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Renewal:Taking Xigu of Tianjin as an Example 被引量:1
1
作者 LI Daoyong CHE Y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0年第6期60-66,共7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times,many cities have to face the problem of renewal.However,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urban renewal also makes urba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times,many cities have to face the problem of renewal.However,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urban renewal also makes urba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evitably missing.Therefor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of reg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haping of city card.Xigu area of Tianjin also faces the problems of cultural loss and need for reconstruction,its function,layout,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nd use are adjusted and optimized in this article,with a view to showing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xt of regional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renew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rea Xigu tianjin
下载PDF
Geothermal Resources Potential Analyses of Tanggu Urban Area and the Vicinity,Tianjin
2
作者 Yongjiang Yang,Jiulong Liu,Baozhen Jin,Fei Liu Tianjin Geotherm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Designing Institute,Tianjin 300250,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10,共2页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newly developed green area, the Tanggu urban area as the core part of Binhai new area,needs more and more clean energy year by year. This area is abound in geothermal resources endowed by the g...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newly developed green area, the Tanggu urban area as the core part of Binhai new area,needs more and more clean energy year by year. This area is abound in geothermal resources endowed by the grand Nature.Based on the estimation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ying Formation GEOtheRMAL RESOURCES potential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Tanggu urban area and VICINITY of tianjin
下载PDF
Sensitivity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Climatic Environment in Central Urban Area of Beijing
3
作者 YANG Xin GAO Wenwen LI Nana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6期1-4,共4页
As one of the methods of urb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nsitivity assessment of urban climatic environment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problem areas of current urban climate and built environment through visual means... As one of the methods of urb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nsitivity assessment of urban climatic environment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problem areas of current urban climate and built environment through visual means,and help cities to carry out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and renewal in the stock era to optimize the living environment.Taking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Bei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ensitivity of climatic environment was evaluated by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built environment element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ensitive units showed a centrifugal radiation pattern of"high in the center and low in the periphery".Block units with high climate sensitivity we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Xicheng District and Dongcheng District,accounting for 93%of the total number of units.Further research showed that complex built environment and lack of elements to regulate climatic environment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oor local climatic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 with high climate sensitivity.Finally,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remolding capacity,renewal potential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ntensity of different grades of climate sensitive units was given.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urban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under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so as to promot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urban area of Beijing Climatic environment Sensitivity Optimization guideline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Urban Economic Gravity of China’s Three Major Agglomer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4
作者 Yang Weizhong Mei Guohui +4 位作者 Yu Jian Tao Yana Li Kang Yang Xiaoxuan Editage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6期53-67,共15页
