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赜
1
作者 王炳春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7期89-92,共4页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点。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议题难度把控不到位、...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点。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议题难度把控不到位、文本组合缺乏契合性、集体建构缺乏主体性,语文教师可通过综合分析以确定群文阅读教学主题、合理组织以完善群文阅读教学资源、综合教法以优化群文阅读教学过程等策略,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古诗词 群文阅读 主题 资源 教法
下载PDF
中上古蜀语研究三题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启明 赵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 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自己的底层,对蜀语到四川方言的演变轨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还是开拓性的工作。中上古蜀语研究对四川方言史的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史的完善与研究领域的拓宽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语 中上古 近现代四川方言 巴蜀方言 巴蜀文化 巴蜀地区
下载PDF
中古汉语副词“定”探微 被引量:4
3
作者 高育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38,共4页
中古汉语副词“定”的用法比较复杂 ,既可以表示肯定语气 ,也可以表示疑问语气 ,还可以表示转折语气 ,各种用法的发展比较平衡。但由于其所负载的义项过多 ,而且组合功能不强 。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语法意义 历史发展
下载PDF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开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6-171,共6页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择项末的否定词已经虚化;4带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5带疑问语气副词“宁”的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没有虚化;6除前四种情况,反复问句“VP不”中的“不”没有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反复问句 句末否定词 虚化
下载PDF
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志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2-27,共6页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历来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视角不同,根据的材料不同。汉语史的分期,要考虑到语音、语法、词汇各个方面,过去忽视词汇的做法是不妥的。20世纪以前的中古词语研究成果大都体现在历代的字典辞书、注释材料及笔记札...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历来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视角不同,根据的材料不同。汉语史的分期,要考虑到语音、语法、词汇各个方面,过去忽视词汇的做法是不妥的。20世纪以前的中古词语研究成果大都体现在历代的字典辞书、注释材料及笔记札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分期 中古汉语 词汇研究
下载PDF
中古汉语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再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亮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中古时期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有三种类型。"未然性副词成分+来"体现"时间在动"的强势时间认知方式,"来"的位移义具体实在。"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源自"自×以来"格式,体现"观察者在动"的时间认知方式,... 中古时期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有三种类型。"未然性副词成分+来"体现"时间在动"的强势时间认知方式,"来"的位移义具体实在。"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源自"自×以来"格式,体现"观察者在动"的时间认知方式,"来"获得时段标志意义。"显性时间义成分+来"出现于"来"发展为词缀之后。只有×是泛指性过去义时间成分时,"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才能固化成词,"来"才具备词缀化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时间语词 ×来 词缀 词汇化
下载PDF
中古道经异形词研究价值刍议——以《抱朴子内篇》异形词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玉红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8-80,共3页
中古汉语异形词是指中古汉语阶段中同时或先后产生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以《抱朴子内篇》为例可以看出,中古道经中的异形词对辞书编纂、古籍校理与汉语词汇史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古汉语 道经 异形词 价值
下载PDF
古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后期的韵母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郑伟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65-173,共9页
绝大多数古壮字都包含汉字借音声旁,它们是探讨晚期中古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本文从内外转之分、韵母演变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借音壮字中汉字借音声旁的韵母特点,说明它们和晚期中古音的代表即唐宋韵图所见的韵母演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内... 绝大多数古壮字都包含汉字借音声旁,它们是探讨晚期中古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本文从内外转之分、韵母演变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借音壮字中汉字借音声旁的韵母特点,说明它们和晚期中古音的代表即唐宋韵图所见的韵母演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内外转的区分和果假、宕江、止蟹、臻真、尤虞等韵摄的读音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壮字 晚期中古音 十六摄 壮语对音 韵图
下载PDF
论训诂的原则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白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8-39,共2页
训诂不仅受语言词汇系统的制约 ,而且受不同时代和语言环境、句法规律的制约。
关键词 训诂原则 时代 语境 语法
下载PDF
一批残留于现代汉语的中近古词缀
10
作者 赵晓驰 赵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7-49,共3页
本文观察了现代汉语中一批易被人忽略的派生词其词缀是中近古词缀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熏已丧失强大的派生性熏但不能否认这批以残留于现代汉语的中近古词缀为构词语素的词是现代汉语派生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词缀 派生词 语素
下载PDF
论语文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
11
作者 石义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7-60,共4页
语文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它是一个历史的形成过程,又是一个现实的建构过程。以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从构成语文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思想和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出发... 语文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它是一个历史的形成过程,又是一个现实的建构过程。以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从构成语文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思想和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出发,分析古代语文教育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可以看出,这些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论述,为后世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 思想渊源 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中古汉语副词“都”探析
