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Historical Role of the Policy of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Groups
1
作者 Yan LIU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5期113-121,共9页
In the work concerning ethnic group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and the state adopted the policy of promoting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ethnic devel... In the work concerning ethnic group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and the state adopted the policy of promoting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ethnic development,while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using their languag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ole of the policy of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in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ea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of China.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practical and gradual policy of language conforms to the needs of social,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China,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turns the Chinese nation into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with higher acceptance and stronger coh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olicy of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historical role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groups different periods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民族群体对普通话的态度差异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谢俊英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文探讨中国不同民族尤其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对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态度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及其对语言行为的影响。展望中国未来的语言格局。通过分析“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项目的有关数据,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本文探讨中国不同民族尤其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对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态度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及其对语言行为的影响。展望中国未来的语言格局。通过分析“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项目的有关数据,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普通话的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得到被调查者较高程度的认同,民族因素对这种认同有一定影响;语言规划中应该注意提高普通话的情感价值;基于人们对普通话的普遍认同,提出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归属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语言态度 通用语言 民族认同
下载PDF
新疆维汉民族语言态度与族际关系现状调查分析——以温宿县阿热勒镇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砾 谢贵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75-84,共10页
维吾尔族和汉族是新疆两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他们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维汉民族关系也是新疆诸多民族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对。本课题以温宿县阿热勒镇为例,调查分析阿热勒镇维汉民族在交往中的语言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双语教育的态度,... 维吾尔族和汉族是新疆两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他们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维汉民族关系也是新疆诸多民族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对。本课题以温宿县阿热勒镇为例,调查分析阿热勒镇维汉民族在交往中的语言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双语教育的态度,观察了解阿热勒镇维汉民族之间交往与族际互动现状,以期为新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态度 民汉交往 族际关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学习环境建设的研究——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安玫 马尔旦.曼苏尔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77-81,共5页
近些年的国家通用语课程改革已经转变了传统的"重语言知识教学,轻语言实践训练"的弊端,但学生的语言能力仍未得到有效提升。梳理国家通用语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种种问题,笔者发现在国家通用语学习中,课内外学习的隔绝和断裂是... 近些年的国家通用语课程改革已经转变了传统的"重语言知识教学,轻语言实践训练"的弊端,但学生的语言能力仍未得到有效提升。梳理国家通用语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种种问题,笔者发现在国家通用语学习中,课内外学习的隔绝和断裂是抵制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最大症结。根据"言语链"与"语言链"的内在逻辑关系及环境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笔者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师范学院为例,讨论如何为少数民族学生建设一个国家通用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从而帮助其在校期间能够合理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提高自己的国家通用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习者 国家通用语学习环境
下载PDF
试论古代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许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3-56,共4页
词汇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赖以传播的重要媒介物。这一点,在古代汉语的词汇中体现得异常突出。因此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并试图透过古代汉语词汇来认知汉民族文化... 词汇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赖以传播的重要媒介物。这一点,在古代汉语的词汇中体现得异常突出。因此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并试图透过古代汉语词汇来认知汉民族文化丰富而又隐秘的内涵,以期在汉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古代汉语的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词汇 汉民族 文化 关系
下载PDF
“羊”与民族语言文化
6
作者 罗安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5-111,共7页
 "羊"是最早与人类各民族生活密切相关的畜类之一。各民族语言文化充分反映了"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今年是"羊年","羊"成了各种场合的明星。特别是商家和娱乐团体,把"羊"炒得...  "羊"是最早与人类各民族生活密切相关的畜类之一。各民族语言文化充分反映了"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今年是"羊年","羊"成了各种场合的明星。特别是商家和娱乐团体,把"羊"炒得神乎其神。把"羊"与"吉祥"联结起来,只是人们的一种善良"愿望"。正确地认识"羊",把"羊文化"引向健康发展的方向,是继承、发扬各民族先进文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文化 汉语方言 民族语言 常用语汇 地区经济
下载PDF
古羌是汉藏两族共有祖先的考古学观察
7
作者 余小洪 长孙樱子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61-67,156,共8页
文化意义上的彩陶、石棺墓等遗存证明,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金属时代古羌是西藏先民来源之一;生物人类学意义上的古DNA、体质人类学证据也证明,古羌是藏族族源之一,以上考古证据可与汉藏同源的文献记载相互佐证。考古证据和文献记载共同证明... 文化意义上的彩陶、石棺墓等遗存证明,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金属时代古羌是西藏先民来源之一;生物人类学意义上的古DNA、体质人类学证据也证明,古羌是藏族族源之一,以上考古证据可与汉藏同源的文献记载相互佐证。考古证据和文献记载共同证明,古羌是汉藏两族共有祖先,古羌是汉族、藏族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非唯一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羌 汉藏两族 共有祖先 考古学证据
下载PDF
也说老舍作品的语言问题——与石小寒先生商榷
8
作者 聂志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6-41,共6页
文章对石小寒先生的论文提出异议,认为老舍先生由于出身和人生阅历而具有北京话母语、汉语书面语(文言、白话)、普通话和英语四位一体的语言基础与语言能力,通过创作反思和语言运用的理性自觉,所创作的作品的语言是“有丰富表现力的精... 文章对石小寒先生的论文提出异议,认为老舍先生由于出身和人生阅历而具有北京话母语、汉语书面语(文言、白话)、普通话和英语四位一体的语言基础与语言能力,通过创作反思和语言运用的理性自觉,所创作的作品的语言是“有丰富表现力的精粹国语”,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引领了现代汉语的发展方向,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经典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典范现代白话文 汉民族共同语 文学语言
下载PDF
“遑耶”一词的彝语含义及功用考释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继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3,共4页
长期以来,"夷帅"与汉族大姓结为"遑耶",被解读为通婚。"遑耶"是结盟并非是通婚的意思,本义为一家人,引申为同姓人,虽然古汉语的"姓"与"婚"通,但彝语"遑耶"一词不能以"... 长期以来,"夷帅"与汉族大姓结为"遑耶",被解读为通婚。"遑耶"是结盟并非是通婚的意思,本义为一家人,引申为同姓人,虽然古汉语的"姓"与"婚"通,但彝语"遑耶"一词不能以"婚"解。"百世姻亲"与"世代姻亲"不符合彝族的联姻实际。然而,"遑耶"关系最早促成了夷汉民族的融合是不争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族 汉族 “遑耶” 彝语
下载PDF
