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实难副——从《庄子》“内七篇”看庄子的语言游戏及解构策略
1
作者 金洁 王玉明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解构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并非德里达专有。天然解构大师庄子在《庄子》“内七篇”里以自由游戏的姿态切断了语言确定性的根基,并假借一群“名不副实”之人在“名”与“实”间进行自由游戏,从而揭露了“名”与“实”、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矛... 解构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并非德里达专有。天然解构大师庄子在《庄子》“内七篇”里以自由游戏的姿态切断了语言确定性的根基,并假借一群“名不副实”之人在“名”与“实”间进行自由游戏,从而揭露了“名”与“实”、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矛盾和不一致。这一东方解构范例在传统庄子诠释学之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泼且具有现代意义的庄子形象。同时,庄子对名言枷锁的解构,也使得儒道精神大放异彩,揭开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儒道兼宗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内七篇” 解构
下载PDF
从言到行的进路--庄子对语言困境的认知与策略
2
作者 王慧玉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110-127,M0006,M0007,共20页
庄子以多样的形式和高超的技巧将语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是他认为作为工具的语言是有局限的,语言无法抵达道,从而指出了语言的困境。庄子认为对道的抵达不能依赖语言的意义功能,“寓言”“重言”的意义表达无法从语言内部解决语言的困... 庄子以多样的形式和高超的技巧将语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是他认为作为工具的语言是有局限的,语言无法抵达道,从而指出了语言的困境。庄子认为对道的抵达不能依赖语言的意义功能,“寓言”“重言”的意义表达无法从语言内部解决语言的困境。因此,他以“卮言”这种言说的形式将静止的语言意义转化为动态的言说行为,以无拘无束的言语行为抵达道境,这是他语言策略的第一步。庄子的语言策略还表现在将语言内化,以无言之言的直觉感悟直抵道境,把握事物的真。以行达道是庄子解决语言困境策略的最后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语言观 言道悖论 卮言 寓言 重言
下载PDF
互文性视域下庄子“吾丧我”阐释——以《庄子》内篇为核心
3
作者 朱玉婷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19-30,共12页
“吾丧我”之说源自《庄子·齐物论》,因其深刻的哲学意味,为历代治庄者所关注。“丧”是整体上的“减法”状态——从“我”之中剥离出去一部分,“吾”是高于“我”存在的某种理想的人格状态。“丧我”,即消解以“形体之我”为基础... “吾丧我”之说源自《庄子·齐物论》,因其深刻的哲学意味,为历代治庄者所关注。“丧”是整体上的“减法”状态——从“我”之中剥离出去一部分,“吾”是高于“我”存在的某种理想的人格状态。“丧我”,即消解以“形体之我”为基础、以“精神之我”为核心、以“人物关系之我”为张力碰撞凝合而成的“我”,复归自然之“吾”。通过以“吾丧我”为线索的一系列“互文性图景”的建构,庄子不断深化消解一切“不齐”,表达“复归于道”的寓意。看似文字游戏的“吾丧我”,实则凝聚着庄子对个体生存境遇、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其为“我”摆脱束缚与局限,走向开放的生命提供的途径。在纷争加剧、矛盾凸显、人与他者关系更为紧张的今天,“吾丧我”之说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丧我 《庄子》内篇 消解 复归 互文性
下载PDF
从《庄子》内篇中的孔子形象探究庄子对孔子思想的补偏
4
作者 黎京焱 宋庆楠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孔子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对话对象之一。庄子深谙孔子的学说,知其潜藏的偏失,因此特借孔子之口阐发对其学说的思考。在《庄子》内篇中,孔子于《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三篇频繁出场,或为“师者”阐发入世发用之旨、或以“无... 孔子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对话对象之一。庄子深谙孔子的学说,知其潜藏的偏失,因此特借孔子之口阐发对其学说的思考。在《庄子》内篇中,孔子于《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三篇频繁出场,或为“师者”阐发入世发用之旨、或以“无言者”的姿态静默聆听、或自嘲“天之戮民”、或为游于方内的“向道者”……在庄孔对话中,庄子回应了孔子的学说,并指出:未“存诸己”便急于“存诸人”,执于发用而忽略了“无用之大用”,为“名”所累以至困于方内,过度重“情”导致内伤其身等。在庄子笔下,孔子的形象具有了多重阐释的空间,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孔子形象 庄孔对话