12
作者 李素英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7-90,109,共5页
"都"是中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副词,但对其具体用法的归类以及产生时间的先后,却是观点不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指向的角度重点探讨了典型总括范围副词"都"与典型语气副词"都"的认定标... "都"是中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副词,但对其具体用法的归类以及产生时间的先后,却是观点不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指向的角度重点探讨了典型总括范围副词"都"与典型语气副词"都"的认定标准,并就述补结构和歧解句中"都"的归属作了深入分析,认为中古汉语中副词"都"多为具有明显形式标志的语气副词,但它作为总括范围副词的用法已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都”
下载PDF
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的形成
13
作者 李素英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13-118,共6页
文章在语法化学说的指导下讨论了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的形成,认为其形成方式主要有五种:他类词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同义复合形成新词;句法结构固化为语气副词;跨层结构凝定为语气副词;附加后缀形成新词。形成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种:汉语自然音... 文章在语法化学说的指导下讨论了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的形成,认为其形成方式主要有五种:他类词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同义复合形成新词;句法结构固化为语气副词;跨层结构凝定为语气副词;附加后缀形成新词。形成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种:汉语自然音步规律对双音节语气副词的形成产生影响;语气副词的平行虚化现象普遍;重新分析和类推成为语气副词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语气副词 形成
下载PDF
中古时期汉文史学在吐鲁番地区的传播
14
作者 王旭送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中古时期,汉语文化(也即中原传统文化)一直是吐鲁番地区的主流文化。作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史学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传播的汉文史学典籍主要有经书、正史、别史、杂史、地理类史书。这些汉文史学... 中古时期,汉语文化(也即中原传统文化)一直是吐鲁番地区的主流文化。作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史学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传播的汉文史学典籍主要有经书、正史、别史、杂史、地理类史书。这些汉文史学史书在吐鲁番地区的传播,对当今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吐鲁番地区 汉文史学
下载PDF
商州韵母和《广韵》韵母的比较
15
作者 张成材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8-49,共12页
本文从《广韵》出发,考察商州方言韵母的读音,并将商州方言韵母和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韵母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商州方言 韵母 《广韵》 中古音
下载PDF
读《汉魏六朝诗歌语言论稿》
16
作者 高明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汉魏六朝诗歌语言论稿》是一部从中古汉语角度探讨汉魏六朝诗歌语言的专著,它以扎实的考证为基础,探讨了汉魏六朝诗歌语言的源流、构成和特点,并在中古汉语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诗歌语言 构成 源流 专著 角度 突破 考证
下载PDF
汉译佛经的源语言、语言性质与汉语分期
17
作者 杨德春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2-48,共7页
佛用梵文传过法。佛在世时已经有佛经存在。混合梵文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天竺高僧所汉译之佛经必是翻译自梵文佛经,而西域高僧也是以天竺梵文佛经为最根本最可靠之依据。竺法兰所译之《四十二章经》为汉地现存诸经之始是可以接受的。... 佛用梵文传过法。佛在世时已经有佛经存在。混合梵文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天竺高僧所汉译之佛经必是翻译自梵文佛经,而西域高僧也是以天竺梵文佛经为最根本最可靠之依据。竺法兰所译之《四十二章经》为汉地现存诸经之始是可以接受的。佛是一个由音译发展而来的意译词汇。佛、塔、禅等等最常用的佛教词语都是由双(多)音节词向单音节词发展,总的趋势是向单音节词回归。属于中古汉语的汉译佛经之典范语言(不包括过渡性的翻译现象和翻译试验)是中古文言书面语而非白话书面语,属于中古汉语的汉译佛经之典范语言(不包括过渡性的翻译现象和翻译试验)也不是所谓的佛教混合汉语,所谓的佛教混合汉语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翻译现象和翻译试验,根本就不是一种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梵文 汉译佛经 中古汉语 文言 白话
下载PDF
试论中古佛典序跋的佛典汉译阐释价值
18
作者 赵纪彬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中古佛典序跋对汉译佛典活动极为关注,论及了佛典在汉译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概括了佛典汉译的时代特征,归纳了佛典汉译的理论,揭示了佛典在汉译过程中的阙佚。中古佛典序跋对汉译佛典的关注具有重要价值,赋予自身双重的实用性,彰显... 中古佛典序跋对汉译佛典活动极为关注,论及了佛典在汉译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概括了佛典汉译的时代特征,归纳了佛典汉译的理论,揭示了佛典在汉译过程中的阙佚。中古佛典序跋对汉译佛典的关注具有重要价值,赋予自身双重的实用性,彰显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体现了自身价值的多元性,对中古各个阶段内的佛典汉译状况具有一定的暗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佛典序跋 佛典汉译
下载PDF
关于汉译佛经语言性质的几个问题
19
作者 杨德春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7年第4期71-80,86,共11页
佛用梵文传过法.佛在世时已经有佛经存在.混合梵文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天竺高僧所汉译之佛经必是翻译自梵文佛经,而西域高僧也是以天竺梵文佛经为最根本最可靠之依据.竺法兰所译之《四十二章经》为汉地见存诸经之始是可以接受的.佛是一... 佛用梵文传过法.佛在世时已经有佛经存在.混合梵文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天竺高僧所汉译之佛经必是翻译自梵文佛经,而西域高僧也是以天竺梵文佛经为最根本最可靠之依据.竺法兰所译之《四十二章经》为汉地见存诸经之始是可以接受的.佛是一个由音译发展而来的意译词汇.佛、塔、禅等等最常用的佛教词语都是由双(多)音节词向单音节词发展,总的趋势是向单音节词回归.属于中古汉语的汉译佛经之典范语言(不包括过渡性的翻译现象和翻译试验)是中古文言书面语而非白话书面语,属于中古汉语的汉译佛经之典范语言(不包括过渡性的翻译现象和翻译试验)也不是所谓的佛教混合汉语,所谓的佛教混合汉语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翻译现象和翻译试验,根本就不是一种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文 汉译佛经 中古汉语 文言 白话
下载PDF
中古汉语中的双重否定格式及其广泛使用的社会背景
20
作者 李素英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9-103,共5页
中古汉语中双重否定格式的使用比较普遍。就表达语气的强弱来讲,双重否定格式比之一般肯定式更为委婉,语气较弱;在文献分布上,双重否定格式在史书等文献中较为常见。而这些文献,最能反映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和政治社会环境。因此,双... 中古汉语中双重否定格式的使用比较普遍。就表达语气的强弱来讲,双重否定格式比之一般肯定式更为委婉,语气较弱;在文献分布上,双重否定格式在史书等文献中较为常见。而这些文献,最能反映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和政治社会环境。因此,双重否定格式在中古时期得到广泛的运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它折射出那个时代士人的自我保全心理和语言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双重否定 社会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