文化反哺助推边疆民族地区交往交流交融——基于西藏、广西、云南的多案例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开松 朱厘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3,184,共10页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然而,边疆民族地区多数年长一代群体,因教育资源有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不足、信息技术运用存在短板等问题,导致他们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能力较弱。通过对西藏、广西、云南...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然而,边疆民族地区多数年长一代群体,因教育资源有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不足、信息技术运用存在短板等问题,导致他们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能力较弱。通过对西藏、广西、云南等地的案例考察发现,年轻群体的文化反哺,包括技能反哺、数字反哺与观念反哺等,有效推动了年长一代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制度的引领等,是影响文化反哺助推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反哺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边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诗亚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1,共7页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经历过千百年甚至上万年的演变,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习俗内涵。一种语言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种文化、一个文明的消失,这个减法是做不得的。因此,保护一种语言,不仅是语言保护自身的问题,而且也是保护一种独特的...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经历过千百年甚至上万年的演变,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习俗内涵。一种语言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种文化、一个文明的消失,这个减法是做不得的。因此,保护一种语言,不仅是语言保护自身的问题,而且也是保护一种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历史、独特的习俗和独特的人类文明。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区分"双语"和"双文"这两个概念的差异。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长久地保持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与秦始皇时所奠定的"书同文"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汉字对我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各民族和谐共生局面的形成是长期以来各民族文化内在整合的结果,是基于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教育等手段来实现的。"互联网+"时代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利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网络资源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二是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各民族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 文化传承 国家通用语言 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
原文传递
贵州实施“双培”行动助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永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4,共7页
贵州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双培”行动,通过增进各族群众谋生技能,持续拓宽各族群众发展致富的路子,不断激发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生动力,进而积极奠定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基础。在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 贵州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双培”行动,通过增进各族群众谋生技能,持续拓宽各族群众发展致富的路子,不断激发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生动力,进而积极奠定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基础。在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基础上,贵州省“双培”行动着力增强了“五个认同”意识,不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思想基础。贵州“双培”行动切实增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对各民族构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家园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培”行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物质基础 思想基础 社会基础
原文传递
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历史关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硕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1期73-88,M0004,M0005,共18页
如何理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共同性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对汉族的形成、壮大、性质、特点及其同少数民族的内在联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汉族之中包含了大量少数民族成份,少... 如何理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共同性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对汉族的形成、壮大、性质、特点及其同少数民族的内在联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汉族之中包含了大量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中也吸纳和包含了大量汉人成份,二者之间并无截然界线,无论历史与现实,均相互流动并紧密依存。汉族是融合出来的民族,其复合性和巨大包容性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汉族与少数民族因所处地理环境不同而存在经济类型差异,但经济类型差异及由此所形成的互补,恰恰成为汉族与少数民族高度依存、密切联系的原因。这种相互依存与紧密联系,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共同性的体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吸纳、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步成为一个既有共同性、又有多样性的有机整体,这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髓所在。为此,须杜绝和改变将汉族与少数民族截然分割或对立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同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历史关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
14
作者 石硕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3期5-29,共25页
A crucial issue in comprehending the commonality of"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is finding an appropriate way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n ethnic group and ethnic minorities.This artic... A crucial issue in comprehending the commonality of"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is finding an appropriate way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n ethnic group and ethnic minoritie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nature,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 ethnic group,as well as its inherent connections with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from both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It posits that the Han ethnic group and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are intertwined and interdependent,with elements of both groups mutually present in each other.There is no clear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and their relationship is close,both historically and in reality.The Han ethnic group is a uni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diverse ethnicities,and its composition and tremendous inclusiveness make it the cohesive core of the Chinese nation.Han ethnic group and ethnic minorities,due to their difference 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have different economic types;however,their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types and the resulting economic complementation between the two have become the very reason for the high dependence and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Han and ethnic minorities,which also demonstrate the commonality of"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The Chinese n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organic whole with commonality and diversity through the mutual absorption,integration,and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Han ethnic group and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long historical proces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hift away from the mindset of separating or opposing the Han ethnic group and ethnic minor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an ethnic group ethnic minorities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commonALITY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