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大气一转”思悟《金匮要略》杂病治疗思想
1
作者 董鸿朔 马晓峰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2期1786-1789,共4页
《金匮要略》中的“大气一转”思想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水气病风水表虚证,张仲景用防己黄芪汤调和在表之营卫,使阴阳相得;风水夹热证,用越婢汤宣通肺气,使肺气转;皮水夹热证,用越婢加术汤运转肺气;气虚阳郁证,用防己茯苓汤... 《金匮要略》中的“大气一转”思想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水气病风水表虚证,张仲景用防己黄芪汤调和在表之营卫,使阴阳相得;风水夹热证,用越婢汤宣通肺气,使肺气转;皮水夹热证,用越婢加术汤运转肺气;气虚阳郁证,用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利水。血痹轻证,以针引阳气到达病所,引阳入阴;血痹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通血脉,通阳行痹。虚劳失精,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在里之阴阳,使阴阳相交;虚劳腰痛,用八味肾气丸使阴阳互生;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阴阳俱补。肺气痿弱,用麦门冬汤养阴润肺,兼清虚热,使阴得以制阳;肺痿虚寒,用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培土生金。“阳微阴弦”之胸痹,以栝楼薤白白酒汤温通阳气,使阴阳之气复得;心痛轻证,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逆消痞祛寒;心痛重证,用乌头赤石脂丸收敛浮越之阳气。冲任虚寒之崩漏,用温经汤温补冲任,养血祛瘀调经,使阴阳复得。或治以行脏腑之气,以上或治以温周身之阳,治法虽众,要旨惟一:使阴阳之气相交,气血调和,邪气自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一转” 水气病 血痹 虚劳 肺痿 胸痹 心痛 崩漏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武维屏教授肺痹-体痹合治验案举隅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杰 武维屏 +4 位作者 孙瑗 赵翠云 刘丽婷 吴童 于子洋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59-261,共3页
基于历代医家提出的“肺痹-体痹”整体观念,文章总结武维屏教授临证经验:间质性肺病(肺痹)常与关节、皮肤病变(体痹)相合,临床患者多病情复杂,症状纷繁多变,多以祛邪通络、宣降肺气、和解表里、调畅气机、通补兼施为立法治则。阐述肺痹... 基于历代医家提出的“肺痹-体痹”整体观念,文章总结武维屏教授临证经验:间质性肺病(肺痹)常与关节、皮肤病变(体痹)相合,临床患者多病情复杂,症状纷繁多变,多以祛邪通络、宣降肺气、和解表里、调畅气机、通补兼施为立法治则。阐述肺痹和体痹之间的关系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痹-体痹 名医经验 武维屏
下载PDF
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童 李杰 +3 位作者 李靖 刘丽婷 于子洋 黄明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辨证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内外之分",结合... [目的]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辨证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内外之分",结合古籍文献及现有文献资料,考究风邪致病源流,从风邪致病的角度分析CTD-ILD病因病机,研究风药的有效性,并探讨对CTD-ILD的论治。[结果]CTD-ILD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与风邪特点相契合,风邪是CTD-ILD的重要致病因素",外风犯肺"兼"内风伏肺"为疾病始动环节,内外风共同起病。疾病本质为虚,风与虚、痰、瘀、毒为病机演变的关键。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风药治疗此病有效。病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期论治,早期以疏风为主,中期以搜风为宜,晚期以息风为要,治疗时应针对病情急缓、病性虚实、正气强弱,有侧重地选用风药。[结论]"风邪致病"贯穿CTD-ILD整个病程,治疗应抓住早、中、晚三期风邪致病特点,根据虚、痰、瘀、毒等辨证施用风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肺痹-体痹 风邪 风药 内风 外风 分期
下载PDF
叶天士病证结合治痹证 被引量:6
4
作者 肖战说 邹建华 殷海波 《河南中医》 2021年第8期1182-1185,共4页
叶天士对痹证的认识,承《黄帝内经》思想,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理论,并卓有创新。在辨证时宗病证结合思想,将痹证分为周痹、行痹、肢痹、筋痹进行论治。周痹主症为一身尽痛,病程较短者多属邪实,治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病程久者... 叶天士对痹证的认识,承《黄帝内经》思想,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理论,并卓有创新。在辨证时宗病证结合思想,将痹证分为周痹、行痹、肢痹、筋痹进行论治。周痹主症为一身尽痛,病程较短者多属邪实,治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病程久者多虚或虚实夹杂,治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常选用虫类药搜剔经络。行痹主症为痛势流走,病性有寒热之分,治疗宗“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平调之法。肢痹主症为疼痛以四肢为主,根据病变部位不同活用引经药,病在上肢者,予姜黄、羌活、桑枝引药至上肢;病在下肢者,予蚕沙、川萆薢、薏苡仁利下肢湿邪。筋痹主症为“筋纵痛甚”,治法为“补气血之中,必佐宣行通络”,在服用中药同时加用针刺治疗。叶天士根据痹证病因不同,将痹证分为寒湿痹证、风湿痹证、湿热痹证和痰血痹证,其中寒湿痹证分寒湿阻经与寒湿伤阳,分别治以温通经脉和斡旋其阳,使阳气宣通,经气流畅,痹痛自除。风湿痹证又分风湿痹阻与风湿化热,分别治以祛风除湿和宣通清解。湿热痹证治以分利湿邪,凉营清热。痰血痹证多为久病入络,以祛痰浊化败血为法,常用丸药缓缓图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病证结合 周痹 行痹 肢痹 筋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