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汉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1
作者 刘佳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36-38,61,共4页
民族、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研究取得了多方面丰硕成就,奠定了民族和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厚基础。民族文化具有同样的特质特点,构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和谐... 民族、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研究取得了多方面丰硕成就,奠定了民族和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厚基础。民族文化具有同样的特质特点,构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和谐共生的理论逻辑;民族文化、蒙汉民族文化相近相知的历史传统,构成两个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历史逻辑;蒙汉民族文化在地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地区长期相近相知的现实条件,构成俩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实践逻辑。在新时代新思想旗帜指引下,推进民族文化、蒙汉民族文化和谐共生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蒙汉民族文化
下载PDF
蒙古族与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虎 爱民 +2 位作者 李杰 张颖 乌日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1,共7页
以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然分类法和文化启动范式,从文化、语言角度对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特点及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运用自然分类法,分别对蒙汉大学生的颜色词和颜色色块分... 以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然分类法和文化启动范式,从文化、语言角度对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特点及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运用自然分类法,分别对蒙汉大学生的颜色词和颜色色块分类相似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有差异,汉族大学生把11个颜色词聚为彩色、冷色和暖色3类,而蒙古族大学生把颜色词聚为暗色、主观偏好色和非主观偏好色3类;蒙汉大学生在颜色知觉组织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三运用文化启动范式考察文化、语言对颜色认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文化启动使蒙汉双语者的颜色概念组织有差异,汉语言水平不同的蒙汉双语者在颜色概念组织和颜色知觉组织都存在差异.这说明语言和文化都是使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产生差异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语言会影响认知,支持Whorf语言相对论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蒙古族和汉族 颜色认知 语言差异 文化启动
下载PDF
明清时期蒙汉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基于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孝东 张继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188,共7页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长期的交往互动塑造出形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对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区域内的很多物质文...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长期的交往互动塑造出形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对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区域内的很多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同根、同源、同宗属性,具体体现在文化遗产要素的互嵌、遗产主体的相互联结以及遗产功能的相互依存上,这充分说明蒙汉民族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交往的双向性、自愿性与互补性。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审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存续,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 文化遗产 蒙汉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塞外蒙汉杂居格局的形成与蒙汉双向文化吸收 被引量:12
4
作者 闫天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5,共6页
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塞外移民的展开,内蒙古汉族人口大幅上升,形成与蒙古族交错杂居的格局。在长期的近距离交往中,蒙汉两族在语言、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领域出现大量的相互采借与彼此融合现象。蒙汉双向文化吸收体现出阶段性、渐次性、... 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塞外移民的展开,内蒙古汉族人口大幅上升,形成与蒙古族交错杂居的格局。在长期的近距离交往中,蒙汉两族在语言、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领域出现大量的相互采借与彼此融合现象。蒙汉双向文化吸收体现出阶段性、渐次性、复合性、民族性和适应性五个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及民国时期 内蒙古 蒙汉杂居 双向文化吸收 特点
下载PDF
从当代蒙古族与汉族的族际婚看两个民族的文化互动 被引量:2
5
作者 邢莉 那仁毕力格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4,共9页
