proportion is small both in mountains and in the plain, but their major components are different. Elaeagnaceae, Corylus, Ostryopsis and Oleaceae are common in mountain areas, while there are relatively high contents of Rosaceae and Vitaceae in the plain. Herbs content in the plain (about 60%) is 15% higher than that in mountains, among which the Cereals and Cruciferae pollen percentages are 5% and 2% higher respectively. Artemisia pollen percentage in the plain is lower than that in mountains. Since the human activities are weaker in mountain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plain, the general trend is that Chenopodiaceae pollen increases from mountains to the plain gradually, reflecting the raising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fern spores of Selaginella sinensis in mountains a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lain, but it still reaches to about 7% in the plain. The fern spores of Selaginella sinensis are not prone to be spread by wind, indicating that those in the surface soil of the plain may be carried by river water from mountains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lands human activity pollen assemblages Taihang Mountain plain hebei province
原文传递
明清以降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精洪知莊章分合及演變
6
作者 但鋭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1期265-281,287,共18页
本文從現代方言出發,結合韻書、方志等材料,對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精洪知莊章組分合關係進行探討,發現精洪與知莊章不混、知莊章合流是明清以來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主要特徵。據移民史,推斷精洪與知莊章相混、知莊章甲≠知莊章乙等特徵是... 本文從現代方言出發,結合韻書、方志等材料,對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精洪知莊章組分合關係進行探討,發現精洪與知莊章不混、知莊章合流是明清以來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主要特徵。據移民史,推斷精洪與知莊章相混、知莊章甲≠知莊章乙等特徵是山西、山東移民共同影響下的産物。通過歷時比較,發現河北中南部冀魯官話較爲穩定,數百年來變化不大,但20世紀中期以來語音變化在方言點數量、演變速度上均有較大增長。分析可知,方言接觸、普通話影響是演變發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中南部 冀魯官話 舌齒音 分合 演變
下载PDF
河北省域都市圈发展格局与空间范围研究
7
作者 崔俊辉 龙丽民 赵彤瑶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8-66,共9页
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统计数据,对河北168个县市区GDP、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进行分析确定都市圈核心城市;通过河北区域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和对比国内典型都市圈中心城市通勤距离确定河北都市圈半径;利用断裂点、经济距离、引... 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统计数据,对河北168个县市区GDP、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进行分析确定都市圈核心城市;通过河北区域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和对比国内典型都市圈中心城市通勤距离确定河北都市圈半径;利用断裂点、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模型计算确定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4个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4个都市圈空间范围分别包含22个、9个、22个和23个县市区。河北省域都市圈处于缓慢起步状态或培育阶段。河北省域内具备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圈4个都市圈的发展基础和空间,各都市圈半径不超过50km,预期发展空间为1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河北省 城市群 都市圈 区域中心城市
下载PDF
中原学若干问题探讨
8
作者 戴庞海 刘振亮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4-19,共6页
中原学学科以特定地域中原为研究对象,聚焦中原、探讨中原、复兴中原。随着中原学逐渐站稳脚跟,若能从中原学理论支撑、学科界定、研究意义、与其他地方学关系等方面对中原学进行更加清晰的定位和探讨,深化对中原学的认识,将更有利于中... 中原学学科以特定地域中原为研究对象,聚焦中原、探讨中原、复兴中原。随着中原学逐渐站稳脚跟,若能从中原学理论支撑、学科界定、研究意义、与其他地方学关系等方面对中原学进行更加清晰的定位和探讨,深化对中原学的认识,将更有利于中原学话语权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学 中原文化 河南
下载PDF
滨海平原区深层高氟地下水富集机理:以滦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卓 陈社明 +2 位作者 柳富田 高志鹏 牛笑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5-932,共8页
