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周时期图腾崇拜文化变迁与鸟禽类意象群的演化
1
作者 邵炳军 谷文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1,共8页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现象之象;同时,他们以“鸒”自由求食之象来象征太子宜臼被废嫡而失位,以捕“雉”之象来象征小人得志而君子罹祸。这些鸟禽类意象以图腾崇拜为前提,原始象征意义变得隐蔽,习惯性联想形式成为显性因素,从而显示出由图腾对象到占卜形式,再到民俗物候乃至审美意义动态变化的发展链条。由于鸟禽意象中融入了作者对自然观察的感受,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与政治生态环境,使原始兴象所体现的习惯性联想与象征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点。诗人们以此来建立意义与兴象之间的多种关联,自然表现出多种象征意蕴,让读者产生一种感官愉悦之美、心灵愉悦之美与时空意识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图腾崇拜 文化变迁 鸟禽类 意象群演化
下载PDF
《周易》对阴阳观念的三重表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在理清阴阳观念的基本内涵之后可以发现,成书于商末周初的《周易》对阴阳观念进行了非常集中的表述,进而证明《周易》与阴阳观念实际上是融合一体而不可分离的。首先,《周易》文本中的卦象与卦象变化是对阴阳观念的符号表述;其次,传世... 在理清阴阳观念的基本内涵之后可以发现,成书于商末周初的《周易》对阴阳观念进行了非常集中的表述,进而证明《周易》与阴阳观念实际上是融合一体而不可分离的。首先,《周易》文本中的卦象与卦象变化是对阴阳观念的符号表述;其次,传世的《周易》大衍之法以及商周时期的数字卦是对阴阳观念的筮法表述;最后,先秦典籍中所记载的《周易》系统解说是对阴阳观念的文字表述。所以阴阳是《周易》的中心思想,也是商末周初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周易》 商周时期
下载PDF
试谈商周青铜壶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裴书研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9,共8页
青铜壶从商代早期出现至战国晚期经历了1200多年,在商周青铜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收集整理1178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壶进行了分类分期研究,总结器形演变规律,研究发现青铜壶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其间出现了两次器形更替和三个高峰。
关键词 商周 青铜壶 发展阶段 器形演变
下载PDF
《易经》震卦对地震的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立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7-400,共4页
通过对《易经》六十四卦中的震卦辨析,证明成书于公元前十二世纪的《易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描述地震的文献。中华民族研究地震的历史至少可追朔到商朝末年。震卦的自然科学内容是地震。震卦六爻隐含了商代四级烈度观。
关键词 地震 烈度 易经 震卦
下载PDF
言用变迁与商周因革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8-78,共11页
"言"字在商周文献中出现较多,其在甲骨文中首先表示一种祭典,与"音"同义,又与"舌""告"等字关系密切。后来逐渐分化出"言说"之义,主要指宗教言说和政治言说活动。交流的双方身份不对... "言"字在商周文献中出现较多,其在甲骨文中首先表示一种祭典,与"音"同义,又与"舌""告"等字关系密切。后来逐渐分化出"言说"之义,主要指宗教言说和政治言说活动。交流的双方身份不对等,存在明显的施受关系,交流的空间也具有封闭性。比较而言,商代言用具有明显的事神功能,并延伸出政治功能,这奠定了先秦言用以上言下的基本内在逻辑和特点;周人言用在继承商人言用基础上有明显的革新,具体表现在言用场合的拓展和言用主体的迁移。推动这个历史进程的,是商周因革背后的言用制度和言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神功能 政治功能 言用场合 言用主体 商周因革
下载PDF
殷周之际思想变化的轨迹 被引量:1
6
作者 尹弘兵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本文主要在承认殷周思想出现革命性变化的前提下,探讨殷周思想变化中的继承性因素。殷人"以祖配天"本身就隐藏着导向"以德配天"内在逻辑关系,再进一步引申就是周人的"敬德保民"。周初营洛邑时,其使用的... 本文主要在承认殷周思想出现革命性变化的前提下,探讨殷周思想变化中的继承性因素。殷人"以祖配天"本身就隐藏着导向"以德配天"内在逻辑关系,再进一步引申就是周人的"敬德保民"。周初营洛邑时,其使用的祭祀已完全不同于商代,考虑到祭祀在殷周时代的极端重要性,我们有理由认为,这就是殷周在观念体系上出现革命性变化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之际 思想变化 革新与继承 盘庚 大诰 召诰
下载PDF
东西对峙视野下的周初战略部署诸问题
7