由于清代以来大量的汉族移民进入到内蒙古区域,形成了蒙汉杂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本文调查了内蒙古乌兰浩特附近的乌兰哈达镇及葛根庙镇的七个村落蒙古族与汉族族际婚的状况,认为近距离的接触是促进蒙、汉族际婚的契机。族际婚的媾和及两... 由于清代以来大量的汉族移民进入到内蒙古区域,形成了蒙汉杂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本文调查了内蒙古乌兰浩特附近的乌兰哈达镇及葛根庙镇的七个村落蒙古族与汉族族际婚的状况,认为近距离的接触是促进蒙、汉族际婚的契机。族际婚的媾和及两个不同民族共同的家庭生活中,促进了两个民族在语言、节日、衣食住行等诸方面的文化包容和文化传播,两种文化的互动的过程就是当今建构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蒙古族 汉族 族际婚 文化 互动
下载PDF
论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及其与汉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云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2,共6页
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以其显赫的地位与权势,深受汉文化之影响,结交和提携了一大批汉族文人学士,召集了“天庆寺雅集”等,对元代蒙汉文化文艺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其进行研究,在整个元代蒙汉文化关系及元代艺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学... 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以其显赫的地位与权势,深受汉文化之影响,结交和提携了一大批汉族文人学士,召集了“天庆寺雅集”等,对元代蒙汉文化文艺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其进行研究,在整个元代蒙汉文化关系及元代艺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 祥哥刺吉 蒙汉文化关系
下载PDF
论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繁荣兴盛之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云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笔者在蒙、汉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从蒙古族音乐舞蹈、语言文字、统治者的爱好、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对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影响以及蒙古族杂剧家创作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蒙古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的繁荣兴盛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蒙汉文化交流 蒙古民族及其文化 元杂剧 影响
下载PDF
蒙汉杂居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记忆——一个村落“呼图克沁”艺术活动的人类学反观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波 冯振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5-133,共9页
内蒙古赤峰市萨力巴乡乌兰召村"呼图克沁"是由傩文化、萨满文化、查玛文化、汉文化、蒙古族民间文化等融合的产物。从艺术特色来看,"呼图克沁"继承了蒙古族萨满教傩舞、佛教查玛、汉族秧歌的有益成分,堪称是蒙、汉... 内蒙古赤峰市萨力巴乡乌兰召村"呼图克沁"是由傩文化、萨满文化、查玛文化、汉文化、蒙古族民间文化等融合的产物。从艺术特色来看,"呼图克沁"继承了蒙古族萨满教傩舞、佛教查玛、汉族秧歌的有益成分,堪称是蒙、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尽管"呼图克沁"受上述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它却始终保持有蒙古族民间文化特色。它为蒙古族群众喜闻乐见。它的演员全是蒙古族人,它的表演全用蒙古语,由此可见,"呼图克沁"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民间艺术,尽管受多种文化影响,却改变不了它的这一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汉杂居地区 多元文化交融 “呼图克沁”艺术活动 人类学
下载PDF
蒙古草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融摄与互动——锡林郭勒贝子庙考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昆 尚海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2-78,共7页
蒙古草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种文化现象,它们的融摄与互动是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人类文化寻求自我完善的自然过程,这个过程在内蒙古的一座寺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锡林浩特市贝子庙史料的研究、寺庙喇嘛的... 蒙古草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种文化现象,它们的融摄与互动是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人类文化寻求自我完善的自然过程,这个过程在内蒙古的一座寺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锡林浩特市贝子庙史料的研究、寺庙喇嘛的口述以及实地考察,具体从建筑风格、历史传说、庙仓经济、佛事用品及祭祀习俗、教育、医药等方面,分析、挖掘了历史沿袭中,草原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交融的过程,详尽梳理了传入内蒙古地区藏地佛教的新特征,从而揭示出两种地方性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彼此之间的借鉴融合,不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同时也使得藏传佛教经历了一个自我调适的本土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贝子庙 蒙古草原文化 藏传佛教文化 融摄互动
下载PDF
广东汉乐丝弦乐的乐器组合与演奏风格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燕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101,共12页