河北滨海平原区深层含水层存在高氟地下水,严重威胁居民用水安全。为查明其富集机理,本研究在现场采集69个深层地下水样品,对比分析低氟和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主要存在于HCO_(3)-Na型地下水中,而低氟... 河北滨海平原区深层含水层存在高氟地下水,严重威胁居民用水安全。为查明其富集机理,本研究在现场采集69个深层地下水样品,对比分析低氟和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主要存在于HCO_(3)-Na型地下水中,而低氟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Na为主。PHREEQC饱和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中萤石多为不饱和状态,方解石多为过饱和状态,这说明Ca^(2+)形成方解石沉淀有助于萤石的溶解,后者是地下水中F-的主要来源。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深层地下水Ca^(2+)和Na+之间发生阳离子交换作用,这一过程能够减少地下水中Ca^(2+)含量,进一步促进CaF2溶解。深层地下水中F-与pH和HCO_(3)-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微碱性环境和高含量HCO_(3)-有利于F-发生解吸附。此外,深层地下水中F-和Li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研究区地热水的混合作用可能直接影响深层地下水F-的富集。对比深层地下水与海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发现研究区深层地下水氟富集不受海水入侵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平原区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水岩相互作用 河北省
下载PDF
地下水浅埋区层状土壤结构对包气带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士军 田路遥 刘丙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农业过量施肥造成包气带硝态氮(NO_(3)^(-)-N)累积与地下水NO_(3)^(-)-N污染加剧,明确非均质层状土壤结构对NO_(3)^(-)-N迁移过程的影响对防止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华北低平原区非均质层状土壤结构分布广泛,地下水埋藏浅,NO_(... 农业过量施肥造成包气带硝态氮(NO_(3)^(-)-N)累积与地下水NO_(3)^(-)-N污染加剧,明确非均质层状土壤结构对NO_(3)^(-)-N迁移过程的影响对防止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华北低平原区非均质层状土壤结构分布广泛,地下水埋藏浅,NO_(3)^(-)-N淋滤路径短,是地下水污染的敏感区域。本研究选择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的3个非均质层状土壤结构剖面(P1:含多个薄黏壤土夹层的无施肥草地;P2:含多个薄黏壤土夹层的农田;P3:含140 cm厚黏壤土夹层的农田)和1个对照剖面(P4:相对均质的粉壤土农田),研究层状土壤结构以及农业施肥对包气带NO_(3)^(-)-N累积与淋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NO_(3)^(-)-N累积分布层位与黏壤土层深度和厚度相关,3个非均质层状土壤剖面NO_(3)^(-)-N含量均高于相对均质粉壤土剖面,且非均质农田中P3剖面NO_(3)^(-)-N含量峰值(238 mg∙L^(-1))和累积层厚度(100~250 cm)均最大。2018年雨季8—9月含黏壤土夹层剖面NO_(3)^(-)-N淋失量:P3(319.2 kg∙hm^(-2))<P1(383.9 kg∙hm^(-2))<P2(554.7 kg∙hm^(-2)),说明在雨季含厚黏壤土夹层剖面对包气带NO_(3)^(-)-N淋失的阻控效果显著优于含多个薄黏壤土夹层的剖面(P<0.05)。受层状沉积结构和地下水浅埋深的影响,P2浅层地下水NO_(3)^(-)-N浓度的超标率与平均增长速率(93%和2.14 mg∙L^(-1)∙d^(-1))显著高于P4(21%和0.53 mg∙L^(-1)∙d^(-1))(P<0.05)。研究明确了层状土壤剖面对NO_(3)^(-)-N运移具有阻滞作用且黏壤土夹层越厚阻滞作用越强,地下水NO_(3)^(-)-N浓度受包气带层状土壤结构和地下水埋深二者的综合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土壤结构 黏壤土夹层 硝态氮 累积与淋失 浅层地下水 河北低平原
下载PDF
冀中南平原区近地面PM_(2.5)遥感反演
11
作者 王诗瑶 李夫星 +2 位作者 王晨 赵旭雅 玛伊热·买买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638-648,共11页
为揭示冀中南平原区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MAIAC AOD数据为主要估算因子,经AOD补值、垂直校正及湿度校正后,对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MAIAC AOD经缺值修复、垂直校正和湿度校... 为揭示冀中南平原区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MAIAC AOD数据为主要估算因子,经AOD补值、垂直校正及湿度校正后,对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MAIAC AOD经缺值修复、垂直校正和湿度校正后,能够显著提升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估算精度及时空覆盖度;冀中南平原区PM_(2.5)年均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石家庄、定州及保定为中心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研究区PM_(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该研究能得出冀中南平原区时空全覆盖的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估算结果,为该区域与PM_(2.5)污染相关的健康风险及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质量浓度 遥感反演 冀中南平原 时空变化规律
下载PDF
冀中南地区“微中心”空间布局的理论探索与组团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祥林 《上海城市管理》 2023年第6期78-90,共13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在冀中南地区以石家庄市为核心构建京津冀城市体系的“第三极”提供了平台。但由于县级中心地在县域腹地内布局不均衡,使得冀中南地区的城市体系建构的底层支撑受到影响。为此需要前瞻性的建构以乡镇中心地为基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在冀中南地区以石家庄市为核心构建京津冀城市体系的“第三极”提供了平台。但由于县级中心地在县域腹地内布局不均衡,使得冀中南地区的城市体系建构的底层支撑受到影响。为此需要前瞻性的建构以乡镇中心地为基础的微中心,以便能够均衡县域中心地的空间布局,并加强县级中心地间的联系。县域腹地内构建微中心和基于微中心发展县级中心地的副中心,能够促进县域腹地的中心地均衡布局。县域行政单元边界处发展微中心和提升微中心间的整合质量,能够在县域行政边界处构建将县级中心地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在县域边界处创造城市发展的隆起。微中心在弥补县级中心地发展不足的同时,加强了县级中心地间的联系,在整合后的腹地内形成“多心+多微”的中心地发展格局,推进中心地均衡布局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地区 微中心 空间布局 组团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载PDF