作者 黄朴民 郭相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多重臣于东土、营建洛邑调整周王朝上层权力结构等政治手段,大抵可视为周公应对东部势力的战略举措。周初政治军事格局变化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东西对峙因素的发酵与影响。“夷夏东西说”亦反映出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与政权嬗递之间的强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东西说” 商周嬗代 周公东征 东西对峙
下载PDF
怪力乱神的多源汇聚——论《武王伐纣平话》的整体艺术构思及其民间叙事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亦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98-103,共6页
儒家素有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武王伐纣平话》虽为讲史平话,但对怪力乱神的因素却情有独钟。该书具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在整体艺术构思上呈现出由正史向野史传说偏离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主要角色的替换、神怪因素的激增、战争场景的... 儒家素有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武王伐纣平话》虽为讲史平话,但对怪力乱神的因素却情有独钟。该书具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在整体艺术构思上呈现出由正史向野史传说偏离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主要角色的替换、神怪因素的激增、战争场景的铺陈等方面。这既是其集以往民间叙事中武王伐纣故事之大成的结果,也与其诞生时的文化语境和审美风尚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王伐纣平话》 《封神演义》 怪力乱神 民间叙事
下载PDF
从“有命在天”到“我实负百姓”——从商纣王、项羽、隋炀帝的政治意识看古代中国政权合法性观念的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3-86,共4页
商纣王认为自己“有命在天” ,统治权由殷人的祖先神也即社会的最高神上帝授予 ,故他的统治只需向上帝负责而不需顾及其他 ;项羽认为他的政权来自于楚人的支持与杰出的军事才能 ,故他的统治带有鲜明的地区色彩和军事色彩 ;隋炀帝的政权... 商纣王认为自己“有命在天” ,统治权由殷人的祖先神也即社会的最高神上帝授予 ,故他的统治只需向上帝负责而不需顾及其他 ;项羽认为他的政权来自于楚人的支持与杰出的军事才能 ,故他的统治带有鲜明的地区色彩和军事色彩 ;隋炀帝的政权来自于宫廷阴谋与贵族阶层的支持 ,故他的统治立足于上层。三者的政治意识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因而被历史所淘汰 ;然而时代的发展又使他们从视“天”为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发展到视“人”为来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纣王 项羽 隋炀帝 政治意识 政权合法性
下载PDF
论周初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变迁
10
作者 周书灿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12,共8页
西周王朝建立后,建立起分封制、宗法制和同姓不婚等一系列崭新制度,殷周之际思想观念和礼的精神随之发生一系列明显深刻的变化。商人天帝崇拜观念逐渐淡去,重人轻天思想日臻突显,"亲亲"、"尊尊"的原则渗透周礼的方... 西周王朝建立后,建立起分封制、宗法制和同姓不婚等一系列崭新制度,殷周之际思想观念和礼的精神随之发生一系列明显深刻的变化。商人天帝崇拜观念逐渐淡去,重人轻天思想日臻突显,"亲亲"、"尊尊"的原则渗透周礼的方方面面。殷周文化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以往学者所论殷周文化"一脉相承"说、"大同小异"说与"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的深刻"剧变"说,多疏于对殷、周之际制度建设与文化变迁作系统缜密考察,各执一端,顾此失彼,证据偏颇,结论武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之际 制度 文化 继承 变迁
下载PDF
商朝对黄河三角洲海盐资源的掠夺与商朝灭亡
11
作者 王爱民 《黑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商末帝辛(纣)时期,由于中国气候转入寒冷期,农作物减产,动物资源减少,周人开始觊觎灭商。为了转嫁危机,同时也为了掠夺资源,商人对东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战争消耗了商的国力,也给周人提供了灭商的良好机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商末帝辛(纣)时期,由于中国气候转入寒冷期,农作物减产,动物资源减少,周人开始觊觎灭商。为了转嫁危机,同时也为了掠夺资源,商人对东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战争消耗了商的国力,也给周人提供了灭商的良好机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商夷战争促使了商的灭亡,印证了"纣克东夷,而陨其身"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纣伐东夷 掠夺资源 国力削弱 周人灭商
下载PDF
论商周君权思想的变化
12
作者 张亲霞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7-19,25,共4页