下载PDF
《庄子·内篇》哲学的解释学研究——读周海春的《道之通见:〈庄子·内篇〉哲学注》
5
作者 杨清琦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在《道之通见:〈庄子·内篇〉哲学注》中,周海春教授站在“文本范畴解释学”的立场,以“道之通见”的观念系统为核心,对《庄子·内篇》文本进行了哲学式的注疏,通过文本互释的方法揭示其哲学意蕴和内在关联,这种“哲学注疏”体... 在《道之通见:〈庄子·内篇〉哲学注》中,周海春教授站在“文本范畴解释学”的立场,以“道之通见”的观念系统为核心,对《庄子·内篇》文本进行了哲学式的注疏,通过文本互释的方法揭示其哲学意蕴和内在关联,这种“哲学注疏”体例为解庄者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从哲学隐喻与概念论辩的角度分析了《庄子·内篇》哲学,给出了直觉体认与理性分析并重的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以“道之通见”的视角反驳了认为中国哲学缺乏思辨与逻辑的观点;在坚持中国哲学立场的前提下,借助康德、海德格尔对《庄子·内篇》哲学进行了一种整体性的逻辑把握,实现了本体论、语言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在“道之通见”上的统一,有助于读者从中领会中国哲学的真精神。周教授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学界带来启示:从逻辑上把握文本,反映中国哲学的特征;以哲学原著的阐发为主,反映“中国哲学”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哲学 解释学 “道之通见”
下载PDF
《庄子》寓言正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7-145,共9页
学界一般认为《庄子》寓言系凭空捏造,全然无足信据,这是对《庄子》文本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产生的根源有三:一是中西文化对接时"寓言"一词的翻译误差;二是对《史记》相关记载的误读;三是《庄子》文学研究视角的局限。就《... 学界一般认为《庄子》寓言系凭空捏造,全然无足信据,这是对《庄子》文本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产生的根源有三:一是中西文化对接时"寓言"一词的翻译误差;二是对《史记》相关记载的误读;三是《庄子》文学研究视角的局限。就《庄子》本身而言,"藉外论之"的寓言是借用他者之言申明己意,其中并没有必然作伪的含义,而且寓言与引述"耆艾"之言的重言往往重合在一起具有求真、示真的指向。所以《庄子》一书除了属于"卮言"的虚构人物和悬拟故事之外,还记载了先秦时期很多真实人物的可靠言论,其对于庄子生平和思想研究,对于老子思想溯源以及孔子思想复杂性研究,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寓言 历史文献
下载PDF
关于《庄子》“寓言”“重言”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莹 云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寓言"、"重言"是《庄子》一书的主要表达方式。寓言取材广博,借助一切外人外物来论"道",占全书的比重最大。重言是包含在寓言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两者均以"藉外论之"为手段。重言是指以人物形... "寓言"、"重言"是《庄子》一书的主要表达方式。寓言取材广博,借助一切外人外物来论"道",占全书的比重最大。重言是包含在寓言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两者均以"藉外论之"为手段。重言是指以人物形象为主角的寓言,包括传说、历史中的人物及作者虚拟的得道之人和普通百姓。形式上大多与对话体和语录体相仿,主要通过刻画他人言行而取得"真实"的效果,占全书的7/10。寓言、重言的使用,体现了《庄子》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寓言 重言
下载PDF
《庄子》内七篇之篇名由来问题的再检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邓联合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63,共6页
