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宽压缩光栅用多层膜制备和性能测试 被引量:8
1
作者 孔伟金 沈健 +2 位作者 沈自才 邵建达 范正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8,共5页
给出了以413nm作为写入波长,1053nm作为使用波长的多层介质光栅膜的设计,计算表明膜系H3L(H2L)^9H0.5L2.03H满足光栅膜的要求·最后给出了制备得到的样品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使用波长和曝光波长处满足设计要求,其抗激光损伤阈... 给出了以413nm作为写入波长,1053nm作为使用波长的多层介质光栅膜的设计,计算表明膜系H3L(H2L)^9H0.5L2.03H满足光栅膜的要求·最后给出了制备得到的样品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使用波长和曝光波长处满足设计要求,其抗激光损伤阈值在光正入射和51.2°入射时分别为14.14J/cm2和9.32J/cm2,膜系的应力表现为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电介质光栅 膜系设 性能分析
下载PDF
利用介质膜特性矩阵讨论介质膜的增透条件 被引量:2
2
作者 曹鸿 宋连科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利用介质膜特型矩阵系统讨论了设计增透型介质膜的条件。本文主要从介质膜反射和透射的角度出发 ,利用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关系 ,运用数学方法详细地讨论了实现介质膜增透的条件。以此理论为依据 ,可对不同介质材料或多层介质薄膜进行分析... 利用介质膜特型矩阵系统讨论了设计增透型介质膜的条件。本文主要从介质膜反射和透射的角度出发 ,利用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关系 ,运用数学方法详细地讨论了实现介质膜增透的条件。以此理论为依据 ,可对不同介质材料或多层介质薄膜进行分析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膜 特性矩阵 增透条件 反射特性 光学 反射率 透射率
下载PDF
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光学常数 被引量:1
3
作者 浦天舒 童志深 +2 位作者 吴美珍 金若鹏 周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7-90,共4页
应用传递矩阵方法,从光强反射率和透射率得到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复数折射率和复数介电函数。在0.5μm~2.5μm波长范围内,膜的折射率nf不随波长明显变化,其最佳值为1.65±0.05。由复数介电函数的虚部得到膜... 应用传递矩阵方法,从光强反射率和透射率得到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复数折射率和复数介电函数。在0.5μm~2.5μm波长范围内,膜的折射率nf不随波长明显变化,其最佳值为1.65±0.05。由复数介电函数的虚部得到膜的光学能隙为1.8ev,与从吸收谱得到的结果(E0=1.76ev)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等离子体聚合膜 薄膜材料 光学常数
下载PDF
光子晶体在座舱罩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银燕 袁乃昌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0-393,共4页
提出一种金属-介质型光子晶体薄膜,用传输矩阵法计算这种光子晶体薄膜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光子晶体薄膜对毫米和厘米量级的微波的反射率高达99%以上;对于波长为微米量级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为50%。分析了介质单元厚度... 提出一种金属-介质型光子晶体薄膜,用传输矩阵法计算这种光子晶体薄膜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光子晶体薄膜对毫米和厘米量级的微波的反射率高达99%以上;对于波长为微米量级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为50%。分析了介质单元厚度、金属单元厚度、金属层总厚度对透射率的影响,给出这种光子晶体薄膜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指出这种光子晶体薄膜涂镀在飞机座舱玻璃上,可以有效地减小座舱罩的雷达散射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薄膜反射率 薄膜透射率 雷达散射截面 传输矩阵法
下载PDF
氧退火对SiO_2/Si衬底BST薄膜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陈平 黄美浅 +2 位作者 李观启 李斌 陈蒲生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6-401,共6页
利用氩离子束镀膜技术和硅平面工艺在经过干氧氧化的硅衬底上制备一层钛酸锶钡薄膜 ,并在氧气中进行不同条件的退火处理 ,然后蒸铝及利用光刻技术制作铝电极而形成 MIOS电容结构 ,研究其物理及电学特性。结果表明 ,氧退火条件对衬底的... 利用氩离子束镀膜技术和硅平面工艺在经过干氧氧化的硅衬底上制备一层钛酸锶钡薄膜 ,并在氧气中进行不同条件的退火处理 ,然后蒸铝及利用光刻技术制作铝电极而形成 MIOS电容结构 ,研究其物理及电学特性。结果表明 ,氧退火条件对衬底的钛酸锶钡薄膜的物理及电学特性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钡薄膜 物理特性 电学特性 介电常数 电荷存储
下载PDF
256×64点阵字符型LCD屏的设计探讨
6