商以前君权合法性的根源在于“帝” ,但也存在君为民设的观念 ;“帝”与民是通过君来沟通的。至周“帝”的权威性动摇 ,产生了“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的观念 ,以民为基础把天帝、君、民联系起来。在君权的传承上 ,商代早中期虽有嫡庶之... 商以前君权合法性的根源在于“帝” ,但也存在君为民设的观念 ;“帝”与民是通过君来沟通的。至周“帝”的权威性动摇 ,产生了“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的观念 ,以民为基础把天帝、君、民联系起来。在君权的传承上 ,商代早中期虽有嫡庶之分 ,但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商代末期嫡庶之分才清晰起来 ;周人严格实行嫡庶之分。随着商周社会的剧烈变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神权 宗法 伦理 君权思想
下载PDF
“殷周革命”中女性贵族等级身份的变迁 被引量:4
13
作者 左长缨 杨文胜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1-196,共6页
女性贵族的社会身份在殷周王朝变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阶级社会的殷商时期,女性特别是上层女性贵族仍然拥有母系氏族社会的余威。周王朝建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女性原有的社会地位逐渐衰落,特别是西周中期... 女性贵族的社会身份在殷周王朝变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阶级社会的殷商时期,女性特别是上层女性贵族仍然拥有母系氏族社会的余威。周王朝建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女性原有的社会地位逐渐衰落,特别是西周中期后伴随周礼的逐步完善,女性贵族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已和男性贵族间产生了等级差异。女性在政治社会中的一切权力均被剥夺,表现在墓葬考古发掘资料上就是女性贵族已彻底失去了部分青铜礼器的使用权,这也意味着女性贵族失去"礼"方面的权力,高等级贵族女性只有使用一些特殊的非礼器器物来显示其特殊的地位和财富。祭祀礼中女性祖先从属于男性祖先,也已经失去了殷商时期所拥有的独立身份与较高的祭祀规格。女性社会等级与身份在殷周革命中的这一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后世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革命 女性 等级 变迁
下载PDF
从商周玉器管窥“殷周之变”——以象生玉器、人形玉器为文化读本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骊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17,共8页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制度方面的"殷周之变",文章由此在物质文化的视阈里,以商周时期出土的象生玉器、人形玉器为分析对象,把玉器作为文化读本,解读玉器背后的文化观念差异,以此管窥王国维所言的"殷周之变"...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制度方面的"殷周之变",文章由此在物质文化的视阈里,以商周时期出土的象生玉器、人形玉器为分析对象,把玉器作为文化读本,解读玉器背后的文化观念差异,以此管窥王国维所言的"殷周之变"。文章通过对殷商到西周时期象生玉器、人形玉器的种类、造型、纹饰的消长与变化,分析在玉器上体现出来的天道远人道迩的"殷周之变",认为殷周时期恰是神本主义的"巫玉时代"向人本主义的"王玉时代"过渡的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玉器 象生玉器 人形玉器 殷周之变
下载PDF
《天問》“徹彼岐社”與文王事殷史述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勝高 《人文中国学报》 2020年第1期-,共27页
《天問》述商周之際的史事,言及"何令徹彼岐社",一般釋爲"通岐社而爲太社",認爲事在武王之時。此與所述史事順序不合,歷來未能定詁。若將此事置於季歷被囚殺、姬昌事殷、西伯受命諸事中考察,可知文王繼位之初曾率... 《天問》述商周之際的史事,言及"何令徹彼岐社",一般釋爲"通岐社而爲太社",認爲事在武王之時。此與所述史事順序不合,歷來未能定詁。若將此事置於季歷被囚殺、姬昌事殷、西伯受命諸事中考察,可知文王繼位之初曾率伐殷而大敗,不得不徹除岐社而奉殷祀,與殷王室通婚,再次服事商王。被任命爲西伯後,重啓岐社並受命於此,上告天帝,公开伐殷。武王即位於商太社,周公營周太社於雒,文王、武王時並無通岐社爲太社之事。從社祀制度的視角來看,《天問》中所言的廼立冢土、徹彼岐社、遷藏就岐、受命岐社,是周人遷岐、服商、自立、反商的標誌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廼立冢土 囚殺季歷 徹彼岐社 姬昌事殷 遷藏就岐 受命岐社 周立太社
下载PDF
历史与文化的交锋:试析姜太公的文化形象
16
作者 孔伟 《天中学刊》 2020年第1期118-132,共15页