This paper adopts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economic linkage and the modified urban economic gravity model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gravity among cities in China’s three major urban agglomerat... This paper adopts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economic linkage and the modified urban economic gravity model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gravity among cities in China’s three major urban agglomerations,including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the Yangtze River Delta,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The results show that,despite the ever-tightening economic linkages among cities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alls behind tha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terms of coordination,closeness,and balance.The economic linkages among citi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re not as cohesive as they could be and display a significant“siphon effect”through Beijing and Tianjin as well as a prominently unidirectional economic flow.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efforts should be put into directing the orderly flow of resources from Beijing and Tianjin to cities in Hebei and promoting a balanced economic flow among cities,thus facilitating the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GGLOMERATION measure of urban economic GRAV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Xiongan New area
下载PDF
耦合“现状—趋势”的城市地表热环境评估
5
作者 艾合麦提·那麦提 曾坚 +1 位作者 宋苑震 刘祥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针对城市地表热环境评估较少考虑动态变化趋势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耦合“现状—趋势”的城市地表热环境评估方法。采用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分析多年地表温度的演变趋势,有效识别地表温度的升高、未变化和降低趋势,并通过与现状地表... 针对城市地表热环境评估较少考虑动态变化趋势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耦合“现状—趋势”的城市地表热环境评估方法。采用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分析多年地表温度的演变趋势,有效识别地表温度的升高、未变化和降低趋势,并通过与现状地表温度的耦合叠加,深入挖掘现状地表温度高且呈升高趋势等热环境问题严重且紧迫的关键区域,从而实现对城市热环境状况的全面评估。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评估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具有热环境持续恶化潜能的区域,同时也能揭示长期存在高温状况的重点区域。研究结果为城市规划与热环境精准管理提供科学评估工具,助力制定改善策略,提升热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热环境评估 地表温度 演变趋势 耦合评估 天津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基于MIKE URBAN的西安市中心城区雨洪过程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旭 李占斌 +3 位作者 何文虹 霍春平 时鹏 袁水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157-163,共7页
城市排水管网的分布与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排水能力关系到城市服务功能的正常运转。通过城市雨洪过程的分析,可以评价城市洪涝灾害。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 URBAN构建排水管网模型,根据模拟结果... 城市排水管网的分布与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排水能力关系到城市服务功能的正常运转。通过城市雨洪过程的分析,可以评价城市洪涝灾害。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 URBAN构建排水管网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对研究区管网排水能力进行评估,分析易涝成因。结果表明:MIKE URBAN能够较好地模拟城市管网水位、流量变化及易涝点的分布情况。根据西安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不同重现期(1、2、3、5a)的降雨过程,在1a降雨过程下,研究区90%以上管道处于满流状态,60%以上的检查井发生溢流,满流管段数和溢流井个数会随着降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相对减少;管道设计标准普遍偏低、下垫面不透水率增大、地形等因素是导致地面积水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内涝防治及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系统 内涝 中心城区 MIKE urban 雨洪过程模拟 排水能力 西安市
下载PDF
浅谈GIS技术在避难场所选址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舒 杨振华 +1 位作者 田茗瑜 王琨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在选址领域的优势日益显著,目前已成为该领域研究使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包头市中心城区现有的中小学操场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备选点,应用LA模型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紧急避难场所...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在选址领域的优势日益显著,目前已成为该领域研究使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包头市中心城区现有的中小学操场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备选点,应用LA模型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紧急避难场所配置模型,讨论其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情况,并进行数量优化。最终从102个备选点中确定55个点作为紧急避难场所选址点。本研究可为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紧急避难场所区位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空间分析 公共设施区位配置模型(LA模型) 包头市中心城区 紧急避难场
下载PDF
集中回风模式下单跨拱形地下车站公共区气流组织模拟分析
8
作者 冯绕 罗燕萍 +1 位作者 李苾嘉 胡自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2,共8页
[目的]单跨拱形地下车站因层高较高,并采用拱形顶板的特殊结构形式,对装修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合理的气流组织前提下,有必要研究如何减少单跨拱形地下车站公共区的通风空调管线,为装修提供更大创新空间。[方法]以深圳某单跨拱形地... [目的]单跨拱形地下车站因层高较高,并采用拱形顶板的特殊结构形式,对装修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合理的气流组织前提下,有必要研究如何减少单跨拱形地下车站公共区的通风空调管线,为装修提供更大创新空间。[方法]以深圳某单跨拱形地下车站为例,提出了公共区采用集中回风模式,以及送风管兼排烟功能的设计思路;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分析在相同制冷量和相同送风温差的条件下,单送单回和集中回风两类送回风模式在单跨拱形地下车站公共区内的气流温度和速度分布规律,研究调整集中回风口位置对公共区气流组织的影响,并利用不均匀系数作为效果评价。[结果及结论]地下车站公共区采用集中回风模式,以及送风管兼排烟功能的设计可有效减少公共区的站厅风管数量约50%,截面积约40%,有效减少站台风管截面积约50%;采用公共区集中回风模式,集中回风口单独设置在站台,以及送风管兼排烟功能的布置方式,气流温度和速度分布均达到较优水平,能满足乘客的舒适度要求,可适用于单跨拱形地下车站公共区的气流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单跨拱形地下车站 公共区 气流组织 集中回风模式
下载PDF
大型城镇集中安置区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组合对家庭收入影响机理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磊 张薇薇 汪霞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1,共11页
易地搬迁移民已成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群体。当前,搬迁移民面临着就业市场风险增大,生计资本存量减少以及家庭增收困难等现实问题,优化移民生计资本内部结构,发挥生计资本间的组合效应,提升生计资本组合对移民家庭收入的贡献作用是... 易地搬迁移民已成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群体。当前,搬迁移民面临着就业市场风险增大,生计资本存量减少以及家庭增收困难等现实问题,优化移民生计资本内部结构,发挥生计资本间的组合效应,提升生计资本组合对移民家庭收入的贡献作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界当前与易地搬迁相关的研究多聚焦分析移民生计资本对家庭总收入的作用机制,较少基于结构功能理论视角,从实证层面探讨生计资本组合对家庭不同收入来源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本文以贵州省大型城镇集中安置区移民为研究对象,首先测算移民家庭生计资本,分别采用OLS和分位数回归分析生计资本与家庭收入之间的作用机理,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生计资本间的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构建了移民家庭收入与生计资本组合之间的矩阵分析模型,分别应用tobit和logit回归进行实证检验,并剖析了不同维度下不同生计资本组合对不同类型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移民生计资本总量有助于提升家庭收入水平。在后搬迁时代,自然资本对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最小,而社会资本对家庭收入呈现负向影响。(2)五大资本中的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以及金融资本之间存在着普适性互补效应,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间存在替代效应。(3)互补性生计资本值越大,移民家庭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越高;互补性和替代性资本量均较低的家庭主要以获得转移性收入维持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城镇集中安置区 互补性生计资本 替代性生计资本 家庭收入结构