《庄子》内七篇的篇名由来问题是现代庄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张恒寿、崔大华先生对此都提出了重要见解。通过把内篇的七个题目叠合起来所透露出的精神内蕴与《淮南子》的黄老道家思想进行比较,同时结合刘安、刘向各自的身份和思想特征,... 《庄子》内七篇的篇名由来问题是现代庄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张恒寿、崔大华先生对此都提出了重要见解。通过把内篇的七个题目叠合起来所透露出的精神内蕴与《淮南子》的黄老道家思想进行比较,同时结合刘安、刘向各自的身份和思想特征,以及他们分别所处的西汉早期和中后期的社会思潮特点,可以推断,内七篇的篇名极有可能出自刘安之手,而不可能是刘向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内篇 篇名
下载PDF
《庄子》内篇中文化因素翻译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顾毅 杨春香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4-58,共5页
《庄子》是一部具有哲学、文学、宗教色彩的中国文化典籍。通过分析《庄子》内篇的三个英译本中有关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的翻译实例,归纳出直译、意译、增译和音译等文化因素的翻译方法。主张在翻译实践... 《庄子》是一部具有哲学、文学、宗教色彩的中国文化典籍。通过分析《庄子》内篇的三个英译本中有关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的翻译实例,归纳出直译、意译、增译和音译等文化因素的翻译方法。主张在翻译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尽量在保留原文字面意义的同时传递源语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文化因素 翻译
下载PDF
以道解物:庄子“庖丁解牛”思想辨正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林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1,共11页
关于“庖丁解牛”的思想内蕴、逻辑理路及文体修辞,学界至今存在误读。该寓言主题意在“以道解物”:祛除“物”及“形名”遮蔽,使“道”及其精神得以显现和运作,以实现养生天下万物百姓之目标。究其意象,“庖丁解牛”实质是对“心斋坐... 关于“庖丁解牛”的思想内蕴、逻辑理路及文体修辞,学界至今存在误读。该寓言主题意在“以道解物”:祛除“物”及“形名”遮蔽,使“道”及其精神得以显现和运作,以实现养生天下万物百姓之目标。究其意象,“庖丁解牛”实质是对“心斋坐忘”精神活动的喻像表达,其中寓含着《洛书》象数的天道运行图式;“解牛”的方法论机制,亦非“技”的“分割”或“分解”,而是基于“合解”(游刃)的思想方式,来消弭形名“有间”及其造成的生命本真性丧失。在书写笔法上,文本则运用“三言”构筑整体脉络,使文体修辞与思想内容达至高度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庖丁解牛 以道解物 《洛书》 “三言”
下载PDF
《庄子》人物命名初探
11
作者 孙雪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庄子》中人物繁多,人物的命名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创造。"重言式"命名传承历史评价,整合帝王系统,改换圣贤精神;"寓言式"命名消弭人物界限,为自然天象注入思想,赋予"概念范畴"生命;"卮言式"命... 《庄子》中人物繁多,人物的命名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创造。"重言式"命名传承历史评价,整合帝王系统,改换圣贤精神;"寓言式"命名消弭人物界限,为自然天象注入思想,赋予"概念范畴"生命;"卮言式"命名以技艺、区域为依据,与农耕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兀显"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命名 《庄子》 重言式 寓言式 卮言式
下载PDF
《庄子》内篇的“齐物”、“逍遥”和“养生”
12
作者 李开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从言语分析和逻辑认知看《庄子》内篇,相对主义的"齐万物"的言语同类与否之辩,寻求大道和言语的同一性,又作相似性的说明,是先秦语言哲学。绝对自由的"逍遥"圣人的确立多寓言故事,"名者,实之宾"之说是先... 从言语分析和逻辑认知看《庄子》内篇,相对主义的"齐万物"的言语同类与否之辩,寻求大道和言语的同一性,又作相似性的说明,是先秦语言哲学。绝对自由的"逍遥"圣人的确立多寓言故事,"名者,实之宾"之说是先秦语言哲学逻辑,它的语境外延成了近代启蒙逻辑;"大宗师"以宇宙大道为师,真人的确立允有十论。以生命信息内容、以天道知识为精神的"养生主"及其环比论文,皆一如"齐物"和"逍遥",系于人和人性论,不仅其内在逻辑、名理思想一致,且出于天道而入于人生,处处人化、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齐物” “逍遥” “养生” 言语分析