冀中南地区设施葡萄品种筛选试验
13
作者 刘雅 张晓英 +3 位作者 郑书海 蒋淑磊 白霄霞 徐秋良 《北方果树》 2023年第1期20-22,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冀中南地区设施栽培的葡萄品种,满足果农对葡萄品种多样性的需求,2018年引进“瑞都系列”“光系列”10个葡萄品种进行试栽,通过对其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及产量的调查分析,筛选出‘瑞都红玉’‘瑞都科美’‘宝光’‘蜜光... 为了筛选出适宜冀中南地区设施栽培的葡萄品种,满足果农对葡萄品种多样性的需求,2018年引进“瑞都系列”“光系列”10个葡萄品种进行试栽,通过对其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及产量的调查分析,筛选出‘瑞都红玉’‘瑞都科美’‘宝光’‘蜜光’‘脆光’‘峰光’6个品种,在该区域设施栽培条件下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作为配套的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也可为同类地区发展设施葡萄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设施栽培 品种筛选 冀中南地区
下载PDF
冀中南地区农业用水配置研究
14
作者 及晓光 姚丽华 薛丽鑫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3期12-14,共3页
冀中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又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为了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同时保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果,在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农业缺水量和缺水区域。在梳理现状农业灌溉工程的... 冀中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又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为了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同时保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果,在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农业缺水量和缺水区域。在梳理现状农业灌溉工程的基础上,考虑远期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及省内农业灌溉骨干工程的实施,统筹区域地下水、上游山区水库水、引调黄河水、引调长江水等水源,进行不同分区农业灌溉水源合理高效配置布局研究,指导市县农业灌溉工程后续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地区 农业 水资源配置 调水
下载PDF
冀中平原典型奶牛舍环境质量状况研究
15
作者 周英昊 王亚男 +6 位作者 冯曼 武震钢 毛森 于滨 许翊冉 郭建军 邱殿锐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65,共6页
选择冀中平原地区3类典型奶牛舍,对春季(无应激期)、夏季(热应激期)、冬季(冷应激期)各舍内外温热环境及其他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不同建筑结构奶牛舍环境质量状况,指导该地区奶牛舍设计改造和环境改善。结果表明,相同试... 选择冀中平原地区3类典型奶牛舍,对春季(无应激期)、夏季(热应激期)、冬季(冷应激期)各舍内外温热环境及其他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不同建筑结构奶牛舍环境质量状况,指导该地区奶牛舍设计改造和环境改善。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期内,各舍外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THI均无显著差异(P>0.05);舍2温度均为最高(P<0.05)。春季、夏季各舍相对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冬季舍1最低(P<0.05)。春季各舍THI无显著差异(P>0.05),夏季舍2最高(P<0.05),冬季舍3最低(P<0.05)。春季、夏季各舍PM 2.5、PM 10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冬季舍2最高(P<0.05)。相同试验期内,舍2屋顶温度、地面温度、NH 3、CO 2、空气中细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舍(P<0.05);各舍风速、噪音强度、人工光照强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自然光照强度为舍3>舍1>舍2(P<0.05)。冀中平原地区奶牛舍的设计、改造及管理应注意兼顾夏季的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和通风换气,改善牛舍内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平原 奶牛舍 建筑结构 环境质量 设计改造
下载PDF
冀中北部油区原油计量误差影响因素及对策
16
作者 杨树莲 许旭华 +3 位作者 米立和 薛亚琴 赵睿 陶曙亮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6期60-64,共5页
冀中北部油区立式分离器单井计量方式的减少,用于标定示功图算产的修正系数不全面,造成原油计量误差较大。通过对现有的计量工艺与计量结果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展Standing经验公式法标定示功图算产中原油体积系数,液面法计算产液量对比示... 冀中北部油区立式分离器单井计量方式的减少,用于标定示功图算产的修正系数不全面,造成原油计量误差较大。通过对现有的计量工艺与计量结果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展Standing经验公式法标定示功图算产中原油体积系数,液面法计算产液量对比示功图算产的方法研究,建立系统单井计量方式优选标准,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冀中北部油区原油计量的方法。现场成功应用Standing经验公式法和液面法,测取计量155口油井产量,原油误差降低到4.8%。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单井计量误差,为地质分析提供精准数据,有效保证油田的开发效果,为冀中北部油区油井原油精确计量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油区 计量误差 影响因素 示功图算产 Standing方法 液面法 标定
下载PDF
冀中南地区“石家庄—邢台”城市链发展构想
17
