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音戏中的地域文化书写与内涵阐释
1
作者 邱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是鲁中地区地方戏曲形式之一。它产生于章丘青野一带,流行于济南、淄博等地,距今约四百年的历史。五音戏的唱腔婉转,极具民间口头文学特点,素有“北方越剧”之称,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是鲁中地区地方戏曲形式之一。它产生于章丘青野一带,流行于济南、淄博等地,距今约四百年的历史。五音戏的唱腔婉转,极具民间口头文学特点,素有“北方越剧”之称,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能够在鲁中大地生根、发芽并且传承下去,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它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充分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精神品质、日常生活以及当地社会的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等,这也是五音戏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共赏 虚实相生 五音戏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成人绘本流行的文化心理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泓 肖雪龙 《出版科学》 CSSCI 2009年第6期57-60,共4页
以几米等绘本名家作品为研究载体,从社会文化转向、文化潮流、都市人的心理需求及大众审美趣味四个方面,探讨成人绘本之所以在读者中广泛流行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
关键词 成人绘本 视觉文化 大众文化 审美趣味
下载PDF
明清“作诗免罪”母题与诗歌艺术的生产消费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立 陈康泓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8,共7页
明清民俗故事常叙述犯人即时作诗,获官员同情宽纵,或因作诗而免受灾祸,带来幸运。母题体现了传统"人治"社会法律与执法的特点,犯法者因能诗而提高了个体品位。诗歌消费过程,离不开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共同置身的特殊情境。明... 明清民俗故事常叙述犯人即时作诗,获官员同情宽纵,或因作诗而免受灾祸,带来幸运。母题体现了传统"人治"社会法律与执法的特点,犯法者因能诗而提高了个体品位。诗歌消费过程,离不开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共同置身的特殊情境。明清叙述较多变成下层男女过失"犯罪",以具有贵族般才华作诗得蒙宽宥,诗作要按命题要求,具有"双关"性,往往有适度的自辩自嘲和诙谐意味。作诗免罪母题体现了"尊重人才"的意趣、朴素人道主义与人际和谐理想,显示了文人阶层的文化心理向社会运作机制、普通民众舆论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诗免罪 诗歌生产 诗歌消费 明清文化史 雅俗交融
下载PDF
大众文化立场上的谐俗叙事——论《醒世姻缘传》叙事的文化品位 被引量:1
4
作者 付丽 陈喜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1-95,共5页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的叙事与该时期的大众文化亲缘密切。作者立足大众文化立场.体现大众关怀.表达大众审美趣味,形成谐俗性叙事的文化品位。这表明,即使是正统文人创作的世情小说,在文化观念、叙事角度和话语选择方面,亦往往受到大...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的叙事与该时期的大众文化亲缘密切。作者立足大众文化立场.体现大众关怀.表达大众审美趣味,形成谐俗性叙事的文化品位。这表明,即使是正统文人创作的世情小说,在文化观念、叙事角度和话语选择方面,亦往往受到大众文化的深刘影响。同时,又以其亲和大众文化的优势,有效地进行文化与文学传播,显示出世情小说独有的文化精神与文学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醒世姻缘传》 叙事 文化品位
下载PDF
论大众知识分子与审美——兼谈当下文学理论建构的主体依据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春青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35,共9页
在人类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审美趣味总是与在文化上占主导地位的知识阶层紧密关联。知识阶层或广义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他们被具体的社会条件所规定,经常表现为特定社会结构的特定功能。如果不算上古时期的巫觋、部落酋长或祭司... 在人类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审美趣味总是与在文化上占主导地位的知识阶层紧密关联。知识阶层或广义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他们被具体的社会条件所规定,经常表现为特定社会结构的特定功能。如果不算上古时期的巫觋、部落酋长或祭司,广义的知识分子经历了"贵族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现代知识分子"等阶段,今天则处于向着"大众知识分子"转换的过程之中。后现代主义思潮正可视为知识分子这一身份转换的思想表征。不同身份的知识分子代表着不同的审美趣味。贵族的、传统的以及现代知识分子都是社会精英阶层,代表着一种排斥与区隔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大众知识分子"则是社会大众的一员,他们对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有着深刻的"了解之同情",他们与社会大众其他成员唯一不同的是专业上的特殊造诣,而这正是他们介入大众审美文化的主要资本。通过努力,他们可以成为大众文化的"批评者""中介者"与"对话者"。对"大众知识分子"的了解与自我认同,也是当下文学理论话语建构的最主要的主体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大众知识分子 审美趣味 大众文化
下载PDF
论柳永的文化人格 被引量:3
6
作者 宓瑞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北宋初期歌乐升平、雅俗文化空间日渐混融的文化表象,为柳永词在世 俗世界的广泛流播提供了条件,但并不能使这位名扬天下的放浪词人摆脱内心深处的苦痛。 俗名远扬既给了他傲视现存政治威权和传统价值的资本与力量,同时也让他承受... 北宋初期歌乐升平、雅俗文化空间日渐混融的文化表象,为柳永词在世 俗世界的广泛流播提供了条件,但并不能使这位名扬天下的放浪词人摆脱内心深处的苦痛。 俗名远扬既给了他傲视现存政治威权和传统价值的资本与力量,同时也让他承受了传统仕宦 观念的深重压抑和打击。他愤激社会,放纵自我,体验到生命的空虚与追求的无聊,进而质 疑传统仕宦追求的意义,最终以在世俗情欲中伸张自我作为化解心灵痛苦和内在紧张的出路 。与元代文人相较,柳永的世俗态度和方式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雅俗文化 空间 文化人格
