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合共生: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1
作者 贺祖斌 卞志国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生发于中华文化哲学沃土,根植于以“和合共生”为文化主旋律的本土教育范式。“和合共生”蕴藏三重文化逻辑,即以“中道圆融”为人与自我共生之基,以“和而不同”为人与人共生之本,以“自然无为”为人与自然共生之道。...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生发于中华文化哲学沃土,根植于以“和合共生”为文化主旋律的本土教育范式。“和合共生”蕴藏三重文化逻辑,即以“中道圆融”为人与自我共生之基,以“和而不同”为人与人共生之本,以“自然无为”为人与自然共生之道。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持续发展,应遵循以“和合共生”为价值本源的文化逻辑,以“中道圆融”泽润生命关怀教育底色,以“和而不同”丰盈社会生活教育内涵,以“自然无为”引领自然生态教育方向,立体式构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望未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与研究应扎根中华文化哲学沃土,立足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和现代性,遵循“和合共生”文化逻辑,为世界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华优秀文化 和合共生 文化逻辑 和而不同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生态文化观的时代回响
2
作者 邹广文 李晓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马克思生态文化观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基于生态世界观、生态批判观、生态重建观三重论域,马克思揭示出自然与社会辩证交互、双向建构的对象性关联,在历史与价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马克思生态文化观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基于生态世界观、生态批判观、生态重建观三重论域,马克思揭示出自然与社会辩证交互、双向建构的对象性关联,在历史与价值维度上阐明自然异化的深层成因,探寻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整体性变革路径。马克思的生态文化观拓展了感性-人化-历史贯穿融合的生态哲学视野,确立了哲学-经济学视域复合统一的生态批判范式,指明人-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的生态治理路径,树立起科学与人文交融互构的思想航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文化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立论依据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晨晨 《理论建设》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是任何国家走向现代化都必然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迫切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屡屡造成生态危机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即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最大程度实现人与自...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是任何国家走向现代化都必然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迫切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屡屡造成生态危机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即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最大程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平衡,从而确保现代化能够兼顾稳定与发展。这种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借鉴与传承,对西方现代化反生态性的思考与超越,同时也是对我国生态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源此深厚的立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构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从而为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生态自然观 生态文化
下载PDF
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性特征的历史演进
4
作者 邓琼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洋渔民、海盐晒制盐工、民间造船工匠以及沿海居民等海洋族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海洋族群与海洋和谐共生的产物。海洋族群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经历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洋... 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洋渔民、海盐晒制盐工、民间造船工匠以及沿海居民等海洋族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海洋族群与海洋和谐共生的产物。海洋族群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经历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洋性特征经历了靠海吃海、搏海斗海、读海耕海、爱海护海的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洋性 和谐共生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之传承与创新
5
作者 石超 王景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7-106,共10页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同样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所赋予的独特根基。中国共产党通过抽象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合理要素,发掘传统要素的隐含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同样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所赋予的独特根基。中国共产党通过抽象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合理要素,发掘传统要素的隐含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的五大特征。具体讲,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对“广土巨族”的“大一统”治国理念的扬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对“以民为本”“重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扬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对“廪实知礼”“惟勤尚雅”的重德理念的扬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理念的扬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对“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大同思想的扬弃。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确立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 广土巨族 民本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
下载PDF
中高职一体化院校心理文化建设--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和谐心育”特色文化品牌为例
6
作者 关琳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7期158-160,共3页
以“和谐心育”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为切入点,探析“和谐心育”特色文化精神内涵、品牌化建设路径及取得的成效,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和谐心育 特色文化品牌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方世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0-56,共7页
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万世永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追求和独... 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万世永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追求和独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深厚生态文明意蕴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所秉持的生态政治立场显示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不断激化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发展模式的彻底否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方略,体现了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谋略;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生态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政治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显明 钱乘旦 +4 位作者 陈学明 罗方述 桑玉成 孙蚌珠 冯仕政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3年第4期36-57,共22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深刻地... 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了以多学科学术研究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2023年5月,本刊参与主办了北京大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多方面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本刊本期先行刊发徐显明、钱乘旦、陈学明、罗方述、桑玉成、孙蚌珠、冯仕政7位与会学者的学术见解,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 人类文明新形态 高质量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 文化自信 社会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9
作者 魏长领 王宁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2期2-15,250,共15页
传统与现代化并非一种此疆尔界的对峙,传统为解决不同价值和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思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底色,使之成为反思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逻辑之一。“大一统”的民... 传统与现代化并非一种此疆尔界的对峙,传统为解决不同价值和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思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底色,使之成为反思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逻辑之一。“大一统”的民族观、“以民为本”的发展观、“崇德利用”的社会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等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丰厚精神滋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价值载体,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源泉。新时代,要从澄明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基础、遵循继承传统文化的原则要求、厘清继承传统文化的核心灵魂三个维度,传承和弘扬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传统文化 大一统 以民为本 崇德利用 天人合一 协和万邦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传统文化基因探赜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慧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45,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内蕴着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以传统文化视角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根本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内蕴着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以传统文化视角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根本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根源与价值面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一统”理念涵括着党的领导的政治传统;大同理想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民为邦本积淀着人民中心现代化的思想源泉;天人合一凝聚着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精神特质;和而不同奠定着和平发展现代化的道德支撑。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始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不断从传统文化深邃的思想智慧中汲取丰厚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传统文化 文化基因 大一统理念 大同理想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基因 被引量:8