作者 孟祥林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0-28,共9页
冀中南地区需要尽快形成“石家庄市—邢台市”城市链,通过石家庄市与京津大都市建立联系,在有效促进石家庄“第三极”城市团的同时,也加大了石家庄市与冀中南地区的联系.“石家庄市—邢台市”城市链依托县级中心地建立起来,乡镇中心地... 冀中南地区需要尽快形成“石家庄市—邢台市”城市链,通过石家庄市与京津大都市建立联系,在有效促进石家庄“第三极”城市团的同时,也加大了石家庄市与冀中南地区的联系.“石家庄市—邢台市”城市链依托县级中心地建立起来,乡镇中心地在城市链上发挥着底层支撑作用.“高邑县+柏乡县”整合在一起的高柏连接带成为“栾任链”上的承接点,进一步提升了“石家庄市—邢台市”城市链的发展质量,在此过程中要通过构建“元氏县—赵县—高邑县”三角形和“内丘县—隆尧县—柏乡县”三角形分别提升与栾城区、任泽区的黏合度,通过“两端挤压”推进“栾任链”中间地区凸起,让凸起更好地扮演承接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地区 “石家庄—邢台”城市链 高柏连接带 “一轴+四链+双环” “北四边形+南四边形”
下载PDF
冀中南平原区土壤氟元素来源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随民 栾文楼 +2 位作者 韩腾飞 宋泽峰 崔邢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4-803,共10页
冀中南平原区东部为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的高发区。针对土壤异常高氟区,本文通过分析太行山基岩、第四纪火山活动、黄河泛滥和第四纪海侵等自然因素和大气降尘、化肥、灌溉水等人为因素,厘定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中氟元素含量的影响... 冀中南平原区东部为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的高发区。针对土壤异常高氟区,本文通过分析太行山基岩、第四纪火山活动、黄河泛滥和第四纪海侵等自然因素和大气降尘、化肥、灌溉水等人为因素,厘定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中氟元素含量的影响和控制程度。得出冀中南平原深层土壤中氟元素含量变化总体上受地质背景控制,在此基础上第四纪火山活动、海侵和黄河泛滥对局部地区土壤氟元素含量具有较强烈影响。土壤异常区及地方病高发区土柱剖面氟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也显示,土壤中氟元素含量变化明显受土壤质地的控制,后期人为作用叠加量很微弱。上述认识和结论为氟中毒地方病预防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来源 冀中南平原
下载PDF
河北中南部平原土壤重金属元素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崔邢涛 王学求 栾文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5-663,共9页
本文以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农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表层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含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影响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 本文以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农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表层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含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影响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以Cd最高,达36.83%,潜在生态危害性较大;其次为Pb,达13.37%,其中碳酸盐结合态达到12.38%,由于土壤呈中性或偏碱性,Pb元素的迁移能力较弱,其潜在危害性较小;Cu、Hg、Cr、As、Zn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以稳定态的含量存在,之和均在90%以上,表明其潜在危害性较小;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系数和迁移系数大小顺序为:Cd>Pb>Hg>Cu>Zn>As>Cr和Cd>Hg>As>Cu>Pb>Zn>Cr,其中Cd的活性系数和迁移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0.330和0.160,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不稳定性和迁移能力,其他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活性系数(Pb除外)和迁移系数均较小,生物活性较弱,在土壤中稳定存在,由土壤中向植物中的迁移能力弱;研究区不同的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不尽相同,其主要因素是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其次为p H、TOC、CEC、粘粒含量等,二者关系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部平原 土壤 重金属 形态 有效性
下载PDF
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大气降尘来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随民 栾文楼 +2 位作者 宋泽峰 崔邢涛 吴兴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69-1774,共6页
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采用被动方式在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域采集了48个点的大气沉降样品,分析了Al、K、Ca、Cr、Cd、Pb、Se、Mo、I、F、S等21种元素的含量。在计算了各元素之间相关性和富集因子的基础上,得出河北南部平原区大气降尘... 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采用被动方式在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域采集了48个点的大气沉降样品,分析了Al、K、Ca、Cr、Cd、Pb、Se、Mo、I、F、S等21种元素的含量。在计算了各元素之间相关性和富集因子的基础上,得出河北南部平原区大气降尘的物质来源以土壤颗粒物为主,在此基础上叠加了燃煤污染。大气降尘输入通量的结果表明,河北省南部平原区的大气质量明显低于北京平原区。省内对比表明,沧州地区绝大多数元素输入通量最大,而邯郸地区最低,省会石家庄以燃煤元素(Cd、Hg、Mo、Se)的输入通量最大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来源 输入通量 河北省南部平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