下载PDF
《庄子·天下》道术与方术考
13
作者 王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24-129,共6页
单纯从学理上去阐述"道术"与"方术"的内涵,会与《庄子·天下》文本产生诸多的矛盾冲突,其实"道术"与"方术"主要是学术分期的概念,《庄子·天下》作者根据他所接触的古代文献和思想史... 单纯从学理上去阐述"道术"与"方术"的内涵,会与《庄子·天下》文本产生诸多的矛盾冲突,其实"道术"与"方术"主要是学术分期的概念,《庄子·天下》作者根据他所接触的古代文献和思想史材料总结提出了这一创造性见解,而且在这一学术分期的背后实际上对应着思想史的真实的历史运动过程,因此,这一学术分期的提出并不是《庄子·天下》作者的凭空杜撰。《庄子·天下》实乃我国先秦学术史上当之无愧的一篇极重要的珍贵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天下》 道术 方术
下载PDF
《庄子》外杂篇辨正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荣花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8-81,共4页
《庄子》外杂篇历来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伪作,本文对支持其为伪书论点的论据逐一进行驳斥。主要基于,(1)庄子思想完全不同于儒家,故出现抑毁孔子的内容不能作为外杂篇伪出的证据;(2)《庄子》一书内外杂三分系后人所为,不能以内篇为标准... 《庄子》外杂篇历来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伪作,本文对支持其为伪书论点的论据逐一进行驳斥。主要基于,(1)庄子思想完全不同于儒家,故出现抑毁孔子的内容不能作为外杂篇伪出的证据;(2)《庄子》一书内外杂三分系后人所为,不能以内篇为标准判外杂篇为伪;(3)书中有庄子身后的名、物等的说法,缺乏事实考证和支持。《庄子》诸篇从外杂篇发展至内篇,符合成书的逻辑过程,也符合庄子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只有还《庄子》外杂篇为庄子出的真实面目,才能实现它所应具有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内外杂篇 伪书 辨正
下载PDF
《庄子·天下》篇“道术”概念析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剑波 《科学.经济.社会》 2018年第2期96-103,共8页
道生一,一即神明。神降明出,神、明交,既造化世间万物万象,又落实为人的内在精神。人的内在精神随顺、因循作为源头的道的自然之然,见证于外在行为和事功:其整个过程就形成为沟通"内圣"与"外王"的道术。作为自上而... 道生一,一即神明。神降明出,神、明交,既造化世间万物万象,又落实为人的内在精神。人的内在精神随顺、因循作为源头的道的自然之然,见证于外在行为和事功:其整个过程就形成为沟通"内圣"与"外王"的道术。作为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贯彻落实过程,道术不是讨论如何求道、得道的宗教实践或境界工夫,而是研究以道为开端,怎样循道、运道于行事的实践方法或实践路径,不可把"道"视作趋向的目标或境界以对象化方式去寻求。道教史上"依道术而致神仙"的教义可能悖离了《庄子》思想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天下》 道术 神明 内圣外王
下载PDF
《庄子·内篇》整体性研究的学术史考辨 被引量:3
16
作者 华云刚 《学术探索》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内七篇”是《庄子》的精华,在庄子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宋代以来,王雱、褚伯秀等自觉地从整体角度解读《庄子·内篇》,他们认为“内七篇”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结构整饬、思想统一,且各篇之间具有清晰的内在逻辑。明... “内七篇”是《庄子》的精华,在庄子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宋代以来,王雱、褚伯秀等自觉地从整体角度解读《庄子·内篇》,他们认为“内七篇”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结构整饬、思想统一,且各篇之间具有清晰的内在逻辑。明清以来,随着人们对《庄子》精神的深入探讨与进一步提炼,学者们分别以“内圣外王”“至人无己”“游”“道”“真我”等思想作为《庄子·内篇》的核心精神,并以之解读内篇的整体性。需要指出的是,整体思维也就是系统思维,强调内篇的同质性整体,也注重局部的差异性统一。这种解读方式在庄子学史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深入探究《庄子·内篇》的核心思想以及各篇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整体性 系统思维 学术史价值