下载PDF
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秉镰 边杨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3,共13页
基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回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识别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要求;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结合京津冀创新实践构建了“疏建结合的要... 基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回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识别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要求;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结合京津冀创新实践构建了“疏建结合的要素投入”“内涵集约的要素组合”“地方品质导向的要素聚集”“多节点网络化的要素布局”“深化协同的要素治理”五个方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从根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立足区域发展现实基础、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出发,围绕着经济发展、协同开放、空间布局、政府治理、共同富裕和生态改善提出了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路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先行区 示范区 京津冀城市群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上海市中心区居住空间组织网络模式及测度——整合物质和社会空间的复杂网络分析
11
作者 杨帆 王佳音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住宅区是城市建成地区的主要功能空间。选择上海市中心城为研究范围,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以住宅区为网络“节点”,以空间邻近性和社会互动为网络“连边”,建构居住空间网络,分析测度居住区“度”分布,检验居住空间网络的鲁棒性... 住宅区是城市建成地区的主要功能空间。选择上海市中心城为研究范围,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以住宅区为网络“节点”,以空间邻近性和社会互动为网络“连边”,建构居住空间网络,分析测度居住区“度”分布,检验居住空间网络的鲁棒性,并识别网络“社团”。发现城市居住空间网络稳定性意味着和谐、顺畅的社会交往和信息传递,其中大“度”节点住宅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应予以重点关注。居住空间网络“社团”识别的结果对解读城市地域认同有借鉴意义。结论为建立“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相融合的城市住宅区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对大都市建成区单元规划和空间更新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网络 住宅区 空间肌理 复杂网络分析 中心城区 上海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研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12
作者 杨霏 方梦银 梁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9,共12页
为探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气泡图谱、生态贡献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以生产和生活空间为主;生产和生态空间重心均位... 为探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气泡图谱、生态贡献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以生产和生活空间为主;生产和生态空间重心均位于南岸区,生活空间重心位于江北区;2000~2020年,生活空间范围不断扩张,面积增加376.42km^(2),生产空间面积减少374.70km^(2),生态空间面积总体变化不大;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低质区以都市核心区为中心逐年向四周扩散,农业生产空间转换为工矿生产空间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自然和经济因素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且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重庆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央商务区设计——以深圳宝安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13
作者 杨春侠 饶恒远 +2 位作者 梁瑜 谢凯 闵若瑶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2期82-88,共7页
CBD的建设和发展日益成为焦点,既面临挑战也蕴藏机遇,需关注功能复合性、公共空间互动、交通系统整合以及城市形象多元化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该文分析了国内外CBD的发展历程和差异,结合宝安中心区城市... CBD的建设和发展日益成为焦点,既面临挑战也蕴藏机遇,需关注功能复合性、公共空间互动、交通系统整合以及城市形象多元化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该文分析了国内外CBD的发展历程和差异,结合宝安中心区城市设计优化项目,提出蓝绿交融、全时活力、多元链接的愿景,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10个对应愿景的策略;进而综合考虑这些策略的相互关系和潜在协同效应,将它们交织融合寻求最佳组合方案,以实现CBD整体升维;最后,从总体控制、示范地块、建设时序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商务区 未来城市 大湾区 城市更新
下载PDF
APGS系统支持下的高密度城市的中心城区闲置空间再利用研究——以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为例
14
作者 涂慧君 孙梦薇 赵定章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136-139,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以上海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的中心城区存在的空间不足问题,提出通过闲置空间再利用拓展公共空间。针对闲置空间再利用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冲突问题,引入建筑策划群决策方法与APGS系统。以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为例对闲置空间的... 文章通过分析以上海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的中心城区存在的空间不足问题,提出通过闲置空间再利用拓展公共空间。针对闲置空间再利用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冲突问题,引入建筑策划群决策方法与APGS系统。以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为例对闲置空间的现状、特点展开分析,得出决策主体、决策对象,通过信息采集和系统分析,输出闲置空间再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中心城区 闲置空间再利用 建筑策划群决策
下载PDF