11
作者 耿步健 张晨 《云梦学刊》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源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它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双创”,亦或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源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它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双创”,亦或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科学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和“取用有节”的可持续发展观等生态智慧方面,具有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倡导知足知止的资源利用方式等特点。在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中,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从而不断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中华传统生态文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文化民生:改善民生进程中一个需要深切关注的领域 被引量:13
12
作者 柳礼泉 肖冬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无论是对国家、社会、个人,文化民生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文化民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保障文化民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改善文化民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前提。
关键词 文化民生 文化本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下载PDF
论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艳房 屈瑞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3,共4页
政治文化与外交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积极吸收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其根本特征是追求和谐。和谐孕育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而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 政治文化与外交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积极吸收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其根本特征是追求和谐。和谐孕育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而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到多边,从政治外交到经济外交与公众外交均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当代中国外交 和谐
下载PDF
重建老城区居民滨河景观体系——记北京东南二环护城河休闲公园设计的思考解题过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璐 吴婷婷 张志鹏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北京东南二环护城河畔分布着各式各样的老旧住宅街区。与皇城文化所不同的是,南城具有明显的平民情结及浓郁的人文气息,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正是平民文化的精髓。随着北京大刀阔斧地推进城市改造,写字楼、商业街鳞次栉比,护城河畔安... 北京东南二环护城河畔分布着各式各样的老旧住宅街区。与皇城文化所不同的是,南城具有明显的平民情结及浓郁的人文气息,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正是平民文化的精髓。随着北京大刀阔斧地推进城市改造,写字楼、商业街鳞次栉比,护城河畔安静的生活悄然发生变化,街旁绿地正在逐步消失,亲密的邻里关系正被快速的城市交通和繁忙的都市生活方式所代替,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老百姓的交往空间越来越少。笔者借由此次设计,思考在物质条件日益充实富裕的今天,如何把心态放慢,将原来对物的追求转变到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向往,将传统南城的平民文化特质和谐融入现代京城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 南城 和谐 传统 现代
下载PDF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4
15
作者 蔺淑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59,共5页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生性资源,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辩证世界观、"以和为责"的价值取向、"中和"的方法论原则以及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人的内心和谐的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生性资源,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辩证世界观、"以和为责"的价值取向、"中和"的方法论原则以及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人的内心和谐的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传统和合文化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的和谐哲学;其次,要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则,以和谐哲学作为方法论指导,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生、人与社会的和立、人与人的和处;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内心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和合文化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主客相分”与“天人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梅珍生 张俊 程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相分 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中西生态文化视域下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转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庞昌伟 龚昌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24-128,共5页
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众生平等"生态伦理思想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意蕴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生思想,可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所借鉴。西方生... 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众生平等"生态伦理思想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意蕴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生思想,可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所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一种保守的环境主义理论,"技术决定论"色彩遮蔽了生态危机制度性矛盾的解决。中国应通过弘扬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建立生态政治文化,实现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文化 生态现代化 生态政治文化
下载PDF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椿 董悦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3期47-53,共7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就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战略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就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战略意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的关系,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关系,建设和谐文化的路径和要求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综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文化 重要性 科学内涵 基本特征 路径和要求 综述
下载PDF
现代森林文化特征初探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但新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9,共4页
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初至今100多年以来森林文明史观的演变,分析了现代的森林资源特征,森林锐减而造成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人类对森林的认识的4个阶段,人类对森林的政策变化等5个文化特征,并分别从公众层次、技术层次... 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初至今100多年以来森林文明史观的演变,分析了现代的森林资源特征,森林锐减而造成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人类对森林的认识的4个阶段,人类对森林的政策变化等5个文化特征,并分别从公众层次、技术层次、政策与法制层次、管理层次总结了伦理、认知、行动,分析了现代森林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文化 文化特征 和谐森林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林业 被引量:3
20
作者 童新旺 何洪城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林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者试图对忧患意识、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等传统文化在认知领域中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林业和谐发展”观,进而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确立资源价值观、生态系统...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林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者试图对忧患意识、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等传统文化在认知领域中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林业和谐发展”观,进而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确立资源价值观、生态系统观、经营伦理观、森林文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林业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