姜太公因辅周、灭商、建齐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姜太公以“半生微贱,齐之逐夫”的落魄者、“渭水垂钓,待遇明主”的隐逸者、“兴周灭商,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受封治齐,英明睿智”的政治家、“兵家鼻祖,百代宗师”的武圣人、“历代封... 姜太公因辅周、灭商、建齐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姜太公以“半生微贱,齐之逐夫”的落魄者、“渭水垂钓,待遇明主”的隐逸者、“兴周灭商,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受封治齐,英明睿智”的政治家、“兵家鼻祖,百代宗师”的武圣人、“历代封赏,立庙配享”的武成王、“斩将封神,众神回避”的神上神、“动心忍性,自强不息”的励志者、“福寿绵长,五福得享”的长寿星等诸多文化形象出现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舞台上,其美称犹如群星交相辉映,熠熠生辉,闪耀千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太公 文化形象 变迁 兴周灭商 受封治齐 兵家鼻祖
下载PDF
西周窃曲纹,源于太极图
17
作者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1期4-24,共21页
该文为作者所创伏羲学的第三部分"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七。根据考古、文献双重证据,论证西周中期的青铜图法"商周之变",导致了商代饕餮纹被西周窃曲纹替代,并阐释其宗教神话政治内涵。
关键词 青铜图法商周之变 西周太极图化圆为方 西周窃曲纹 S形窃曲纹 G形窃曲纹 窃曲顾首龙 窃曲饕餮纹
下载PDF
长江巴河流域“寨上遗址”衰落成因初步分析
18
作者 王兆夺 陈宗颜 +4 位作者 崔利芳 陈珂 戴国富 黄勇奇 关江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4-39,共6页
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支流巴河流域的“寨上遗址”,从考古挖掘所获得的石器和陶器来判断,在该遗址上存在大致6000~2800 a B.P.的新石器到西周时代的古人类活动遗迹,随后迅速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所掩埋.本文从上覆沉积物的厚度、宏观特征、... 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支流巴河流域的“寨上遗址”,从考古挖掘所获得的石器和陶器来判断,在该遗址上存在大致6000~2800 a B.P.的新石器到西周时代的古人类活动遗迹,随后迅速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所掩埋.本文从上覆沉积物的厚度、宏观特征、所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背景多方面综合分析了成因问题.初步认为:寨上遗址古文化层上部覆盖的沉积物应属于河流泛流沉积物,在2800 a B.P.前后异常的气候条件下,区域突发特大暴雨引发了特大泥流洪灾,古人类聚落先民由此遇难或者摧毁居所,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迁往他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河流域 寨上遗址 商周文明 洪水灾害 气候突变
下载PDF
试论太清宫长子口墓与商周“长”族 被引量:9
19
作者 林欢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2期64-67,104,共5页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古文字材料,对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的年代及商周“长”族地望进行了探讨,认为古“长子”在今山西长子县西郊,各地与“长”有关的族氏与地名中,出于三晋的可能源于“长子”故地及留在原地的一部分遗民,出于其它...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古文字材料,对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的年代及商周“长”族地望进行了探讨,认为古“长子”在今山西长子县西郊,各地与“长”有关的族氏与地名中,出于三晋的可能源于“长子”故地及留在原地的一部分遗民,出于其它各地的可能属于长氏分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鹿邑县 太清宫 长子口墓 商朝 周朝 “长”族 “长子” “狄” “黎”
原文传递
试论商周青铜器的中期质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毕经纬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85,共7页
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几次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分成若干个时间上连续但面貌却不相同的阶段,比如商代前期、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以及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等。这些变化的内涵、形成... 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几次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分成若干个时间上连续但面貌却不相同的阶段,比如商代前期、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以及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等。这些变化的内涵、形成的原因学界关注已久,但一直未见系统的讨论,鉴于此,本文着力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青铜器 量变 质变 中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