天津市中心城区典型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的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艾合麦提·那麦提 曾穗平 +1 位作者 倪丽丽 曾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8-1236,共9页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使用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LST),以表征城市热环境。同时,采用建筑数据量化17种建筑形态指标,并识别9种典型城市形态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城市形态原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使用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LST),以表征城市热环境。同时,采用建筑数据量化17种建筑形态指标,并识别9种典型城市形态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城市形态原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探究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的热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之间的夏季地表温度差异显著,低层高密度区地表温度均值最高,高层低密度区最低;②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对夏季地表温度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③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各建筑形态因素对夏季地表温度影响方向一致,但重要性存在差异。因此,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应关注城市形态模式和建筑形态,提出因地制宜的建筑形态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原型 建筑形态 地表温度 热环境效应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天津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轨道交通促进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小春 孙王虎 张建新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要存量优化背景下,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从而拓展公共空间容量是实现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明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内涵,剖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特征,明确轨道交通对... 要存量优化背景下,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从而拓展公共空间容量是实现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明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内涵,剖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特征,明确轨道交通对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影响的基础上,总结轨道交通促进下的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通用策略;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通过分析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侧重点,结合轨道交通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并使用空间句法验证策略的合理性。为类似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引和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中心区 地下公共空间 精细化城市设计 南京新街口
下载PDF
基于公交数据融合的城市人群移动模式识别——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17
作者 张用川 廛惠蓉 +2 位作者 张玉 亢晓琛 王俊秀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揭示城市人群移动模式对理解人群移动行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解决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问卷方式存在数据量少、准确性差、实时性不足等问题,该文融合公交刷卡、公交GPS、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刷卡数据,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城... 揭示城市人群移动模式对理解人群移动行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解决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问卷方式存在数据量少、准确性差、实时性不足等问题,该文融合公交刷卡、公交GPS、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刷卡数据,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城市人群移动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对多源公交数据进行匹配融合,提取公交、地铁联运的城市人群移动OD,再进行稳定居住地和稳定工作地识别,最后以稳定职住地匹配判别出行语义,识别居民通勤、购物、聚餐等社会活动出行模式。利用重庆市中心城区连续1周的公交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①重庆市中心城区人群出行主要集中在工作日,且出行人数随出行频率的增加而降低;②79.34%的人群出行呈现“两点一线”移动模式,呈现三点、四点和多点移动模式的人群出行占比分别为13.03%、5.99%和1.64%。该文方法可以更全面精细地识别城市人群移动模式,有助于城市管理者、规划者了解城市人群移动方向,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群移动模式 公共交通大数据 重庆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增长联盟视角下的中心城区存量国有资产更新——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
18
作者 彭姗妮 翟宇琦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2,共9页
我国城市更新具有增长联盟的结构性特征,而存量国有资产更新中的增长联盟兼具典型性和独特性。上海长宁以愚园路和武夷路作为实践区域,为存量国有资产更新提供了不同模式的样本。愚园路案例中,以商铺型区属国有资产为主要载体,地方政府... 我国城市更新具有增长联盟的结构性特征,而存量国有资产更新中的增长联盟兼具典型性和独特性。上海长宁以愚园路和武夷路作为实践区域,为存量国有资产更新提供了不同模式的样本。愚园路案例中,以商铺型区属国有资产为主要载体,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形成了相互塑造的政企合作模式,合作关系一定程度上具有非正式特征;武夷路案例中,园区型国有资产在复杂权属关系下产生了各异的使用权获得路径,经历了曲折的联盟组建过程,促成了多层次多面向的政企联合体,在政府更强的统筹力度下体现出多元价值特征。在增长联盟的理论框架和上海长宁的实践基础上,从内部关系、构建过程和多重价值3个补充视角提出中心城区存量国有资产更新需关注的挑战和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存量国有资产 增长联盟 中心城区 上海长宁
下载PDF
浅析北京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更新利用策略
19
作者 张明子 胡斌 郝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24,共6页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不能无限扩大,必须在原有土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体现城市更新的价值。加强地下空间建设与地上更新之间的联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但能改善中心城区的环境,还可以发挥土地最大的商...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不能无限扩大,必须在原有土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体现城市更新的价值。加强地下空间建设与地上更新之间的联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但能改善中心城区的环境,还可以发挥土地最大的商业价值与效益。在进行中心城地下空间开发和改造时,可将地上地下的交通、商业、市政等多功能整合为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本文对北京中心城区3种典型的地下空间逐条分析,提出不同类型地下空间更新利用的迫切需求、原则和方式,从前期策划的视角寻求规划策略。总结为:提前策划分步实施、城市功能的补充和转移、结合现状差异化开发以及关注人的感受以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 地下空间 更新利用 公共服务设施 人性化
下载PDF
上海典型中心城区河流健康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英 陈小华 胡双庆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52-160,共9页
随着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我国河流水生态、水健康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为掌握上海中心城区河流水生态状况及变化趋势,诊断河流健康和识别主要问题,以上海市典型中心城区徐汇区为例,筛选8条典型河流,分季度开展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跟... 随着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我国河流水生态、水健康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为掌握上海中心城区河流水生态状况及变化趋势,诊断河流健康和识别主要问题,以上海市典型中心城区徐汇区为例,筛选8条典型河流,分季度开展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跟踪监测与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徐汇区典型河流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低及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扩散等问题;河流总体处于亚健康至健康状态,37.5%为健康状态,62.5%的河流处于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多为河流规模相对较大的河流,小型河流多为健康状态。因此,中大型河流健康度的提升是后续重点关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中心城区 徐汇区 水生态 河流健康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