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州人語謂耿爲簡”解
1
作者 孫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4-17,231,共15页
文章從《三國志·蜀書·簡雍傳》裴松之注“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簡,遂隨音變之”生發開去,探討了與此相關的音變構詞。本文就幽州一帶東漢至南北朝耕部字變入元部字,幽州方音與漢魏晉南北朝詩文用韻、古注音所反映的... 文章從《三國志·蜀書·簡雍傳》裴松之注“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簡,遂隨音變之”生發開去,探討了與此相關的音變構詞。本文就幽州一帶東漢至南北朝耕部字變入元部字,幽州方音與漢魏晉南北朝詩文用韻、古注音所反映的耕部變元部的歧異原因,《切韻》系韻書爲什麽不收“耿”讀“簡”的異讀,裴松之注“幽州人語謂耿爲簡”注音背後的規則,幽州一帶“耿、簡”同音現象在後代逐步失傳的原因等相關問題,得出多種新的見解,旨在加深漢語語音史及相關學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州方音 漢魏晉南北朝 部變元部 漢語語音史
下载PDF
稀土离子与伴清蛋白结合的紫外差光谱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斌盛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4-287,共4页
在pH7.4 ,25 ℃的条件下, 使用紫外吸收差光谱进行了Eu3+ ,Tb3+ ,Lu3+ 对脱铁伴清蛋白的滴定。结果表明, 稀土离子与脱铁伴清蛋白结合后其差光谱均在244 和294 nm 处给出吸收峰, 在244 nm 处, ... 在pH7.4 ,25 ℃的条件下, 使用紫外吸收差光谱进行了Eu3+ ,Tb3+ ,Lu3+ 对脱铁伴清蛋白的滴定。结果表明, 稀土离子与脱铁伴清蛋白结合后其差光谱均在244 和294 nm 处给出吸收峰, 在244 nm 处, 稀土离子脱铁伴清蛋白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相近, 约为(2.1 ±0.1) ×104 cm -1·mol- 1·L;稀土离子可占据脱铁伴清蛋白的两个金属离子结合部位, 但优先占据脱铁伴清蛋白的N端结合部位。C端结合部位与稀土离子的结合量受CO2 -3 浓度及离子半径的影响, 离子半径越大、CO2-3 浓度越高,稀土离子在该部位的结合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伴清蛋白 稀土离子 紫外差光谱 蛋白
下载PDF
豫鄂陕交界处汉语方言曾梗摄入声韵的今读与演变
3
作者 丁沾沾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文全面考察了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中古曾梗摄入声韵的今读与演变。该区域汉语方言德、职庄、陌二、麦韵字今读可分为四种类型:南阳型、商县型、郧县型及襄阳型,其中郧县型方言呈现出明显的混合色彩。同时还详细分析了德、职庄、陌... 本文全面考察了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中古曾梗摄入声韵的今读与演变。该区域汉语方言德、职庄、陌二、麦韵字今读可分为四种类型:南阳型、商县型、郧县型及襄阳型,其中郧县型方言呈现出明显的混合色彩。同时还详细分析了德、职庄、陌二、麦韵字在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中的历史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鄂陕交界区域 中古曾梗摄入声韵 类型 历史演变
下载PDF
战国楚简“耕”字的构形演变及隶定标准探讨
4
作者 刘凯先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56,共7页
战国简帛著录书和工具书中,常用"耒""力""■"等作为楚简"耕"字中"争"形构件的隶定字。通过考察这些构形的演变序列,可以发现"耒"和"力"两个构件不存在通用的情... 战国简帛著录书和工具书中,常用"耒""力""■"等作为楚简"耕"字中"争"形构件的隶定字。通过考察这些构形的演变序列,可以发现"耒"和"力"两个构件不存在通用的情况,构形中的"力"与"争"因"爪"形的增减成为同形构件。楚简"耕"字的右旁应隶作"争",省"爪"的"争"形可隶作"力";以"力"为偏旁的字形中,虽有部分累增"爪"符之"力"与"争"同形,因其赘加的"爪"是羡符,则不应隶作"■"或"争",当依旧隶作"力"。通过对楚简"耕"字隶定标准的研究,可见新时期出土文献整理工作应当进一步完善规范统一的隶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构形演变 隶定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