下载PDF
《大长今》在中国热播原因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莉 薛朝晖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5-26,共2页
2005年韩剧《大长今》在中国热播,因其文化同质性产生的亲和力、文化异质性带来的新奇感、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雅俗共赏,使其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大长今》 文化同质性 文化异质性 雅俗共赏 成功传播
下载PDF
我国大众文化进入分众时代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颖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1-33,共3页
由于我国大众文化的产生背景及初期发展与西方存在巨大差异 ,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分析方法对当前国内大众文化已进入分众时代的新阶段作出判断既是现实的需要 ,也是历史的必然。而只有在明确分众时代内涵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其“和而... 由于我国大众文化的产生背景及初期发展与西方存在巨大差异 ,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分析方法对当前国内大众文化已进入分众时代的新阶段作出判断既是现实的需要 ,也是历史的必然。而只有在明确分众时代内涵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其“和而不同”的审美本质和“符号化”、“雅俗共存”、“主流性与边缘性相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中国 审美意识 传统文化 个性精神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中当代小小说的审美趣味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76-80,共5页
当代小小说由于其显著的趣味性特征而深受读者喜欢,也使之成为大众文化语境中繁荣的文学体类;究其原因乃在于大众文化语境里现实生活的多元性为小小说的丰富提供了多种可能,以及小小说具有审美倾向上的娱乐幽默、语言的精练和情节结构... 当代小小说由于其显著的趣味性特征而深受读者喜欢,也使之成为大众文化语境中繁荣的文学体类;究其原因乃在于大众文化语境里现实生活的多元性为小小说的丰富提供了多种可能,以及小小说具有审美倾向上的娱乐幽默、语言的精练和情节结构的反转等元素特征;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某些小小说作家对"趣味"的过分追崇也导致着该文体发展呈现狭隘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小小说 趣味性 幽默 反转 精练 审美
下载PDF
介于雅俗之间的审美趣味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春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19-122,共4页
中外文学史上自古存在着两类审美趣味较为相对的文艺作品。高雅文艺之雅与通俗文艺之俗的审美趣味本身就是相对的,但并非不可调和。雅与俗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雅俗共赏被认为是文艺作品的理想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 雅俗共赏 审美趣味 大众文化
下载PDF
论当下大学人文教育中的健康文化趣味培养
11
作者 寇国庆 倪相群 《绥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43-145,共3页
当下流行文化中充满娱乐主义的低级趣味倾向,文化趣味的意识形态性必须值得重视。大学人文教育中的健康文化趣味培养是培养青少年具有健康人格摆脱奴役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文化趣味 流行文化 意识形态 娱乐主义 趣味培养
下载PDF
试论柳词的雅与俗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红梅 《青海师专学报》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柳永的词大量吸收民间俚俗的语言,写俗人,写俗世。同时他的词也不乏雅言,常化前人诗句入词,巧妙用典,写景抒情,抒发了对功名理想的深蕴的情感,达到了雅俗共赏之妙。
关键词 语言 用典 雅俗
下载PDF
宋代诗词雅俗走向的文化成因
13
作者 李冬红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6-39,共4页
宋代诗词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因文体特点、创作心态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在雅俗走向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是宋代文化中雅俗观念的直接体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雅俗两种文化的交融。这种现象说明,时代文化影响甚至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 宋代诗词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因文体特点、创作心态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在雅俗走向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是宋代文化中雅俗观念的直接体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雅俗两种文化的交融。这种现象说明,时代文化影响甚至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又促使社会意识形态及审美情趣等发生改变,并对文化走向产生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词 雅俗走向 文化成因
下载PDF
儒道相济 雅俗共赏——聂鑫森新笔记小说中文化品格的表现与接受
14
作者 刘文良 宋泽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5-19,共5页