广东汉乐是岭南地区民间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汉乐丝弦乐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在乐队编制构成、乐器性能与演奏风格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丰富而有益的艺术经验与表现体系。文章通过文献阅读和田野调查,对汉乐丝弦乐的乐... 广东汉乐是岭南地区民间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汉乐丝弦乐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在乐队编制构成、乐器性能与演奏风格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丰富而有益的艺术经验与表现体系。文章通过文献阅读和田野调查,对汉乐丝弦乐的乐器组合形态和演奏风格进行了分类与分析,认为广东汉乐丝弦乐既是一个大众化很强的民间音乐种类,更是一种颇有文人修身养性特征的精英化雅集音乐类型,它兼具群众性和高雅性,是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有效结合,这两者之间的互相渗透、相互融合,互生互动是其在当代承传的有效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广东汉乐 乐器组合 演奏风格 传承发展
下载PDF
多元民族文化影响下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演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中国汉族传统服饰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北方文化、西域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多元的民族文化为每一次服饰的演变提供了不同民族因素的资源和动力。汉民族对异族服饰文化的态度既有和平往来时期的主动接受,也有异族入侵时期... 中国汉族传统服饰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北方文化、西域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多元的民族文化为每一次服饰的演变提供了不同民族因素的资源和动力。汉民族对异族服饰文化的态度既有和平往来时期的主动接受,也有异族入侵时期的被动接受到逐渐吸收与融合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汉族人民根据本民族习俗和衣着习惯采撷外来服饰中的菁英部分,使传统服饰在造型、功能等方面融汇了多彩的异族因子,形成了多元性、胡汉交融的特色,这是一个由激烈碰撞、慢慢影响到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汉族传统服饰 胡服 胡汉交融 服制变革 多元性
下载PDF
从蒙汉文化交流互动看元代蒙古族散曲文本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96-101,共6页
元散曲产生和发展于多元文化背景之下。蒙古族散曲文本的意义有待于以蒙汉文化交流互动的视角来阐释,并以此为视角,探讨了辞官归隐、拟古怀古和闺情怨别及其他主题的蒙古族散曲文本的文化涵义和文化交流意义。
关键词 蒙古族散曲 蒙汉文化交流互动 文本意义
下载PDF
由《大唐狄公案》中的狄仁杰形象看高罗佩的儒家文化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凡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2-39,95,共9页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在着重表现狄仁杰缜密推理、屡破奇案的同时,也有意彰显了狄仁杰所具有的儒家理想人格以及他对诗歌创作应直面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这一儒家诗教观的认同,从而折射出高罗佩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在着重表现狄仁杰缜密推理、屡破奇案的同时,也有意彰显了狄仁杰所具有的儒家理想人格以及他对诗歌创作应直面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这一儒家诗教观的认同,从而折射出高罗佩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正面价值的肯定与褒扬。与此同时,作品还匠心独运地呈现了狄仁杰武艺精深、除恶务尽等富于"侠"之色彩的形象侧面。这种对于狄仁杰形象"儒、侠互融"的独特诠释反映了高罗佩在认同儒家文化正面价值、感佩儒家理想人格精神之际,亦清醒地认识到儒家思想、文化对于传统士人群体在行动思维、内在精神等方面所具有的些许消极作用,以及他意欲通过侠文化的正面价值取向来对此进行修正的潜在希冀,由此投射出他对包括儒家文化及侠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体悟和认知,并凸显出其在呈现、诠释中国文化之时所秉持的理性思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狄公案》 狄仁杰 高罗佩 儒家文化 儒、侠互融
下载PDF
汉、蒙、维谚语与婚恋文化
14
作者 许晋 黄海清 倪婧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0-54,共5页
婚恋问题一直是人类得以繁衍长存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因此始终受到各族人民的深切重视。汉、蒙、维谚语中有很多反映恋爱、择偶、婚姻主题的民谚,蕴含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婚恋文化。其中,汉、蒙、维谚语体现出的婚恋文化的共性有... 婚恋问题一直是人类得以繁衍长存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因此始终受到各族人民的深切重视。汉、蒙、维谚语中有很多反映恋爱、择偶、婚姻主题的民谚,蕴含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婚恋文化。其中,汉、蒙、维谚语体现出的婚恋文化的共性有:男女双方在择偶、成婚时对于伴侣德行的重视;强调感情之于婚恋的重要性,甚至以容貌不佳者为优选择偶对象等。与此同时,汉、蒙、维谚语在地理环境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参照物的选取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汉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婚恋文化
下载PDF
蒙、汉大学生的自我构念对知觉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七十三 何虎 +3 位作者 李杰 田颖 刘兴宇 张瑞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5-650,共6页
首先考察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构念特点,并在文化启动下探查自我构念启动对知觉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内蒙古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的自我构念表现为互依型倾向,更倾向整体优势知觉加工,蒙古国古大学生表现出独立型倾向,更倾向... 首先考察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构念特点,并在文化启动下探查自我构念启动对知觉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内蒙古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的自我构念表现为互依型倾向,更倾向整体优势知觉加工,蒙古国古大学生表现出独立型倾向,更倾向于局部优势知觉加工。(2)文化启动条件下,自我构念的即时变化影响知觉的加工,独立性自我构念启动下显示出局部加工优先,互依自我构念启动下显示出整体加工优先。该结果提示,不同文化语景的内蒙古和蒙古国的蒙古族个体的自我构念有着差别,文化的嵌入性可促使个体获得主流文化的自我构念,并对知觉过程有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构念 知觉蒙古族和汉族 文化启动