下载PDF
语言的迁移与变异——《庄子》“内篇”篇章题目英译探疑
17
作者 何颖 孔祥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57-161,共5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文学典籍的译介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语言变异出发,扼要探讨《庄子》“内篇”的篇章题目在双语转换中各自的真实意义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文学典籍的译介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语言变异出发,扼要探讨《庄子》“内篇”的篇章题目在双语转换中各自的真实意义以及在《庄子》西播中英译处理的得与失。通过译介比较,探寻中国传统经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影响与接受,有利于我们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认识中国文学典籍的本质特征,发掘中西文化彼此融合的丰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英译 变异
下载PDF
《〈庄子·内篇〉联绵词的单音节化》商兑
18
作者 安婕 《现代语文》 2019年第4期21-24,共4页
联绵词的单音节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单音节化的检验标准是必须确保单音节化后的词义在联绵词之前没有出现或者与单音节本身的词义没有直接引申关系。依此考察《〈庄子·内篇〉联绵词的单音节化》中的单音词,就会发现很多单音... 联绵词的单音节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单音节化的检验标准是必须确保单音节化后的词义在联绵词之前没有出现或者与单音节本身的词义没有直接引申关系。依此考察《〈庄子·内篇〉联绵词的单音节化》中的单音词,就会发现很多单音词的意义并非由联绵词单音节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联绵词 单音节化 词义发展 商兑
下载PDF
《庄子》内篇中的生态思想探析
19
作者 金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期76-79,共4页
《庄子》内篇中的生态思想是一种大生态观,包括精神生态思想、自然生态思想和社会生态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思想系统。其中精神生态思想是根本思想,按照庄子的观点,实现个人健康的精神生态的根本之道是忘掉小我,通过心斋、坐忘达到大... 《庄子》内篇中的生态思想是一种大生态观,包括精神生态思想、自然生态思想和社会生态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思想系统。其中精神生态思想是根本思想,按照庄子的观点,实现个人健康的精神生态的根本之道是忘掉小我,通过心斋、坐忘达到大我的状态,取消与他人、与他物的界限,与道为一。如此可达到与自我的和谐,实现精神生态的健康,可保持、恢复、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并能实现社会生态的和谐,最终成就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内篇》 生态思想
下载PDF
学术史视域下的《庄子·寓言》研究考辨
20
作者 华云刚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27-33,共7页
《寓言》篇是《庄子》中比较特殊的一篇,古往今来,学者对该篇的评价存在巨大差异。宋代之前,学界并未关注该篇的重要性,仅就其中"三言"理论进行解释。自宋、明以来,学者逐渐重视该篇自叙全书主旨的重要意义,更有学者以《寓言... 《寓言》篇是《庄子》中比较特殊的一篇,古往今来,学者对该篇的评价存在巨大差异。宋代之前,学界并未关注该篇的重要性,仅就其中"三言"理论进行解释。自宋、明以来,学者逐渐重视该篇自叙全书主旨的重要意义,更有学者以《寓言》为全书之序,将《寓言》篇的学术价值推到至高点。清至近代以来,随着对《庄子》研究的开拓与深入,通过段落划分、真伪评判以及受西方学术范式的影响,学界开始理性对待《寓言》篇的学术价值。当代的学术研究则跳出《寓言》篇,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评价《寓言》篇以及《庄子》中的寓言。透过学术史,当今学界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做出评判,而学术史视角也是当代学术研究的基本视角,同时也是当今学界重要的学术生长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寓言》 《庄子》之序 学术史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