聂鑫森作为当代文坛的短篇小说名家,其很多作品因为既富含浓郁的古典美学情调,又体现着新的时代气息和创新倾向而被人们称为"新笔记小说"。在他的小说中,儒家正直自强、仁爱担当的品格与道家飘逸淡薄、通透超脱的思想被表现... 聂鑫森作为当代文坛的短篇小说名家,其很多作品因为既富含浓郁的古典美学情调,又体现着新的时代气息和创新倾向而被人们称为"新笔记小说"。在他的小说中,儒家正直自强、仁爱担当的品格与道家飘逸淡薄、通透超脱的思想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的文史信息与优雅的诗情画意,不仅拓宽了小说文本的视阈,也提高了小说的审美层次。聂氏"新笔记小说"的创作,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与招魂,也是作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且清醒着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鑫森 新笔记小说 文化品格 儒道相济 雅俗共赏
下载PDF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15
作者 蔺若晨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9-52,共4页
柳永在宋代词坛是杰出的作家,在整个文学史上也是很有影响的大家,他改变了词自五代《花间集》以来的传统发展方向,继承和发展了词的初期阶段作为民间俗文学的特征,与当时文人日趋雅淳之风有所不同。文章就柳永词的“以俗为美”与“雅”... 柳永在宋代词坛是杰出的作家,在整个文学史上也是很有影响的大家,他改变了词自五代《花间集》以来的传统发展方向,继承和发展了词的初期阶段作为民间俗文学的特征,与当时文人日趋雅淳之风有所不同。文章就柳永词的“以俗为美”与“雅”“雅俗共存”作分析,挖掘其存在原因,并揭示对宋词繁荣和俗文学演进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雅词 俗词 雅俗共存
下载PDF
大雅与大俗的集成——论池莉的小说
16
作者 付金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7-50,共4页
池莉站在市民的立场,贴近社会生活,从爱情与婚姻的社会伦理学角度,描绘了改革开放近20年来人们生活、心态的发展变化,表现了市民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直面并抗争着精英文化的挑战。
关键词 池莉 小说 市民文化 社会伦理 爱情 婚姻 精英文化
下载PDF
论传统人类增强技术与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差异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壮 易显飞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11,共4页
传统的人类增强技术与新兴的人类增强技术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异。在对人的作用方式上,主要表现为"外在间接性"与"内在直接性"、"稳定提高"与"快速高效"、"宏观整体性"与"微... 传统的人类增强技术与新兴的人类增强技术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异。在对人的作用方式上,主要表现为"外在间接性"与"内在直接性"、"稳定提高"与"快速高效"、"宏观整体性"与"微观系统性"的差异。在研发主体方面,存在着知识背景、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对人的影响方面,存在着增强技术的自然属性与技术属性比例、人的自主性影响、人的健康影响差异。在技术风险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危害性及不可控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类增强技术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茶事与茶文化散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先成 《农业考古》 2018年第5期78-87,共10页
《红楼梦》中明确提到七种茶,泡茶用水五种,普通和珍奇茶具共十七种。小说对茶的社会功能和精神内涵的描写,体现了茶文化雅俗并存、雅俗相兼的特点。其中的待茶制度反映了在宗法制度之下,当时社会十分讲究长幼有差、贵贱有等、尊卑有序... 《红楼梦》中明确提到七种茶,泡茶用水五种,普通和珍奇茶具共十七种。小说对茶的社会功能和精神内涵的描写,体现了茶文化雅俗并存、雅俗相兼的特点。其中的待茶制度反映了在宗法制度之下,当时社会十分讲究长幼有差、贵贱有等、尊卑有序的人伦关系和社会规范。《红楼梦》以茶为媒介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以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起到丰富故事情节的目的,也使小说达到一种非凡的叙事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茶事 茶文化 茶俗 雅俗共存
下载PDF
雅俗共赏谱写武侠传奇——论金庸新武侠小说创作
19
作者 尹东升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4-68,共5页
金庸新武侠小说突破了传统武侠小说正邪之辨、快意恩仇的模式,以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全新的历史意识和宏阔的视野以及新颖的情节结构傲然独立。新武侠小说具有现代精神内涵和文化品味,实现了武侠小说最大限度的雅俗共赏,引领香港的武... 金庸新武侠小说突破了传统武侠小说正邪之辨、快意恩仇的模式,以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全新的历史意识和宏阔的视野以及新颖的情节结构傲然独立。新武侠小说具有现代精神内涵和文化品味,实现了武侠小说最大限度的雅俗共赏,引领香港的武侠小说谱写出现代的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派武侠 现代传奇 文化底蕴 雅俗共赏
下载PDF
南朝诗歌世俗化的成因探析
20
作者 谭带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3-29,共7页
南朝时期,诗歌摆脱了伦理和玄学的束缚,描写日常生活,表达世俗情感,具有浓厚的世俗化色彩。这种现象的形成,决定于诗歌雅俗交替以及诗乐分合的嬗变规律,而由经济、思想、文化等构成的南朝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则是其中的催化剂。当然,文... 南朝时期,诗歌摆脱了伦理和玄学的束缚,描写日常生活,表达世俗情感,具有浓厚的世俗化色彩。这种现象的形成,决定于诗歌雅俗交替以及诗乐分合的嬗变规律,而由经济、思想、文化等构成的南朝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则是其中的催化剂。当然,文人素质的弱化也是成因之一。对南朝诗歌风格中的世俗精神应予以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诗歌 世俗化 成因 雅俗 诗乐 社会人文环境 文人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