下载PDF
论《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之同理心
16
作者 张丽杰 《语文学刊》 2018年第6期63-66,共4页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有共情的同理心,批者能够站在人物的角度感同身受,激荡情绪。这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蒙古族文化心理的渗透有着一种微妙的相应关系。《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是蒙、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蒙、汉...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有共情的同理心,批者能够站在人物的角度感同身受,激荡情绪。这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蒙古族文化心理的渗透有着一种微妙的相应关系。《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是蒙、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蒙、汉文化相互接纳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 行内侧批 同理心 蒙、汉文化
下载PDF
论元代蒙汉文化融合及其对元人文学创作的影响
17
作者 樊运景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3-49,共7页
元代是蒙古入主中原并实现大一统的特殊时代,其时蒙汉之间在文化上存在广泛而深入的融合,具体表现在天文地理、政治制度、礼乐习俗、文化教育、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从地域上看,元代蒙汉之间的文化融合整体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步发展的趋... 元代是蒙古入主中原并实现大一统的特殊时代,其时蒙汉之间在文化上存在广泛而深入的融合,具体表现在天文地理、政治制度、礼乐习俗、文化教育、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从地域上看,元代蒙汉之间的文化融合整体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步发展的趋势,以及南北之间的不平衡。元代蒙汉文化融合熔铸了元代各民族士人的共同心血,同时,方外人士在蒙汉文化融合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人自觉弘扬的“中州元气”,最终成为大元王朝施政的文化纲领,渐次化作那个特殊时代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思想。可见,元代蒙汉以及各民族的融合体现了胜过刀枪剑戟的中华文化的强大聚合力。同时,蒙汉文化上的融合对元人文学创作以及其中所蕴“大元气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学 蒙汉文化融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元气象”
下载PDF
民间公祭建筑艺术的系统研究与文化批评
18
作者 李朝 《中外建筑》 2006年第6期43-46,共4页
本文将我国汉藏语族的表木(汉族)、拉泽(藏族)、阿尔泰语族的峨博(蒙古族等)等民族传统公祭建筑归纳在一起,运用语言学、人类学等分析方法,互为参照,彼此比较,追溯各自的源流演化。认为中华传统民族民间公祭建筑在审美范畴中,具有共源熔... 本文将我国汉藏语族的表木(汉族)、拉泽(藏族)、阿尔泰语族的峨博(蒙古族等)等民族传统公祭建筑归纳在一起,运用语言学、人类学等分析方法,互为参照,彼此比较,追溯各自的源流演化。认为中华传统民族民间公祭建筑在审美范畴中,具有共源熔融,同质异流,美美与共的外部特征,是中国人特有的解释、礼仪、操作文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木 拉泽 峨博 公祭建筑 审美文化
下载PDF
从清朝以来归绥地区行政归属看晋蒙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虎军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随着移民的不断进入归绥地区,各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来,蒙汉分治成了必然。自清朝以来归绥地区先后归属山西省,民国时期的绥远省以及日伪政权的统治,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山西移民从"雁民"到扎根归绥,参与当地的农业、经济的开发... 随着移民的不断进入归绥地区,各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来,蒙汉分治成了必然。自清朝以来归绥地区先后归属山西省,民国时期的绥远省以及日伪政权的统治,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山西移民从"雁民"到扎根归绥,参与当地的农业、经济的开发,同时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使其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特征,其中风俗、语言、戏剧方向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绥地区 行政归属 蒙汉分治 移民文化 语言 风俗 戏剧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文化的结合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善华 徐雪宁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6期42-43,共2页
中国古建筑是古代匠师们与劳动人民在持续积累经验与探索改造的进程中建造起来的,它不但凝聚了古代人民的劳动与智慧,而且发散传播着属于我们民族的风格与光彩。是中国建筑宝库里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然而面对当代文明的发展速度与辉煌... 中国古建筑是古代匠师们与劳动人民在持续积累经验与探索改造的进程中建造起来的,它不但凝聚了古代人民的劳动与智慧,而且发散传播着属于我们民族的风格与光彩。是中国建筑宝库里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然而面对当代文明的发展速度与辉煌成就,我们应把古建筑里的精髓完美地融入到当代建筑文化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文化 汉代建筑文化 当代建筑文化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