作者 杨跃 《科技视界》 2018年第25期32-33,共2页
利用AutoCAD 2007和有关液晶显示器设计的理论知识,完成一款256×64点阵字符型LCD屏的设计。简要介绍液晶显示器发展史及显示原理,绘制外观图、单粒图形及菲林版,结合使用环境、成本等因素,用"四瓶体系"完成液晶材料的配... 利用AutoCAD 2007和有关液晶显示器设计的理论知识,完成一款256×64点阵字符型LCD屏的设计。简要介绍液晶显示器发展史及显示原理,绘制外观图、单粒图形及菲林版,结合使用环境、成本等因素,用"四瓶体系"完成液晶材料的配置,确定液晶屏所用偏振片、 ITO玻璃、封框胶、衬垫料的性能参数,简单了解液晶屏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字符型 菲林版 液晶材料配置 性能参数 生产工艺
下载PDF
生物基质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温宇珂 戴林刚 +4 位作者 张紫薇 徐歆雅 刘轶豪 王岩 陈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0-958,共9页
为了探明生物基质地膜用于辣椒种植的可行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设置了3个处理,生物基质地膜覆盖(BM)、塑料地膜覆盖(PM)和不覆膜对照种植(CK),探讨了不同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产量、果实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为了探明生物基质地膜用于辣椒种植的可行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设置了3个处理,生物基质地膜覆盖(BM)、塑料地膜覆盖(PM)和不覆膜对照种植(CK),探讨了不同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产量、果实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M处理具有更好的除草效果,相较于PM处理提高14.20%,与PM和CK处理相比,BM处理辣椒植株的株高分别增加了7.25%和16.74%,根系鲜重增加了25.70%和36.85%.BM处理可有效提高辣椒品质,与PM和CK处理相比,辣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了42.03%和37.20%(P<0.05).与PM和CK处理相比,BM处理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1.66%和64.79%,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9.19%和40.8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BM处理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降低了Nocardioides、Fusarium和Plectosphaerella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RDA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LEfSe和LDA分析表明,指示性细菌和真菌群落发生了显著改变.从细菌指示性群落看,BM处理为Proteobacteria、Vicinamibacteraceae、Micromonosporales,PM处理为Nitrosomonadaceae、Chloroflexi、Gaiellales,CK为MB_A2_108;从真菌指示性群落看,BM为Eurotiomycetes、Aspergillaceae、Eurootiales,PM为Pezizomycotina、Glomerellales、Plectsphaerellaceae,CK为Sordariomycetes、Podosporaceae、Nectriaceae.本研究表明生物基质地膜可促进辣椒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解决塑料地膜引起的环境问题.(图6表5参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质地膜 地膜污染 农艺性状 根际土壤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金属/介质多层膜基太阳能光热转换薄膜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莹 胡二涛 +1 位作者 王静 韦玮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88-194,共7页
理论设计对于高性能太阳能光热转换薄膜的实验制备极为重要。然而,大多数软件通常局限于正入射情况下的太阳光吸收率的优化,而无法直接对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这一重要指标进行优化。鉴于以上问题,使用传输矩阵方法与遗传优化算法,通过改... 理论设计对于高性能太阳能光热转换薄膜的实验制备极为重要。然而,大多数软件通常局限于正入射情况下的太阳光吸收率的优化,而无法直接对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这一重要指标进行优化。鉴于以上问题,使用传输矩阵方法与遗传优化算法,通过改变金属/介质多层膜基太阳能光热转换薄膜中各层薄膜的厚度,直接对其光热转换效率进行优化设计。重点研究了薄膜层数、太阳光照度与工作环境温度对钨/氧化铝基(W/Al2O3)多层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光比为1和100情况下,该膜系的最优膜层数分别为6与8。该研究结果对于高性能太阳能光热转换薄膜的实验制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金属/介质多层薄膜 传输矩阵方法 遗传算法 太阳能光热转换 太阳光聚光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